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萍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3):37-38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甲泼尼龙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急性肺损伤(ALI)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同时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冲击治疗,对照组剂量为5 mg/(kg·d),3 d后改为2~4 mg/(kg·d),应用5 d;实验组为10 mg/(kg·d),3 d后改为2~4 mg/(kg·d),应用5 d.治疗期间加强用药观察和预防感染.结果:实验组PaO2/FiO2恢复至30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时间、呼吸机撤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糖皮质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LI患儿采取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并给予精心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保证用药安全,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何浙海  曾天生  蒋雅平 《系统医学》2023,(21):148-150+158
目的 探讨2 mg/(kg·d)和8 mg/(kg·d)两种剂量甲泼尼龙用于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佛冈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3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2 mg/(kg·d)甲泼尼龙静脉滴注,观察组患儿予以8 mg/(kg·d)甲泼尼龙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7,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观察组为2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采用8 mg/(kg·d)甲泼尼龙能够快速的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在ICU正常肾功能及接受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8例无尿接受CVVH治疗患者及6例正常肾功能患者均给予左氧氟沙星300 mg静脉匀速滴注60 min.CVVH组在末次给药后0、10、20、30、45 min、1、2、4、8、12、14、20、24 h采血,正常肾功能组在末次给药后0、0.75、2、4、8、10、12、14 h采血,两组样本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左氧氟沙星浓度,应用DAS软件计算得出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左氧氟沙星在CVVH期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消除半衰期t1/2(β)(24.79±3.45)h,表观分布容积(Vd)为(0.669±0.026)L/kg,清除率(CL)(0.027±0.004)L/(h·kg),AUC(0-1)(110.179±2.899)mg/(L·h);正常肾功能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1/2(β)为(5.807±0.572)h,Vd(0.457±0.029)L/kg,CL(0.099±0.007)L/(h·kg),AUC(0-1)(52.155±2.307)mg/(L·h).结论:与正常肾功能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相比.CVVH期间无尿患者半衰期均延长、清除率减低,提示接受CVVH治疗的无尿患者在使用左氧氟沙星时需要调整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近2年新确诊且收治入院的16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误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出现咳嗽、咳痰10例,下肢水肿9例,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8例,发热6例,咯血、呼吸困难3例,腰痛及关节、肌肉疼痛各2例,眼部炎症1例;其中9例表现为多系统症状体征。病初误诊为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6例,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结肠溃疡性疾病2例,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各2例,风湿性多肌痛1例,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眼部感染1例。误诊时间最短10 d,最长3年余。根据临床症状和自身免疫抗体及病理检查结果,明确ANCA相关性血管炎诊断,确诊后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血浆置换等治疗,随访至今1例需永久血液透析治疗,4例死亡。结论 ANCA相关性血管炎初期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漏诊;对于出现多器官受累且病情迁延不愈者需考虑本症,常规筛查自身免疫抗体有助于本病诊断,必要时可行活检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107中心医院肝胆外科58例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肾功能的变化情况,以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及治疗、预防经验.58例患者中男48例,女10例,年龄14~65岁,平均38岁.其中终末期良性肝病40例,肝脏恶性肿瘤18例.肝肾联合移植2例,二次肝移植2例.全部患者中,移植前肌肝超过正常值者40例,50例患者术前己应用利尿药物.移植后死亡8例,总生存率86%,10例患者肌酐持续增高,尿量进行性减少,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其中2例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过程中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2例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后因合并肝功能衰竭、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另6例患者因肾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分别合并肺部感染、心功能衰竭、腹腔感染而死亡.