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122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共12类药物与药物性肝病有关,前5位依次是抗结核药、中药、抗微生物药、抗肿瘤药及抗痛风药。②临床表现不同。③临床分型以急性多见,其中肝细胞损害型为49.6%。④停药后保肝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药物性肝病是临床上较常见和易被忽视的疾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670例药物性肝损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70例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的住院患者,对其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前三位药物分别为抗肿瘤药物(18.8%)、中草药(13.3%)、抗结核药(12.5%);临床表现多为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非特异性症状。肝损害以肝细胞损害型最为常见,占420例(62.7%)。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预后较好,其中治愈和好转率达82.7%。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繁多,由于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及漏诊,在有基础肝病者中更为常见,因此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应加大相关研究力度,重在预防和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3.
药物性肝病10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09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判断。多种药物可引起肝损害,中药占51.4%(56/109),以治疗皮肤病及骨关节系统疾病的药物为主。西药占48.6%(53/109),居前三位的依次为解热镇痛消炎药、抗结核药、抗甲状腺药。女性(56.9%)多于男性(43.1%),潜伏期1—8周为主。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害型。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高度重视中药所致的药物性肝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临床特点、过敏原检测、分型、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方法 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370例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对其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过敏原检测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前3位药物分别为中草药(27.30%)、抗肿瘤药物(18.92%)、抗结核药物(13.78%);临床表现非特异.肝损害以肝细胞损害型最为常见(56.76%).过敏原IgE检测阳性率高达68.11%,高IgE提示过敏的可能性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预后较好,其中治愈和好转率达85.95%.结论 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繁多,由于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及漏诊,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性肝损害,过敏原检测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临床转归进行总结分析。方法根据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标准,对导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名称与病例数、临床表现、治疗及临床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较多。以抗结核药、中药、抗生素占主要地位,同时解热镇痛药、化疗药物也较常见。临床诊断明确后,立即停用有关药物,给予支持治疗,静滴维生素C、甘草酸二铵等药物,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药物性肝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药物性肝病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小儿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及临床特点,以期指导临床减少小儿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龄< 14岁小儿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资料,对其用药情况、年龄分布、临床表现、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偏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 共收集31例小儿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资料,占同期因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1.7%,其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4个月~ 14岁,平均年龄(8.8±3.9)岁.用药种类以抗菌药最常见(41.9%),其次为中药制剂(29.0%)和解热镇痛药(19.4%).单一用药为9例(29.0%),联合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22例(71.0%).临床分型:肝细胞型8例(25.8%),胆汁淤积型8例(25.8%),混合型15例(48.4%).患儿平均住院天数25.22 d. 结论 引起小儿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依次为抗菌药、中药制剂和解热镇痛药;联合用药是引起小儿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原因.混合型为主要临床类型.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肝衰竭或合并血液病患儿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275例急性药物性肝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引起急性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类型、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从2000年1月~2005年12月根据Maria诊断标准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病的275例入院病例及其中41例肝活检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急性肝损伤中,药物性肝病所占构成比逐年增加。肝损药物以中草药(占23.3%,64/275例)、抗肿瘤药(15.3%,42/275)、激素类药(13.8%,38/275)、心血管药(10.2%,28/275)、解热镇痛药(8.7%,24/275)为主。主要表现为恶心、纳差(54.8%),乏力(50.2%),黄疸(35.6%),且有27.9%的患者无症状。急性药物性肝病临床类型主要为肝细胞型(48%,132/275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治疗后总有效率94.2%。结论临床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临床药物性肝病10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药物性肝病的情况,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调查1999-2004年各种药物致药物性肝病109例,分析统计每年药物性肝病发病例数的变迁及临床情况.结果: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甲亢药、中草药、抗结核药是主要的损肝药物.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是逐年增加的,肝损伤发生时间因所用药物不同而差异很大,无临床症状者占22.94%,有症状者占77.06%.慢性药物性肝病7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02例(肝细胞损伤型67例,胆汁淤积型23例,混合型12例);治愈17例,好转81例,未愈10例,死亡1例.结论:药物性肝病多数表现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少数为慢性肝损伤,取决于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给药途径.药物性肝病的早期诊断与重视程度和认识有关,加强规范合理用药及用药监测可以预防本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入院并确诊为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的178例患者的病历,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临床症状(89.9%),少数患者出现发热(20.2%)、皮肤瘙痒(16.8%)和皮疹(1 3.5%),肝功能损伤发生在用药2周内最多(65.9%),以肝细胞型最多见(49.7%)。致病药物多为中药、抗肿瘤药、抗结核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以口服药物途径最常见。经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治愈好转率为87.6%。结论影响药物性肝功能损伤因素众多,有年龄、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基础肝病等,临床上应对其引起足够重视,加强用药安全意识,以减少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药物性肝病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治疗的30例≥60岁的老年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58例同期住院的60岁以下成年人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老年药物性肝病潜伏期为10d~1年。引起老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主要包括:中药(43.3%)、非甾体类消炎药(10.0%)、HMG—CoA还原酶抑制剂(10.0%)。主要症状包括:纳差(60.0%)、黄疸(56.7%)、乏力(53.3%)。临床分型为:肝脏检查异常3.3%;肝损伤96.7%,其中包括肝细胞损伤型33.3%、胆汁淤积型40.0%、混合型23.3%。老年组潜伏期≤4周的比例低于60岁以下中青年组;老年组由抗微生物药物引起药物性肝病的比例低于60岁以下中青年组,老年组纳差的发生率高于60岁以下中青年组。