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和(或)大网膜部分切除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绞窄疝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2007-06~2011-06对9例老年患者采用局部麻醉行腹股沟绞窄疝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6例,大网膜部分切除2例,同时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和大网膜部分切除1例。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85~128 min,平均98 min,术后住院时间7~11 d,平均8.1 d,1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治愈,其余病例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麻醉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和(或)大网膜部分切除治疗腹股沟绞窄疝是安全可行的,特别适用于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
小肠机械性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CT对小肠机械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1例手术和临床证实的小肠机械性肠梗阻病人的 CT表现进行了分析。全部病人为腹平片和临床检查确诊为小肠机械梗阻病人。男 14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44 .8岁。结果 :完全性小肠梗阻 13例 ,绞窄性小肠梗阻 5例 ,不完全性小肠梗阻 3例。 1/ 3病例术前 CT显示梗阻病因 ,包括腹腔肿块 ,炎性狭窄。 5例中 4例 (80 % ) CT征象提示肠绞窄存在 ,早于腹平片。肠壁郁血增厚大于 3 mm,肠腔大量积液 ,气液平面中液多于气 ,腹腔广泛性液体渗出伴肠系膜水肿则提示绞窄性肠梗阻。结论 :在明确梗阻病因上 CT较腹平片有明显优势。显示典型绞窄性梗阻征象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腹平片高 ,但无典型征象并不能排除绞窄性肠梗阻存在  相似文献   

3.
小肠大量切除保留回盲瓣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量小肠切除后,保留回肠末端回盲瓣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以来13例大量小肠切除后,仅能保留10 cm以内回肠末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未出现明显短肠综合征表现。结论对于肠绞窄、外伤、肿瘤等原因导致切除大量病变肠管后,保留回盲瓣对于预防短肠综合征有重要临床意义,保留回盲瓣对于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防止结肠内细菌向小肠迁移寄生有其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2001年9月收治1例因急性腰腹部摔伤导致的小肠系膜破裂穿孔,并且小肠通过穿孔形成绞窄性内疝。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外伤性肠系膜裂孔疝致肠绞窄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2001年9月收治1例因急性腰腹部摔伤导致的小肠系膜破裂穿孔,并且小肠通过穿孔形成绞窄性内疝。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绞窄性肠梗阻中的价值。方法:对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3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内容包括肠系膜血管改变、肠壁强化程度及腹水情况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绞窄性肠梗阻主要征象有病变段肠管无强化和强化减弱(23/32,72%),腹腔积液(21/32,66%),系膜血管改变和网膜浑浊、密度增高(18/32,56%)。结论:肠壁强化程度减退、漩涡征、肠腔积血及腹腔积血是绞窄性肠梗阻比较可靠的征象。螺旋CT检查是诊断有无绞窄性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增强对肠梗阻X线诊断价值的认识,以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本文回顾分析了经CT检查(4例)和经手术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常规X线表现。方法:用4例婴幼儿肠梗阻CT表现与常规X线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检查准确显示出了梗阻的病因(小肠结石、畅套叠、绞窄性小肠梗阻和炎症性小肠梗阻)。结论:CT对发现肠绞窄和肠壁积气的敏感性较腹平片高;CT对梗阻的定位和抉窄肠段的形态表现也优于X线检查,所以为及时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摘要目的明确单一或联合多种CT影像征象是否有助于准确诊断粘连性绞窄性小肠梗阻(SBO)。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56例粘连性SBO病人,于术前24 h内行增强  相似文献   

9.
1病例简介女,68岁,因腹部用力突发腹痛、呕吐胃内容物1 d就诊。体格检查:血压182/96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晰,心肺未见异常,中下腹部膨隆明显,上腹部空虚,压痛、肌紧张明显,无明显反跳痛;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血性液体。既往有肝炎病史。外院CT提示盆腔内见环形高密度影,腹部部分肠管扩张积液,盆腔少量积液,考虑节育环移位,粘连性肠梗阻可能。我院急诊CT定位相S1~2平面见环形节育器(图1A),横断位示中下腹部小肠明显扩张积液,少量积气,肠壁肿胀、密度增高,并可见肠系膜穿过节育环,肠袢及肠系膜呈放射状排列(图1B);腹盆腔积液(图1C),考虑节育环移位,合并粘连性肠梗阻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59×109/L,中性粒细胞9.89×109/L,血红蛋白97.00 g/L。考虑小肠急性绞窄性梗阻,行急诊全麻下剖腹术+肠切肠吻合术,术中见腹腔血性腹水约750 ml,宫内节育器穿透子宫,距回盲部约1 m处一段长约1.2 m的小肠穿过环形节育器形成内疝,嵌顿肠管缺血坏死,术中切除坏死肠管,断端行端端吻合,术中顺利。术中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为小肠肠壁呈出血性梗死改变。  相似文献   

