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渴与火热     
消渴为火热病邪,早期多为实热内生,外邪入里化热;嗜食肥甘厚腻,饮食积滞,久而湿热内生;情志不畅,郁久化热等;中期及后期多为虚热,气、血、阴、阳亏虚所致的发热属虚,消渴病主要病机有肺肾阴虚,气阴两虚,阳虚等;并发症期多为热毒内聚,或由于外感火热,从血分而为毒;或由于脾虚湿盛,积累湿成浊,久郁化热,热蕴成毒。治疗应根据病症特点,辨证论治,以获其效。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肾功能减退,导致代谢产物潴留和尿毒症毒素蓄积,引发全身多系统病变。中医学认为慢性肾衰竭的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毒瘀为标。传化之腑包含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人体糟粕由此排出体外,泻而不藏,以通为顺。结合中医古籍,笔者认为五脏藏精,传化之腑受浊,故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湿浊毒瘀之实邪留于腑道,难以排出,此为“不通”;脏腑互为表里,腑道不通则扰乱五脏气血运行。基于此,本篇提出应从通调传化之腑、腑通脏自安论治慢性肾衰竭。  相似文献   

3.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常见的并发症,死亡率高,预后差,临床发现中医药治疗肝性脑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赵文霞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教学名师、全国肝病专家、博士生导师,经过30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肝性脑病方面,认为病因为湿热疫毒之邪入侵人体,蕴结肝胆,肝失舒畅,脾失健运,肠道传导失常,毒浊停留于肠腑,瘀滞日久化热,热毒上扰元神所致。赵文霞教授应用中医中药理论,辨证论治"痰湿瘀热",辨别虚实阴阳,辨证热毒、湿毒、瘀毒,重视通腑开窍,初期治以清热解毒、化湿祛痰、活血化瘀,后期多虚,辨证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治疗以滋补肝肾、温补脾肾,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及中医针刺,治疗肝性脑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芳 《陕西中医》2001,22(1):61-62
本病为传染性疾病,乃由于偶失摄养,湿热疫毒内侵,密而不去,伤及肝脾,进而损及正气,瘀阻肝络,逐渐而成。据其临床特点归属于“胁痛”、“积聚”等范畴。 1湿热毒邪留恋湿热毒邪留恋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急性期失治、误治或治疗不彻底,致余邪残留潜伏;病久机体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胃运化失职,又湿热内生;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与热相合,蕴结郁蒸,胶着难解,上郁肺金,中困脾土,下注膀胱,阻遏三焦,致气化不利,水湿内生。湿郁化热,热郁成毒,湿、热、毒邪相互胶结,缠绵难祛。久蕴不解,必从化伤正,从阳明燥…  相似文献   

5.
<正>胃癌属中医学"胃脘痛"、"反胃"、"积聚"等范畴。中医在胃癌的治疗中有着独特优势,笔者现将自己辨治思路与同道商榷如下。1因虚致实,虚实夹杂,以邪实为主人体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和感受外邪等影响脾胃,致脾失健运,胃腐熟水谷功能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日久则气滞、血瘀、湿停、浊聚、痰结、毒热诸证均起,其中以气滞络瘀、浊毒内蕴为基本病机。因湿浊积滞化热,郁热内生,蕴热入血而为热毒,毒邪痰湿凝结中焦,运化失司,气滞血瘀,瘀毒内阻,渐  相似文献   

6.
周富明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0):452-452
溺毒系指因脾肾衰败,二便失司,湿浊毒邪不得由尿液排出,滞留于体内而产的一种病症,与现代医学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相当。由于其病机复杂,病情危重且顽固,治疗极为棘手,笔者临床略具心得,呈管见如下。由于种种原因,影响脾肾功能,渐至衰败,失去了分清泌浊的作用,清气不升,湿浊下降,水湿代谢功能紊乱,致使毒邪难以下输水道排出体外,毒邪潴留,伤正气,危证丛生,变证叠见,甚则成痰、生瘀、化热、动风等。其表现为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血、阴、阳之虚;邪实有混浊、水、瘀血和疾。由于脾肾衰败,二便失司,湿浊毒邪潴留…  相似文献   

