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一、日本中医药的渊源及现状1.日本传统医药学源于中医药学公元4世纪中叶,中医药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公元630—894年间,日本遣唐使到达唐朝13次之多,带回了中国文字、科技和医药。唐朝高僧鉴真,应邀东渡,带去了医药并传有《鉴真上人秘方》。中医药与当.  相似文献   

2.
鉴真大师     
<正> 鉴真大师,俗姓淳于,名鉴真,公元688-763年(垂拱四年——代宗广德元年——日本淳仁天皇天平宝字七年),唐代扬州江阳县(今扬州市)人.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研究佛典、传播佛教戒律的大师和杰出的医药学家,而且也是我国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著名使者和中日医药交流的先驱. 鉴真大师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他十四岁(公元701年)在杨州大云寺出家后,除了努力学习佛学以外,还刻苦学习医药学、语言文字学、哲学、历史、数学、书法、建筑学等,是当时一位博学多才的高僧.他在医药学方面  相似文献   

3.
鉴真是唐朝广陵江阳县(即今扬州市)人,俗姓淳于,生于唐睿宗垂拱四年(公元688年)。他十四岁在扬州大云寺出家,二十岁去长安,洛阳等地游学,亲受弘景、道岸、融济等名师陶诱,不仅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高僧,而且在建筑学和医学等多方面颇有造诣。  相似文献   

4.
一、日本中医药的渊源及现状1.日本传统医药学源于中医药学公元4世纪中叶,中医药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公元630—894年间,日本遣唐使到达唐朝13次之多,带回了中国文字、科技和医药。唐朝高僧鉴真,应邀东渡,带去了医药并传有《鉴真上人秘方》。中医药与当...  相似文献   

5.
《鉴上人秘方》是唐代渡日传播中国文化的高僧——鉴真和尚留传下来的验方。其书名一见于深江辅仁之《本草和名》,再见于藤原佐世之《日本国见在书目》,更见于浅田惟常之《皇国  相似文献   

6.
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扬州高僧鉴真大师应日本僧徒之邀请,不顾沧海之险,远涉重洋,东渡日本,为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今年鉴真和尚生前的塑像回国探亲,日本文化界、宗教界、医药界人士也将随同来江苏扬州等地与我国人民共同集会,举行纪念活动。本刊特刊此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7.
鉴真在长安     
<正> 鉴真是唐代渡海赴日传播文化的高僧,他在中日两国学术交流史和科技交流史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80年,鉴真生前的塑像回国巡展,各报章杂志报道已多。但关于他学问的来源,尤其是青壮年在故乡扬州和洛阳长安的学习阶段,很少有人提到。现根据文献,因限于篇幅,姑以医药及他在长安的有关活动,重点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8.
鉴真是唐朝人,他是中国第一个到日本直接传授医药学术的人,也是第一个到日本开創佛教律宗和天台宗的人,一直到现在日本的中学教课书上編着有他的事迹。并且每年都在紀念这位高僧。他六次旅行,經过了种种的阻碍和危险,最后終于到达了日本,他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历史人物。最近期間,我省扬州已在筹备鉴真紀念館,现在把他的史实分为: (1) 出身及求学。(2) 医药学的渊源。(3) 接受邀請赴日。(4) 六次赴日遭遇的困难。(5) 到日后对文化方面的貢献。  相似文献   

9.
妙玉 《养生大世界》2014,(10):16-19
<正>近来,有人对中国佛典上明确记载生卒年代的557位高僧做了一个统计,发现在这557人中,一百岁以上的有12位,占总数的2.1%;九十岁以上的42位,占7.3%;八十岁以上的142位,占28.4%;七十岁以上的361位,占63.2%。这557位高僧生活年代为公元233—1884年,生活地区遍布全国各地。这些为人称颂的高僧过着清苦、勤劳、持戒节制和规律的生活,但平均寿命均远远超过与他们同时期但生活条件优裕的194位帝王。中国古代人平均寿命仅三十多岁,高僧们竟成倍长寿,是同时代人平均寿命的1.5—2.5倍,可谓是"高僧七十古来多",与唐代杜甫诗中所叹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么大德高僧为何长寿?下面就为您揭  相似文献   

10.
我今年87岁.中老年时期,曾遭受过病魔的折磨. 1964年,我在山西修铁路,假期与两位同事到五台山游览,巧遇当地的一位高僧慈云法师,互谈了几句,很感兴趣.我见寺内有几位上了年纪的僧人面色白里透红,令人羡慕,便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后听说他们当时都有八九十岁)?"高僧说:"精力旺盛,身体矫健,笑口常开,这些都是练‘华佗气功'吐纳之术的效果."我听后甚为向往,再拜访了几次,从而获得练习"吐纳之术"的妙法.  相似文献   

