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吸入性损伤病死率与菌血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60~1995年,我院共收治烧伤15907例,合并吸入性损伤1539例,占9.7%。吸入性损伤后易致全身感染而致菌血症,甚至死亡。为此,我们对吸入性损伤病死率与菌血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吸入性损伤菌血症的治疗提供参考。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539例中,男1152例,女387例;年龄14~83岁,平均251岁。烧伤总面积38.6士25.3%,Ⅲ度烧伤面积174士21.2%。根据解剖位置分度法,诊断为轻度吸入性损伤1080例(70.2%),中度33O例(21.4%),重度129例(8.4%)。1.2方法(1)计算吸入性与非吸入性损伤菌血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烧伤是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很大。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发生烧、烫伤的病例数不断上升,且烧伤程度越来越重,结果是致残率高、死亡率大。2005年3月19日,我科收治4例因煤矿瓦斯爆炸导致特重烧伤伴吸入性烧伤的病人,抢救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次瓦斯爆炸致伤4例,均属深井下作业的男性,32岁的3例,47岁的1例,烧伤8 h后收入我科,烧伤面积均达100.0%,Ⅲ度烧伤98.0%,皮肤炭化;Ⅱ度2.0%,并且均有严重的吸入性烧伤。1.2治疗及护理1.2.1准备阶段接到灾情的通知后,立即报告院部、护理部,通知科室所…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癫痫发作致重度烧伤患者的救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和减少致残率。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6年我科收治的因癫痫发作致重度烧伤(烧伤总面积〉30%或Ⅲ°烧伤面积〉10%)患者57例,以1998年1月1日为界分为两组,两组病情具有可比性,1998年后广泛应用新的综合治疗措施,主要为有效充分液体复苏、早期胃肠道营养、早期积极行切削痂植皮和转移皮瓣封闭创面。结果1998年后患者(B组)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1998年以前患者(A组);B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A组;B组住院期间癫痫再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创面愈合后残疾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早期充分有效液体复苏、胃肠道营养、积极切削痂植皮和转移皮瓣封闭创面能降低重度癫痫烧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减少死亡率、致残率和住院期间癫痫再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烧伤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附179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揭示烧伤传统治疗过程中所并发的败血症的临床发生发展规律和探讨防治措施,对我院1981~1995年收治的179例烧伤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败血症发生平均烧伤总面积为52.93%,Ⅲ度伤为2793%;伤后两周内和围手术期为败血症发生高峰期;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休克、感染类型或菌种、晚期并发症等是影响败血症发生和预后的重要因素。认为:针对影响败血症发生发展的诸多因素多环节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和对高危感染期的高危感染病人早期使用高效抗生素是降低败血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病例1:曹某某,男,65岁患者因特重度烧伤于2017年7月17日入院治疗。专科检查:烧伤总面积达95%TBSA,其中浅Ⅱ度烧伤面积为10%TBSA,深Ⅱ度浅型烧伤面积为20%TBSA,深Ⅱ度深型烧伤面积为25%TBSA,Ⅲ度浅型烧伤面积为34%TBSA,Ⅲ度深型烧伤面积为6%TBSA,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入院后,在全身综合治疗的同时,创面全程规范应用烧伤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疗。治疗6 d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成批收治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我科一次性收治13例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入院后立即行抗休克、气管切开,对于呼吸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常规抗感染,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及早期创面切痂自、异体皮移植等治疗。结果 13例患者中,除1例因烧伤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2例均救治成功。结论大面积烧伤特别是颜面部烧伤,常伴有吸入性损伤,早期确诊并行气管切开及相应的综合治疗能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7.
