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冰  李辉 《北京医学》2013,35(4):285-287
目的 探讨肠系膜脂膜炎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21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证实的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其中手术证实2例,依据CT诊断标准诊断19例.采用CT平扫9例,平扫及增强12例.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1例病例中,12例发病部位起自小肠系膜根部,其余9例病变位于小肠系膜中上部.表现为肠系膜“脂肪晕环”征16例;“假包膜征”7例;肠系膜多发结节2例;7例表现为肠系膜血管周围局限或广泛的云絮状密度增高影;2例出现肠袢移位,无肠管受浸润病例;2例病变内可见小结节状钙化.结论 肠系膜脂膜炎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多层螺旋CT检查有助于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潘海鹏  劳群  费正华  赖灿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8):2246-2251
目的 探讨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CT及MRI影像特点,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并有完整影像资料的3例IL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本组患儿1行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患儿2行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及腹部MRI平扫检查,患儿3行腹部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患儿1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上段空肠局部肠壁弥漫性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被条片状水样低密度影包裹,无强化。患儿2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肝脏体积明显增大,肝静脉增粗扩张;部分小肠局部肠壁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被条片状水样低密度影包裹,无强化。腹部MRI平扫示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肠壁增厚。重T2加权像(T2WI)的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组图像显示腹膜后区及肠系膜区淋巴管广泛扩张,呈网状改变,近端胸导管扭曲扩张。患儿3腹部MRI平扫+增强扫描示后腹膜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周围呈团块状长T1、T2信号影,边界尚清,将肠系膜上动脉包埋,血管未见明显受压、变扁。重T2WI的MIP重组图像显示双侧腰干及其外周肠系膜区淋巴管广泛扩张,呈网状改变。结论 IL在重T2WI的MIP重组图像上表现为后腹膜区淋巴管广泛扩张,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腹部CT或MRI增强扫描,明确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被条片状无强化的水样低密度影包裹、局部肠壁增厚;可用于无创诊断IL。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证实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螺旋CT表现.9例均行全腹部平扫加增强扫描,用最大密度投影图像(MIP)、容积再现技术(VR)等后处理重组.③结果 9例增强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管腔充盈缺损,部分病例伴有平扫肠系膜上动脉密度增高、肠腔淤积扩张、肠壁菲薄和增厚及腹腔积液等征象.④结论 64排螺旋CT检查对于诊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可靠且无创的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不明原因所致腹痛及临床怀疑肠系膜栓塞的患者均应及时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23例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术前均行CT平扫,大部分行增强扫描。结果:平滑肌肉瘤常单发,大小不一,行态多变,发生于胃12例,结肠5例,小肠4例,肠系膜2例,平均直径为3.8cm~6.5cm,大多边缘清晰,伴肠管及肠系膜血管移位,平扫表现为等密度,稍高密度14例,周边等密度,中央低密度6例,混杂密度2例,增强后明显强化12例,边缘明显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4例。结论:CT对腹部平滑肌肉瘤定位准确,对肿瘤良恶性判断亦很有价值,但CT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腹部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的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的特征。结果本组8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位于胸部6例(肺门2例,中纵隔3例,后纵隔1例),腹部2例(后腹膜及肠系膜各1例)。CT表现平扫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包膜完整,边缘清晰光整,可伴斑点状和分支状钙化,CT增强呈持续显著均匀强化。结论根据CT平扫为密度均匀软组织肿块影,增强为显著持续均匀强化的特点以及伴斑点状和分支状钙化,有助于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外伤后空腔脏器穿孔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绍曦  翁彩盛  阙松林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77-77,F0003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腹部外伤急诊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12例腹部外伤空腔脏器穿孔螺旋CT平扫病 例,全部经手术证实。结果 12例患者中2例胃穿孔,5例小肠穿孔,5例结肠穿孔。CT表现为腹腔内不同位 置、大小、形态的游离气体影。