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方芳 《安徽医学》2015,36(7):801-804
目的:探讨和分析代谢综合征与老年胰腺癌的关系及老年胰腺癌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符合胰腺癌诊断标准且年龄大于60岁住院患者178例及同期住院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匹配的非内分泌系统、非消化系统、非肿瘤相关疾病患者1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成分与老年胰腺癌的相互关系及老年胰腺癌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胰腺癌患者合并糖尿病、高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升高或代谢综合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2.013、1.411、2.251、2.92,新发糖尿病( DM,病程≤2年)与老年胰腺癌的关联性高于长期糖尿病患者。胰腺癌组与对照组合并糖尿病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CA199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胰腺癌组CA199升高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关系密切。结论代谢综合征及其组成成分糖尿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是老年人患胰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老年胰腺癌患者临床特点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癌与新发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89例胰腺癌患者为胰腺癌组,以同期非肿瘤、非消化系统、非激素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1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胰腺癌组与对照组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和病程.结果:89例胰腺癌患者合并糖尿病者36例(40.44%),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的发病率(24.390%0,P<0.05).89例胰腺癌患者中,32.58%(29/89)糖尿病病程在2年以内,明显高于对照组(12.19%0,P<0.05);两组糖尿病病史两年以上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对于近2年内诊断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或血糖短时间出现较大波动的老年患者,需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延边地区59例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为45.96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案,观察并记录疗效.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年龄、性别、民族、发病时间、耳鸣、眩晕、高血压及糖尿病与听力恢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59例患者中治愈39例(66.10%),有效10例(16.95%),无效10例(16.95%),总有效率为83.05%.年龄因素与疗效呈负相关(P<0.05),即年龄越大预后越差;性别与民族因素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P>0.05);发病时间与疗效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即发病时间越早预后越好;是否伴有耳鸣与疗效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是否伴有眩晕与疗效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伴有眩晕者预后差;高血压及糖尿病与疗效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发病时间、是否伴有眩晕、高血压及糖尿病是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易患干眼症与性激素水平紊乱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其中并发及未并发干眼症者各为20例,另选择非糖尿病人群40例,其中患干眼症及非干眼症者各为20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各组研究对象血清睾酮、雌二醇、催乳素及孕酮水平,并对各组性激素水平及其对比值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女性患者与非糖尿病组相比较,睾酮水平升高,雌二醇/睾酮比值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组男性患者与非糖尿病组相比较,各种性激素水平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不是糖尿病性干眼症的主要发病诱因,性激素水平的测定不能作为糖尿病性干眼症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叶建新  祝建红 《海南医学》2012,23(23):26-27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49例胰腺癌、98例肝癌、112例胃癌和125例结直肠癌患者糖尿病患病率,并随机抽查同期骨科年龄、性别等条件相似的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照,统计学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胰腺癌组中合并糖尿病最高,为19例(38.8%),肝癌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24例(24.5%),胃癌患者22例(19.6%),结直肠癌患者27例(21.6%),显著高于对照组11例(11.0%).结论 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两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及糖尿病对胰腺癌外科治疗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DM组)和非糖尿病合并胰腺癌组(非DM组),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DM组和非DM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及病理类型均无明显差异(P>0.05),DM组较非DM组并发症增多、死亡率增高(P<0.05).结论 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对改善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探讨感觉阈值检查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2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感觉阈值检查中振动觉阈值(VPT)测定和10g单尼龙丝触觉检查,并在不同病程组间及年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VPT异常检出率占32.3%,病程<1年的新诊断糖尿病占9.8%.2型糖尿病患者VPT值随病程的延长及年龄的增长升高,病程>10年组方可见10 g单尼龙丝触觉明显减弱.[结论]VPT测定方法简便、无创、患者顺应性好,有助于提高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出率,在糖尿病患者的诊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与骨密度减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3例不同年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骨密度,并测定各项生物化学指标.[结果]年龄大于40岁组患者骨密度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患者,BMI小于30 kg/m2患者骨密度明显低于其他组,颈动脉硬化组患者骨密度减低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和骨密度减低与年龄及BMI相关,且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减低与颈动脉硬化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的153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存率及死亡原因.[病例报告]对153例终末期肾病MHD患者的年龄和原发病对生存率的影响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5%,37.3%;50岁以上患者生存率低于50岁以下者;糖尿病性肾病生存率最低,3年生存率为31.7%.33例死亡患者死亡原因中心力衰竭为17例,脑血管意外为13例,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肿瘤各为1例;合并营养不良者为26例.[讨论]终末期肾病MHD患者生存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糖尿病性肾病及营养不良是影响生存率的高危因素,主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症相关客观指标变化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51例(102眼)2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40眼)正常人泪膜破裂时间,并行泪液分泌试验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观察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显著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显著增高,基础泪液分泌值显著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及基础泪液分泌值与血糖控制情况呈显著相关性,而与糖尿病病程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可预防干眼症的发生,缓解或消除干眼症症状.  相似文献   

11.