吸入性损伤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高达80%以上,因此,及时正确地诊断和积极有效地处理是成功救治吸入性损伤的关键。自2003年以来,我科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治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共34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铁路高压电弧烧伤的特点。方法:分析总结自1987 年1 月以来我科收治的20 例此类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类烧伤多发生于青年男性,烧伤面积大而深,休克发生率高,并发症多,复合伤发生率高。结论:铁路高压电弧烧伤不同于一般电弧烧伤和其它热力烧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并发ARDS的原因、发病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5-01~2012-01间收治并发ARDS的严重烧伤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提出可能的致病原因并根据诊断结果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结果本组患者中合并吸入性损伤者并发ARDS 13例,发生于休克期者4例,发生于感染者12例,发生于手术后者2例。本组患者经过治疗,除2例死于MODS外,其余全部愈合出院。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并发ARDS发生率很高,发病原因与烧伤面积、深度、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有关,也与休克、感染、手术时间长短及术中输液量、营养支持及创面处理有关。对严重烧伤患者并发ARD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有效减少此类患者并发MODS,促进创面早期愈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烧伤与高钠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烧伤后高钠血症的发病原因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有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烧伤高钠血症具有病死率高、发病率与烧伤面积呈正相关和伴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症状等特点。其发病与和严重的水钠失调,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严重感染有关,还可能与钠库的存在有关。严格的限制钠摄入、血液透析和坏死组织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烧伤高钠血症的预后凶险,治疗困难,临床上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防治途径、方法和措施。方法:统计333例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分析吸入性损伤、休克、感染及其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休克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7.64%和18.92%;合并中、重吸入性损伤者休克和感染发生率分别高达65.85%和31.96%;有休克组感染发生率为24.82%;死亡率20.12%,直接死于感染者占34.33%,58.21%有感染参与,结论:全身感染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吸入性损伤、休克是感染发生的重要诱因,是确立高危感染病人的重要条件。有效地防治吸入性损伤和休克,对高危感染病人早期应用高效抗生素,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92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死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愈87例,死亡5例;死亡主因:ARDS肺炎、MODF、败血症。结论及时气管切开、湿化气道(雾化、滴入、气道灌洗)、支气管镜应用及其他综合治疗,对吸入性损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客车内黑色火药爆燃,31名乘客全部大面积烧伤,头面部烧伤,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经抗休克、气管切开,给氧等治疗。创面外用MEBO,死亡9例,死亡率为25.6%,低于文献报道(1)。伤后第7天分成两组,干性组12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41.65%;湿性组10例,无1例死亡。两组比较,湿性组优于干性组。  相似文献   

14.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问题的临床讨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气管切开时机与指征。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1981~1998年173例吸入性损伤的处理方法。他们中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分别为94.53和27例,行气管切开57例。结果:全组死亡56例,病死率与烧伤情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死罪仍为吸入性损伤程度,24小时之内行气管切开病死率偏低。结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宜尽早衽气管切开治疗,并有预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吸入性损伤及其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吸入性损伤病人实施气管切开的预见性护理经验,完善其护理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 2005年6月收治的56例吸入性损伤病人,在确诊为吸人性损伤的初期,气管切开前、后,拔管时与拔管后等时相进行预见性护理,一旦发现病人有气管切开指征,在做好护理急救的同时及时报告医生。结果:56例患者中,5例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均在预见性护理的信息提示下实行了气管切开,轻度和中度病人未实行气管切开手术;除1例高龄大面积烧伤(97% TBSA)早期死亡外,其余均痊愈。