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健康概念首先是由前苏联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以及后来的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人体的确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人们把这种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因此上把这种非患病、非健康的中间状态又称为"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等。目前有研究显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在我国城市社会总人口中不少于30%,超过其他疾病总和,亚健康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防治亚健康状态方面,中医学具有得天独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近年来,随着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标准研究、诊断技术研究、临床基础研究的展开,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状态步入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一、概念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均处于一种非健康的状态。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将一些慢性、反复发作,脑力疲劳和体力疲劳为特征的症候群,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症"。  相似文献   

3.
<正>亚健康与中医偏颇体质均属于"未病"状态;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交叉及相互对应;调理及防治方式类似。但是亚健康并不简单等同于偏颇体质:二者的概念与范围不同;出现顺序有先后;疾病倾向性有区别。偏颇体质是基础,亚健康是外显形式。现对两者关系进行探讨。1亚健康的定义与分类"亚健康"最早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提出,他认为人体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均持这样的观点[1]:亚健康(sub-health)又称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状态为介于健康与疾病中间的游移大状态.基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亚健康状态的游移特性,其游移区间上涉健康低质状态;下及疾病亚临床状态.因此,理论上有必要从上游界定健康状态与健康低质状态;从下游界定疾病亚临床状态与疾病状态,进而完善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学定义.<医学源流论·病同因别论>曰:"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病者,谓之因." <医学源流·脉症于病相及论>还曰:"症者,病之发现也."故亚健康亦可称亚健康疾病.如主观性亚健康疾病和诊断性亚健康疾病.持续三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亚健康疾病,即为亚健康状态.包括主观性亚健康状态和诊断性亚健康状态.人们一般都将亚健康与亚健康状态等同看待.二者集合基本吻合,却小有差别,就像点与线的关系一样.从某种意义讲,主观性疾病和诊断性疾病的二一状态即为亚健康状态;"状态医学"就等同于体质医学;病理体质亦可称亚健康状态.此外,中医未病学的范畴包容了亚健康的内容;未病学的重点就是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1].在我国,据有关方面的调查,处于亚健康的人数已经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其中以中青年人最常见,对社会已经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们一般都认为亚健康是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但有些学者却强调亚健康也是疾病。其实这二种提法并行不悖。因为日常生活中"病"的概念非常广泛,人们有时从"症"论病;有时从"证"或"征"论病;中医大多数场合是"症、证"合参论病。人们称谓的"疾病"有3类不同的概念。理解了3类"疾病"概念,那么亚健康是否为"疾病"的争论就显得无足轻重。借助3类"疾病"概念,能较通俗地界定已病(狭义疾病)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为临床医学充实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我国1994-2003年亚健康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80年代初前苏联学者N*布西赫曼根据人身体和心理方面表现出的疲劳状态在医学界首次提出"第三状态"概念[1],这是传统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人们对健康概念的深入认识后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在随后的研究中,各国学者表达这一新概念的类似名称有: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灰色状态、中间状态、中介状态、亚疾病状态、潜疾病状态等.我国学者于90年代初开始以"亚健康"、"次健康"等术语表达这一概念,迅速在我国的医疗卫生等相关研究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和共鸣.为了使从事亚健康研究的人员了解该课题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统计分析了近10年来发表的亚健康方面的中文文献,为研究人员从事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称第三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本文重点就职业女性亚健康状态的现状、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及干预对策进行阐述,并希望对于预防和改善学会女职工可能存在的亚健康状态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布赫曼教授研究发现,除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将亚健康分为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三种状态.躯体亚健康中,根据其主要症状的表现特点,可进一步分为疲劳型亚健康和疼痛型亚健康等,其中疲劳型亚健康亦称之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状态.据估计CFS全世界发病率为0.4%~1%,好发于20~40岁女性,急性起病,体力劳动后明显加剧,平均病程3~9年.CFS发病人数在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激烈的国家和地区中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近几年来日益引起医学科学、临床心理学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推拿治疗亚健康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健康状态又称慢性疲劳综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简称CFS),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国内外研究表明,在总的成年人口中有6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头晕、失眠、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情绪不稳、焦虑、胸闷等症状。亚健康状态威胁人类健康。已成为医学关注的焦点。中医推拿治疗亚健康状态,通过按摩手法刺激经络和腧穴,调节机体阴阳,能使机体恢复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亚健康"——21世纪的健康大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1 "亚健康"的概念 何谓"亚健康"?广州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董教授说:"它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也只占2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80年代中期,前苏联N.布赫曼教授通过研究发现,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也称为“灰色状志”。这一发现随后被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证实。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在经济发达、社会竞争激烈的国家和地区中普遍存在,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一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亚健康概念的提出并非偶然,是现代人注重健康、重视在疾病前防范其发生及发展的健康新思维的充分体现。虽然亚健康在症状上表现的是医学领域的问题,但从整体看,它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心理因素及自身体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处于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已成为当今人类医学的重大命题之一。因其主述症状繁杂而不固定,至今仍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对其评价亦缺乏统一公认的标准。文章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主要亚健康状态评价方法,并就近年来国内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行分析,发现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女性较男性高发,中年人为高发人群,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等。研究亚健康流行病学特点,有利于形成亚健康诊断、评价标准体系,有利于细化亚健康分类,有利于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措施,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建立亚健康状态的社会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方法 选择城市不同职业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将年龄、职业、职业因素、生活因素和生活事件等影响因素作为重要参教,观察城市亚健康人群的生命质量.通过调查城市亚健康人群生命质量,分析不同职业亚健康人群所处的"健康"状态,确定亚健康人群生命质量的量化分级标准,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结果 建立城市亚健康人群生命质量多级预警模型超越了对传统亚健康概念的界定,是从新角度对亚健康问题的再审视.亚健康状态的社会预警机制的建立将为今后开展健康干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为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论 全社会高度重视城市亚健康人群的生命质量状态,把包括卫生资源在内的社会资源合理应用于亚健康人群,竭力避免和降低"亚健康"向疾病方向移行或重叠.  相似文献   