可见,肾脏功能损害的有效处理及预防对于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背景:肾移植后肺部感染8%-16%发展为重症肺炎,是目前预防与治疗的难点,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率高,死亡率高。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重症肺部感染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收治30例肾移植后肺部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肾移植后肺部重症感染多发生于肾移植后6个月,在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用量同时,联合抗感染治疗。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中,10例死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6例、心功能衰竭5例、肾功能衰竭2例,3例放弃治疗。1例患者最长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14 d后痊愈出院。肾移植后的肺部重症感染多为混合感染,作者针对其临床特点创新性地将病程分为3期,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定期随访和规律复查,以及培养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预防。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用法,根据临床检查经验性选用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抗结核类药物是治愈关键,根据病情早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能有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防治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alloBMT病人使用更昔洛韦防治CMV感染,预防用药,更昔洛韦5mg/(kg·次),q12h,于术前-9~-1d使用;治疗用药,更昔洛韦5mg/(kg·次),q12h,14~21d,而后每周用药5d维持2~3周。结果6例alloBMT患者术后有3例出现CMV感染,均治愈,随访3~9个月未再出现CMV感染。结论更昔洛韦防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CMV感染效果良好,早期诊断和治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接受不同预处理方案改良Bucy(白消安/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或白消安,氟达拉滨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12/2008-06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患者27例,按移植预处理方案小同分为两组,10例给予以氟达拉滨+白消安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移植前2~6 d氟达拉滨30 mg/(m2·d),移植前3~6 d白消安3.2 mg/(kg·d);17例给予以改良Bucy为基础的坝处理方案:移植前4~6 d白消安4 mg/(kg·d),移植前两三天环磷酰胺60 mg/(kg·d)和阿糖胞苷2.0g/(m2·d).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白细胞、血小板重建时间,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及其程度,复发与移植相关死亡率.结果:白细胞、血小板重建时间在Bucy组与白消安,氟达拉滨组分别为[(8.45±2,31),(8.96±2.47)d,P=0.957;(13.31±4.80),(15.89±5.21)d,P=0.662].Bucy组与白消安,氟达拉滨组患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分别为[47%(8/17),40%(4/10),P=0.629].27例患者截至统计时间10例死亡,其中复发死亡4例,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3例,感染死亡2例,其他移植合并症死亡1例.Bucy组与白消安,氟达拉滨组1年内总生存率分别为(58.30±19.80)%和(73.00±11.80)%,1年内无病生存率为(48.60±18.70)%和(72.20±12.80)%,白消安/氟达拉滨组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较Bucy组高,但两组1年内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511,0.854).结论:氟达拉滨应用于移植预处理方案中,可降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髓外毒性,但对疗效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口服来氟米特治疗,20 mg/d×3 d,以后10 mg/d,至血小板正常后4~12周停服来氟米特;记录治疗前后血小板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3例血小板正常,5例血小板升高数>20×109/L。完成观察治疗12周4例,2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轻微缓解。1例出现轻微恶心症状,1例因白细胞减少退出,1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来氟米特适用于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我们2005-01~2006-05收治老年人因糖尿病并发症19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10例,年龄60~78(平均67.5)岁,因并发心律失常、心梗住院5例,并发脑出血、脑梗死住院2例,并发肾功能不全6例,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2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坏疽2例,眼部疾患住院1例。1.2方法本组除按并发症常规处理外,均给予诺合灵30R小剂量皮下注射。2结果本组死亡4例,2例因心肌梗死死亡,1例肾功能衰竭及1例高渗性昏迷死亡,其余患者经积极治疗,并发症得到控制,血糖控制好,出院。3讨论3.1老年糖尿病特点2型糖尿病症状隐匿,合并症多,且往往先于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并发假性肠梗阻(IPO)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CRF合并IPO患者7例,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分析其发病情况、辅助检查、病程、治疗及预后等特点.