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认识,重视中草药所致的药物性肝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药物性肝病(CDILD)的病因及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尽早做出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病理特点、病程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 51例CDILD患者平均病程6.5个月,分型以胆汁淤积型为主,常见诱发药物主要是中草药(27.5%),消化系统药(11.8%),解热镇痛类药(11.8%),其中29例CDILD行肝组织活检,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特征性。51例CDILD患者经住院治疗,治愈32例,好转19例,无恶化或死亡病例。结论 CDILD患者病程较长,以慢性胆汁淤积型为主,常见诱发药物为中草药,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特征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药物性肝病临床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31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掌握。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31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判断,部分患者结合肝活检组织学检查可使诊断更为明确。结果引起肝病的相关药物中.抗菌素类药占22.6%(7/31),中药占19.3(6/31),抗结核类药占12.9%(4/31),抗肿瘤类药占9.6%(3/31),解热镇痛类药9.6%(3/31),抗甲状腺类药6.4%(2/31)、其他药物占6.4%(2/31),另有4例(12.9%)用药不详。临床分型:急性药物性肝病26例,慢性药物性肝病5例。临床表现根据药物不同作用机制而有所不同,住院患者主要表现为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经停药并给予保肝解毒治疗,30例预后良好,有1例用抗结核药物患者致肝硬化。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肝炎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47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47例药物性肝炎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做出综合分析。结果 引起肝病的相关药物中抗生素类占23.4%(11/47),中药及解热镇痛药各占21.3%(10/47)、抗肿瘤药占10.6%(5/47)、抗结核药及H2受体拮抗剂各占8.5%(4/47)、其他占6.4%(3/47)。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44例,慢性肝炎3例(主要有乏力、纳差、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经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45例预后良好,1例发展至肝硬化,1例因重症肝炎而死亡。结论 应重视药物性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107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和临床特点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张涛  贾继东 《肝脏》2005,10(3):174-176
目的对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2~2004年间我院住院的124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1997年Maria药物性肝损害评分系统重新评价.结果124例中Maria评分≥14分者107例.涉及药物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抗生素28%(29/107),免疫抑制剂18.4%(19/107),中药及减肥茶13.8%(16/107),解热抗炎药10.3%(11/107),心血管类药9.2%(10/107),性激素类药8.0%(8/107),抗甲状腺亢进及降糖药4.6%(5/107),其他8.0%(9/107).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58.6%(62/107),胆汁淤积型26.5%(28/107),混合型14.9%(17/107).80%患者1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7%(7/107)患者肝功能异常持续半年以上,仅1例死亡.结论抗生素引起的肝损害最常见,免疫抑制剂和中药引起的肝损害逐渐增多,停用有关药物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少数可引起肝硬化.  相似文献   

15.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bout 1000 drugs produced world-wide may lead to clinically relevant hepatotoxic reactions which are unpredictable at normal doses and occur at various frequencies. Among these are well established therapeutic drugs which have been in use for years or decades as well as newly introduced drugs, the number of which is steadily increas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 various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many risk factors and variable latency periods are known. The histological picture may imitate practically all known non-toxic liver diseases from which toxic liver disease needs to be differentiated. Patients under drug therapy require regular medical follow-up with regar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xic liver disease since the prognosis is only good with early recognition and immediate withdrawal of the alleged drug. Specific therapeutic modalities to prevent toxic liver disease are limited to paracetamol overdosage which is trea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N-acetylcysteine. For other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s characterised by a prolonged course, therapy with ursodeoxycholic acid or steroids may be helpful. When fulminant drug-induced liver failure occurs,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the therapy of choice with a better prognosis than a conventional therapy. Despite this therapeutic option more than 40 different drugs are known to have caused lethal forms of toxic liver disease. Physicians have therefore to be alert to early recognize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 and to withdraw the drug at first suspicion of the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发生12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围手术期发生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12例心脏外科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抗结核药物.主要临床表现是黄疸9例(82%),化验肝功能发现明显异常3例(18%).心脏手术前出现9例,手术后出现3例.其中2例为缩窄性心包炎,7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1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6-44mo,10例有随访应答,复查肝功能正常,无中期并发症.结论: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多发生于右心功能不全、营养差的患者.对心脏手术前药物致肝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度过围手术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药物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药物性肝病(DILD)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随着新药不断研发和应用于临床,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引起人们对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视及研究。此文主要就药物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结核病是一种与营养不良有关的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可影响肝脏合成血清白蛋白功能,从而诱发或加重药物性肝功能损伤(简称“肝损伤”).抗结核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在营养不良的状况下,肝血流灌注障碍,肝血流量减少,使药物清除率下降,加重药物性肝损伤.因此,在结核病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在积极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改善结核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减少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使抗结核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