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及对照组25例。对上述三组患者进行血清MMP-2、MMP-9测定。结果ACS组入院时血清MMP-2、MMP-9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ACS组病情稳定后血清MMP-2、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1)。SAP组血清MMP-2、MMP-9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MMP-2、MMP-9水平增高对ACS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敬伟 《现代保健》2011,(21):59-60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肿瘤坏死因子d(TNF—d)及血清金属蛋白酶一9(MMP-9)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S患者50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行血清TNF—d及MMP-9检测,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另选健康体检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ACS组治疗前血清MMP-9、TNF—a水平均明衄高于对照组(P〈0.05)。普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MMP-9、TNF—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MP-9、TNF—d水平升高与ACS发病密切相关,普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MMP-9、TNF—n水平,具有减轻病变部位炎症反应和保护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阎甡 《健康大视野》2006,14(12):35-3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CRP与肌钙蛋白T(cTnT)的相互关系。方法80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2例,不稳定心绞痛(UAP)38例,健康体检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检测CRP和cTnT。结果AMI组和UAP组的血清CRP和cTn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AMI组又显著高于UAP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S血清CRP和cTnT呈显著正相关(R=0.763,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CRP和cTnT浓度变化和病情相一致,且ACS血清CRP和cTnT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患者血浆MMP-2、MMP-9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出血(ICH)患者血浆MMP-2、MMP-9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测定50例ICH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浆中MMP-2、MMP-9的含量。结果 脑出血组患者血浆MMP-2、MMP-9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MP-2、MMP-9在轻、中、重型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发病时间组中的MMP-9含量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MP-2在6h组与12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时间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血肿体积组中MMP-2、MMP-9含量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CH患者MMP-2、MMP-9水平与血肿体积、发病时间和神经功能缺失程度都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定病情和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汪凛  蒲鹏  李芬 《职业与健康》2013,(24):3368-337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心率变异性影响的比较。方法将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52例)与厄贝沙坦组(37例)。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厄贝沙坦与美托洛尔,并随访至半年。记录2组治疗前后常规诊疗指标[血压、心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心室重构指标[超声参数(ESVI,EDVI,LVE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心率变异性(SDNN,SDANN,LF,HF,LF/HF)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后,2组均降低血清hs-CRP、BNP浓度(P〈0.01),但美托洛尔组心率降低更为明显(P〈0.01);2组LVEF均明显升高,血清MMP-2水平显著降低(P〈0.05),厄贝沙坦组尤为明显(P〈0.05);2组均改善了心率变异性,但美托洛尔对SDNN、SDANN的改善作用较厄贝沙坦更为明显(P〈0.05);半年内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未见差异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不劣于美托洛尔;厄贝沙坦可能能更好地改善心室重构,而美托洛尔对心率变异性的改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何军  王红梅 《现代保健》2010,(32):47-4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患儿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乳胶免疫比浊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42例MP患儿及45例正常儿童的Hs—CRP和MMP-9水平。结果MP患儿组Hs—CRP和MMP-9的水平与正常儿童组相比,其结果显著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5)。结论动态检测MP患儿Hs—CRP和MMP-9的变化,对MP患儿的治疗及病情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溃病性结肠炎(UC)患者病情活动性与严重程度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对UC患者86例以及健康对照42例,采集外周血,检测血清CRP、血沉及其他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免疫球蛋白)水平,重点分析CRP在不同临床时期的变化,并评估其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性UC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重度UC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中度UC患者(P〈0.05);中度UC患者血清CRP水平也显著高于轻度UC患者(P〈0.05)。活动性UC患者经过有效药物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呈明显下降(P〈0.05)。相关分析发现活动性UC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与血清CR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1,P〈0.01),而其他实验室指标(如ESR、肝功能、肾功能、免疫球蛋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RP水平变化可以准确地反映UC患者临床严重程度,为临床上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及对照组25例。对上述三组患者进行血清 MMP-2、MMP-9测定。结果 ACS组入院时血清MMP-2、MMP-9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ACS组病情稳定后血清MMP-2、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1)。 SAP组血清MMP-2、MMP-9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MMP-2、MMP-9 水平增高对ACS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黎瑶  张磊  姜轶  代祖荣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8):1139-1141
目的观察低蛋白饮食、苯拉普利及复方α酮酸对糖尿病合并蛋白尿患者的尿蛋白、肾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合并蛋白尿患者给予低蛋白饮食加苯拉普利基础上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平稳后随即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复方α酮酸。共治疗6月,检测患者的尿蛋白、GFR及各项营养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治疗组减少尤明显(P〈0.01),且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FR治疗后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各项营养指标(上臂肌围、前白蛋白、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白蛋白)均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的前白蛋白、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复方仅酮酸能有效避免低蛋白饮食造成的营养不良,且能更有效减少尿蛋白,避免GFR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0.
