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癌干细胞基因Bmi-1在蛋白和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35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和远端正常组织中Bmi-1 mRNA的表达;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评价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分期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瘤旁及正常组织(P〈0.05);Bmi-1 mRNA的阳性表达在肿瘤与正常(P=0.086)、肿瘤与瘤旁间(P=0.385)无明显差异。在大肠癌中合并淋巴结转移者Bmi-1 mRNA及Bmi-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5);Duke分期C和D期患者Bmi-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癌组织浸润深度越深Bmi-1 mRNA及Bmi-1蛋白表达水平越高。肿瘤分化程度越低Bmi-1蛋白表达强度越强。结论 Bmi-1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对评估大肠癌患者预后及指导今后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肠癌和大肠正常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Zn Vision法检测68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30例中EGFR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织中EGFR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11%、48.52%,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66%、10.00%(P〈0.05);EGFR和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的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年龄〈40岁的大肠癌组EGFR和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年龄≥40岁组(P〈0.05);在年龄〈40岁的大肠癌患者中,两者共同阳性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结论 EGFR和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年龄〈40岁的大肠癌患者具有更高的EGFR和VEGF阳性表达率及共同表达率。  相似文献   

3.
沈威  曹家庆  辛林  毛盛勋 《山东医药》2009,49(46):68-69
目的观察大肠癌和癌旁组织中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CD44V6及MMP-7。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D44V6和MMP-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4.9%和68.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3.2%和8.4%(P〈0.01)。CD44V6和MMP-7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CD44V6和MMP-7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性有关,对分析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Bim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生物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1-2002年手术切除且资料完整的大肠癌组织标本98例,均经根治性手术治疗和病理确诊.同时取癌组织及癌旁5 cm处正常肠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im蛋白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im的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组织中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7%vs98.97%,P<0.05).Bim蛋白表达下降或完全丧失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X2=6.959,35.38 1,4.905,均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Bim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高于表达阴性患者的生存率(P<0.05).Bim阳性表达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比Bim表达阴性者长1.03 mo.结论:Bim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评价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CD44v6、p2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42例未化疔(对照组)及44例新辅助化疗后(观察组)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CD44v6、p27的表达。结果两组癌组织中p27的表达低于癌旁和正常组织(P〈0.05)。p27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观察组癌组织中p27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癌组织中CD44v6表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P〈0.05)。CD44v6异常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观察组中CD44v6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有效降低大肠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检测CD44v6和p27蛋白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病变性质、复发转移潜能、评估患者预后及术后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D1)与大肠癌的发生、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4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同时取距癌灶5cm以外的癌旁组织及10cm以外的正常组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CD1mRNA的表达,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例大肠癌组织中CD1mRNA阳性9例,阳性率37.5%;癌旁组织仅有1例阳性,阳性率4.2%;正常组织未见阳性表达。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均与癌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1)。CD1mRNA的表达在浸润至浆膜层组明显高于浸润至肌层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及晚期病变(Dukes B C D期)组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早期病变(Dukes A期)组(P<0.05)。CD1mRNA的表达高低与年龄、性别、癌灶直径大小、分化程度及是否有远处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CD1mRNA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大肠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大肠癌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各102例,对比分析两组TGF-β1、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TGF-β1、HIF-1α和VEGF总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P0.05);不同TNM分期和浸润深度的TGF-β1表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HIF-1α和VEGF表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TGF-β1、HIF-1α均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231、0.462,P0.05);HIF-1α和VEGF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且HIF-1α和VEGF阳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TGF-β1、HIF-1α和VEGF的表达有所上升,且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参数以及后期预后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判断肿瘤侵袭转移和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肠癌组织中K-RAS、MDM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K-RAS、MDM2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K-RAS、MDM2阳性表达率均为6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33%、14%,P均<0.05;K-RAS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MDM2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K-RAS、MDM2高表达,二者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IL-8 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6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IL-8 mRNA表达,分析IL-8mRNA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IL-8 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1.106±0.420 vs 0.792±0.374,P<0.05).癌组织IL-8 mR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血管侵犯、肝转移及肿瘤病理分期密切相关,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无关.结论:IL-8高表达同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蕙 《山东医药》2009,49(14):69-70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敏感性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8例大肠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D44v6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83.3%,癌旁组织中为40%,正常组织中为阴性,两两比较,P〈0.01;CD44v6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和患者预后有关(P〈0.05)。