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京市蚊虫密度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对北京市蚊虫密度产生影响的主要气象因素并分析其影响程度。方法采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07年5—10月共54旬的蚊虫密度数据及同期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降雨量、降雨天数、日照时间、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等气象资料,采用SAS9.0统计软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结果多元回归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与平均最低气温三者之间存在严重共线性,三者不能同时进入回归方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0.53397 X2+0.078 14X7-2.67329 X8-2.23256。其中墨代表平均最低气温,量代表相对湿度,魁代表平均风速。结论与蚊虫密度相关的气象因素主要为平均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按其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平均最低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的关系。方法对1985—2005年安徽省某市猩红热月平均发病率和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气压、月平均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最低气温5项气象资料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拟合负二项回归模型,并且对2006年每个月份的发病率做一个预测。结果模型的超离散度K=0.41(95%CI:0.32-0.53),进行似然比)x2检验x2=306.42,P〈0.001,认为发现负二项回归是适合的模型。猩红热的发生与月平均气压、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平均最低气温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对2006年各个月份的月发病率预测的结果表明(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Z=0.24,P=0.814),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预测效果比较理想。结论通过拟合负二项回归模型发现,对猩红热的发生和预测,月平均气压、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平均最低气温是不可忽略的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杭州市轮状病毒感染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能够表达两者之间关系的拟合模型,为预测杭州市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7年杭州市月度气象资料(气温、湿度、雨日数、降水量、日照时数,气压)和月度轮状病毒阳性率资料,使用SPSS12.0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进行多组比较的卡方检验,对轮状病毒阳性率与气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冬季的轮状病毒阳性率高于其他三季(χ^2=9.082,P=0.003);轮状病毒阳性率与月雨日数呈负相关(Spearmen相关系数r=-0.783,P=0.003),与月平均降水量呈负相关(r=-0.620,P=0.032),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拟合模型为Y=129.95-1.667X+0.0063X2;(X为月平均降水量,Y为轮状病毒阳性率)。结论轮状病毒流行主要发生在冬季,经呼吸道传播是其重要的感染途径,月平均降水量与轮状病毒阳性率呈负相关关系,是影响当地轮状病毒感染率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4.
慢性支气管炎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气象因素并建立其发病预报方程.方法 收集银川市新城区医院1998-2000年慢性支气管炎病的逐日住院病例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包括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相对湿度、平均气压、平均风速等,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银川地区慢性支气管炎发病高峰为1和12月,发病人数占全年的23.7%.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与日平均气温(x1)、日最高气温(x2)、日最低气温(x3)呈显著负相关,与平均气压(x4)呈显著正相关.慢性支气管炎的旬发病率预报方程为y=2.471-0.130 x1+0.0666 x2+0.0471 x3-0.0017 x4.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病是多种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宝鸡市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手足15病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1年宝鸡市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和气象资料,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曲线拟合方法分析数据;参考国内应用比较成熟的其他人体健康气象指数的研究方法,设计手足口病气象危险指数。结果平均气温(X1)、降水量(X2)、平均气压(X3)、平均水汽压(X4)4个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相关,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第1主成分(Z1)与周发病人数(Y)进行曲线拟合,获得发病预测方程Y=1.136+0.914Z1-0.198Z1^2-0.210Z1^3(F=30.644,P〈0.001)。利用预测方程计算宝鸡市区2012年14~30周手足口病周发病预测值,按照手足口病气象危险指数分级标准,模拟预报同期手足口病气象危险指数,共做出17次预报,预报与实际发病指数同级16次,准确率94.12%。结论手足口病气象危险指数对于手足口病综合防控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010-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猩红热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联,为制定有效的猩红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猩红热日发病数据及同期的气象数据,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之间的关联。结果 2010-2019年沈阳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8 772例,年均发病率为25.67/10万;其中男性11 240例、女性7 532例,男女比为1.49∶1。发病主要集中于2~10岁人群。职业以幼托儿童、学生及散居儿童为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与猩红热发病呈负相关(rs分别为-0.06、-0.15,P<0.05);平均风速与猩红热发病呈正相关(rs=0.04,P<0.05),平均气压、日降水量及日照时数与猩红热发病无统计学关联(rs分别为0.02、-0.02、-0.02,P>0.05)。DLNM结果显示,当气温高于11℃时,猩红热发病增加,但此效应为即时效应,随着滞后天数的增加,猩红热发病迅速下降;当气温低于-10℃时,猩红热发病...  相似文献   

7.
