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是促使肾小球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能降低全身血压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保护肾脏,延缓肾衰进展.多种药物能在不同环节阻断RAS,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产生,ATⅡ受体拮抗剂(ARA)则通过阻断ATⅡ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降压作用.由于ACEI和ARA阻断RAS的机制不同,这二类药物在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方面是否存在差异[1],二者联合应用是否更为合理?本文从ACEI、ARA作用机制及特点等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CHD组和90例对照组ACE和AT1R基因多态性。结果ACE—DD基因型频率在CH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8.5%,14.4%,P〈0.001)。AT1R—AC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3.1%,10%,P〉0.05),但合并AC基因型的DD型患者发生CHD和MI的OR值(5.836和3.985)明显高于合并AA型(3.102和2.979)。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中DD基因型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AT1R—C等位基因增加ACE—DD型发生CHD和MI的危险,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是一个重要的水电解质平衡调节系统。近年来 ,研究发现除循环RAS外 ,局部组织如心脏、血管壁、肾脏、脑等也具有独立的 RAS,主要调节局部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1]。而且除 Ang 外 ,血管紧张素 1 - 7(Ang1 - 7)也是 RAS中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 ,对 Ang 具有反向调节作用 [2 ]。同时 ,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人们对 Ang 的生成途径和其作用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对 Ang 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1 RAS以往认为 RAS的主要成分为血管紧张素原、肾素、Ang 、ACE、和 Ang ,近年又增加了 A…  相似文献   

4.
心肌局部是否产生血管紧张素(Ang)Ⅱ,其产生又怎样调节,以及局部AngⅡ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如何,对心血管系统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产生重要影响.文中就心肌局部AngⅡ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 (AngⅡRA)治疗高血压、左心室功能不全及糖尿病合并症的疗效在慢性肾衰患者中得以证实[1] 。但近十年来ACEI及AngⅡRA对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疗效的影响也引起了医师的关注[2 ,3] 。ACEI及AngⅡRA能否影响EPO的疗效呢 ?本文就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目前的临床观察结果加以讨论 ,以供临床医师实践中借鉴[1~ 3] 。1 ACEI及AngⅡRA影响EPO的可能机制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与内源性EPO产生间的联系已有研究证实。早在 1984年H…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主动脉内皮球囊损伤后血管重塑发生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表达的变化,探讨缬沙坦对其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球囊损伤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和缬沙坦治疗组。每组分别于术后14天和30天取主动脉组织,通过逆转录酶连反应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mRNA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蛋白表达。结果主动脉球囊损伤大鼠术后14天和30天血管内膜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厚,给予缬沙坦干预14天和30天大鼠主动脉血管内膜较手术组明显减轻。手术组较对照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缬沙坦能够降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mRNA与蛋白表达(P<0.05),增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缬沙坦逆转主动脉内皮球囊损伤后血管重塑可能与增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表达和降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糜酶抑制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产生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开搏通和/或糜酶抑制剂孵育24小时,取上清液用放免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 10^-2μmol/L AngⅠ使内皮细胞产生AngⅠ明显增加,约为对照组的11.5倍。100、1000μmol/L开搏通使AngⅡ的生成分别降低了11.15%和17.06%。100、1000μmol/L糜酶抑制剂使AngⅡ的生成分别降低了60.23%和68.48%。1μmol/L抑肽酶使AngⅡ的生成降低了13.96%。氯沙坦使培养液中AngⅡ浓度略有升高。开搏通 糜酶抑制剂使HUVEC产生AngⅡ减少85.81%,开搏通 抑肽酶抑制29.57%AngⅡ的生成,开搏通 糜酶抑制剂 抑肽酶几乎完全抑制HUVEC将AngⅠ转变成AngⅡ,与AngⅠ组相比降低97.71%。结论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存在ACE和非ACE途径AngⅡ生成,非ACE途径是主要的,影响非ACE途径血管紧张素Ⅱ生成的酶主要是糜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心肌局部是否产生血管肾张素(Ang)Ⅱ,其产生又怎样调节,以及局部AngⅡ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如何,对心血管系统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产生重要影响。文中就心肌局部AngⅡ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R)基因多态性及多种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病(EH)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唐山开滦矿业集团职工1043人,实际完成调查1007人。所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体检、测量血压。用PCR、限制酶切、琼脂糖电泳分型的方法检测ACE、AT1R基因型。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ACE基因、AT1R基因各基因型在正常血压组和EH组的分布差异无显性。在与EH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存在的条件下,ACE基因DD型、AT1R基因AC CC型EH患病率较高,但差异无显性。两种基因的DD AC联合基因型EH患病率高于其他基因型,差异显。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的筛选,与血压有关的因素有年龄、性别、打鼾、肥胖、EH家族史、心率、高甘油三酯血症7项指标,ACE、AT1R基因及DD AC联合基因型均未进入模型。结论:在其他危险因素存在的前提下,ACE基因的DD AT1R基因的AC联合基因型人群患EH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但单一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在EH的发病机制中,环境因素可能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通过各种信号通路介导对缺血后血管再生的促进作用.但关于AngⅡ的两种受体亚型作用尚有争议.目前有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缺m性血管再生中的作用得出了促进和抑制血管形成两种结论.因此,ACEI在血管再生中的地位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VSMCs,取生长良好的第3~5代细胞用于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1-7)组、AngⅡ Ang-(1-7)组、AngⅡ Ang-(1-7) (A-779)组,通过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测定VSMCs的DNA合成,用结晶染色的方法检测细胞数目,观察VSMCs的增殖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比,AngⅡ(100nmol/L)孵育细胞24h后可明显诱导VSMCs3H-TdR掺入量增加;Ang-(1-7)(1000nmol/L)可减少3H-TdR掺入量。②与AngⅡ组比较,Ang-(1-7)(10nmol/L、100nmol/L、1000nmol/L)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3H-TdR掺入量。加入Ang-(1-7)特异性受体阻断剂A-779后,Ang-(1-7)此作用消失。③结晶染色结果显示,AngⅡ可诱导VSMCs数目明显增加(P<0.05)。Ang-(1-7)可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加,亦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Ang-(1-7)能抑制基础和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通过其特异性受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和优、缺点的比较 ,在心力衰竭治疗中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比较以及联合应用两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维持体内电解质内环境稳定和调节血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ACE)是该系统的关键酶。而血管紧张素Ⅱ则主要是通过 1型受体 (angiotensinⅡtype 1receptor ,ATlR)发挥作用。我们对中国深圳地区汉族人群高血压病患者的ACE基因及ATlR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 ,以探讨该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各组受检者均为无血缘关系的深圳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病组共 15 2例 ,为本院的门诊与住院患者 ,均符合WHO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原…  相似文献   