结论CD44v6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大肠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可作为判定其预后的新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lug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结直肠癌组织,25例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lug和E-cadherin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Slug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率为47.1%,而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表达率为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表达率为55.4%,而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表达率为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ug、E-cadherin、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可成为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Slug和E-cadherin的表达异常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相关并可作为评价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5-LOX-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LOX-1蛋白在103例大肠癌组织、56例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预后情况及大肠癌组织中其他与侵袭转移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5-LOX-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P<0.05);15-LOX-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其他器官侵袭转移以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病理分化程度低、Dukes分期晚以及有淋巴结或其他器官侵袭转移者肠癌组织中15-LOX-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大肠癌组织中15-LOX-1阳性表达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15-LOX-1阴性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15-LOX-1表达水平、患者年龄及手术时有无淋巴结转移可以作为评估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大肠癌中15-LOX-1与VEGF、MMP-2、MMP-7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15-LOX-1对大肠癌具有抑癌作用,对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中PTEN的缺失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PTE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65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13例腺瘤组织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主要在细胞核或细胞质中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56.92% vs 86.15%,P<0.01).中、高分化腺癌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未分化腺癌阳性表达率(75.76% vs 37.50%, P<0.01).Dukes A、B期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Dukes C、D期阳性表达率(73.33%vs 42.86%, P<0.05).此外,PTEN的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同期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PTE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结直肠癌进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结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MMP-9的表达,探讨其在结肠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结肠癌及其切缘组织中MMP-7、MMP-9的表达。结果肿瘤组织中MMP-7、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0%和82.00%,标本切缘组织中分别为0和24.00%,两者相比,P均〈0.05,MMP-7、MMP-9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96%和91.3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51.85%和74.07%,P均〈0.05;MMP-7、MMP-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P〈0.05。结论MMP-7、MMP-9高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组织Smad4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变化、Smad4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与结直肠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 应用RT-PCR方法及测序、半定量RT-PCR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各自检测43例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3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12例健康人结肠黏膜组织.结果 4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有25例(58.14%)Smad4 mRNA检测到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率(58.14%)及表达水平(0.73±0.25)均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88.37%,0.95±0.29)、腺瘤组织(90.63%,1.01±0.37)和健康人黏膜组织(100.00%,1.18±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结直肠癌组织(60.5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7.03%)、腺瘤组织(25.00%)和健康人黏膜组织(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4蛋白表达的阳性率结直肠癌组织(44.19%)明显低于癌旁组织(81.40%)、腺瘤组织(87.50%)和健康人黏膜组织(9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浸润深度加深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也随之下降.结论 Smad4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有关,可作为重要的生物学标志及病期评估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与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奥沙利铂化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9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各69份,另取正常大肠组织标本20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标本中Cox-2、Topo-Ⅱ表达。大肠癌患者术后均采用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采用,检验、Log-rank分析和Cox风险模型分析Cox-2、Topo-Ⅱ表达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癌组织Cox-2表达阳性率为88.4%(61/69),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P〈0.01);Topo-Ⅱ表达阳性率59.4%(41/69),与癌旁组织(56.5%)及正常组织(55.0%)表达差异无统汁学意义;癌组织中Cox-2与Topo-Ⅱ表达呈正相关(r=0.254,P〈0.05),Cox-2表达、Topo-Ⅱ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大肠癌组织中Cox-2、Topo-Ⅱ均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在肿瘤MDR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升高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和血管抑素在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大肠癌不同阶段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法检测20例正常大肠组织、20例大肠腺瘤和60例大肠癌及其组织中内皮抑素和血管抑素的表达情况。应用χ2检验对内皮抑素和血管抑素两者在大肠肿瘤不同阶段的表达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两者表达间的相关性探讨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内皮抑素和血管抑素阳性表达与大肠肿瘤不同阶段的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38、-0.362,两者的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均与腺瘤的类型无相关性。结论内皮抑素和血管抑素可以抑制大肠癌的侵袭转移。内皮抑素和血管抑素在大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两者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降低,提示其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有明显关系。两者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的一致性,对两者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AIM: Recent clinical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might be the inhibition of rate-limiting enzyme cyclooxygenase-2 (COX-2) in metabolism of arachidonic acid. The role of COX-2 in carcinogene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umo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tients‘ prognosis still remain unclear.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COX-2 expression in carcinogene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umo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tients‘ prognosis.METHODS: A total of 139 colorectal cancers and 19 adenomas surgically treated in School of Oncology, Peking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1993 to September 2001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COX-2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with tissue microarray (TMA)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procedu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X-2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its influence on patients‘ prognosis were studied.RESULTS: COX-2 expression was strong in colorectal cancer,moderate in adenoma and weak in normal mucosa, which demonstrat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x^2=46.997,P&lt;0.001). COX-2 expression had no association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such as gross type,differentiation, invasion depth, vessel emboli and TNM staging.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ing analysis and Log rank test revealed no prognostic role of COX-2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CONCLUSION: COX-2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arly stage of cardnogenesis, and its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is not associated with d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atients‘ prognosi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