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脑囊虫病的MRI诊断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脑囊虫病的病理演变特点,探讨脑囊虫病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6例脑囊虫病的MRI表现特点,并结合12例手术后病理材料进行比较。结果脑实质型18例,脑室型4例,脑膜型3例,混合型11例,主要MRI特点:(1)囊虫存活期,病灶呈圆型,多发常见,附壁囊虫头节呈偏心型小点状影,T1WI呈略高信号,T2WI呈中低信号;囊液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FLAIR上脑脊液呈低信号,而囊液呈相对高信号;周围水肿不明显。(2)囊虫退变坏死期,头节消失,囊腔扩大,周围水肿明显:(3)病灶钙化后,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周围水肿消失。(4)增强扫描表现为:囊壁环状增强(24/36),或不增强(12/36);囊内小点状影增强(22/36),或不增强(14/36)。(5)脑室型:常发生于第三、四脑室,其中第三脑室l例(1/36),第四脑室3例(3/36),均引起阻塞性脑积水。(6)脑膜型:因蛛网膜粘连,而引起脑积水(2/36)。结论脑囊虫病在病理演变过程中,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对确定脑囊虫病的数目、大小、部位等发病特点及病理演变过程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描述脑内囊虫病的MRI的表现,探讨该病变的病理学改变特征及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证实及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囊虫病进行了MRI检查,对其MRI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MR显示8例均为多发小病灶,1例为单发病灶,病灶位于四脑室。其中6例病灶位于脑实质,2例病灶位于脑实质及四叠体池。病灶在T1WI上圆形或卵圆形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部分囊壁上可见等信号的头节影。经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后部分虫体有环形强化,其中有2例各有1个病灶呈结节状强化,病灶周围见明显水肿。结论 磁共振不仅能正确诊断和发现脑内囊虫病而且能正确描述囊虫病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脉络丛乳头状瘤的CT和MRI诊断水平。方法对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4例位于第4脑室,2例位于侧脑室,1例位于第3脑室,1例位于桥小脑角区。CT表现为2例呈稍高密度肿块影,5例呈混合密度肿块影,1例呈囊性低密度内伴稍高密度结节及钙化。MRI表现为2例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偏高信号影;5例在T1WI上呈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以囊性信号为主,伴有低信号钙化影。结论脉络丛乳头状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CT及MRI检查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脑海绵状血管瘤32例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2例均行MRI常规扫描,8例增强扫描,31例共有39个结节状或圆形病灶,分别呈T1加权像(WI)、T2WI高或低混合信号,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T1WI、T2WI均高信号,T1WI、T2WI均低信号;1例7个痛灶呈散在分布圆点形,T1WI、T2WI均低信号.16例行CT检查,显示20个病灶,均为较高密度病灶或不均匀稍高密度.结论: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显示信号具有特征性,多数脑海绵状血管瘤结合MRI及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的磁共振(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 6例星形细胞瘤MRI平扫以T1WI等低信号,T2WI混杂信号为主,其中4例部分囊性变,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完全囊性变。10例髓母细胞瘤以T1WI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为主,其中5例病灶信号欠均匀,伴有多个小囊边区。4例室管膜瘤,均位于四脑室区,以T1WI等、低信号,T2WI高或稍高信号为主,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伴梗阻性脑积水。结论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CT扫描12例, MRI扫描4例。结果:11例位于胰腺边缘,瘤体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囊实性团块影。肿块边缘清楚。CT平扫呈低密度,7例显示了瘤体钙化。MRI扫描4例,在T1WI、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实性部分在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CT与MRI增强扫描显示实性部分均有强化,最大肿块实质-胰腺强化对比差,在动脉期,到门静脉期和平衡期与正常胰腺强化基本一致;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和MRI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可以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肝胆管囊腺癌的CT、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肝胆管囊腺癌的CT、MRI表现,评价CT、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胆胆管囊腺癌的CT和(或)MRI表现。