10.
患者王某,男,22岁。因腹痛、呕吐、停止排便排气3天。于1984年9月30日急诊入院。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中毒性休克。经快速补液后剖腹手术。术中见小肠扭转、广泛性坏死。切除大部小肠,仅残留近侧空肠60cm,行空肠远端套入,与升结肠端侧吻合。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年能参加一般家务劳动,体重50kg,大便3次/日,有时2~4次/日,偶见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均在正常范围。X线检查:钡剂通过小肠与结肠吻合口顺利,无返流现象,残余肠段扩张粘膜粗大。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平扫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平扫在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对34例经手术证实的绞窄性肠梗阻的平扫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壁增厚水肿、靶征、腹水、肠系膜水肿、漩涡征和鸟嘴征是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征象,肠壁增厚失去分层改变、局限性肠壁密度增高、腹水或肠液密度增高及肠壁、门脉积气则高度提示肠壁坏死。结论:CT平扫能快速有效地诊断绞窄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32例绞窄性肠梗阻和85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合文献筛选了7种绞窄性肠梗阻的CT征象:(1)肠壁强化减弱或无强化;(2)肠壁持续强化;(3)肠壁或门静脉积气;(4)肠壁增厚;(5)肠系膜血管充血;(6)肠系膜水肿/积液;(7)腹腔大量积液。比较上述CT征象在绞窄性肠梗阻与单纯性肠梗阻病例中的分布及诊断效能。结果上述7种CT征象在绞窄性肠梗阻病例中出现概率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病例(P均<0.05);前3种征象只出现在绞窄性肠梗阻病例中,3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同时具备2项以上征象者占90.6%,85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中具备2项以上征象者仅3例,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88.752,P=0.000)。结论在诊断肠梗阻基础上,出现肠壁强化减弱或无强化、肠壁持续强化、肠壁或门静脉积气等征象之一或至少其他2种以上CT征象可提示为绞窄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绞窄性肠梗阻为急腹症之一,病死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术前CT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经手术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的43例患者(研究组),同期搜集97例单纯性肠梗阻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CT征象,分析CT征象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43例绞窄性肠梗阻中,肠扭转14例,腹内疝8例,闭孔疝4例,股疝17例。研究组CT表现为"鸟嘴征"43例,肠壁气泡4例,肠壁密度增高4例,肠壁强化减弱5例,"X征"8例,扩张肠袢壁增厚11例,肠壁内缘模糊5例,附属系膜血管扩张16例,闭袢16例,"漩涡征"13例,以上CT征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敏感度最高的CT征象为"鸟嘴征"(100.0%),特异度最高的CT征象为肠壁气泡、肠壁密度增高、肠壁强化减弱、"X征",均为100.0%。结论 "鸟嘴征"是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最敏感的CT征象,肠壁气泡、肠壁密度增高、肠壁强化减弱、"X征"为绞窄性肠梗阻最特异的CT征象,扩张肠袢壁增厚、肠壁内缘模糊、附属系膜血管扩张、"漩涡征"、闭袢为绞窄性肠梗阻常见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14.
例 1 男 ,6 5岁。突发腹痛 30h ,伴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由当地卫生院转来我科。既往有右腹股沟斜疝 1年。35d前被羊抵伤腹部 ,卧床休息 3d后腹痛消失 ,正常生活劳动。体检 :腹部膨隆 ,腹肌紧张 ,满腹压痛反跳痛 ,肠鸣音消失。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 1.5ml。心电图显示心肌受损。X线腹腔透视 :右侧肠腔积气。初步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而行急诊剖腹手术 ,术中见回肠系膜陈旧性血肿已大部分机化 ,挛缩牵拉使肠袢弧度变小 ,且与大网膜粘连 ,回肠近端顺时针扭转 36 0° ,绞窄坏死约 10 0cm ,腹腔内有血性渗液约 5 0 0ml。行肠切除吻合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的影像学特征,探讨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材料和方法:对照分析本院近年来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老年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X线、CT、DSA的影像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16例老年绞窄性肠梗阻中,血运性肠梗阻8例,肠粘连3例、肠套叠2例、嵌顿疝2例、阑尾包块1例.16例X线立、卧位摄片,均见腹部肠腔扩张,积气、积液,CT有12例见节段性肠壁增厚、黏膜下水肿呈"靶征",7例见大量腹水.5例行肠系膜动脉CTA多平面重建(MPR)见局部肠系膜动脉分支狭窄变细.2例行DSA见肠系膜上、下动脉纤细、远端分支显示不清.结论:老年性肠梗阻X线见局限性肠壁增厚,CT见肠壁黏膜下水肿呈"靶征"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可能,CTA见局部肠系膜动脉分支狭窄变细或闭塞,有助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小肠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小肠功能衰竭 ,尤其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理想方法[1] 。由于小肠为体内最大的淋巴库和细菌库 ,一旦发生移植免疫反应和肠源性感染多剧烈而复杂 ,严重妨碍小肠移植的推广[2 ] ,至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随着环孢素A(CyA)的问世才开始有了根本性突破。 2 0世纪 90年代始FK 5 0 6应用于小肠移植 ,使不同术式的小肠移植相继获得成功 ,年小肠移植病例呈线性增长。1 适应证(1)因肠壁缺血、肠扭转或绞窄性疝、肠系膜血管主干外伤等所造成的广泛小肠坏死、出血坏死性小肠炎、Crohn病所致的短肠综合征 ;(2 )自身免疫性…  相似文献   

