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输送盘牵张成骨修复山羊颅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输送盘牵张成骨技术修复山羊颅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用成年雄性山羊10只,在其颅顶区制造全层骨缺损(25mm×10mm)模型。通过自行研制的两点式牵张器对其中8只动物进行输送盘骨牵张术。在牵张结束后的第4和第8周各处死4只山羊。通过X线片、组织学及扫描电镜等方法评价缺损修复和牵张间隙内新骨生成情况。另外两只不进行输送盘牵张的山羊,与固定8周实验组动物同期处死作为对照。结果实验组山羊的颅骨缺损均被成功修复,牵张间隙内有新骨再生。对照组颅骨缺损区没有自行关闭。结论输送盘牵张成骨术可以用来修复由于创伤或脑外科手术造成的颅骨缺损。  相似文献   

2.
火器伤下颌骨缺损的早期植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应用双焦点骨牵张术Ⅰ期修复下颌骨高速投射物伤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6只犬以多功能生物撞击机的二级撞击机系统致伤,清创后即刻植入钛质内牵张器,7天后开始骨牵引,速率为1mm/d,0.5mm/次,2次/d,连续10天。在牵张结束后的2、4、10周分别行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苏木精一伊红染色(HE染色)组织学观察,并测量新生骨区骨密度;在固定期10周后使用三点弯法测量牵引区的抗弯强度并进行骨密度测量,均以未致伤侧下颌骨作为对照。结果所有实验动物都顺利完成下颌骨牵张,伤口愈合良好,平均下颌骨牵张长度为(9.62±0.7)mm。放射线观察显示:固定期10周后,牵引区已无明显的透光区,有皮质骨形成。组织学观察:牵张结束后即可见牵张骨端边缘有少量新生骨形成,牵张区充满胶原纤维组织;固定期10周后,牵引区两端骨小梁呈网状,基本平行于牵引长轴,可见形成的成熟皮质骨。三点弯法测试牵引区抗弯强度结果牵张组的常温抗弯强度和骨密度与对照组抗弯强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牵引术Ⅰ期修复犬下颌骨高速投射物伤骨缺损是可行的,新骨形成依靠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两种方式,新生骨质经放射线、组织学观察与正常骨质类似,抗弯强度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失交感神经支配对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A组,15只)实施右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组(B组,15只)实施双侧颈交感干离断及右侧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后在固定期1、14、28天取材,对牵张间隙新生骨痂进行大体形态及HE染色骨组织定量观察。应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牵张间隙均充满新生骨痂,在固定期1、14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新生骨痂更平整连续,在固定期28天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石蜡切片HE染色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更多新骨形成,在固定期1、14及28天时,牵张间隙实验组的骨量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交感神经支配可增强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提示交感神经系统在牵张成骨过程中起到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下颌骨牵张成骨中全身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损伤的下齿槽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48只,全麻下行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术,术后第4天以0.5mm/12h的速度牵张,共10天。术后即分别给予肌注NGF0.6μg/d×20天和相当量生理盐水。采用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及检测设备,分别在术前、牵张期结束、固定期1、2、4周时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测试。结果在牵张完成时、固定期1周,NGF组和对照组的SNAP波幅和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在固定期2、4周,NGF组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注射NGF有利于牵张成骨中下齿槽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错■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甚至全身健康,且多年来患病率居高不下。正畸矫治是错■畸形的重要治疗手段。减阻牙周膜牵张成骨术可安全、高效地使正畸牙移动加速,有望解决传统矫治方法因矫治周期长而引发牙体、牙周健康风险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加力大、加力难等问题,制约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关于减阻牙周膜牵张成骨术的分子机制研究不断深入,自动牵张成骨装置不断研发,推动了这项技术的不断革新。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从减阻牙周膜牵张成骨术的发展简史、重要技术参数、分子生物学机制及组织学特点、技术优势与革新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利于全面了解减阻牙周膜牵张成骨术的研究进展,加深对该技术的深入理解,为加速正畸牙移动的技术革新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技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颞下颌关节强直伴严重小下颌畸形的患者采用一期下颌骨双向牵张成骨、二期颞下颌关节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完成牵引计划,并在3个月后拆除牵张器,面容获得极大改善,张口度达到25mm以上,睡眠呼吸暂停症状消失,营养状况改善,口内咬合关系基本恢复。结论:牵张成骨技术为临床上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伴严重小下颌畸形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牛学刚  吉凯  刘春艳  李曼 《人民军医》2020,63(3):286-288
牙缺失后需要以人工义齿进行修复,但对于牙槽骨萎缩或缺损严重患者,义齿难以获得良好的固位、稳定和支持,为达到牙修复的目的,临床上可采用垂直型牵张成骨术进行牙槽骨增高。临床病例研究和系统性回顾分析均提示,垂直型牵张成骨术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骨增量方法,可在不植骨、不开辟第二术区的情况下使牙槽骨升高10 mm以上,新骨生成效果确切,骨质量与相邻正常骨质类似,伴随软组织也得以同期延长。该文综述了上颌骨缺损后以垂直型牵张成骨术进行牙槽骨增高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儿童下颌骨颏部或体部对冲性损伤所致的髁突骨折未经适当处理,可继发颞下颌关节(TMJ)强直,进而影响下颌骨的正常发育,主要表现为患者面下1/3短小、口内咬合关系错乱、张口受限,严重者可呈典型的"鸟嘴"畸形,致使固有口咽腔体积缩小、舌后坠等,导致上气道狭窄,并常伴有较为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并严重影响患者进食、发育、面容及生存质量。我科于2011年6月~2014年6月采用内置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部分脱蛋白猪骨与自体红骨髓形成复合异种骨,将该骨植入下颌骨骨缺损区,临床应用11例,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实践证明,它是一种理想的支架性骨移植材料,可以代管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11.
