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虻虫 又名牛蝇、牛虻。广东各地均有产,尤以畜牧区最多。广西、四川及湖北等地产量也很大,盛产期5~8月。此品业内人称为“冷背”药材,社会用量甚少,故价格跳动较大。在1997年广州紧缺,其售价800元(千克价,下同)以上,都无货提供。后在商价的刺激下,等新货上来后,又跌为600元、400元、200元,价跌3倍,出现卖虻虫难的市态。价在200元左右稳定了将近4年。虻虫的最低价仅为130元上下。据说,每8000只左右才有1kg,捕捉虻虫多  相似文献   

2.
虫类药物种类繁多,其运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故常为古今医家所沿用。为更好地发挥虫类药物的临床药效,除辨证准确、配伍精当外,还应对其剂量及禁忌有所了解。现将常用虫类药物的用量及禁忌,按类别分述如下。一、昆虫类药物 1:蜣螂虫:属金龟子科,性寒,味咸,入肝、胃、大肠三经。汤剂一般用5~10克,丸、散剂用1~2克。凡无瘀滞者及孕妇忌用。 2.虻虫:属虻科,性凉,味苦,有毒,入肝经。汤剂一般用1.5~3克,丸、散剂用0.03~0.06克。孕妇忌用。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拟“水虻汤”治疗血栓性外痔多例,疗效甚佳。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 水蛭6克、虻虫4克、银花20克、连翘2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蚤休15克、生军6克、桃仁10克、麻仁30克。注意事项: 1.内痔出血有瘀血征象(舌有瘀斑)可以使用本方。2.内痔出血而无瘀血征象者慎用本方。3.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厚味之品。典型病例:钟××,男性,28岁。  相似文献   

4.
<正> 虻虫是复带虻Tabanus birittatus的干燥虫体,历代医药书籍对其药物作用的记载大多是逐瘀血、破症瘕,但近代有的作者认为虻虫有致泻作用。有人说:“虻虫性刚而猛,服后即泻,药过即止。”甚至有的作者在中药作用的标准答案中认为与水蛭相比,“虻虫性更猛烈,服后可致暴泻,药过即止。”,虻虫是否确有暴泻作用,这关系到虻虫的临床应用,对此做了一些实验观察,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药虻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虻虫为传统活血化瘀中药。根据国内外近30年虻虫的研究与应用情况,结合作者对虻虫药材市场的调研结果,归纳并分析了其在本草考证、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文献,并提出了对虻虫的研究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 治疗方药:大黄、赤芍、半边莲、马鞭草、虫笋、葫芦、五味子各60克,(?)虫、杏仁、虻虫、黄芩、蛴螬各40克,牛膝、桃仁、生地、甘草各50克,水蛭30克,共为细末,每日3次,每次10克,温开水冲服。治疗结果:痊愈:症状消失,腹水消失,肝功正常共10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腹水消失,肝功基本正常共12例;有效:重要症状改善,腹水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7.
笔者1986年6月3日遇一患者来诊,自诉有一老中医用虻虫粉5克每日一次冲服治疗内痔出血已显效,要求笔者开此处方。笔者当时不解其意,开处方后嘱若有不良反应急来诊。此后随访一年果然再未出血。从此笔者每遇内痔出血不愿手术者均给内服虻虫粉,每日一次,用量3~12克,迄今治疗107例,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 有大便滴血,肛门镜检齿线以上有肿块质软而诊断为淤血型内痔出血者107例,男性58例,女性49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35年,最短3月;服药时间最长36天,最短5天;最大剂量每日一次,每次12克,最小剂量,每次3克,用过最大剂量者87例。服药后停药1年以上的107例中未再出血者69例,较治疗前出血量次减少者15例,无效者23例,有效率78.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虻虫6种主流商品药材性状、显微鉴别特征。方法:药材性状比对,虻虫不同部位及刚毛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双斑黄虻体型较小,长度不超过14 mm,体壁碎片呈黄棕色或浅黄色,刚毛比其他虻虫细小;而其他5种昆虫体长均超过15 mm,体壁碎片多呈棕黑色或灰黑色。结论:虻虫正品药材双斑黄虻与其他5品种可以依据药材性状和体壁碎片颜色,刚毛的长度、基部直径等显微特征鉴别。  相似文献   