15.
亚健康状态研究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健康状态是健康和疾病预防领域的重大项目研究课题,随着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对亚健康的干预措施和手段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对于亚健康的评定与诊断标准尚未取得统一认识,致使亚健康干预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此,笔者通过对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的探讨,提出构建亚健康状态评定和诊断标准的思路,从而为预防慢性疲劳综合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脾胃论治亚健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亚健康是指人们表现在身心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状态及其体验,主要表现为精神、胃肠道、心血管及肌肉等方面的症状,与中医脾胃虚弱所致症状表现极为相似,从脾胃虚弱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及治疗与调护等方面论述亚健康,以加强亚健康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广西城市人口亚健康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健康(Sub-health)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其表现主要有以下3种:以疲劳、睡眠紊乱、疼痛等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躯体亚健康;以抑郁寡欢、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状表现为主的心理亚健康;以人际交往频率减低、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为主的社会交往亚健康[1].  相似文献   

18.
0 引言 亚健康是国际医学界20世纪后期提出的医学新思维,是指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检,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新话题。亚健康既可表现为个体的亚健康,又可表现为群体的亚健康和社会的亚健康,而这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就人类个体亚健康来说,其表现为身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情感亚健康、思维亚健康和行为亚健康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9.
“辨病”论说亚健康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一般都认为亚健康是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但有些学者却强调亚健康也是疾病。其实这二种提法并行不悖。因为日常生活中“病”的概念非常广泛,人们有时从“症”论病;有时从“证”或“征”论病;中医大多数场合是“症、证”合参论病。人们称谓的“疾病”有3类不同的概念。理解了3类“疾病”概念,那么亚健康是否为“疾病”的争论就显得无足轻重。借助3类“疾病”概念,能较通俗地界定已病(狭义疾病)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为临床医学充实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医研究亚健康状态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中医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亚健康的概念,但是自古以来对与亚健康状态密切相关的"未病"态有着深入的观察与认识。中医理论的整体观思想、先进的"未病"学理念对研究亚健康状态有着理论指导作用。"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的应用体现了中医在识别与诊断亚健康状态方面的优势。在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调摄方面,中医丰富多彩的养生保健和治疗手段也独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