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泵与常规持续重力滴注肠内营养疗法的疗效。方法将56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术后6~24h经鼻肠营养管用复尔凯800型肠内营养泵输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照组术后6~24h经鼻肠营养管持续重力滴注法手控输注EN,对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腹胀、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吻合口瘘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吻合口瘘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余比较的各项目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泵有利于肠功能恢复并有效减少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泵与常规持续重力滴注肠内营养疗法的疗效。方法将56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术后6~24 h经鼻肠营养管用复尔凯800型肠内营养泵输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照组术后6~24 h经鼻肠营养管持续重力滴注法手控输注EN,对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腹胀、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吻合口瘘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吻合口瘘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余比较的各项目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泵有利于肠功能恢复并有效减少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通过肠内营养泵给予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01 ~ 2013-06间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肠内营养泵组)和对照组(传统营养输注方法组)各40例.通过对两组患者出现腹泻、腹胀、呕吐的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并运用数字视觉模拟评分法了解两组患者肠内营养输注的舒适度.结果 治疗组中使用肠内营养泵,患者的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液温度的感觉上有明显差异(P<0.01),对照组患者感觉其营养液温度偏低,治疗组患者在舒适度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泵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使用效果佳,其安全性高、操作简易、并发症少,且患者使用舒适度高,能有效保证患者肠内营养的供给,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姜华  赵军  阚陈茹 《安徽医学》2021,42(9):1064-1066
目的 比较空肠内营养液间歇输注及持续输注两种方式在胃癌患者术后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区收治的88例胃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术后空肠内给予营养泵间歇泵入肠内营养液直至拔管,对照组给予营养泵持续泵入营养液直至拔管.治疗10天后,比较两组并发症(反流、瘘口感染、堵管、腹泻、腹胀、呕吐)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现腹泻、腹胀、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7.543、5.437,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71、-12.310,P<0.05).结论 肠内营养泵间歇输注肠内营养液可以加快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合理使用营养泵及加温器输注营养液对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68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0 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营养泵、加温器给予肠内营养液,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重力滴入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营养管堵管及血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过程中,对照组中10例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5例出现营养管堵管,经处理后再通;8例出现血糖代谢紊乱,经治疗后血糖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营养管堵管及血糖代谢紊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应用营养泵及加温器经营养管持续泵入恒温的营养液较重力滴入营养液可减少胃肠道并发症、营养管堵管及血糖代谢紊乱的发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癌病人术后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为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EN组),观察组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PEEN组)。比较2组病人术前、肠内营养液输注后1 d、肠内营养液输注后5 d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病人首次通气时间、恢复经口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前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5 d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促进胃癌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耐受发生率,降低术后应激反应程度,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7.
李丽萍 《中外医疗》2010,29(35):29-2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后24h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以肠外营养为主,2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病人肠蠕动恢复较快,体重减轻少,术后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减少(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具有经济实惠,符合生理要求,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泵连恒温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8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运用肠内营养泵连恒温器输注;对照组按常规依靠重力法滴入营养液,营养液温度为室温或用热水袋加温.结果 观察组恶心、腹胀、腹泻、堵管率分别为4.87%、9.75%、4.87%、0%,两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肠内营养泵连恒温器保证了肠内营养液的顺利滴入,减轻了患者胃肠道不适反应,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提供肠粘膜局部营养物质,刺激肠粘膜细胞的生长,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从而保持肠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使用肠内营养泵及增温器能有效减少消化道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组织的修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并且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促进病人早期康复.方法 将胃癌根治术后的56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按胃癌术后留置胃管、禁食、输液、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对照组措施外,同时于术后24h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早(P<0.01).实验组术后并发症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早肛门排气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在术后24 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术后48 h内均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营养和免疫指标、并发症、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平均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8天血浆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排便时间、营养相关费用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后的血清CD3、CD4、CD4/CD8、CRP和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水平(P<0.05)。两组患者三年随访期内的平均生存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086,P=0.769)。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恢复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陆学安 《吉林医学》2014,(35):7842-7843
目的:观察分析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进行胃癌手术的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康复指标、术后营养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项康复指标、术后营养指标改善程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发生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有4例,对照组患者未见类似的并发症。结论:采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胃肠道恢复时间,临床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胃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及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天鼻饲前均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给予腹部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实施腹部按摩,能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耐受性,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择合适恰当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法,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在我院ICU进行肠内营养超过5 d的78例危重病人,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鼻胃管持续加温少量泵入肠内营养液,对照组采用分次定量鼻饲方法,比较两组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持续加温少量泵入肠内营养液,可降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高于体温的肠内营养液对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9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49例给予体温(36.0~<38.0℃)肠内营养液支持,观察组49例给予高于体温(38.0~42.0℃)肠内营养液支持,对比两组患者胃动力及胃肠激素指标[腹内压、胃残留量、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肠屏障功能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D-乳酸水平(D-LA)]、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腹痛发生率。结果:干预30d后,观察组患者MTL水平及G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内压及胃残留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AO及D-L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腹痛总发生率为44.90%,高于对照组的18.37%(P<0.05)。结论:采用高于体温的肠内营养液支持应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能明显提高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增强胃动力,改善肠屏障功能,但会引起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腹痛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5.
李辉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380-1381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输注泵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胸中段食管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分别采用输注泵及输液增温器输注肠内营养液与不应用输注泵,依靠重力法和输液增温器行肠内营养时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采用输注泵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胃肠道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中应用输注泵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30例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经验,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胃癌术后早期(24h)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术前、术后7、14d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结果胃癌术后7、14d体重较术前增加,与术前比有明显差异(P<0.05),淋巴细胞计数术后7d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个别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经对症治疗缓解,全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未发现有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安全可行,无其他并发症,与静脉营养相比可以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7.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洌,实验组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杨春  张伟  杨洲  李平 《四川医学》2012,33(2):212-214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瑞能(Supportan)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胃癌术后患者共148例,分成两组,A组为鼻空肠组,B组为对照组。A组应用肠内营养输注系统,在手术后6h开始均匀输注瑞能,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的临床表现,并测定肠内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和营养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A组比B组早(P<0.01);A组应用瑞能后2例出现恶心、呕吐,经减慢输注速度后缓解,2例出现腹痛,经调整温度后缓解。所有患者没有出现腹泻、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肠瘘和代谢性并发症。A组应用瑞能后,前清蛋白比B组升高(P<0.05),视黄醇结合蛋白也比B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胃癌术后通过鼻空肠管应用瑞能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对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具有积极意义,也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胃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远  张正涛  张军 《安徽医学》2008,29(5):588-589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本组胃癌51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25例)和肠外营养组(26例),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肠内组术后腹胀、腹泻的发生率较肠外组高,但患者均能耐受,术后并发症明显较肠外组减少。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安全可行,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袁超 《吉林医学》2011,(35):7468-746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办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以来的52例进展期胃癌行胃癌根治术(D2)的病例,术后全肠内营养(TEN)的28例,肠内营养(EN)加肠外营养(PN)24例,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回顾分析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并发症。结果:观察肛门恢复排气时间TEN组较EN加PN组略短(P>0.05),胃肠道相关并发症(腹胀、恶心等)TEN较EN加PN患者多(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EN应联合应用PN,逐渐过渡TEN,既能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又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