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粗大胆囊管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粗大胆囊管的处理方法.方法:1995-10/2004-12施行LC 640例,发现胆囊管明显增粗46例,其中胆囊管直径为0.4-0.6 cm.0.6-0.8 cm,0.8 cm以上的例数分别为21,14和11例.分别采用阶梯施夹法(12例)、大号钛夹法(5例)、圈套器法(1例)、结扎后再施夹法(22例)和结扎法(6例)处理增粗的胆囊管.结果:全组4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胆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在LC中,可选用阶梯施夹法、大号钛夹法、圈套器法、结扎后再施夹法和结扎法等牢固处理增粗的胆囊管.如果结扎技术熟练,结扎法可适用于各种情况,可做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王红新 《地方病通报》2010,(5):110-110,112
目的探讨外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慕丝非吸收缝线结扎血管、胆囊管、阑尾、精索血管的安全性、实用性。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六道湾医院在外科186例腹腔镜手术中采用慕丝非吸收缝线结扎胆囊管、胆囊动脉、阑尾、精索血管,用分离钳将15 cm的慕丝缝线送入腹腔分别在相应位置绕过胆囊动脉、胆囊管、阑尾、精索血管,在腹腔内打三重结,近端2个,管腔远端扎,动脉远端电凝,先扎后断,精索血管只扎不断。结果 186例外科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0-160 min,平均47 min,术中出血量10-160 mL,平均18.3 mL。166例术后随访5个月至3年,无出血、胆漏、肠漏、发热及静脉曲张复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20例失访。结论外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慕丝非吸收线结扎血管、胆囊管、阑尾是安全、可靠、经济的,能够有效避免使用钛夹等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肝脏转移性肿瘤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肝动脉。阻断肝动脉血流可选择性地使肿瘤缺氧和坏死,而正常肝实质由于门静脉血循环和结扎后24小时内形成的动脉侧枝循环而幸存下来。肝动脉结扎术可使患者及实验动物的存活期延长。在肝动脉结扎术时,有人认为须同时作胆囊切除术,因为在动脉结扎后,易发生坏死性胆囊炎。本文作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不一定须要同时作胆囊切除,并作如下的经验介绍。作者首先分析11例作肝动脉结扎术而未作胆囊切除的尸解资料。所有病例在尸检时均发现肝脏有广泛转移。肝动脉结扎后发现肿瘤大块坏死,但未发现胆囊或胆囊管有任何病变。另外,作者又对73例肝肿瘤病人的肝动脉结扎结果进行分析。部分病人由于手术时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胆囊通过 B 超、X 线造影和手术病检,综合分析胆囊形态与胆囊炎、胆石症的关系.资料与方法超声显象416例,男性106例,女性310例,平均年龄47岁.X 线造影胆囊显影者231例,男69例,女162例,平均年龄49岁,其中,超声显象、X 线造影和手术病理检查三种资料完整者为101例,男39例,女62例,平均年龄48岁.超声显象诊断胆囊炎、胆石症的标准为:(1)胆囊壁增厚在3mm 以上,壁毛糙厚薄不均;(2)胆囊增大或缩小;(3)胆囊中有光团和声影组成的图象.X 线造影诊断胆囊炎、胆石症的标准为:(1)胆囊显影浅淡,边缘模糊或呈锯齿状:(2)胆囊增大或缩小;(3)胆囊排空时间延长;(4)胆囊中有结石阴影.结果与分析超声显象与 X 线造影所显示胆囊形态可分为:茄形(包含椭圆形)、圆形、悬垂形(包含狭长形)、屈曲形(包含葫芦形),中隔形(包含皱折形)、自由帽形和双胆囊畸形7种.茄形为胆囊正常形态即常见形态,其余6种形态并称异形胆囊.胆囊炎、胆囊结石发生率在茄形与异形胆囊之间差异显著,P<0.01,见表1.通过手术与病理检查证实,超声显象诊断正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胆囊各部位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分布。方法健康成年豚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胆总管结扎24 h和48 h组,通过胆总管结扎方法构建急性胆囊炎模型,收集每组胆囊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胆囊炎症程度和ICCs分布情况。结果正常组胆囊组织未见炎性改变,胆总管结扎24 h组可见炎症较轻,胆总管结扎48 h组可见明显炎性改变。