黄爱  沈薇 《重庆医学》2018,(8):1064-1067
目的 探讨胰腺癌(PC)患者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二医院近10年936例PC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未合并肿瘤、消化系统及激素代谢异常类疾病患者832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DM)发病率及病程、降糖药物类别、BM I,以及胰腺炎病史、PC家族史、DM 家族史的区别及相关性.结果PC组中男性多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加男性比例更高;PC组中合并DM 251例(26.8%),明显高于对照组DM 的发病率13.0%(P<0.01);PC组中新发DM高达14.1%(132/936),明显高于对照组3.4%(P<0.01).PC家族史、胰腺炎病史、DM家族史、超重和肥胖是P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新发DM患者PC发生风险升高4.9倍,二甲双胍可降低 PC发生风险.二甲双胍组确诊DM至PC发生时间最长(18.86 ± 3.46)个月,未用药组时间最短(6.44 ± 1.07)个月.结论 伴DM家族史、PC家族史、胰腺炎病史、超重及肥胖的新发DM患者应警惕PC发生,二甲双胍可能具有延缓新发DM患者PC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勃起功能障碍与抑郁症共病情况。 方法 收集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56例男性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MED)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抑郁自评量表的测评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DMED伴抑郁,105例)和B组(DMED不伴抑郁,51例)。计算DMED与抑郁症的共病率;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指标、血糖控制指标、性激素指标和血脂生化指标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判SDS量表评分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56例男性T2DM患者中,合并抑郁症者105例,共病率为67.31%。A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B组,T2DM病程明显较B组更长,FPG、FIns和HbA1c高于B组,TT水平低于B组,LH、FSH水平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分析提示,SDS量表评分与年龄、T2DM病程、FPG、Fins、HbA1c、LH、FSH均呈正相关,与TT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2DM病程和TT水平是DMED与抑郁共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男性T2DM患者中,DMED与抑郁症存在共病情况,年龄大、病程长、睾酮水平低下可能是两者共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比较使用不同剂量甘精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空腹胰岛素(fastinginsulin,FINS)、C-肽(C-peptide,C-P)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方法】T2DM患者80例,使用甘精胰岛素降糖治疗,血糖达标后继续治疗2个月,依据胰岛素使用剂量分为:低剂量组(LD)、中剂量组(MD)和高剂量组(HD),检测各组FINS、C-P、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及Hcy水平,比较并分析其差异。【结果】三组在年龄、HbA1c、FPG、病程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C-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INS水平存在差异:MD组高于LD组(P〈0.01),HD组高于MD组(P〈0.01)。三组间Hcy水平亦存在不同:MD组高于LD组(P〈0.05),HD组高于MD组(P〈0.05)。【结论】FINS及Hcy水平与胰岛素使用剂量呈正相关,合理联合用药,应用尽可能小剂量的胰岛素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能够延缓或减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明乙型肝炎肝硬化(CHB-Cir)合并2型糖尿病(T2DM)时发生肝细胞癌(HCC)的风险及其协同因素。方法 以2010年6月~2019年6月在南方医院肝病中心随访的CHB-Cir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性别、年龄、HBeAg状态、HBV DNA水平基本匹配后,构成CHB-Cir合并T2DM队列(观察组)和CHB-Cir无T2DM队列(对照组),半年随访1次。取已完成2年或以上随访且数据完整的病例纳入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HCC累积发生率;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HB-Cir合并T2DM时发生HCC的风险及其协同因素。结果 纳入分析的467例研究对象平均随访时间为4.4±1.62年。观察组(n=203)和对照组(n=264)新发HCC病例分别为69例和48例,观察组HCC发病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HCC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相对危险度为2.096(P<0.01)。调整年龄(≥40岁)、肝癌家族史、既往抗病毒治疗、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等因素后,T2DM仍是CHB-Cir患者发生HC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结论 T2DM是HCC的独立危险因素;CHB-Cir患者合并T2DM时HCC的发生风险增加2倍左右,提示及早控制糖尿病对降低CHB-Cir患者发生HCC的风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血糖波动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8例HbA1c≤6.5%的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DM组)及30例健康者(NC组)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然后以大于NC组MAGE的(x±1.96s)为MAGE升高的诊断标准,将DM组患者分为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并对每个患者进行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结果 (1)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bA1c、MAGE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组患者中,MAGE升高36例,MAGE正常32例,两者的年龄、病程、HbA1c水平、下肢血管病变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AGE、年龄、病程、HDL-C与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相关(P<0.05);病程与MAGE相关(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年龄、MAGE是下肢血管病变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血糖波动是HbA1c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贺婕  张会娟 《中原医刊》2011,(11):37-3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时病程与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关系及各不同病程组与糖尿病肾病Ⅲ期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清胱抑素C水平测定,将其中120例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糖尿病患者依病程分三组:A组40例,病程〈5年;B组40例,病程5~10年;C组40例,病程〉10年。余40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为D组。结果A、B、C三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依次为(0.73±0.20)、(O.84±0.19)、(0.96±0.18)mg/L,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D组(0.99±0.21)mg/L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而C组与D组相比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程度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不断加重,病程超过10年时肾脏损害程度已与糖尿病肾病Ⅲ期相当.  相似文献   

17.
