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续集》一书,髂内静脉的类型:1支型为(74.50±4.32),2支型为(24.51±4.26)%,3支型为(0.98±0.98)%,而1支型的髂内静脉均注入同侧髂总静脉。作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髂总静脉缺如、右髂内静脉注入左髂总静脉、右髂外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变异,现报道如下:该例标本右侧髂内静脉的收集范围正常,其由属支形成后伴髂内动脉和髂总动脉行向内上方,在骶骨岬的前方注入左髂总静脉,其长5.56cm,注入处压扁外径1.18cm;而右髂外静脉由股静脉延续后伴髂外动脉和髂总动脉行向内上方,在第5腰椎下缘与左髂总静脉相互汇合形成下腔静…  相似文献   

2.
关于髂静脉(髂内、外及髂总静脉)的变异,文献上报导极少。作者在指导学生局解过程中,见到右髂总静脉变异一例,兹报告如下:青年女尸,发育良好,身高167厘米。下腔静脉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四、五腰椎体之间右侧会合而成。左髂总静脉稍细于右髂总静脉而稍长于右髂总静脉。合成处腔内正中部有一呈冠状位的三角形隔膜,此隔膜高6.4毫米,底宽4.0毫米,两侧边对称。左髂总静脉长50.6毫米,上端直径19.9毫米,下端直径17.0毫米。左髂总静脉外侧缘有两个较大的属支,一支近上端,直径5.3毫米,另一支近下端,直径6.4毫米,即左髂腰静脉。两支均与左腰升静脉吻合。骶中静脉有左、右两支,分别注入左、右髂总静脉。右髂总静脉有明显变异。在右髂总静脉中央有一与其长轴平行的长裂隙,即右髂内、外静脉在右骶髂关节处合并后,又分离成内、外两干,然后再合并成一干而与左髂总静脉汇合成下腔静脉。内、外两干  相似文献   

3.
髂内、外静脉的观测及骶外侧静脉与闭孔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部静脉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实地解剖中发现,这些静脉的解剖与教科书中的记述,颇有差异.故对51具(102侧)成年尸体的內髂、外静脉、骶外侧静脉及闭孔静脉,作了系统观测,并讨论了它们的临床意义。一、髂外静脉长度4.5~15.5cm,平均9.44±0.28cm;上端宽径0.6~2.25cm;平均1.23±0.04cm。髂外静脉内静脉瓣的出现率为40.7±4.86%;其中29.6%只见于右侧,11.1%左右侧均有。均为双叶瓣、瓣的位置距髂总静脉合成点0.4~3.9cm,平均2.2cm。髂外静脉的变异:102例中有2侧左髂外静脉,在左骶髂关节前方,分成内、外两支,内支与左髂内静脉合成左髂总静脉,外支向上右,直接注入下腔静脉。另有一侧左髂外静脉,在左骶髂关节的前方,先分成两支,继又彼此吻合,形成环状髂外静脉。  相似文献   

4.
有关髂总静脉的变异,文献记载甚少.而报道左侧缺如者迄今未见到.故将教学标本中发现的一例成人女尸静脉变异报道如下:本例的左髂外静脉行于动脉的后内侧,经同侧髂内动脉的后方至髂总动脉的的内侧,斜过第4腰椎体前方抵达第4腰椎体上缘右前方,与右髂总静脉汇合形成下腔静脉.左髂内静脉于左骶髂关节的前外侧接受三支骶外侧静脉.然后,经小骨盆上口斜行至第5腰椎体上缘右侧,汇入右髂总静脉.该静脉在左骶髂关节的上方.左腰大肌的内侧,有一交通支与左髂外静脉相连.右髂总静脉在接纳左髂内静脉前的宽度为14mm,其后为18mm.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尸体解剖过程中 ,发现一例右髂总动脉分支位置异常的标本。为了积累变异资料和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现报告如下 :1.本例尸体 :男性 ,体长 16 6 cm,年龄约30岁 ,外观发育正常。2 .腹主动脉走行于脊柱的左前方 ,长2 0 .1cm,管径 1.5 cm,在第五腰椎体上缘分左、右髂总动脉。右髂总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后 ,走行于右下方 ,长 2 .2 cm,管径 1.2 cm,在第五腰椎体下缘即分为右髂内、髂外动脉。右髂内动脉管径 0 .5 cm,沿骨盆后壁走行进入骨盆腔后分为数支。右髂外动脉管径 0 .7cm,走行至右下 ,距发出右侧腹壁下动脉处其长度有 11.6 cm。左髂总动…  相似文献   