北京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的关系。方法将北京地区1996-2005年猩红热月平均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可能影响猩红热发病的气温、气压、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等5项研究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猩红热的发生与风速和日照时数成显著性正相关。结论对猩红热的发生和预测,气象因素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探讨气象因素对儿童猩红热发病的影响,为猩红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青岛市2011-2013年儿童猩红热月发病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资料,以广义相加模型为基本统计模型,应用基于时间序列的Possion回归定量评估气象因素对儿童猩红热发病的影响.结果 2011-2013年青岛市报告儿童猩红热病例1 43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10/10万.一年存在2个发病高峰,最高峰发生在11月至次年1月,次高峰发生在5-7月.广义相加模型(GAM)模型拟合值和实际发病率曲线的趋势基本一致,R2值为0.72,其中月平均气压与儿童猩红热发病率存在正相关,其相对危险度RR值为1.09(95%CI=1.05~1.13).结论 在控制季节效应和长期趋势后,月平均气压对儿童猩红热的发病有显著影响.当气压升高时,应加强对儿童猩红热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的关系。方法将山东省2000-2007年猩红热发病率资料进行正态化处理,对可能影响其发病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三个气象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猩红热发病率与平均气温(r=0.622,P>0.05)和平均降水(r=0.115,P>0.05)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平均日照时数(r=-0.889,P<0.05)呈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日照时数偏低时,应加强对猩红热的监控。  相似文献   

10.
气象因素与两种虫媒传染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虫媒传染病斑疹伤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发病率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建立反馈(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效果.方法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气象因素与斑疹伤寒和乙脑发病率的相关分析;利用Matlab 6.5软件构建乙脑和斑疹伤寒发病率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乙脑的发病率与平均气压呈负相关(P<0.01),与平均蒸发量和最高温度呈正相关(P<0.05).斑疹伤寒的发病率与平均气温和平均地面温度呈负相关(P<0.05).斑疹伤寒的发病率还与最低温度呈负相关(P=0.062).BP神经网络模型的回代结果显示,乙脑和斑疹伤寒发病率拟合模型平均误差率(MER)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27.44%和98.09%及29.00%和65.35%,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1994年乙脑和斑疹伤寒发病率进行预测,其相对误差分别为80.00%和120.86%,模型的预测效果一般.结论平均气压、平均蒸发量、温度对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影响较大.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虫媒传染病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拟合和预测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儿童流感样病例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7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就诊的流感样病例及温州市气象数据,应用SPSS26.0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温州市儿童流感样病例在大多数年份中呈春夏、冬季双峰流行,高发时月平均气温多在10°C及30°C左右,发病数与平均风速(X1)及平均相对湿度(X2)均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2286.870-234.589X1-19.693X2(P<0.01)。结论气象因素与儿童流感样病例发病密切相关,对建立流感早期气象预警系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戴孟阳 《职业与健康》2014,(10):1361-1362
目的分析沈阳市近年来猩红热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对策,为制定猩红热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2004—2012年猩红热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沈阳市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98/1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为1.52∶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37/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48/10万,男女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6和11、12月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26.20%、24.02%;发病年龄以3~8岁年龄组为主,占76.20%;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38.77%、36.66%、21.56%。结论男性猩红热年均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呈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发病高峰,呈春末夏初和冬季发病高峰。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管,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防范意识和水平;开展疫情监测,及时做出预警分析;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北京市冬季能见度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2013年北京市冬季能见度的年、月、日以及小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利用SPSS20.2进行Spearman相关、偏相关分析,探讨能见度与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速之间的关系。最后用R语言构建能见度与其相关性较高的气象因素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2008-2013年,北京市冬季平均能见度在16~21km之间,能见度最高的为2010—2011年,最低的为2012—2013年。然而并未发现12—2月能见度月均值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能见度小时观测值由高到低为:6:00、12:00、0:00、18:00。能见度与风速、温度、大气压力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29、0.085、0.320;与PM2.5、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379、-0.532。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能见度;X1:风速;X2:相对湿度;X3:气压)。结论本研究获得了2008-2013年冬季北京能见度变化特征并确定其3个重要影响因素,为能见度的预报乃至空气污染的健康预警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82-2007年攀枝花市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攀枝花市1982-2007年猩红热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加强猩红热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攀枝花市1982-2007年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点.结果 1982-2007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累计发病7 46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23/10万,死亡2人,病死率为0.27%;1982-1985年平均发病率75.38/10万,2006-2007年为12.79/10万;全市5个县均有发病,城市发病率54.81/10万,农村发病率11.22/10万;大约7~8年为一个流行周期,全年均有发病,高峰为每年的夏季,年龄以5~9岁为主,职业以学生居多,其次为幼托和散居儿童.结论 攀枝花市猩红热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但当前攀枝花市猩红热发病仍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南京市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病例报告系统收集的南京市2006-2018年猩红热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建立南京市猩红热月发病率ARIMA模型,并对2019年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06-2018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463例,无死亡病例,无聚集性暴发疫情;年均发病率为1.50/10万。2006-2018 年猩红热发病率呈总体上升趋势(r=0.37,P<0. 001); 近年南京市猩红热发病时间曲线呈现双峰分布,集中于 4~6 月和11月~次年1 月。城区、近郊和远郊的发病率分别为0.52/10 万、4.19/10 万、0.85/10 万。病例主要集中在 4~8岁年龄段,占总病例数的72.11%。以幼托儿童和小学生为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7.59%(559/1463)和50.99%(746/1463);男女性别比为1.48:1;预测2019年南京市猩红热年发病数为343,在4~6月和11~12 月各有一个发病高峰。结论 南京市猩红热发病有逐年增高趋势,预测显示2019年猩红热发病率略高于2018年,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来降低猩红热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