炎症逐渐加重时,ICCs数量逐渐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胆囊ICCs的数量从胆囊底部到胆囊颈部逐渐增加,但随炎症程度发展数量均有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急性胆囊炎时,胆囊各部位ICCs减少,这可能是导致胆囊动力学障碍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早期胆囊平滑肌的收缩障碍,并初步探究其相关机制。方法胆总管结扎方法构建豚鼠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模型,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各组胆囊病理改变。采用灌流法加药,利用张力换能器记录豚鼠离体胆囊肌条张力的变化,观察8肽胆囊收缩素(CCK-8)、乙酰胆碱(Ach)及氯化钾(KCl)对正常豚鼠离体胆囊肌条(A组)、假手术组(B组)、胆总管结扎1天(C组)、胆总管结扎2天(D组)豚鼠离体胆囊肌条的影响。结果A、B组未见明显炎性改变;C组炎症改变较轻;D组炎性改变明显。加入CCK-8、Ach和KCl后,A组、B组、C组及D组收缩振幅均增加,呈浓度依赖性;C、D两组振幅效应值同A组和B组相比变小,起作用时间慢(P0.05)。结论利用胆总管结扎方法可成功构建AAC模型。离体胆囊肌条肌张力降低在AAC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模型组肌条收缩力降低,可能与CCK受体、胆碱能受体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有效诊断方法。方法 对21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8例出现皮肤巩膜黄染,10例Murphy征阳性;16例白细胞计数偏高,9例ALT偏高,7例AST偏高,8例TBIL偏高;血清肿瘤标记物中,4例患者CA19-9>1 000.00 U/mL,4例CA125及1例CEA超出正常范围;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17例,胆总管结石10例,发现胆道结石性炎症、胆囊壁弥漫增厚、胆囊壁内存在低密度结节、胆囊壁强化后可见“夹心饼干征”且胆囊内黏膜线完整,以及胆囊邻近组织器官存在炎性浸润等;5例患者术中发现胆囊与周围组织黏连较为紧密,对周围组织器官侵袭较严重,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均除外胆囊癌。术后19例病理结果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例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合并胆囊腺肌症,1例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癌及胆管癌。结论 影像学检查发现胆道结石性炎症、胆囊壁弥漫增厚、胆囊壁内存在低密度结节、胆囊壁强化后可见“夹心饼干征”且胆囊内黏膜线完整,以及胆囊邻近组织器官存在炎性浸润等可考虑为黄色肉芽肿...  相似文献   

8.
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李勇,王子健我科自1991年1月至12月,在20例胆道手术中,应用OlympusCHFP(10)型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胆道系统,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一、操作方法开腹后常规方法解剖Calot三角,结扎胆囊动脉并切断,游...  相似文献   

9.
一、一般资料23例患者均经 B 超和 X 线胆囊造影证实为Ⅲ型(充满型)胆囊结石。全部病人均进行了胆囊收缩功能试验,其结果为:收缩功能差者12例;较差者11例。胆囊壁厚度均在0. 3cm 以下,无其它严重疾病,均适合碎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的有效方法 和适应证.方法 选择疑有胆总管结石及有探查指征的61例患者,在胆囊切除时将胆囊管残端稍为留长,以便于提取牵拉.选用OLYMPUS-P20型胆道镜沿胆囊管轻柔插入,如胆囊管尚不够粗,可先予扩张.胆道镜发现结石后,以取石网篮套取拉出.如结石较大难以通过胆囊管者则常规切开胆总管取石.镜检及取石结束后经胆囊管注入庆大霉素8-16万单位后予胆囊管结扎.结果 29例在胆总管下端发现结石,其中24例在胆道镜下予取石网套取除,5例因结石较大常规切开胆总管取除,32例未发现结石.6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无胆漏、胆道出血发生.B超随访或术后T管造影无结石残留.结论 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是一项较为有效的微创技术,可使部分患者减少创伤,缩短治疗周期,但其主要适用于胆总管继发性小结石同时伴胆囊管增粗者.  相似文献   

11.