魏岱林  许娟  亓文波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6):769-771,775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蛋白氧化损伤指标的变化,探讨蛋白氧化损伤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改良后的Witko—Sarsat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检测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蛋白质羰基(PCO)含量,应用ELISA及酶谱法分别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和活性。结果DNl组、DN2组AOPP水平明显高于DM组(78.23±19.30VS61.25±12.13、101.59±30.22VS61.25±12.13,F=41.988,P〈0.01),DNl组、DN2组PCO含量亦明显高于DM组(0.84±0.03VS0.66±0.02、1.05±0.05VS0.66±0.02,F=205.763,P〈0.01),AOPP、PCO与血清MMP-2的表达水平(r=0.460,0.480,P〈0.05)和活性(r=0.385,0.560,P〈0.05)均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AOPP、PCO为血清MMP-2表达水平(P〈0.05,P〈0.01)和活性(P〈0.01,P〈0.05)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推测蛋白氧化损伤通过改变MMP-2的表达和活性,影响肾脏基质代谢。  相似文献   

11.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红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成丹红组32例,常规组30例。丹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天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共3周,常规组仅予普通治疗。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组。使用高分辨B超检测3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比较各组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的水平及丹红组与常规组治疗结束前1周心绞痛发作的频率。结果:ACS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FMD)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减弱,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NO低于正常人(P〈0.05);治疗后2组FMD功能明显增强,NO增加,ET-1含量显著减少(P〈0.05),丹红组以上改善优于常规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组疗程结束前1周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常规组低(P〈0.01),次数减少与FMD功能增强、NO增加及ET-1含量减少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丹红能够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重症脑梗死早期识别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53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非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对比以下指标:心房颤动等血管危险因素;意识障碍、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等重要临床征象;24h内CT表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变化;CRP等主要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心房颤动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其意识障碍、眼球凝视、头痛呕吐、48h内病情进展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24h内CT责任病灶及异常征象发现率、TCD血流及频谱异常变化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RP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入院时NIHS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房颤动是重症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入院时NIHSS评分〉20分,或有意识障碍、眼球凝视、头痛呕吐、48h内病情进展者,提示重症脑梗死的可能性大;24h内CT、TCD即有改变,MMP-9、CRP含量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是早期识别重症脑梗死的重要手段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脂水平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4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用药组20例,常规用药加用辛伐他汀(即联用组)组20例,并附正常人组20例。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LDL—C,HDL—C)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AMI患者早期血浆患者CRP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两组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治疗组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用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结论:常规用药加用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MI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AMI患者早期血浆中CRP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冠状动脉探讨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检测的影响和临床意义,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61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观察组患儿按有无冠状动脉损伤分为两组:冠状动脉损伤组(28例)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17例)。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儿血清MMP-2和MMP-9的变化。结果对照组MMP-2和MMP-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MMP-2和MMP.9[(266.4±88.0)、(443.5±113.4)μg/L]与治疗后[(181.8±46.4)、(254.9±113.4)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P.2和MMP一9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损伤组MMP-2、MMP.9减少值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能显著降低川崎病患儿血清MMP-2和MMP-9的表达,对减缓冠状细胞外基质的损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基线血清肌酐清除率(Ccr)水平,比较ST段抬高组与非ST段抬高组的正常Ccr与异常Ccr亚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进一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cr降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1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及非ST段抬高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Ccr正常亚组(Ccr≥70ml/min)与Ccr异常亚组(Ccr〈70ml/min)的临床基本特征、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心肌再灌注治疗情况;并对非ST段抬高ACS按血管床灌注评分(TIMI评分)进行危险分层,比较不同危险分层的Ccr正、异常亚组患者的心肌再灌注治疗情况。