结论:吸入性损伤的主要治疗与护理原则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是否实施气管切开与何时切开,预见性护理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效防止呼吸道堵塞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多年成功救治经验,总结采用烧伤皮肤再生疗法救治严重烧伤的治疗要点。方法:提供了作者几家单位2002年至2004年底收治的110例严重烧伤患者的病例总结以及典型病例的介绍,这些患者均采用烧伤皮肤再生疗法进行救治。结果:110例严重烧伤病人治愈106例,死亡4例,均为入院已发生严重休克、感染或同时伴有吸入性损伤病情严重者。休克期渡过平稳者98例。深Ⅱ度及浅Ⅲ度患者愈合无疤痕,皮肤弹性功能正常;小面积深Ⅲ度烧伤创面,部分创面皮缘向中间爬行生长愈合;面积较大的深Ⅲ度烧伤创面行自体皮植皮愈合,愈后留疤痕,但疤痕较平软。结论:本文总结了严重烧伤救治过程中的临床治疗要点,包括了许多临床应用中的实用的诊疗经验,例如急救的“3”通道,烧伤休克补液的具体应用,胃肠道功能的再生保护,创面感染的三个“3”阶段规律和“四大”观测指标,抗生素的应用原则和营养支持的“两到位”原则等等,其目的是提高严重烧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愈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烧伤后不同类型骨骼肌蛋白降解率和血浆中糖皮质激素含量的变化 ,比较不同类型骨骼肌对烧伤刺激的反应 ,分析烧伤后骨骼肌萎缩的调节因子 ,应用 30 %Ⅲ度烫伤大鼠模型 ,借助骨骼肌充分氧供离体孵育系统 ,采用氨基酸全谱分析仪测定大鼠伤后不同时间点伸趾长肌和比目鱼肌蛋白降解率 ,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大鼠血浆中糖皮质激素含量。结果发现 :烧伤后大鼠伸趾长肌总蛋白降解率和肌纤维蛋白降解率均明显增加 ,以烧伤后 12h和 2 4h为著 ,其中肌纤维蛋白降解率增幅明显 ;比目鱼肌总蛋白降解率和肌纤维蛋白降解率烧伤后均无显著变化 ;烧伤后不同时间点血浆糖皮质激素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加 (P <0 0 1) ;伸趾长肌蛋白降解率与血浆糖皮质激素增加密切相关。说明烧伤后骨骼肌萎缩主要是由于肌纤维蛋白大量降解所致 ,快白肌比慢红肌对烧伤刺激敏感 ;糖皮质激素可能是导致骨骼肌蛋白降解增强的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无皮肤烧伤的严重烟雾吸入性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共收集4例(2批)病例.第一批入院诊断为重度吸入性损伤,吸纯氧后气管切开;第二批人院诊断为中度吸入性损伤,人院4小时后呼吸困难加重被迫气管切开.两批患者均配合药物治疗.结果:第一批病人伤后14天拔除气管套管:28天治愈;第二批伤后9天拔除套管,23天治愈.结论:即使尤皮肤烧伤,只要有密闭环境内烟雾吸入史,也要首先警惕吸入性损伤.一旦诊断为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尽早气管切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使此类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的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特重度烧伤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62例)与死亡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入院时的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复合伤、吸入性损伤、并发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以及全身感染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死亡组年龄较存活组患者大(P<0.05),烧伤面积以及Ⅲ度烧伤面积也明显大于存活组(P<0.05),两组患者在复合伤以及合并吸入性损伤方面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死亡组患者并发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以及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烧伤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内脏并发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有年龄、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以及全身感染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重度烧伤吸入性损伤患者肺部CT灌注成像与MRI增强扫描结果及其应用价值,为重度烧伤吸入性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重度烧伤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肺部CT灌注成像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MRI增强扫描进行检查,根据综合病史体征、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的确诊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及诊断准确性。结果确诊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双侧胸腔积液12例、间质性肺疾病9例、肺部感染14例,对照组患者中双侧胸腔积液11例、间质性肺疾病11例、肺部感染13例,两组对比,χ^2=0.281,P=0.86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双侧胸腔积液12例、间质性肺疾病9例、肺部感染14例,诊断准确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双侧胸腔积液9例、间质性肺疾病10例、肺部感染11例,诊断准确率为85.71%,两组对比,χ^2=5.385,P=0.0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肺部MRI增强扫描相比,肺部CT灌注成像对重度烧伤吸入性损伤患者的诊断更加准确,临床价值更高,有利于降低临床漏诊、误诊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