15.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近年来,一种新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被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的新的代谢通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传统代谢通路可能有着负性调节作用,它参与了包括血管:紧张素在内的多种肽的代谢过程,在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一些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保护作用,这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伊贝沙坦降压疗效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方法152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服用伊贝沙坦治疗8周,观察降压疗效,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对患者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多态性位点AT1R T573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D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携带AT1R 573T等位基因的患者服用伊贝沙坦后,收缩压及脉压降幅明显大于CC基因型患者;在男性患者,基因型为ACE DD的患者舒张压降幅明显大于II型患者;同时携带AT1R 573T和ACE D等位基因的男性患者降压疗效最佳。结论携带AT1R 573T和ACE D等位基因的高血压病患者对伊贝沙坦的降压反应最佳。  相似文献   

17.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得到克隆和顺序测定,推动人们对AngⅡ生物学特性及在心室重构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进入了分子基因水平.  相似文献   

18.
1 血管紧张素 (A )致炎症问题的提出大量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 (AS)的病理过程 [1-3] ,临床研究发现心肌梗塞发生的危险性与血浆肾素活性有关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缺失 /缺失 (D/ D)基因型者较其他型者更易患心肌梗死 ,病理切片亦显示 AS斑块中存在 ACE,动物实验发现 ACE抑制剂 (ACEI)及 A 拮抗剂均有抗 AS作用 ,提示 RAAS参与了 AS的发病过程。有关 RAAS参与 AS的发病机制 ,既往大多数研究多倾向于以下内容[4] :A 引起血管收缩 ,导致高血压 ,继发性引起 AS;A 促进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复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在高血压病的应用。特别讨论了:可能的作用机制,目前市售 ACE 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利西诺普利)的药理学,其对肾的作用,使用的安全性和疗效。由于 ACE 抑制剂对轻、中或严重高血压的治疗非常有效,并有很好的耐受性,因此正成为治疗手段中的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Ⅱ的致炎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是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system ,RAS)的主要活性物质 ,其生物学功能主要体现在调节血管张力、血流及促进细胞生长、增生等方面。随着近年来研究工作的深入 ,发现AngⅡ还具有另一重要功能———致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