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本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0年1-12月妇产科手术病例316例,记录相关内容,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及《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资料,对妇产科围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被调查的病例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共4大类9个品种。药物选择合理率为64.3%,在术前0.5~2h预防给药的有66例(20.9%),术后用药疗程大于3d者有120例(38%),抗菌药物的使用费用所占比例普遍过高。结论本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在药物使用率、品种选择、用药时间、药品费用所占比例等方面有待进一步进行干预管理。 相似文献
2.
杨大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2,34(1):19-21
目的: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抽查我院2010年手术患者病历350份,统计患者基本资料、手术类型、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术前预防用药时间不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较长、预防用药选择不当、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不当。结论:应积极开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培训,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和分析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6月300例外科手术患者的病历,对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00例病例中,有292例预防应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应用率97.3%;其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达59.6%;抗菌药物术前和术中用药合理者242例,占82.9%;术后应用合理者182例,占62.3%。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档次偏高、用药时间选择不当、用药疗程持续过长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和分析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某医院2005年1月至12月600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600例病例中,有532例病例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预防性用药443例,治疗性用药89例,抗菌药物使用率88.8%;两联以上使用的为294例,占55.2%;抗菌药物使用合理36例,占6.8%;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96例,占93.2%。手术预防用药时间统计为0-27 d,其中用药时间≥4 d的有299例,占67.5%。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依次为头孢菌素类三代、硝基咪唑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等。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围手术期用药时间、用药途径、用法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时间持续过长等较为普遍,围手术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应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疝修补术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2010年6-12月本院普外科出院的80例疝修补术患者住院病历,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疝修补手术预防用药率为100%;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为头孢唑啉和克林霉素;使用时间为1~5d,平均3.2d,用药时间小于24h为8例(10.0%);术前30min至2h100%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结论Ⅰ类切口疝修补术手术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率高及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管理,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
王浩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6,(2):79-81
目的:调查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现状,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预防。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801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情况(包括用药指征、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给药疗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逐年下降,但仍然存在不合理应用问题。结论: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8.
剖宫产不是绝对无菌手术,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伴随手术并发症也增加,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比经阴道分娩高5~20倍[1].为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率,短期的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能够避免严重感的发生.但产妇是特殊人群,既要预防感染,又要避免抗菌药物的使用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对某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茵药物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根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近年来桌院剖宫产患者抗茵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剖宫产患者100%庆用抗菌药物,用药品种13种.术后给药96.82%;应用频率最高是林可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单用抗茵药物占0.91%,二种联合96.36%,三种联合用药2.73%.平均用药时间5.31d.结论 某院近期剖宫产患者抗茵药物用药时间、疗程、方案选择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费县人民医院HIS系统调取Ⅰ类切口出院病历,将2018年1~4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干预的1122例Ⅰ类切口出院病历作为干预前组,将2018年5~8月实施第1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的1212例Ⅰ类切口出院病历作为第1轮干预组,另将2018年9~12月实施第2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的932例Ⅰ类切口出院病历作为第2轮干预组,比较三组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预防性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情况、预防性抗菌药物时机选择及用药疗程情况。结果 三组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轮干预组预防用抗菌药物点评合理率高于第1轮干预组和干预前组,第1轮干预组高于预防用抗菌药物点评合理率干预前组(P<0.05)。第1轮干预组中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和克林霉素的选择高于干预前组,而头孢硫脒、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和拉氧头孢的选择占比低于干预前组(P<0.05);第2轮干预组中头孢呋辛和克林霉素的选择高于第1轮干预组,头孢唑林、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美洛西林舒巴坦的选择占比低于第1轮干预组(P<0.05)。第2轮干预组时机选择合理率、疗程<24 h占比高于第1轮干预组及干预前组,且第1轮干预组高于干预前组(P<0.05);第2轮干预组疗程短于第1轮干预组及干预前组,第1轮干预组短于干预前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了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性,但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时机选择的合理性以及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还需要持续干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我院2012年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以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为标准,对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2012年度每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到2012年12月,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7.3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3.2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366DDD,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16.79%,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达53.37%.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极少数抗菌药物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查阅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门诊与住院处方1302张,对其中的604例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的形式有无指征性用药、选药不合理、联合应用不合理、剂量不合理、用法不合理。结论应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避免和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查阅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门诊与住院处方1302张,对其中的604例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的形式有无指征性用药、选药不合理、联合应用不合理、剂量不合理、用法不合理.结论 应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避免和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术前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提供相关信息;术中稳定情绪;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及功能锻练;出院重点指导坚持锻练,增加营养.定期复查和化疗.结果 本组50例患者有5例出现了皮下积液,14例患者出现了严重的焦虑和恐惧情绪,6例患者患肢出现了中度水肿,使患者的住院日程延长,后经过我们的认真护理.除2例患肢水肿病人未完全康复外,其余4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日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所以有效的固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简称FESS)是一种新技术,手术创伤小,直观,视野清晰,保护鼻及鼻窦生理功能,术后痛苦少,恢复快,疗效高。手术的成功取决于诸多因素,除医生精细熟练的手术操作外,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科自1998年8月至2001年12月共开展FESS1000例,其中2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我院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生素情况。方法对我院2011年584例外科患者抗生素专项点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从抗生素品种选择、用药时机、疗程、联合用药、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584例Ⅰ~Ⅲ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抗生素预防性用药为578例(98.97%),累计用药698次,平均每例应用1.20次。术前2 h给药者240例(41.96%),用药时间(7.02±3.23)d,所用药物涉及10大类35种,第1、2代头孢菌素,头霉素在Ⅰ、Ⅱ类切口手术中列前3位。抗生素主要为单用,二联用药48例(8.28%),无三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1%(21/698)。结论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生素仍存在一定不规范,需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