6.
正常情况下,同侧的髂外静脉和髂内静脉在骶髂关节前方汇合而成髂总静脉,左、右两侧的髂总静脉上行后在第五腰椎右侧以锐角相互汇合成下腔静脉。但作者在成人大体标本解剖操作过程中,发现了2例髂静脉变异,报道如下:例1:身高170 cm的中年男性大体标本。  相似文献   

7.
左、右髂总静脉高位汇合形成下腔静脉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发现一例左、右髂总静脉高位汇合形成下腔静脉,其变异对影像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积累形态学资料,现报导如下。变异标本为成年男性,身高155 cm。腹腔解剖见左髂内、外静脉于左髂内、外动脉分叉处下方约2 cm处汇合,形成左髂总静脉,直径2·4 cm。左髂总静脉与  相似文献   

8.
本例尸体为男性 ,体长 166cm,年龄约 30岁 ,外观发育正常。1 右髂总动脉高位分支 腹主动脉走行于脊柱的左前方 ,长 2 0 .1cm,外径 1.5cm,在第五腰椎体上缘分左、右髂总动脉。右髂总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后 ,走行于右下方 ,长 2 .2 cm,外径 1.2 cm,在第五腰椎体下缘即分为右髂内、髂外动脉。右髂内动脉外径 0 .5cm,沿骨盆后壁走行进入骨盆腔后分为数支。右髂外动脉外径 0 .7cm,走行至右下 ,距发出右侧腹壁下动脉处有 11.6cm。左髂总动脉外径 1.0 cm,在左侧骶髂关节高度、距腹主动脉分叉 4 .0 cm处 ,分为左髂内、髂外动脉。左髂外动脉外径 0 .…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在解剖一具40岁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侧髂总动脉有弯曲畸形,现报道如下。成尸发育正常,双下肢对称等粗。动脉弯曲畸形有一处,为右髂总动脉跨越左、右髂总静脉分叉处。左侧髂总动脉主干及左、右髂总动脉的分支无异常。畸形中点距离右髂总动脉根部约8.8 cm,距离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约15.8 cm,距离右髂内动脉和髂外动  相似文献   

10.
在对一具成年男性尸体的腹部血管标本进行解剖操作时,发现两髂总静脉变异,并伴有两侧副肾动脉.该例两侧的骼内、外静脉均在两骶髂关节前方汇成髂总静脉.左、右髂总静脉分别在腰椎体的左前方和右前方上升.左髂总静脉在抵达左肾门下缘时转向右上方,在第一腰椎体的右前方与右髂总静脉汇合成下腔静脉.左、右髂总静脉在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左髂内静脉和右髂内静脉的直接汇合,以往的文献报道极为少见。作者在解剖一具75岁男性尸体时,见左髂内静脉与右髂内静脉在骶岬正前方汇合,形成变异的"髂内总静脉";"髂内总静脉"又与左髂外静脉汇合形成"左髂总静脉";"左髂总静脉"与右髂外静脉在第5腰椎椎体前汇合成下腔静脉(图1)。报道如下,直径15.1 mm的左髂内静脉与直径7.3 mm的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指导学生局解操作过程中见到一例左侧髂总静脉缺存,左髂外静脉直接上行注入下腔静脉,现报告如下:童尸、男性,约四岁,身长78.5cm。左髂外静脉起端位于腹股沟韧带深面,髂外动脉内侧。它经左髂外动脉背侧至第五腰椎体外侧,继沿主动脉腹部左侧上行至第二腰椎水平处斜向右上方,经腹主动脉腹部前面,在第一腰椎体下缘汇入下腔静脉。左髂外静脉全长14.5cm、口径0.7-1.0cm,汇入前接受左肾静脉及左肾上腺静脉。左髂内静脉位于左  相似文献   