平时四肢主要血管火器性损伤的救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平时四肢主要血管火器伤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 对23例四肢主要血管火器性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清创和探查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自体静脉移植12例(52.2%),人造血管移植4例(17.3%),血管吻合3例(13%),血管修补2例(8.7%),血管结扎2例(8.7%)。结果死亡2例(8.7%),截肢3例(13.0%),肾衰并截肢1例(4.3%),成功修复17例(73.9%)。结论 平时四肢主要血管火器性损伤救治原则为“生命第一、肢体第二”;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旁路移植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常温环境下猪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脏功能和形态的变化。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2和24 h组,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分别测定伤后1、2、4、8、12和24 h各组动物血清中ALT、AST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麻醉,但不建立火器伤模型。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学变化,电镜下观察肝脏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伤后各组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2 h和12 h出现2个高峰(P<0.01)。伤后1、2、4 h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水肿、变性,伤后8、12、24 h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点状坏死、灶状坏死、炎细胞浸润和肝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对照组光镜下未见明显的损伤性变化。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导致肝脏出现功能和形态的损伤性变化,随着伤后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颌面部火器伤后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75年 1月~ 2 0 0 2年 6月收治的 36例颅颌面部火器伤病例的病历资料。本组病例入院时GCS 5~ 12分。闭合伤 3例 ,穿透伤 33例。结果 本组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2 0例 ,好转 7例 ,自动出院 2例 ,死亡 7例。死因分别为原发伤过重、颅内感染、失血性休克。结论 对颅颌面部火器伤诊治应重视病史及生命体征变化 ,处理原则先急后缓 ,保守治疗应严格筛选。合并面神经损伤不宜早期缝合 ,延期微创手术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常温和干热环境下腹部肠管火器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 建立常温环境和沙漠戈壁干热环境下的腹部肠管火器伤动物模型.方法 30头猪随机分为常温环境组(N组)、干热组Ⅰ(HⅠ组)、干热组Ⅱ(HⅡ组)3组.麻醉后将各组猪以行走位悬挂于靶场门廊上,以54式手枪弹射击猪下腹部,比较各组动物伤情和伤后24小时存活率,对死亡动物及伤后24小时仍存活动物进行剖腹探查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各组动物之间肠穿孔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小时N、HⅠ、HⅡ组的存活率分别为90%、80%、0;N组和HⅠ组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N、HⅠ组存活率明显高于HⅡ组(P<0.01);剖腹探查见N、HⅠ组死亡动物和HⅡ组动物腹腔渗出相对较多,腹压较高,恶臭明显,腹膜炎较重.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7.62mm枪弹腹部肠管火器伤模型,同时提示戈壁干热环境能明显降低动物存活率,伤后应立即转运后送.  相似文献   

15.
TNF-α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损伤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NF-α在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长白仔猪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2和24h组,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法检测各组肝内TNF-α的表达,同时应用TUNEL法测定肝细胞凋亡和血清中ALT水平变化情况,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伤后各组肝内TNF-α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于伤后2h和12h出现2个高峰(P〈0.05)。伤后各组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血清ALT水平也在伤后明显升高,并于伤后2h和12h出现2个高峰(P〈0.05)。结论: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后肝内TNF-α表达增多,与肝细胞凋亡、肝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基本一致,TNF-α可能诱导了腹部火器伤肠穿孔后继发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胫骨火器伤骨缺损动物模型.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利用多功能生物撞击机二级投射装置系统,根据钢珠质量和氮气压力值分为4组.激光测速仪测量弹丸速度并计算致伤能量,观察局部伤情,测量贯通伤出入口平均面积、空腔体积,并影像学评价骨缺损长度.统计各组伤情并分析变异系数(CV),以评价模型伤情稳定性.结果 所有动物均造成后肢贯通伤并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D组致伤能量最大,B、C组次之,A组致伤能量最小.B、C组贯通伤伤道出、入口面积和伤道容积等局部伤情指标稳定性优于A、D 两组,骨缺损长度B组伤情稳定性优于其他3 组.最终确立用 4 mm 0.24 g钢珠、氮气气压1.4 MPa、钢珠弹丸速度(776.9±19.7)m/s,造成胫骨骨缺损(1.62±0.16)cm,动物在伤后清创抗感染治疗后可长期存活.结论 采用本方法模型制作简单,动物伤情稳定,可建立有效的兔胫骨火器伤骨缺损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军人眼火器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并探讨军人火器致眼外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方法回顾15家三级甲等部队医院2001-2005年因火器伤所致军人眼外伤住院病例的外伤特点及预后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16例(772眼)军人眼外伤中火器致伤42例(60眼),占总人数的5.9%(占致伤眼的7.8%),其中18例(42.9%)为双眼伤,13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合并多发伤的胸腰段脊柱脊髓火器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合并多发伤的胸腰段脊柱脊髓火器伤的损伤特点和救治情况。本组中椎管贯通伤3例,椎管盲管伤5例,椎管切线伤3例,椎体伤1例。12例均合并胸、腹腔脏器的损伤。治疗包括早期伤道清创术,正确处理多发伤,及时的脊髓减压、内固定等。结果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椎管矢状径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与术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的ASIA分级标准,术后11例分别提高了1~3级,1例A级无变化。术后无1例发生椎体高度丢失、再移位、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认识合并多发伤的胸腰段脊柱脊髓火器伤的临床特征,掌握正确的早期处理原则,摘除椎管内异物,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