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骨密度(BMD)变化及临床相关因素对BMD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27例女性T2DM患者和78例非糖尿病对照者正位腰椎(L2~L4)及股骨近端(Neck、Ward's区、G.T.)的BMD,按年龄和病程分组进行比较,并对糖尿病患者的BMD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BMI)、病程、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血脂等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50~59岁组女性T2DM患者各部位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60~69岁和70~79岁组L2、股骨近端BMD,以及70~79岁组L3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各年龄组Ward's区BMD测定值明显低于腰椎、Neck和G.T.(P<0.01)。T2DM病程≤ 5年、6~10年和>10年组各部位B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年龄与腰椎BMD均呈负相关(P<0.05~P<0.01),绝经年限与Neck、Ward's区、G.T.BMD呈负相关(P<0.01),BMI与Neck、Ward's区、G.T.BMD呈正相关(P<0.01),病程、HbA1c、血脂与BMD无显著相关。结论:女性T2DM患者绝经后各部位BMD明显高于或不低于非糖尿病对照者;年龄大、绝经年限长是T2DM患者BMD降低的危险因素;BMI是T2DM患者BMD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糖代谢异常与胰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u J  Meng X  Li D  Lu H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5):312-314
目的 研究胰腺癌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特点和病程 ,探讨是否可将新近出现糖代谢异常视为胰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方法 检查 98例胰腺癌患者 (靠B型超声波、CT、内镜等诊断 )的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C肽。收集其糖尿病家族史 ,计算其体重指数。分析异常糖代谢出现到胰腺癌确诊之间的时间间隔和其异常糖代谢与胰腺癌诊断之间的关系。 1 1 5例胃癌患者、87例结肠癌患者及 1 4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用作对照。结果  98例胰腺癌患者中 ,1 7例 (1 7 4% )表现有空腹血糖、血胰岛素、C肽等检测异常 ,显著高于胃癌组 (2例 ,1 7% ,P <0 0 0 5)或大肠癌组 (5例 ,5 8% ,P <0 0 2 5) ;非胰腺癌的 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体重指数 >2 4的有 38例 (39 0 % ) ,明显多于胰腺癌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 (0 /1 7;P <0 0 0 5) ;1 7例胰腺癌患者发现糖代谢异常到确诊时间 1 0 8± 7 4个月 ,≤ 2年者 1 5例 (88 2 % ) ,而 1 4 6例 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 2年者仅 2 1例 (1 4 4% ;P <0 0 0 5) ;前者糖尿病阳性家族史 (1 /1 7)比率显著低于后者 (97/1 4 6 ,66 4% ;P <0 0 0 5) ;1 7例胰腺癌患者空腹血糖、血胰岛素和C肽等与非胰腺癌 2型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约 1 7%的胰腺癌患者在发现肿瘤占位病灶之前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收集胰腺癌(PC)患者发病的相关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PC发病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防治措施。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256例PC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住院治疗的非PC患者25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PC发病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男性、伴有糖尿病(DM)、PC家族史、胰腺炎病史、DM家族史以及肥胖的人数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观察组中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DM患者人数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28.77% vs. 58.9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有DM、DM家族史、PC家族史、胰腺炎病史、肥胖为P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3.251、2.208、2.252、3.373、3.257,95%CI分别为1.383~7.640、1.016~4.797、1.067~4.752、1.279~8.899、1.257~8.443),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患者发生PC的保护因素(OR为0.451,95%CI为0.239~0.853)。  结论  伴有DM、DM家族史、PC家族史、胰腺炎病史、肥胖是P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对伴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警惕PC的发生,特别是对同时伴有DM家族史、PC家族史、肥胖的DM患者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而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DM患者发生PC的风险,是DM患者发生PC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