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心脏增大、贫血、酸中毒等CRF多系统症状,合并心力衰竭3例;其IPO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但均有腹胀症状,可以是其惟一症状;病程1~7d,平均3.4d,6例好转出院,1例因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IPO是CRF的一种少见的消化道并发症,腹胀可能是其惟一症状,对CRF出现腹胀患者,及时腹部平片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IPO,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1992-05/2007-07收治的97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①肺部感染多发生于术后1 ̄12个月,尤以术后2 ̄6个月多见,大剂量激素冲击多为诱因;重症肺部感染多为混合性感染,多为巨细胞病毒、真菌、耐药菌群和条件致病菌感染为主。②97例患者中肺部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5例,13例死亡,死亡率达47.3%;在2007年,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仅1例死亡,死亡率下降为20%,其中,1例最长呼吸机辅助呼吸达33d,患者痊愈出院;2个或2个以上器官障碍者死亡24例,最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和肾功能衰竭。③从2006-06开始,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1%,即刻完全停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和抗细胞代谢免疫抑制剂,仅给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且血肌酐平均下降100mmol/L,其中1例完全停用达25d,血肌酐完全正常。④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早期依据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肌酐的变化及时有效的减少或停用抗排斥药物及抗生素经验性用药是救治成功的前提。病情危重者(特别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早呼吸末正压通气,充分保护其他脏器的正常功能,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纤维支气管镜,密切加强各专业学科间协作等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刘轶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95-3196
目的 比较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方案一:奥美拉唑0.5~0.7 mg/(kg.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1~1.5包/d+克拉霉素分散片10~20 mg/(kg·d),2次/d,疗程7 d;治疗组:果胶铋6~8 mg/(kg·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1~1.5包/d+克拉霉素分散片10~20 mg/(kg·d),2次/d,疗程7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并比较治疗后两组幽门螺杆菌根治率.结果 疗程结束后4周末,两组疗效及HP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胶铋为中心三联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在根治幽门螺杆菌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不明病原体感染导致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初始治疗策略。方法:分析20例肾移植术后不明病原体感染导致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予患者免疫抑制剂减量、抗感染联合中等剂量(1.5~2mg/(kg·d)的糖皮质激素综合治疗。对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肺部影像学动态变化、移植肾功能进行比较。结果:20例患者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中位天数为7(5.25~8.5)d,总住院天数17.5(10.25~28.25)d。18例(90%)患者治愈出院,2例患者治疗无效病死。20例患者氧合指数的中位数从治疗前的219mmHg上升至300mmHg(P〈0.05)。患者的维持性免疫抑制剂减量后未见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血肌酐中位数从治疗前的119μmol/L下降至90μmol/L(P〈0.05)。结论:免疫抑制剂减量、抗感染联合中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综合治疗作为不明病原体感染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初始治疗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添加拉莫三嗪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儿童难治性癫(癎)诊断标准的患儿37例,原抗癫(癎)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变,加用拉莫三嗪,从小剂量开始:原治疗中未用丙戊酸(VPA)的患儿加用拉莫三嗪0.5~1 mg/(kg·d),分早晚2次服,每2周增加0.5~1 mg/(kg·d),直至发作停止或不能耐受为止,最大剂量15 mg/(kg·d);用VPA者开始0.2 mg/(kg·d),分早晚2次服,每2周增加0.2 mg/(kg·d),逐渐增加剂量,最大量5 mg/(kg·d).结果 评价时间1~2年,平均1年4个月.37例患儿经拉莫三嗪治疗后,3例因皮疹停药,1年药物总保留率91.9%,有效率为73,5%,其中完全控制23.5%,显效29.4%,有效20.6%,无效26.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其中3例为皮疹,均为同时应用VPA者.结论 添加拉莫三嗪治疗儿童多种发作难治性癫(癎)疗效满意,特别是与丙戊酸合用疗效更好;拉莫三嗪为广谱抗癫(癎)药,对难治性癫(癎)的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上经常遇到 ,由于可出现各系统症状 ,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又各有不同 ,容易发生误诊。现将我院 1 991 - 0 1~ 2 0 0 2 - 0 4住院误诊 2 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 9例 ,女 9例 ,年龄 1 8~ 69岁 ,平均 46.7岁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1 3例 ,慢性肾盂肾炎 6例 ,糖尿病肾病 6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3例。所有患者肾功能均为氮质血症期或尿毒症期 ,血肌酐均大于 442 μmol/ L(5mg/ dl) ,均无少尿症状 (尿量大于 40 0 ml/ d)。本组误诊为慢性胃炎 9例 ,营养不良性贫血 8例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3例 ,慢性胰腺炎 3例 ,高…  相似文献   

17.