结果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ACS组的Ccr异常者分别占55.3%、63.4%,两组的Ccr异常者平均年龄分别为(70.9±8.5)岁及(69.1±11.8)岁,均较Ccr正常组年龄明显增高(P〈0.01);Ccr异常组的住院期间复合性心脏事件的发病率较Ccr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Ccr正常组的早期/择期血运重建率较Ccr异常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危组的非ST段抬高型ACS中Ccr异常者较低危组明显升高(P〈0.05、P〈0.01);不同危险分层组患者的早期心肌再灌注治疗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结论Ccr是评估ACS患者早期肾功能不全及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临床应结合Ccr进行ACS患者的危险分层,合理选择血运重建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35例(阿托伐他汀20mg/d)和非他汀治疗组32例。分别于发病24h内和治疗7d后测定血清CD40L和MMP-9水平;选取同期健康查体者35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ACS患者血清CD40L和MMP-9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ACS患者治疗7d后CD40L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他汀治疗组两者降低程度明显高于非他汀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浆CD40L和MMP-9之间成正相关(r=0.52,P〈0.001)。结论:ACS患者血清CD40L和MMP-9水平增高,血清CD40L与MMP-9之间成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ACS患者血清CD40L和MMP-9表达,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和基质成分降解,具有稳定斑块作用;ACS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强化治疗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对进一步预防ACS患者的心脏缺血事件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退行性心脏辩膜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两蛆,常规治疗(B)蛆(46例)培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醇抑制剂和p受体阻滞弈《等常规治疗;芪参益气(A)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拳益气滴丸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每倒均检测hs—CRP水平及脑钠肽(BNP)水平,井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心功能及其相关指标,作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结果:A纽总有效率为97.5%(38/40);B组为77.5%(31/40),2组比较,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Ea/Aa、E/Ea)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与B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前,A组、B组2组血清hs—CRP水平及血浆BNP水平均增高,但组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组hs—CRP厦BNP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B组治疗前后比较,hs—CRP厦BNP水平亦下降(均P%0.01)。两组间比较,A组hs—CRP及BNP下降幅度明显均优于B组(均P〈0.011)。治疗期间,未见芪参益气滴丸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有降低血清hs--CRP水平、增加LVEF及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是辅助治疗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左心功能不奎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紫杉醇和雷帕霉素两种洗脱支架冠状动脉置入术对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83例Braunwald分级ⅡB级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成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组(紫杉醇组,美国Boston公司Taxus支架)41例(43个病变)和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组(雷帕霉素组,美国Cordis公司Cypher支架)42例(45个病变)。进行择期冠状动脉腔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于术前、术后2h、术后1周留取血清样本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保存血清样本于~75℃冰箱冻存,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MMP-9水平。结果78例患者成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前、术后2h、术后1周血清总CRP水平分别为(9.5±3.8)、(11.8±5.6)、(22.8±11.2)mg/dl(P〈0.05),血清总MMP-9水平分别为(49.66±2.64)、(52.1±2.45)、(89.76±2.58)ng/ml(P〈0.05)。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37例置入Taxus支架与41例置入Cypher支架的患者CRP与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CPR与MMP-9水平逐渐升高,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RP与MMP-9均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炎症反应强弱的指标。本组患者Taxus支架与Cypher支架对CRP与MMP-9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血清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36例活动期Ms患者,并经治疗进入缓解期,选择同期健康人10例作为对照。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L—10和TNF-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结果不同分期MS患者血清和CSF中hs-CRP、TNF-α和IL-10水平不同,发作期Ms患者血清和CSFhs—CRP、TNF-α和CSFIL-10水平较缓解期MS患者明显或显著增高(P〈0.05、P〈0.01或P〈0.001),缓解期血清IL-10水平则高于CSF(P〈0.05),缓解期血清和CSFTNF-α、IL-10较健康者增高(P〈0.05或P〈0.01)。结论血清和CSFhs—CRP、TNF-α和CSFIL-10水平明显增高提示MS处于发作期,缓解期血清和CSFTNF-α、CSFIL-10较健康者增高,提示MS缓解期病情仍存在一定的进展。周围血清hs—CRP水平增高可作为MS活动期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CHF患者MMP-9/TIMP-1水平和BNP的影响。方法将18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4例予洋地黄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的基础治疗;治疗组87例,加用卡托普利片25mg日三次口服,视患者情况调整药物用量。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测定血清MMP-9、TIMP-1、BNP含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MMP-9、MMP-9/TIMP-1、BNP含量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卡托普利可以降低心衰患者MMP-9、MMP-9/TIMP-1含量,从而降低血清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