7.
为总结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特点与治法,本文从李佃贵“浊毒”理论出发,结合“浊阴归六腑”的思想,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和治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外邪、情志、饮食、房劳等因素致浊阴毒化,窜伤六腑,六腑气偏,出现胆火烦扰生精浊,膀胱失权生饮浊,三焦不化生湿浊,肠道壅积生热毒,而腑气相通,易伤中气,导致浊毒内蕴,胃失和降,损膜伤络,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故在治疗时李佃贵以化浊解毒为大法,通过六腑辨证审查浊毒源头病位,辨证采取疏胆气、利膀胱、行三焦、通肠腑的治法以泄精浊、下饮浊、化湿浊、清热毒,从而清除源头浊毒,恢复胆腑、水府、三焦、肠腑气运,最终恢复胃腑和降之性,对临床治疗本病取得切实疗效。  相似文献   

8.
清热解毒法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于中医热性病"瘟疫"、"温毒"等范畴,由于热毒之邪郁而化热气滞血瘀,导致肺、肝、脾等多脏器受累,出现发热,咽峡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多种表现,我们应用中医清热解毒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中风卒发后或因痰浊瘀血积而化热致津液耗伤,腑气不通,浊毒上逆或因正衰积损脾胃运化传导无能,糟粕不能及时排出或因邪入于腑,影响了六腑"传化物而不藏"的生理功能而致肠腑通降失常,浊气内停,中焦浊邪不降反升与风阳相搏而出现大便秘结、腑气不通、神明失用等,故而中风急性期常运用通腑法治疗。现将通腑法在中风急性期的机制探讨及临证应用阐述如下。1通腑法主证病机张景岳指出"二便为胃气之关锁,而系一身之气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中医“水肿”、“关格”等范畴。阳虚则水泛,湿浊久蕴化热,热毒瘀血互结,治当温肾降浊、清热泻浊、活血化浊为法,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虚、浊、瘀、毒、衰五个方面,虚证以 脾肾气(阳) 虚和肝肾阴虚为主;浊是由于脾肾阳虚痰饮、水湿内停,湿浊内蕴;瘀是因虚致瘀,瘀阻肾络, 贯穿疾病始终;毒是指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停滞日久,胶着不去,在肾形成微型癥积,浊毒内聚, 毒损肾络,出现浊毒证;衰是湿浊羁留,肾功能衰败。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而以肾气衰败为本,湿浊血瘀、 瘀毒为标,即虚、浊、瘀、毒、衰相互夹杂为其病机。治疗原则以补脾肾为本,以祛湿降浊、活血祛瘀、解毒 排毒为标,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复杂,临证要紧抓病机,结合整体与局部,内外兼治,才能收到良好 效果。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中医关格、肾虚劳、溺毒、水肿、腰痛等范畴.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俊卿主任医师从事肾脏病的诊治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辨证治疗颇有心得,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将其治疗该病经验简介如下. 1 扶正气重补脾肾 慢性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上治疗棘手,其病机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临床上多以正虚、邪实立法.李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多是由于各种肾病日久发展而来,脾不摄精,肾不藏精,故在本病初期,患者多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蛋白长期从尿中排泄,正气日益耗损,脾气渐以虚弱,故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本,因此培补脾肾为本病治疗大法.同时由于脾肾亏虚,致使湿浊不化、邪壅三焦,更进一步影响脾胃升清降浊及肾之开阖,使湿浊无外泄之路,郁而化热,故竣补脾肾反而易使湿浊滞而不去.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腹水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体征之一,康良石教授认为肝硬化腹水多系于慢性肝炎的基础上,肝脾肾三脏功能严重受损后,体内造化之道、生杀之气及传化功能失常,并营气不利、津液渗涩,凝结于肝,蕴裹不散而成腹水。