1994~1998年,我们收治下颌骨骨折患者52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6例,女6例;年龄8~61岁,平均34.5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30例,工伤11例,坠落伤6例,暴力伤5例。开放性骨折21例,闭合性骨折31例。多发性骨折17例,粉碎性骨折5例。骨折部位为颏部12例,颏孔区8例,下颌角4例,升支及髁部6例。本组合并颅脑损伤4例。治疗方法:开放性骨折患者入院后立即行清创探查,拔除骨折线上不能保留的牙齿,手法复位后行钢板或钢丝结扎内固定,配合牙间结扎或牙合间结扎外固定;3周后去除牙合间结扎,4周后去除牙间结扎,半年后X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结扎固定手术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08-03~2011-10收治的36例儿童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线结扎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6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个月。按HSS2肘关节评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4.4%。结论应用可吸收线结扎固定手术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具有固定效果可靠、治疗效果良好、费用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使用水下火花放电系统的体外震波碎石术,近来已用于治疗胆囊结石,但使用piezo-ceramic系统的经验很少。因此,作者对胆囊结石患者20例进行碎石疗效、安全性和副作用的评价。女性14例患者口服胆囊造影,经x线检查在不透光的胆囊内含有透光的胆囊结石。11例经胆囊CT扫描检查,其中10例可见CT透光的胆囊结石,1例为CT致密胆囊结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79年对10例胆囊造影显影的胆道感染、胆囊炎病人,在造影时配合服用胆道排石汤,通过X线电视屏观察胆囊的动态变化,并服用硫酸镁、水、脂餐同时进行对照观察。一、观察方法:对显影的胆囊先于服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诊断胆囊浅表病变,作者采用双重对比造影,以了解粘膜表面的情况。 病人和方法:1989年~1994年间,16例胆囊患有各种浅表病变的患者均作了胆囊的双重对比造影。其中6例癌症,4例粘膜增生,3例不典型增生,3例组织化生。5.5F导管经乳头用有亲水层外壳(hydrophilic coating)的导引线插入胆囊,经导管给予无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患者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0例XGC患者CT、MRI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 CT检查显示,90.0%患者胆囊增大,100.0%胆囊增厚,其中局限性增厚为35.0%,弥漫性增厚为65.0%。20.0%增强扫描在动脉期发现囊内强化结节,75.0%在静脉期发现多发低密度结节。75.0%见胆囊结石,75.0%肝脏与胆囊间隙不清,40.0%增强扫描发现胆囊黏膜线连续,60.0%胆囊黏膜线中断;在12例检查了MRI的患者中,91.7%胆囊增大,100.0%胆囊增厚,其中局限性增厚为50.0%,弥漫性增厚为50.0%,且呈“夹心饼干征”。100.0%在增厚的胆囊壁内发现多发结节状异常信号,100.0%在静脉期强化囊壁内发现低信号结节,100.0%见胆囊结石,91.7%肝脏与胆囊间隙不清,58.3%胆囊黏膜线连续,41.7%胆囊黏膜线中断。25.0%胆囊黏膜剥脱呈网格状改变;大多数病例胆囊组织呈纤维组织增生伴炎性细胞浸润,增厚囊壁内见大量泡沫样细胞聚集形成肉芽肿状结构。结论 XGC患者存在较为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了解这些特点对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77~1980年收治女扎后宫外孕6例,年龄30~41岁,结扎时间1~6年,单侧输卵管峡部妊娠2例,单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4例。分析女扎宫外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输卵管管腔再通:多因结扎线脱  相似文献   

18.
胆囊炎与厚壁型胆囊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23例胆囊炎与16例胆囊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认为胆囊壁增厚形态、胆囊黏膜线完整性、胆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病灶内血供特征、动脉频谱Vmax及RI值为胆囊癌与胆囊炎的鉴别要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炎与厚壁型胆囊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作者自1998年在本院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共计42例,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24岁~72岁,平均43岁.单纯慢性胆囊炎4例,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38例,胆囊增大30例,胆囊萎缩8例,粘连明显16例.本组术前均不下胃管,切口取右上经腹直肌切口,长4cm~6cm,用电刀切除胆囊,对结石较小或泥沙样结石,先分离结扎胆囊管,以防结石被挤入胆总管,然后再逆行切除胆囊.除粘连明显,渗出较多者,一般不置腹腔引流管.切口皮肤可用医用不干胶带粘合,过度肥胖者用丝线缝合.术后d1即可进流食及下床活动.该方法对设备要求不高,只要具备麻醉机及高频电刀,即可开展.但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不要盲目追求小切口使术野显露不清而造成误操作的发生.结果42例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平均2d排气,3d即可正常饮食,恢复较快.只有3例因过度肥胖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无一例切口感染,术后平均住院5d.患者总住院费用降低.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该方法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对医疗设备要求低,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经B超和ERCP检查及手术证实的胆囊管残留综合征13例。ERCP造影的X线形态:胆囊管残留过长(残留型)4例,再生胆囊形成呈囊状形6例,憩室型3例;10例胆总管扩张;8例胆总管下端乳头处呈鼠尾样改变。胆囊管残留综合征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中的一种病因,且常合并结石。临床表现残留型常有右上腹隐痛、饱胀伴消化不良为主,而再生胆囊形成则症状较重,时有寒颤、发热、黄疸及腹痛等。本文提出该病的诊断思维程序,认为ERCP对胆道术后疾病可确定其性质,并为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