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实验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介质N-氨基-D-门冬氨酸诱导大鼠下丘脑内c-fos的表达.N-氨基-D-门冬氨酸注射大鼠皮下后,观察了fos阳性细胞在下丘脑内开始出现与消失的时程相关以及在下丘脑内的分布.结果表明:给N-氨基-D-门冬氨酸后30分开始出现fos阳性细胞,1~2小时达高峰,4~8小时消失.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视上核、室旁核和弓状核,视上核和室旁核中fos阳性细胞分别占细胞总数的57.8%和63.6%,在弓状核中占细胞总数的60.6%.  相似文献   

2.
朱成  严进 《解剖学杂志》1992,15(6):434-436
为探讨心理因素对下丘脑精酸加压素(AVP)神经元的影响,采用心理应激动物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及微机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CN)及视上核(SON)等AVP阳性细胞的总面积,将闪光间期长短不均加电刺激组(A组)和光、电刺激与A组相同但闪光间期衡定组(B组)及仅给同量闪光的对照组(C组)的AVP阳性物互相比较.结果,在SCN,A组>B组>C组的;在SON,则B组>A组>C组的.观测正中隆起(ME)外带的阳性纤维,A组的呈色深且面积大,B组和C组的呈色均较浅且面积小.此外,不论A组或B组,同一组的SCN及SON内AVP阳性物总面积的变化皆呈现负相关的增长关系,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8024和-0.7679,t检验表明,其相关性有显著意义,据此,著者认为:SON及SCN的AVP神经元都与心理应激反应有关,但变化方向有所不同,其意义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年龄性变化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镜观察大鼠下丘脑弓状核超微结构的年龄变化。结果发现:衰老大鼠弓状核的年龄变化主要发生在弓状核中的暗细胞神经元,出现粗面内质网退化变短,排列失序;高尔基氏器缩小;多聚核蛋白体和神经内分泌物质明显减少。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部分暗细胞中出现由双层膜缠绕形成的膜性涡旋体结构。此外,在神经毯出现突触结构异常。突触厚度变薄、间断不连续;神经胶质细胞突起增多,并可进一步形成包绕树突、轴突终末、甚至突触的多层膜环绕的髓鞘样结构。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下丘脑弓状核超微结构的年龄性变化是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实验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介质N-氨基-D-门冬氨酸诱导大鼠下丘脑内c-fos的表达。N-氨基-D-门冬氨酸注射大鼠皮下后,观察了fos阳性细胞在下丘脑内开始出现与消失的时程相关以及在下丘脑内的分布,结果表明:给N-氨基-D-门冬氨酸后30发开始出现fos阳性细胞,1 ̄2小时达高峰,4 ̄8小时消失,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视上核、室旁核和弓状核,视上核和室旁核中fo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弓状核和视前内侧区神经元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雄性大鼠6只,一次性腹腔注射VD60万单位/kg体系,存活35天后,取下丘脑作石蜡连续切片,用体视学方法分析了下丘脑弓状核和视前内侧区神经元的参数变化。结果发现:下丘脑区两相核团的神经元体积变小,数目增多,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6.
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的衰老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青、中年和老年雄性大鼠各10只,用形态计量学和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弓状核神经元年龄性变化。结果发现在老年大鼠弓状核,部分暗型和亮型神经元内粗面内质网排列紊乱、缩短和双层膜间隔增宽,线粒体嵴断裂、肿胀和空泡化,溶酶体,微管和颗粒小泡数减少;与青、中年组比较神经元数分别丢失37%和27%,核仁平均体积缩小30%左右;  相似文献   

7.
棉酚对大鼠下丘脑超微结构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棉酚对雄性成年大鼠下丘脑弓状核、视上核和室旁核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棉酚以每日30mg/kg体重给大鼠灌服,连续5周。结果表明服棉酚后,视上核和室旁核变化不明显;而弓状核中,部分细胞呈现一系列神经分泌功能增强的变化,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内充均质低电子密度物质;神经分泌颗粒、溶酶体、核仁样体和微管数量增多。本文并对以上超微结构改变的性质、意义和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不同剂量的复方甲地孕酮微囊针剂注射大鼠,观察其下丘脑弓状核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有部暗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器囊扩大,囊内有低电子密度絮状物,神经分泌颗粒增多,部分亮细胞质内参与分泌颗合成的细胞器减少;0.4ml组次级溶酶体数量和弓状核细胞体上含颗粒囊泡的轴体突触数目均增加,该两项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  相似文献   