13.
临床本科生于解剖实践中,发现一具成年男性尸体的少见双下腔静脉(Double inferior vena cava)变异.其变异位置、形态如图1所示:该例标本右髂外静脉(A)与右髂内静脉(B)于右骶髂关节前方汇合形成右髂总静脉(C),向上于第4腰椎下缘右前方汇入右下腔静脉(D).右下腔静脉继续沿腹主动脉右侧和脊柱右前方上行,其压扁管径为36.81 mm.左髂内静脉(E)于第5腰椎体前方由左下行向右上,于第4腰椎下缘右前方斜行汇入右下腔静脉.左髂外静脉(F)自前外行向后内,至第4腰椎左缘,在腹主动脉后方,发出粗大横行分支(G,称髂联合)注入右下腔静脉,该分支压扁管径22.63 mm.左髂外静脉本干续沿腹主动脉左后方和脊柱左前方上行,延续为左下腔静脉(H),于第1腰椎水平处约成直角注入左肾静脉(I),其外侧为左睾丸静脉(J)汇入左肾静脉.左下腔静脉长度为88.73 mm,压扁管径为9.31 mm.在第5腰椎左下方,左髂外静脉发出一交通支(K),与左髂内静脉吻合,该交通支长度为9.98 mm.  相似文献   

14.
在骶髂关节前方,髂内静脉与髂外静脉汇合形成髂总静脉.第4~5腰椎前方,左、右髂总静脉汇合成下腔静脉[1].关于髂静脉的变异文献报道较少.2015年一项纳入2 488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指出,髂静脉变异的总发生率为20.9%,并根据髂内静脉引流、髂间交通静脉、下腔静脉异常提出了8种变异分型[2].  相似文献   

15.
<正> 男性中童教学尸体一、右下腔静脉:由右髂总静脉与左髂内静脉在第4腰椎体右侧,腰大肌与第4腰椎体之间(恰在右髂总动脉分叉之后)汇合而成。然后沿腹主动脉右侧上行(相当于正常下腔静脉位置)。口径:汇合点上方为1.8cm;肾上为2.3cm。二、左下腔静脉:由左髂外静脉伸延而成。左髂外静脉口径1.0cm,左下腔静脉口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解剖一成人女尸时,发现颈前静脉变异,现报告如下。该女尸身高160 cm,32岁,右侧颈前静脉变异,且主干管径较粗。为6~8 mm,全长14 cm,属支较多。左侧未见变异。连接左、右颈前静脉的颈静脉弓缺如。右侧颈前静脉的上端管径为6 mm,在下颌下腺后内  相似文献   