热浊停聚之肝硬化腹水乃气滞化热,热搏成瘀,运化失职,湿浊稽留,热浊停聚,隧道壅塞不通,热毒、湿浊蕴积不能排泄,裹于腹中而成,其治法以清热化瘀、淡渗利水为先,方自拟加减疸胀汤,临床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如何认识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素问·痹论》篇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受此影响,后世多从风、寒、湿等论治类风湿。然《素问·痹论》亦提出"痹热"说,清代医者注解为"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初因风寒湿邪郁痹化热,久则化热攻痛"。即使因感受风寒湿邪而引发痹证,时间久了,也可能转化成热痹。随着医学的进步,人们对痹证的理解也更为深入,逐步认识到湿浊、热毒、瘀血等致病因素在痹证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中医科学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晚期转归,为进行性恶化的不可逆病变。其病因为各种肾病迁延日久不愈严重损伤肾功能,病机为脾肾两虚,湿浊毒瘀内蕴,气血阴阳衰败。笔者针对其本虚标实的特点,一方面用中药内服温补脾肾以治其本,一方面利用中药灌肠达到通腑泻浊以治标的功效。现将治疗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国医大师李佃贵认为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责之浊毒,因其可贯穿疾病的始末。李佃贵教授提出慢性肾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阳虚为本,湿浊、热毒、瘀血、溺毒等因素为标,皆属浊毒。临证时予通腑泄浊、渗湿利浊、化瘀通络、健脾补肾之法,以防浊毒再生,达邪去正安、脾肾同补、标本兼顾之功,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7.
陈曦霞  祝轩  何泳谦  张春燕 《河南中医》2023,(11):1621-1624
慢性肾功能衰竭根本病机为脾肾阳虚,湿浊邪毒壅塞三焦,日久则耗心阳,阴寒内盛,《伤寒论》少阴病病机为心肾阳虚、阴寒内盛,二者病机一致。少阴病可从阴化寒,发为少阴病寒化证,又可从阳化热,发为少阴病热化证。慢性肾功能衰竭湿浊邪毒壅塞三焦,湿浊可化寒,亦可瘀阻化热,二者的病机变化也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脾肾阳虚甚者,可从少阴病寒化证论治,方选真武汤、附子汤等;湿浊瘀阻重者,可从少阴病热化证论治,方选黄连阿胶汤、猪苓汤等;晚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时,可从少阴病死证论治,采用大剂量参麦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少阴病预后有三:一为正复欲愈证;二为阳回可治证;三为正衰危重证,少阴病后期,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神志,舌象,脉象,提前防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兼发心脏病或年老体弱患者,易发生阴阳衰竭的危候,应防阴阳离决。  相似文献   

18.
探讨吕雄教授运用调和肝脾法辨治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经验。认为糖尿病日久脏气失调,肝脾不和,浊毒酿生,瘀滞化热,热透于皮肤经络而致皮肤瘙痒;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化浊,方予舒和饮加减。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肠梗阻的病机为中焦气滞、痰浊、血瘀、热毒壅滞而致浊阴不降,腑气不通,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肾亦相关。针对邪实,以辛味药开壅滞之中焦,以苦味药降不通之腑气。辛味药主行善散,可助脾升清阳、运化精微以行气、活血、化湿;苦味药主泄善降,可助胃之降逆,通腑以祛郁结。辛苦同用,则脾升胃降,复司其职,清浊回归本位。  相似文献   

20.
丘余良主任医师认为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不外乎虚实两端,虚因脾肾不足,运化、蒸化失司,湿浊内阻,久聚于脏腑;实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腻之品,或久处潮湿之地,湿浊侵袭,郁而化热成毒。治疗上祛邪与补虚应分主次,由于湿邪贯穿本病的始终,因此清热祛湿与健脾益肾当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