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东方 《药物与人》2009,(7):14-14
提起中风,人们都不陌生。“这是老年病,年轻人离它还远着呢。”“中风在天冷时易发作,天热不会有事儿。”这是生活中不少人对中风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李文涛 《益寿宝典》2012,(11):10-11
有部分“小中风”患者,发病时症状看起来不那么严重,或只是短暂性症状.而这会使许多一人不重视此等病情。认为影响不大,休息下就会好转,更不需要住院治疗。实际上,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我们一定要重视小的中风症状,预防大的中风症状。  相似文献   

3.
进入夏季,骄阳暴晒和暴雨狂风的天气会交替出现。在这样多变的天气下,中风往往会“不请自来”,所以预防中风这根“弦”绝不能松。  相似文献   

4.
徐先生已有10多年的动脉粥样硬化症病史。前些天,他总感到腹内隐隐作痛,大便时发现粪便带血丝。他以为是吃了不洁食物,就自行服用了几粒“氟哌酸”,但腹痛不但未缓解,反而更加剧烈,血便更加明显,他这才到医院求医。经检查,医生确诊他息了“缺血性结肠炎”,这是中风的一种类型,也称“肠中风”。  相似文献   

5.
远离中风     
门诊时常有病人问:“医生,我的脖子后面紧紧的,是不是脑血管要爆破了?”其实,这是肌肉酸痛造成紧绷僵硬的感觉,并非中风。灌流脑部的颈动脉与椎骨动脉虽是在颈部,但当阻塞时或导致中风时,并不会造成颈部酸痛。由此也可看出大家是多么害怕中风。脑中风是十大  相似文献   

6.
特别提醒     
《大众医学》2010,(5):4-4
中风容易“遗传”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父母亲在65岁前发生过中风,其子女在65岁前发生中风的风险是其他人的4倍;母亲在65岁前发生中风,其女儿发生中风的风险很高,而父亲发生中风与其子女发生中风的关系相对弱一些。另外,因脑血管阻塞发生中风的“遗传性”比出血性中风更高。研究还发现,如果子女具有中风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等,则发生中风的风险更高。专家指出,有些因素是无法控制的,如家族史,但要以此为警诫,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7.
胡波 《大众医学》2010,(12):20-20
据统计,70%以上的中风(卒中)都是在秋末和冬季发生的,神经科医生将中风称为秋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冬季中风有哪些特点?中风最爱“突袭”哪些人?听听专家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都会以为中风是冬季的高发病,因此在炎热的夏季,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便放松了预防中风的警惕。如果是这样,那情况可有点不妙: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一年四季,有两个中风高峰期:气温在0℃以下的隆冬和在32℃以上的盛夏,而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热”中风。  相似文献   

9.
健康顾问     
《大众医学》2011,(3):67-67
问:听隔壁邻居说:“倒春寒”期间,老年人中风(卒中).心肌梗死发病率明显增加。”这是真的吗?请问,老年人应该如何度过“倒春寒”呢?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会引起中风我知道,但降血压怎么也会中风呢?”中风的赵师傅很不解。“我的血压一直都不高,还是低血压,中风也找上门了?”中风的陈阿姨同样迷惑。——神经内科病房见闻  相似文献   

11.
汪涛 《健康生活》2007,(1):21-21
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统称为“脑卒中”或“脑中风”。又根据中风的性质,是血管栓塞还是血管破裂,还是两者皆有之,又称之为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或混合性中风。  相似文献   

12.
“热中风”是指夏天由于气温升高而导致的中风。它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是指由于气温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引起血压急剧升高而导致的中风;缺血性中风则是指由于身体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以致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升高而导致的中风。  相似文献   

13.
刘文越 《自我保健》2011,(11):15-15
据龙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袁灿兴介绍,中风是由于脑血管问题导致的急性脑部疾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血管壁出问题.血管壁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动脉硬化。根据中风位置,中风分为两种:一种发生在大血管,即表现为急性中风发作:而另一种发生在小血管静息位置.是没有症状的,称之为“无症状中风”或“无声中风”。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70%以上的中风都是在秋季和冬季发生的,冬季中风有哪些特点?中风最爱“突袭”哪些人?  相似文献   

15.
“医生,我会得中风吗?”这可能是神经内科医生被患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所谓中风是中医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称谓,西医称之为脑卒中。老百姓怕“中风”,说明脑卒中是一个常见病、高发病和高致残性疾病,往往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生存者中有2/3遗留残疾,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危害严重,往往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张兆玲 《家庭医学》2005,(12):46-47
中风又叫卒中.医学上称急性脑血管病.或脑血管意外。“人之百病莫大于中风”,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一个人如果不幸发生中风.即使能及时抢救化险为夷.也多留下瘫痪、失语或痴呆等后遗症.导致病残及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患中风的中老年人常发生这样的感叹:”咱不怕死,只怕瘫”。的确,一个因中风导致半身不遂的人.吃喝拉撒全靠别人伺候.还真会冒出“生不如死”的念头来。不过.光怕又有什么用?明智之举是“防”字当头。如何防患于未然呢?要诀之一就是随时留心自身的感觉.一旦出现中风的预兆.及时就医。临床医生告诫我们.正是这些“蛛丝马迹”为您拉响了中风警报。  相似文献   

17.
中风是“脑卒中”的俗称,是由于颅内供血动脉的急性缺血或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目前,中风是世界上第三大致死原因。“中风”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缺血性“中风”,因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或脑部中的动脉被其中的血栓阻断或封塞而导致的,约占“中风”的80%。二是出血性“中风”,因脑部中的血管破裂而出血导致的,约占“中风”的20%。中风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致残率高、易复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风偏瘫俗称“半肢风”或“半身不遂”,是中风最常见、最主要的后遗症,此症给病人造成的身心痛苦是众所周知的,如何不失时机地使偏瘫得到有效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一、要重视早期康复所谓早期是指在中风发病后,只要病人没有出现神志障碍和严重并发症,不论是出血性中...  相似文献   

19.
每12秒,我国就有1人发生中风(即“卒中”);每21秒,就有1人死于中风。 中风既是国人首要的致死因素,又是最常见的致残原因。瘫痪、大小便失禁、失语等,都是中风常见的遗留症状。  相似文献   

20.
春季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大量临床医学统计表明,5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春季,故医学专家把中风称之为“中老年人春季流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