11.
鉴真(公元6朋一兀3),俗姓淳于,扬州江阳人(今江苏省江都县),春秋七十六。鉴真对佛学造诣精深,曾独为江淮化生,是日本律宗和天台宗的创始人;对医药亦颇有研究,是日本医药的启蒙大师。鉴真生活在唐代的前、中期,这段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全盛期”,也是佛教的盛行期。佛教的兴旺对唐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及医药影响极大。鉴真在一生中,既从事佛事活动,又从事医药实践。今试从鉴真僧的医事活动来探讨唐代佛学对医学的影响,以丰富中医药文化c一、佛学中医药学的源流我国的佛学源于佛宗国古印度。在古印度的菩萨…  相似文献   

12.
鉴真是中日友好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东渡以后,将我国唐代的中医中药知识也同时传入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在日本的鉴真干漆造像将于今年四月回国“探亲”,我省扬州地区正在准备热烈欢迎,扬州大明寺也整修一新。我们在本期特请扬州市博物馆的朱江和蒋华同志撰写此专稿,表示我们对鉴真像以及日本友人的热诚欢迎之意。  相似文献   

13.
鉴真是唐朝时期东渡前往日本的名僧,颇通医术药理。目前中外学术界在鉴真对日本医学界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惠及其他国家方面的研究偏少。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对上述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归纳总结出鉴真对日本医学界的深远影响,为中医药文化西传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00多年前,一位印度高僧和一位中国商人结伴穿越一片沙漠,途中遇到风暴,迷失了方向,而且水尽粮绝,仅靠高僧随身携带的一袋小果子充饥。在即将走出沙漠时,二人又被流沙淹没,高僧奋力救助商人,自己却永远将生命留在沙漠中,弥留之际,他把那袋果子全交给了商人,商人含泪掩埋了高僧……为了纪念高僧,商人回家后把果实种植在自己的南方家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果树就在我国南方传种开来。这果子就是余甘子。  相似文献   

15.
阔别故国已经一千二百多年的鉴真像即将回来“探亲”,喜讯已在我国各地传开,特别扬州市更在积极准备迎接。古刹平山堂也整修一新。一月二十九日,本刊编辑部和扬州市卫生局特地邀请部分老中医及对鉴真和尚有较多研究的同志在平山堂举行座谈。那天虽然瑞雪纷飞,气候严寒,但是老中医任达然、王子荣、王幼儒和老药师韦开祥等同志都踏雪登山与会。曾经访问过日本的能勤法师也应邀出席,介绍了日本人民为鉴真像回国“探亲”准备的盛况。对鉴真生平有研究的扬州市博物馆朱江、  相似文献   

16.
天堂地狱     
常人春 《东方养生》2011,(12):141-141
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夏天,西四弘慈广济寺的前院,聚集了一群在家学佛的男女居士,围绕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和尚.此僧法名观空,为当代大德高僧,曾入藏多年求法.不但翻译了不少藏传佛教经典,据说还为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做过老师.大家纷纷向他请教各种问题,而他所作的开示中,最引发人们思考的就是对于“天堂”和“地狱”的一段解...  相似文献   

17.
今年四月闻,鉴真大师塑像由日本回国探亲。为了表示热烈欢迎,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除组织了一些学术活动,放映幻灯外,并将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耿鉴庭老大夫在1963年纪念鉴  相似文献   

18.
宋春雷 《气功》1998,19(3):103-104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高僧,云游天南海北,想寻求佛法真谛。一日,高僧走到一处山脚下,发现一所茅屋紫气冲天,顿觉此屋内必有修炼之高人。高僧进得茅屋,见土炕上盘坐一老者,面色红润、满头鸟鱼,神采飞扬、紫气腾腾,一副安详恬静之态。高僧经过叩问方知,老者每日闲时必打坐默念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wt咪叶,已有二十余年。高僧让老者开口诵咒,竟发现老者将咒尾"冲'音念成了"牛",便加以纠正,并传授老者默念六字大明咒时每一音时真气在内脏各部位的运行路线。老者-一默记在心。3年后,高僧又路过昔日所经山脚下,却没有望见茅…  相似文献   

19.
《气功》1994,(2)
沈阳一高僧示寂留下五彩舍利子据《法昌》杂志1993年8月号报道,沈阳实胜寺藏传佛教高僧79岁的召乌力吉大喇嘛于1993年5月7日无疾圆寂,火化后遗骨中有珠状物,呈多种颜色,并有红绿、白等色的结晶体数十枚,大的每枚如黄豆粒般,小的则如米粒大小。经专家鉴...  相似文献   

20.
<正> [中文]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有着友好往来。许多先驱者曾为中、日两国的文化和医药交流做出了贡献,鉴真便是其中的卓越代表人物。鉴真是唐代人,于公元688年生于我国杨州。他14岁出家,在杨州大云寺当和尚。在那里,他在名师指导下,获得了包括医药在内的广博知识。后来他还到长安等地去深造。据说他曾积极地参加当时灾区的医药救济活动。在唐代以前,中、日两国已有医药上的往来。早在公元561年,一名叫知聪的中国南方医生,曾到过日本,并带去一百多卷医学理论和针灸书籍。在唐代,两国的交往更加多了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