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药实践》2018,(5):398-399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常见的诱发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腹部开放性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切口脂肪液化与多因素相关,肥胖、营养不良、使用电刀、术中牵拉、暴露时间、缝合技巧、切口冲洗等均是其影响因素。结论: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各相关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微创、快捷的术中操作,科学合理的术后切口护理,能有效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普外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09年在我院59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肥胖、糖尿病、高频电刀、手术时间、缝合技巧、缺氧、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增加了外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比率.结论 研究和分析影响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尽早促进切口愈合,以减轻患者及家属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浅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2~2009年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56例临床资料。结果 A组术后12~14 d愈合,无需二期缝合。B组一般换药5~7 d后可行二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18天。两组患者切口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有否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否使用电刀,切口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据切口渗液及愈合不同将来58例脂肪液化病人分为A、B二组.分别换药处理.结果:A组切口术后7-10 d愈合.B组切口术后10-20 d愈合,无一例发生Ⅱ期缝合,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是否使用电刀、暴露时间长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处理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154-156
目的对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具体原因提出相应处理措施。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278例,其中79例患者在术后4~7d出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79例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探讨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对于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关系,统计所得数据。结果体型肥胖者、营养情况不佳者、术中使用电刀者、糖尿病者切口暴露时间长者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非营养不良者、未使用电刀者、非糖尿病者及切口暴露时间较短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体型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电刀使用情况、切口暴露时间;术前做足切口脂肪液化预防,术后及时找出导致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主要原因积极采取对症措施处理,有效改善脂肪液化症状,促进切口尽早愈合。  相似文献   

6.
腹部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锋  邢军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7):27-28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使用电刀切开皮下脂肪层,术后未行理疗者,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较高。结论 电刀使用等因素所致脂肪细胞的病理改变是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合理使用电刀、术后理疗等方法可减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王丹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3):113-114
本文就腹部切口脂肪液化56例病症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巴彦县妇幼保健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施行大中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56例。术中皮下脂肪层使用电刀、术后切口未给予红外线照射理疗等因素与非肥胖、术中皮下脂肪层未用电刀、术后切口给予红外线理疗等比较,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均升高。切口脂肪液化较多,肥胖、术中使用电刀、术后未行理疗等均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产科出现的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发生液化的原因、治疗措施和预防。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行妇产科手术28例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和系统性分析。结果全部28例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与患者是否肥胖、使用电刀是否合理,术中是否粗暴,术中的缝合技巧有着重要关系。对于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应遵循尽早发现,尽早处理,合理处置的原则。通过对高危因素进行合理的预防及发病后及时有效地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观察10例骨科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及预后情况。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切口于术后12~35 d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9 d。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高频电刀的应用、肥胖体型、糖尿病等因素均易导致切口脂肪液化,合理的预防和处理可有效控制切口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方法 86例切口脂肪液化病人均为肥胖病人,其中78例发生于使用高频电刀手术。创口均采取充分引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Ⅱ期缝合。结果 86例脂肪液化切口均Ⅱ期愈合。结论:注重手术操作环节,可以防止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脂肪液化如处理正确,均可Ⅱ期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放置白糖(以下简称改良组)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行Ⅱ期缝合(以下简称传统组)对腹壁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及外院行剖腹手术包括剖宫产,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及多次剖腹手术史的脂肪液化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进行腹壁切口放置白糖法及腹壁切口行Ⅱ期缝合术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腹壁切口放置白糖法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优于传统组(P均〈0.01),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腹部手术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放置白糖法较腹壁切口脂肪液化行Ⅱ期缝合术,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且操作简便,术后患者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防治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本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病变局部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患者经过针对其渗出及切口愈合状况的治疗后,全部痊愈,无一例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全身性疾病、电刀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采用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3.
周丽英 《江西医药》2014,(3):234-236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手术时间均较同类手术延长,其中27例剖宫产患者手术时间延长20-40min,15例妇科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延长30-70min;42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均在150-600ml,平均260ml,术中无大出血发生。33例切口渗液少,予每日换药挤压切口至渗液流出后用桶状微波照射伤口30min,1次/d,不置引流条,结果愈合时间9-15d,平均12d;9例切口有大量渗液、全层均不愈合、皮下组织游离的患者,在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基础上,使用二联抗生素静点(至少5d),结果8例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20d,平均15.5d;1例行Ⅱ期缝合,愈合时间22d。结论对有切口脂肪液可能的高危患者,应充分做好术评估,加强营养、控制血糖,慎用电刀,术中应充分冲洗,局部加压包扎,放置引流条。对已发生切口脂肪液化者,应加压包扎,局部应用微波照射;对切口全层裂开者可进行彻底清创,应用抗生素,勤换药,局部应用微波照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腹部手术774例临床资料,分析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效果。结果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3例,发生率为5.56%。肥胖与非肥胖组以及术中使用电刀与不使用电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或P〈0.01);术后切12给予和未予红外线照射理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肥胖和术中使用电刀是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与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临床泌尿外科手术完成后患者脂肪液化的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0例泌尿外科手术后并发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发生因素、处理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探讨。结果 60例患者发生脂肪液化均在手术后1周内,切口受到挤压而发生脂肪液化症状,其形成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及包扎时挤压造成。临床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对患者进行拆除、TDP灯照射、引流及二期缝合治疗后,患者的切口均顺利愈合,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情况。结论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脂肪液化属于常见并发症,临床注意对患者的切口包扎标准,同时在预后期提醒患者注意切口,防治切口手术挤压,可以有效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6.
12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1月~2009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112例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肥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使用高频电刀、过度牵拉挤压、长时间暴露、留有死腔、不当的切口位置等因素与脂肪液化有关,采取综合处理后全部愈合。结论:避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因素,及早发现及综合有效的处理能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或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近年随着妇女肥胖人群增加,剖宫产率增高,电刀使用的推广,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脂肪液化为一种无菌性炎性反应,但能增加手术切口感染机会,延长切口愈合时间,给患者增加身心及经济负担。现对邵阳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间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2例.结果 本组患者均于术后8-15 d愈合,本组55例一期愈合,7例二期愈合,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结论 医生在检创时要认真观察有无上述体征,要触诊.一旦发现,及时分开切口1-2 cm,充分引流是快速治愈切口脂肪液化的关键.术中避免用电凝代替电刀切开腹壁;减少对皮下脂肪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皮下不留线结;不留死腔;皮结松紧适度;渗出液较多时必须敞开伤口,通畅引流,抗生素预防感染,待见新鲜肉芽组织后行二期愈合.  相似文献   

19.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凌媚 《安徽医药》2011,15(2):213-214
目的分析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妇产科的36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采用积极治疗后36例患者中32例一期愈合,余4例二期愈合,病人切口均未发生感染。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肥胖病人脂肪含量过高、术者手术技巧、高频电刀的使用及合并症密切相关。提高手术操作水平,纠正患者全身异常情况,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0.
董丹旭 《中国当代医药》2012,(22):185+187-185,187
目的探讨妇产科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导致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其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1年6月本院妇产科传统剖腹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25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局部消毒、湿敷、清创、引流等处理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切口脂肪液化与患者的肥胖程度、营养程度、全身系统性疾病以及合并症、手术中物理刺激如高频电刀的使用、各种对于切口的机械刺激等因素有关;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减少电刀使用,减少手术刺激,能有效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