9.
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的神经支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RP逆行追踪和免疫细胞化学与电镜结合法研究了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的神经支配。结果表明,室旁核向弓状核投射的神经元中,有一部分为催产素免疫反应阳性,一部分为后叶加压素免疫反应阳性,视上核也有部分O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发出纤维投射至弓状核。将零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HRP注入第三脑室后,可见弓状核内有逆行标记细胞,电镜观察发现弓状核内的脑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的树突接受HRP反应阳性的触液神经元的轴突形成突触  相似文献   

10.
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胶质细胞的年龄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电镜观察不同禁水时间衰老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加压素能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禁水6、12h后,视上核加压素能神经元胞体增大,胞质中粗面内质网排列紧密且增多,高尔基复合体成熟面未成熟分泌颗粒及神经分泌颗粒增多;轴突中神经分泌颗粒增多不明显。而禁水24h后,神经元胞质内的神经分泌颗粒减少,轴突中的神经分泌颗粒聚集成膨大区域。禁水后,神经胶质细胞减少,突起回缩,使相邻的两神经元直接接触,突触结构重建增多。上述研究结果提示,衰老大鼠下丘脑视上核加压素能神经元在禁水时,其功能活动是增强的,胶质细胞突起回缩,有利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用青年(3个月)、成年(10—12个月)和老年(28—30个月)雄性Wistar大鼠,对其下丘脑视上核神经分泌细胞分别作了光镜和电镜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老年大鼠视上核前部的神经分泌细胞密度与细胞核体积明显低于青年和成年大鼠,提示老年大鼠视上核有神经元消失和细胞活性降低的表现;神经分泌细胞核周质内的醛复红阳性颗粒未测出三个年龄组大鼠间的差异,含醛复红阳性颗粒的胞突在老年时却显示增粗和膨大;老年动物神经分泌细胞超微结构的主要变化为神经分泌颗粒和脂褐素增加,尤以后者为甚。老年大鼠少数神经分泌细胞还表现有粗面内质网和核蛋白体减少,排列紊乱,池囊扩张和脱颗粒,高尔基复合体池囊变窄或扩张,胞质和胞突内有自噬体样物质出现等衰老改变;多数细胞胞质内的其他结构同青年和成年大鼠者相似。此外。老年大鼠视上核神经毡结构中有多层膜包绕胞突,终末和突触等的鞘样结构出现增多。本研究表明大鼠衰老时视上核神经分泌细胞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下丘脑弓状核内β-END阳性细胞数量增加,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单位剖面弓状核内,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9.1±5.1和15.5±4.2个。计算机图象分析其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11446±0.0513和0.08330±0.041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阳性细胞和IOD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本文提示:下丘脑弓状核内β-END样阳性神经元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或调控过程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变化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下丘脑弓状核内β-END阳性细胞数量增加,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单位剖面弓状核内,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9.1±5.1和15.5±4.2个。计算机图象分析其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11446±0.0513和0.08330±0.041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阳性细胞和IOD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本文提示:下丘脑弓状核内β-END样阳性神经元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或调控过程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突触的衰老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透射电镜结合体视学方法,对3月龄、10月龄和30~34月龄大鼠弓状核突触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老龄组大鼠神经毯呈萎缩变性相,大树突内脂褐素增多,小到中等大小的树突出现空泡变性、多泡体和膜被多层体等,棘萎缩减少;轴突终末内突触囊泡减少而大颗粒囊泡积聚,部分突触前、后膜变薄、缩短或间断,突触小球少见;轴-体、轴-树和轴-棘突触数减少,突触密度、突触连接带面密度和突触膜总长度降低,GrayⅠ型和即Ⅱ型突触间隙增宽。上述结果表明,老年弓状核突触在数量、形态和结构上发生了衰老性改变,这是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衰老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吸入麻醉剂对中枢神经元作用的机制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在新生 SD大鼠脑薄片上观察了吸入麻醉剂氟烷对视上核和杏仁中央核自发放电频率的影响。结果证明 ,0 .75 %、1.5 %和 2 .5 5 %浓度的氟烷对杏仁中央核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而对视上核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则产生明显的增强效应。给药后用人工脑脊液冲洗 5min后 ,1.5 %浓度的氟烷对神经元的作用可恢复至给药前水平。本研究的结果提示 ,吸入麻醉剂氟烷能明显地改变中枢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 ,但对不同部位的神经元 ,氟烷的作用不同 ;视上核和杏仁中央核是麻醉剂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