17.
12只犬共造成54段有血循环障碍的小肠袢,分别为动脉阻断型、静脉阻断型、动静脉阻断型和绞窄型。在解除梗阻恢复血流后15分钟,分别以临床判断法、多普勒法、荧光素法和24小时后2次手术探查法预测绞窄肠段生活力。结果表明,荧光素法的判断正确率明显高于临床判断法和多普勒法,与2次手术探查法相近。由于荧光素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性高、无损害性、易于施行等优点,可望成为一种较实用的术中预测绞窄肠段生活力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部X线平片和CT对小儿肠梗阻的诊断价值,重点探讨小儿绞窄性肠梗阻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手术证实肠梗阻23例,术前24h均拍摄腹部正侧位X线平片,其中14例行腹部CT扫描。结果:23例肠梗阻术前诊断正确率:腹部X线平片为69.6%(16/23):CT为100%(14/14)。其中,绞窄性肠梗阻术前诊断正确率:腹部X线平片为38.9%(7/18);CT为90.9%(10/11)。11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CT表现包括:小肠壁增厚9例;CT平扫肠壁密度增高7例和“靶征,,2例;CT增强扫描肠壁强化低于正常者6例,3例延迟扫描强化。肠系膜血管增粗水肿5例,4、肠壁积气4例,腹水6例。结论:CT诊断小儿肠梗阻,特别是显示肠绞窄,较腹部X线平片优越。  相似文献   

19.
我院用电视腹腔镜治疗绞窄性内疝一例获得成功。因较罕见,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60岁。因间歇性无痛全程血尿而于1994年4月4日收入我院泌尿外科,确诊为膀胱癌而行膀胱全切、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并附带阑尾切除。术后一直有腹痛腹胀,几乎不能进食,按不全性肠梗阻治疗后症状略有缓解,但仍不能进食。5月24日下午突然病情加重,有阵发性腹痛伴有恶心,腹胀明显。检查:全腹膨隆,有压痛但无明显肌紧张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偶可闻及气过水声。腹部平片见小肠明显充气扩张,并有多个液平面,且可见一较大扩  相似文献   

20.
小肠扭转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经手术证实小肠扭转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行CT平扫,7例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8例中7例有肠管和血管的漩涡征,5例有鸟喙征,2例见同心圆征,4例显示肠管壁强化减弱、肠壁水肿和腹水.结论:肠管和血管的漩涡征是诊断小肠扭转的特征性征象,同心圆征、肠管强化减弱、肠壁水肿和腹水的出现,则高度提示绞窄性肠梗阻;螺旋CT增强扫描和图像重组可对小肠扭转做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