17.
一具14岁左右的男尸,身长1.12米,死因不明。腹主动脉下端于第四腰椎体高度直接分出左、右髂外和髂内动脉,共四支。左、右髂总动脉全无。左侧髂外动脉和髂内动脉伴行2厘米,然后分开,右侧髂外动脉和髂内动脉伴行4厘米,然后分开。左、右髂内动脉的下缘构成65度的夹角,此角距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3.8厘米。将各血管压扁后测量其横径,结果是:腹主动脉下段11毫米,左侧髂外动脉和髂内动脉均为6毫米。下腔静脉下段18毫米,左髂内静脉10毫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无下肢症状的髂静脉压迫人群的髂静脉压迫特征和分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腹部或下腹部MSCT增强扫描中发现存在髂静脉压迫的200例无下肢疾病症状受检者,其中男92例、女108例,年龄18~92岁。分析受检者的左、右侧髂静脉的压迫类型、压迫点个数、最大压迫部位及发生率;测量最大压迫部位髂静脉短径、面积、近远端1 cm髂静脉面积、压迫范围、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的夹角,计算最大压迫部位髂静脉狭窄率。应用SPSS 25.0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1)比较左、右侧髂静脉压迫的部位及定量指标测量值;(2)左侧及右侧髂总静脉压迫的不同年龄、性别、面积、狭窄率的差异;(3)左、右侧髂总静脉不同狭窄程度时的性别差异;(4)髂静脉压迫分型的基本特征及各型之间定量特征。结果 (1)最大压迫部位:位于左髂总静脉180例、右髂总静脉56例、下腔静脉分叉处10例、左髂外静脉7例、左髂总静脉分叉处3例和右髂外静脉1例;左髂总静脉受压占比(90.0%)较右髂总静脉(2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909, P<0.01),但不同年龄段(<65岁与≥65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 P>0.05);左、右侧髂静脉压迫的面积、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正交断面上左、右侧髂总静脉最大压迫部位短径分别为(6.0±2.6)、(8.3±2.8)mm,压迫范围分别为(11.2±2.1)、(10.0±2.4)mm,同侧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延长线的夹角分别为38.8°(20.2°)、17.7°(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在<65岁和≥65岁年龄段者的女性的左、右侧髂总静脉受压面积均小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左、右侧髂总静脉狭窄程度≥25%和≥50%时,男女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髂静脉压迫分型:Ⅰ型,左髂总静脉单一压迫占20.5%(41/200);Ⅱ型,左髂总静脉双重压迫,占36.5%(73/200);Ⅲ型,左右髂总静脉双侧压迫,占23.5%(47/200)、Ⅳ型,其他压迫类型,占19.5%(39/200)。各型间年龄、性别、狭窄率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压迫点个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无下肢症状的髂静脉受压人群MSCT多平面重建显示髂静脉受压部位不固定,左侧髂总静脉受压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右侧髂总静脉受压,可将髂静脉受压情况分为四种类型(Ⅰ~Ⅳ型),其中以Ⅱ型左髂总静脉双重压迫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9.
下腔静脉异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剖一成年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下腔静脉异常,现报道如下:左髂外静脉在腹股沟韧带上7.0cm处分为内(右)、外(左)2支,两支呈30°夹角。内侧支外径2.0cm,长2.0cm,在骶髂关节前方与髂内静脉成锐角汇合为左髂总静脉。左、右髂总静脉汇合成的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选用实验用白猪12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采用左髂静脉血管外贴附包绕石英管,在左髂静脉于下腔静脉汇入点下方1~2 cm及3~5 cm处结扎髂静脉,然后抽离石英管的方法,建立左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对照组不行手术。实验组白猪在手术前及术后第30天行血管腔内超声(IVUS)检测左髂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左髂静脉内径,在术后第30天行髂静脉造影检查观察髂静脉通畅情况。在完成检查后处死两组实验动物,取出右髂静脉近心端2.0 cm、左髂静脉起始端至下腔静脉下段“人”字型血管,观察静脉壁病理组织学改变;应用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实验组左髂静脉缩窄处、对照组相应处血管内膜厚度。实验组以左髂静脉直径狭窄率>30%作为模型制备成功的标准。观察并比较实验组手术前后左髂静脉内径的差异,以及两组动物左髂静脉内膜厚度的差异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动物手术前左髂静脉直径为7.28~8.04(7.53±0.28)mm,术后第30天为3.72~5.02(4.39±0.48)mm,手术前后左髂静脉直径差值为2.32~3.88(3.14±0.57)mm,左髂静脉狭窄率为31.6%~51.1%(41.57%±6.85%),均成功建立了髂静脉狭窄模型;手术前后左髂静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75,P<0.05)。术后第30天,实验组动物髂静脉造影显示右髂静脉均通畅,左髂静脉可见明显狭窄;静脉壁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未见异常,实验组血管内膜增生狭窄;实验组左髂静脉内膜厚度为(209.82±26.26)μm,大于对照组的(37.67±6.8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39,P<0.05)。结论 在实验白猪体内,采用左髂静脉血管外贴附包绕石英管、在左髂静脉于下腔静脉汇入点下方1~2 cm及3~5 cm处结扎髂静脉后抽离石英管的方法,可成功建立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该方法具有简便、建模效果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