选择2004-10/2009-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23例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男3例,女20例,中位年龄(28±11)岁.分为4组:环磷酰胺10 mg/(kg·d)组12例,环磷酰胺20 mg/(kg·d)组5例,环磷酰胺30 mg/(kg·d)组4例,环磷酰胺40mg/(kg·d)组2例.对每组患者实施不同预处理剂量的环磷酰胺,×3d,存预处理前均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保存细胞数为(1.7~3.8)×108/kg.所有受试者在任何时间点着白细胞低于0.5×109 L-1,血小板低于10×109 L-1即进行干细胞颈内静脉移植,回输细胞昔为(2.1~3.4)×108/kg.结果显示:环磷酰胺10 mg/(kg·d)组9例血小板和白细胞无下降,3例血小板和白细胞第7~9天下降,但能自行恢复.环磷酰胺20 mg/(kg·d)组1例血小板和白细胞无下降,4例血小板和白细胞第5~9天下降,但能自行恢复,均无需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环磷酰胺30mg/(kg·d)组4例血小板和白细胞第3~7天下降,其中1例于第5天回输干细胞,白细胞在移植后10,14 d最低值分别为2.47×109 L-1,18.8×109 L-1;移植后30 d血小板为134×109 L-1.环磷酰胺40 mg/(kg·d)组2例血小板和白细胞第3,5天下降,其中1例于第4天回输干细胞,白细胞在移植后10,14 d最低值分别为1.67×109 L-1,9.8×109 L-1;移植后30 d血小板为215×109 L-1.1例于第6天回输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白细胞在移植后10,14 d最低值分别为2.18×109 L-1,16.5×109 L-1;移植后30 d血小板为96×109 L-1.所有移植病例均无移植物抗宿上病、肝静脉闭塞病、出血性膀胱炎和感染的发生.与环磷酰胺10 mg/(kg·d)组比较,环磷酰胺20,30,40 mg/(kg·d)组完全的临床缓解率明显升高.提示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为后盾,采用移植或不移植干细胞的方法,将很可能使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达到长期的完全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赛尼哌联合抗胸腺免疫球蛋白在肾移植术后预防急性排斥的临床价值,探讨肾移植后安全有效的免疫诱导方案,选择2000-01/2007-06东莞市人民医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肾移植患者556例,121例在应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同时,应用赛尼哌联合抗胸腺免疫球蛋白免疫诱导,其中89例属高危人群;435例应J}}j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赛尼哌为单剂50 mg,术前2 h静脉滴注;抗胸腺免疫球蛋白共5剂500 mg,分7d静脉给药,手术当天及术后第一二天各100 mg,第3~6天各50 mg;常规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为霉酚酸酯1 000~1 500 mg/d,他克莫司0.1~0.2 mg/(kg·d)或环孢菌素A 5~6 mg/(kg·d),泼尼松30 mg/d;赛尼哌+抗胸腺免疫球蛋白组减量:霉酚酸酯500~1 000 mg/d,他克莫司0.05~0.1 mg/(kg·d)或环孢素A 4.0~5.0 mg/(kg·d);常规组甲基强的松龙用法为术中及术后1~3 d每天各500 mg,赛尼哌+抗胸腺免疫球蛋白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术中及术后1~3d各250mg.赛尼哌+抗胸腺免疫球蛋白组10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逆转9例,逆转率为90%;常规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1%,逆转率为85%.赛尼哌+抗胸腺免疫球蛋白组术后感染9例,感染率为7%,常规组感染率为7%.赛尼哌+抗胸腺免疫球蛋白组死亡2例(2%),均为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常规组死亡4例(1%).提示单剂赛尼哌联合短疗程抗胸腺免疫球蛋白在肾移植免疫诱导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高危人群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晓芬  刘晓红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587-2589
目的:评价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35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d)联合地塞米松1mg/(kg·d)静滴,连用5d后改用强的松1.5mg/(kg·d)分次口服。对照组用地塞米松1mg/(kg·d)静滴,连用5d后改强的松1.5mg/(kg·d)分次口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用药后第5天血小板上升例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比单用地塞米松治疗ITP可明显缩短血小板上升至安全水平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三组。环磷酰胺组:口服环磷酰胺,初始剂量25~50 mg/d,每7~12天增加25 mg,直至最大日剂量150 mg/d。泼尼松组:给予泼尼松,0.5 mg/(kg·d),用药4周后,减量至0.25 mg/(kg·d),持续4周,继续减量至0.125或0.25 mg/(kg·d),隔日1次口服。环磷酰胺和泼尼松联合组:口服环磷酰胺,开始时25~50 mg/d,每7~12 d增加25 mg,直至最大日剂量150 mg/d。口服泼尼松,0.5 mg/(kg·d),持续4周,继续减量至0.125或0.25 mg/(kg·d),隔日1次口服。12周为一疗程,观测各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和肺活量变化及临床-影像-生理评分(CRP评分)。结果各组动脉血氧分压及肺活量均有显著变化(P0.05),CRP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环磷酰胺组、泼尼松组两组,且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采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氧分压和肺活量变化,同时可明显降低临床-生理-影响评分,优于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