结论 根据腹腔游离气体,螺旋CT在腹部外伤空腔脏器穿孔时能及时、准 确地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CT在诊断原发性急性肠系膜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临床及CT资料完整的原发性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资料共计27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或手术证实,并行全腹部CT平扫及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影像重点分析包括:肠系膜血管受累部位、CT表现、相应肠管表现及其他继发表现,如腹水、系膜改变等。结果 27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栓塞3例,肠系膜下动脉血栓形成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3例,CT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肠腔扩张积液19例、肠壁水肿增厚15例、肠系膜水肿、密度增高15例、腹腔积液6例。结论多层CT对诊断原发性急性肠系膜缺血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能明确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8.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肠系膜血管栓塞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总结2006年4月-2009年4月对25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所有检查均采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机及GE64排VCT机。其中10例平扫、15例平扫加增强。结果:11例患者可见病变血管增粗、管腔内充盈缺损,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肠系膜静脉栓塞17例,5例未见血管异常。16例患者血管病变区肠腔不同程度增宽、积液、积气。22例管壁增厚,并见“双环征”。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管壁变薄,增强时见肠壁延迟强化。17例肠系膜水肿,密度增高,呈“云絮样”改变。12例肠系膜血管“缆绳样”改变,血管壁边缘模糊。2例少量腹水。结论:多层螺旋CT的腹部平扫加增强可以清晰显示肠系膜血管的形态及管腔内充盈情况,对病变肠道管壁、管腔、肠系膜及腹水的表现也能充分显示。因此对发现肠系膜血管栓塞有很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并可以协助临床进行病变的分类及分期,为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准确依据。应作为临床高度疑似肠系膜血管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317例腹部创伤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诊断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7例腹部创伤的CT表现,289例作平扫后增强扫描,大多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肾下极,重点观察肠道及腹膜后腔者作全腹扫描.204例手术治疗,73例介入治疗,40例保守治疗,治疗结果与CT诊断进行对照.结果手术204例与CT诊断对照,196例相符,CT诊断正确率为96.08%,8例CT诊断不全的原因为多发伤,尤其是血管的损伤.结论在急性腹部创伤的CT检查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应用各种扫描技术,强调作平扫加增强的组合.CT为腹部创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0.
阮海威 《河北医学》2005,11(12):1083-1085
目的:介绍腹部脏器损伤中的CT诊断作用及其表现.方法:54例腹部脏器损伤中,43例为单一脏器损伤,11例为多脏器损伤.受伤脏器分别为脾23例、肝16例、肾13例、胰腺2例、膀胱3例、肠和肠系膜4例.全部病例均在受伤后8小时内进行CT平扫检查,部分病历做增强扫描.结果:CT容易发现腹内脏器损伤的部位、不同类型破裂和不同程度出血.对并发的腹壁、腹腔及后腹膜腔、脊柱、肋骨等损伤也能同时检出.增强CT检查对损伤的诊断明显优于平扫.结论:CT对腹部脏器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外科医师决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局限性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多层螺旋CT特征.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局限性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1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10例患者中,病灶位于颈胸部5例,腹部5例.10例患者CT平扫均可见等密度病灶,病灶边缘清晰光整,形状不规则;平扫CT值33~40 Hu后可病灶均匀强化,增强73~90 Hu,病灶周围可见血管密度影.病灶位于腹部的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可见点状和片状钙化.结论 多层螺旋CT在局限性巨淋巴细胞增生症的检查中表现明确,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肠襻梗阻的CT特征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输入肠襻梗阻的CT表现.原手术术式毕氏Ⅱ式6例,Roux-Y式2例.结果:8例均表现为上腹部胰周单发或多发性囊性肿块,囊影横径为3.5~6.0 cm,多发性囊影的短径接近相等,囊影内为均匀的液性密度,无口服造影剂充盈.横置的囊影推移肠系膜上动、静脉前移,4例伴发胆总管轻度扩张.结论:该病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杨敏洁  魏雪峰  周恩平 《吉林医学》2010,31(18):2795-2796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平扫CT表现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证实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平扫CT表现。结果:6例CT平扫均出现肠壁增厚、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模糊、肠系膜上静脉增宽,其内出现高密度阴影等征象。1例可见腹水。