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癌痛消方对肝癌大鼠癌痛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肝脏左叶表面注射walker256细胞成功构造60只原发性肝癌SD大鼠模型,根据癌痛消方剂量分为0.5 g/mL组、1.0 g/mL组、2.0 g/mL组,每组20只,并设置对照组(Control组,n=20).分别于给药第5、10、15天,采用Weternbl...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肝癌模型研究癌痛消颗粒对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以探讨该药癌痛消颗粒抗肝癌作用的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癌痛消颗粒高剂量组(A组)、癌痛消颗粒低剂量组(B组)、5-Fu组(c组)、生理盐水组(D组),于造模后第8天对癌痛消治疗组及生理盐水组灌胃给药,5-Fu组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用药14天后停药24h,处死大鼠,取出瘤块,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块中vEGF和MVD的表达情况。另设正常饲养组(E组)大鼠10只,不进行造模及给药,供实验结束时作空白对照用。结果:造模各组(A、B、C、D组)VEGF及MVD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E组)(P〈0.01);两者的表达均以D组最高;和D组比较,A、B、C组均可明显降低VEGF及MvD的表达(P〈0.01),A组比B组作用更为明显(P〈0.05).结论:癌痛消颗粒可下调大鼠移植性肝癌VEGF和MVD的表达,以高剂量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癌痛消颗粒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Walker-256瘤株进行SD大鼠的移植性肝癌的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4组,癌痛消颗粒高剂量组、癌痛消颗粒低剂量组、5-Fu组、模型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最后处死大鼠,取出瘤块,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块中Bcl-2的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另设正常组大鼠10只,不进行造模及给药,供实验结束时取肝脏组织作空白对照用。结果: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细胞凋亡率下降、Bcl-2升高,运用癌痛消颗粒或5-Fu治疗后细胞凋亡率升高、Bcl-2下降。结论:癌痛消颗粒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其机理与下调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癌痛消颗粒对大鼠的长期毒性作用。方法:癌痛消颗粒以临床成人日用量的27.44、13.72、5.49倍连续灌服12周,停药2周,分别称量大鼠体重,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癌痛消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动物的外观行为、体重、脏器系数、血常规和血生化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对凝血指标有延长作用,其影响具有可逆性。病理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明显病变,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癌痛消颗粒长期用药对大鼠无明显毒性,推论临床拟用剂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以癌痛消颗粒的水溶剂对小鼠灌胃,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来评价其安全性。半数致死量实验以不同浓度的药液及饱和药液对小鼠灌胃,观察2周未见小鼠死亡,无法测出半数致死量。进行最大耐受量实验,以饱和溶液1天内对小鼠灌胃3次。灌胃后小鼠心、肝、脾、肺、肾、睾丸/卵巢等与体重的比值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指标值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灌入药物总量相当于7.95g生药,折合成人临床日用量为164.6倍,符合临床应用及推广要求,对长期毒性实验剂量的设计和药物Ⅰ期临床实验起始剂量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癌痛消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Bel-7404肝癌细胞的体外抗癌作用。[方法]运用细胞培养技术,MTT法从细胞水平评价癌痛消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观察癌痛消对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癌痛消剂量在25 mg/ml,50 mg/ml,75 mg/ml,100 mg/ml范围内对人肝癌细胞Bel-7404,SMMC-7721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能使人肝癌细胞SMMC-7721及Bel-7404 G-G1期比例增加,同时降低G2/M期细胞数目,呈浓度依赖性,其作用强度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癌痛消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有抑制增殖作用,能使人肝癌细胞停留在G0-G1期,其抑瘤效果呈浓度依赖性,作用强度与药物浓度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乔丽娟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25(3)
目的:观察癌痛消颗粒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予癌痛消颗粒加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加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对照观察PHC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肝脏功能、生存质量水平的变化.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t检验、Ridit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计算.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肝脏功能指标Child-pugh曲分级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癌痛消颗粒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能改善PHC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改善其肝脏功能、生存质量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癌痛消镇痛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痛消主要由大黄,姜黄,山慈菇等组成,临床治疗癌症疼痛,关节痛等痛证,动物实验显示外用该药能显著提高电刺激大鼠鼠尾的痛阈,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提示该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测定癌痛消颗粒中野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用石油醚(60~90℃)除杂质,用甲醇提取的方法处理样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癌痛消颗粒中野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Shimadzu Class-VP-OD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34∶66)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335 nm。结果:野黄芩苷进样浓度在21.8~130.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7.87%,RSD=1.74%(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癌痛消颗粒中野黄芩苷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癌痛消方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在原发性肝癌癌痛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所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癌痛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癌痛消方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完全缓解7例(23.3%),中度缓解11例(36.6%),明显缓解10例(33.3%),无缓解2例(6.6%),总有效率28例(93.3%),相比较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10.1%),中度9例(30.0%),明显缓解11(36.6%),无缓解7例(23.3%),总有效率23例(76.6%),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癌痛消方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在原发性肝癌癌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安全性更高,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方法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近似人的复杂手术方法,逐步经历了单袖套法、二袖套法、三袖套法和改良二袖套法等多种方法。不同的手术方法对大鼠肝移植的成功率和移植后的成活率影响较大。目前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存在许多争议,现通过系统地描述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方法的发展过程,总结近年来手术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为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建立能反映肝癌肝移植特点的肝癌复发动物模型。【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实验组大鼠给予肝移植术后常规联合免疫抑制方案(MP+CSA),对照组仅同法使用生理盐水,两组均接受经门静脉系统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株手术,观察60d,死后剖腹探查取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2.6±0.6)min,对照组为(22.1±0.7)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存时间为(14.8±2.3)d,对照组为(40.9±5.3)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体质量减轻量(53.5±2.6)g,较对照组体质量减轻量(34.6±5.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肿瘤复发率为95%(19/20),对照组为40%(8/20),实验组大鼠肿瘤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结论】该模型能够有效模拟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主要特征,可以作为研究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理想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6.
17.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改进二袖套法制备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 方法 120只大鼠行原位肝移植,在原二袖套法基础上改进切取供肝方法,二针法缝合供、受体肝上下腔静脉,出血点行热止血. 结果 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成功率96.7%,3周存活率94.2%. 结论 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方法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定量检测肝复健冲剂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复制DEN诱导的大刀肝硬化模型,同时予肝复健冲剂进行干预,采用天狼红-苦味酸染色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肝复健冲剂对DEN致大鼠肝纤维化胶原沉积程度的影响。结果:随模型复制进程,大鼠肝内胶原沉积量逐渐增加,中药组大鼠肝脏炎性损害及肝硬化程度较对照组大鼠轻,肝复健冲剂明显降低肝脏胶原沉积量(P<0.05)。结论:肝复健冲剂可减少肝脏胶原沉积,延缓DEN致大鼠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