9.
大黄(庶虫)虫丸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主要矛盾是瘀血。笔者使用活血化瘀之大黄(庶虫)虫丸治疗,效果显著。组方:大黄(庶虫)虫丸由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药、干地黄、干漆、虻虫、水蛭、蛴螬等组成。研末,蜜为丸,每丸3克。日服2次,每次1丸。方以大黄、黄芩、杏仁清泄湿热,以芍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简单、准确的虻虫DNA分子标记鉴别方法。方法:扩增并分析虻虫及7种常见伪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基因(CO I)序列,根据差异片段设计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长度多态性(PCR-RFLP)引物,使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鉴别。结果:引物对Meng Chong-Dig.F/Meng Chong-Dig.R可扩增虻虫及其伪品CO I序列,产生约490 bp条带,限制性内切酶Dra I可以识别虻虫及其伪品的差异序列,仅虻虫的CO I片段可被酶切形成两个片段,从而特异性鉴别是否为虻虫。结论:本实验建立的PCR-RFLP可以作为虻虫的DNA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述虻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虻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药用虻虫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多肽、多糖、脂肪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影响血液流变性、抗炎镇痛、抗肿瘤等功效。结论虻虫化学成分丰富,对多种疾病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蛭、虻虫药对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水蛭、虻虫药对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大鼠连续给药7d,第6天给药后1h,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及冰水浴复制大鼠血瘀证模型。次晨药后2h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模型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药对组能降低全血黏度、还原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其作用优于虻虫,而且有优于水蛭的趋势;药对还能降低血细胞比容,作用优于虻虫或水蛭;能降低红细胞的聚集指数,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结论:水蛭、虻虫药对能明显改善大鼠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其对血流变学各指标作用强度优于单药组,或者有优于单药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基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提取含虻虫、水蛭、土鳖虫、蜈蚣、蛴螬、斑蝥、芫青、蜥蜴、僵蚕、蝉蜕等常见虫类药的方剂,运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虫类药方剂用药规律。最终纳入方剂95首,涉及中药185味,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位中药依次为大黄、虻虫、肉桂、水蛭、桃仁;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水蛭-虻虫""桃仁-虻虫""虻虫-大黄"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蜈蚣-藜芦""蜈蚣-水蛭"等;潜在的药物组合包括"葶苈子、杏仁、柴胡、前胡、厚朴"等。  相似文献   

14.
虻虫 又名牛蝇、牛虻。广东各地均有产,尤以畜牧区最多。广西、四川及湖北等地产量也很大,盛产期5~8月。此品业内人称为“冷背”药材,社会用量甚少,故价格跳动较大。在1997年广州紧缺,其售价800元(千克价,下同)以上,都无货提供。后在商价的刺激下,等新货上来后,又跌为600元、400元、200元,价跌3倍,出现卖虻虫难的市态。价在200元左右稳定了将近4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髋关节骨折动物模型中FIB/D-Dimer指标的动态变化及虻虫蛋白聚合多糖对其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髋关节骨折家兔动物模型,用血栓诱导剂股静脉注射诱导形成血栓模型,观察FIB和D-Dimer浓度的动态变化以及虻虫蛋白聚合多糖对其的影响,以明确虻虫蛋白聚糖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结果与结论:中西药结合组在降低D-D...  相似文献   

16.
浅谈大黄(庶虫)丸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大黄(庶虫)虫丸为汉代张仲景所创,主治因瘀致虚诸症,具有活血祛瘀,通络化症,补虚扶赢之功。笔者多年来,广泛使用该方治疗各种虚劳、久瘀的慢性病变,常获意想不到的良效,收益非浅,兹就方义医理及临床运用的经验浅述如下,以供同道指正。1.方义解析本方汇合桃仁、干漆、(庶虫)虫、蛴蟺、水蛭、虻虫等大组溶血逐瘀药。方中蛴蟺能散瘀血,敷恶疮;虻虫治月经困难瘀血;(庶虫)虫治经闭症瘕,破血逐瘀,散症结;水蛭治月经闭止,排尿困难,破血逐瘀,抗凝血和扩张血管,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改善微循  相似文献   

17.
五种虻虫药材的性状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波  赵荣国 《中药材》1992,15(3):21-24
本文将药材中的5种虻虫作了性状比较,并附以插图。其中华虻为商品主流,90版《药典》附录记载的复带虻不是商品主流。  相似文献   

18.
业师梅大钊是宜昌地区卫校门诊部老中医,行医四十余年,善用寻常之方出奇制胜,兹举先生运用经方治验案例,以飨读者。1 闭经周某,女,30岁。1979年8月5日诊。经停2年余,近1月来头昏失眠,烦躁不安。现症:少腹疼痛拒按,触之硬满,肢冷,便干,小便自利,舌有瘀点、质暗红,脉细涩。证属瘀血内阻于少腹而致经水不通。治宜破血化瘀以通经脉,投用抵当汤。处方:水蛭15克,大黄(酒炒)18克,桃仁12克,虻虫5克。饭后服用,1剂尽,下黑血盈碗,其病止,余症随减,  相似文献   

19.
患者崔某某,男,69岁,农民,住院号:174333。1989年7月因左半身瘫痪入我院治疗,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个月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要求带中药出院治疗。所带中药处方为补阳还五汤加水蛭5克,虻虫5克。出院第4天其家属来诉,患者于前一天晚上服中药后即恶心呕吐,呃逆不止,口腔、咽部烧灼,彻夜未  相似文献   

20.
王珏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147-1148
虫类药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纵观诸多医家及古医籍中对虫类药物功效的认识和运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攻坚破积:如水蛭、虻虫、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