结论:CT平扫对于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CT平扫对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确诊的24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平扫表现。结果22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CT平扫均示肠系膜上静脉管径增宽,管壁毛糙,其中19例肠系膜上静脉密度增高,20例见肠系膜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15例见小肠管壁增厚、密度改变,3例见肠壁积气,15例见腹腔积液。结论 CT平扫对于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学分析--附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颅内恶性黑色素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诊治的经病理证实的5例颅内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和CT、MR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8~50岁。5例均行CT平扫,2例加做CT增强。3例行磁共振扫描。CT平扫高密度影3例,等密度影1例,高低混杂密度影1例。明显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2例。MRI平扫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有明显强化2例;1例平扫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未作增强。结论颅内恶性黑色素瘤CT表现无特征性,MRI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CT表现及MR表现,可提高影像学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认识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CT表现.方法:选用11例临床资料较完整,经钡餐检查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例行上腹部CT扫描(9例平扫,2例增强,2例同时行俯卧位平扫)观察胃及十二指肠有无扩张,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的压迫以及小肠内造影剂情况.结果:①11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降段及部分水平或升段有不同程度扩张;②11例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水平或升段形成明显光滑压迹,压迹前后肠管管径差异明显,有截然分界现象;③进入小肠内造影剂较少,2例俯卧位时见小肠造影剂明显增多.结论:CT可以直接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的压迫,同时对非血管性压迫引起的十二指肠梗阻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怀涛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423-2424,2354
目的:探讨X线与CT对儿童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volvulus in intestinal malrotation,VIM) 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15例.8例行腹部立卧位平片检查;15例均行上消化道造影,其中10例新生儿采用76%泛影葡胺造影,6例行钡灌肠;4例行CT检查,2例行增强CT扫描.结果:①腹部立卧位平片表现: 4例见"双泡征"或"三泡征",小肠内不含气或含气较少;1例见空、回肠换位征;②上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完全梗阻5例;十二指肠不完全梗阻10例,见"螺旋征".③钡灌肠:回盲部位于右上腹3例,中上腹2例,左上腹1例.④4例CT显示肠系膜根部类团块影,3例见典型 "漩涡征"; 1例新生儿CT扫描肠系膜血管及"漩涡征"显示不清.结论:上消化道造影对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螺旋征"是其典型表现;新生儿采用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取得良好效果.CT对非新生儿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漩涡征"伴肠系膜根部SMA、SMV正常排列迷失及相伴肠袢走行异常为VIM典型CT表现.  相似文献   

18.
肝脓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肝脓肿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为提高肝脓肿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关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肝穿和临床证实的肝脓肿患者CT资料,13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典型肝脓肿8例,病灶平扫呈圆形、椭圆形囊样低密度肿块5例、病灶内有分隔2例、病灶内有小气泡影1例,增强扫描8例边缘强化呈环征;不典型肝脓肿5例,CT平扫表现为边缘模糊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CT可见(1)肿块缩小征;(2)周围充血征;(3)簇状征.结论 CT扫描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脓肿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闭合性腹部创伤空腔脏器损伤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腹部44伤空腔脏器穿孔患者行上腹部或腹部急诊螺旋CT平扫。结果12例患者中3例胃穿孔,4例小肠穿孔,5例结肠穿孔,CT表现为腹腔内不同位置、大小、形态的游离气体影及腹腔积液。结论根据腹腔游离气体及腹腔积液,螺旋CT在腹部创伤空腔脏器穿孔时能及时、准确地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典型肺结核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确诊的不典型肺结核的CT资料,其中21例平扫,15例行平扫后增强CT扫描。结果:CT表现为肺炎实变影28例,肿块或结节影7例,磨玻璃样影1例;病灶全肺分布3例,肺下叶26例,右肺上叶2例,两肺胸膜下分布5例。初诊时误诊为肺炎28例,肺肿瘤6例,肺脓肿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结论:不典型肺结核CT表现多样,易误诊为肺炎、肺肿瘤,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