结果:均为单发囊性病灶,其中3例有壁结节和分隔,另2例病灶中有实质性软组织肿块,CT表现主要为液体密度病灶,可有囊壁或分隔,乳头状软组织影响囊向突出。MRI表现:T1WI因囊液成分不同可呈低或高信号,T2WI病灶高号为主,肿瘤壁和分隔相对低信号。增强后CT,MRI均表面为囊壁,分隔及囊腔内实质部分有强化。结论:CT、MRI可显示肝胆管囊腺癌的特征性表现,是诊断肝胆管囊腺癌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7例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病变累及双侧丘脑6例,中脑导水管周围5例,第三脑室周围4例,第四脑室周围1例,桥脑2例,小脑蚓部1例;具体表现为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FLAIR上呈高信号,DWI上呈高信号.2例行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结论 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史可以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CT及MRI诊断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CT和MRI影像表现.结果 术前确诊1例,2例误诊.2例CT平扫表现为高密度影,其中1例病灶中心可见团片状钙化灶.3例MRI平扫2例12EWI、T1WI呈不均匀性等、高信号,1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周围脑实质见异常流空血管影;2例MRI增强扫描,1例环形强化,1例周围脑实质内见点状异常强化血管影.术后病理证实1例血肿包膜壁见异常微小血管,2例术中周围脑质见小畸形血管.结论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在CT和MRI上有一定特征性表现,MRI周围脑质或囊壁见到点状或迂曲的流空信号是其影像学特征.本病需与囊性胶质瘤、肿瘤卒中及脑脓肿鉴别,确诊有赖于手术病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的CT和MRI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脑血吸虫性肉芽肿17例。采用EXEL 1900 Super CT机及XGY0.3T开放式永磁型MRI仪,分别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幕上大脑15例,幕下小脑2例。CT平扫病变呈等或稍高密度,MR平扫T1WI大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但低于脑脊液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稍高信号。CT和MRI增强表现为:脑皮质或皮层下区多发或单发大小不等强化结节,呈簇状聚集成团。【结论】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是临床诊断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的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髓母细胞瘤的CT 与MRI 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髓母细胞瘤的CT与MRI征象。方法 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12例,全部病例均有CT和MRI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小脑蚓部9例,小脑半球3例。男性儿童占多数。CT平扫表现为病变呈团状,境界清楚,其中高密度占75%,低密度占25%,16.7%见有点状钙化;83.3%见有第四脑室变形、前移及幕上脑室扩张;增强扫描为中度强化。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顺磁造影为中~明显强化。T2WI呈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单发原发颅内淋巴瘤的MRI、CT表现。结果 12例病变位于幕上,1例病变位于幕下。CT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低或稍高信号,信号多均匀,瘤周水肿较明显。CT和MRI增强扫描肿块均明显强化,边缘光整或呈分叶状,坏死囊变、钙化少见。结论 颅内淋巴瘤的MRI、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通过认真的影像分析,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假囊肿型胎粪性腹膜炎(MPC)胎儿期MRI和婴儿期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产后病理证实的MPC胎儿期及婴儿期影像资料,4例产前行胎儿MR平扫,4例出生后行腹部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2例序贯行胎儿MR和产后腹部CT检查。观察其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例病灶位于中上腹,右上腹肝下缘4例,右中下腹1例,左腹2例。MR检查的6胎中病灶T2WI均呈稍高/高信号,T1WI呈高信号1胎,低信号3胎,等/稍低信号2胎。CT检查的6例中5例壁囊薄,1例囊壁较厚;6例病灶囊壁均呈轻-中度强化;5例CT示病灶与邻近肠管关系密切、分界不清;4例囊壁及内部见多发钙化。具有产前及产后影像资料的2例中1例胎儿期腹腔积液于产后消失;2例产后CT检查囊壁及囊内出现多发钙化。结论 MPC的产前MRI及产后CT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MPC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影像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胎儿或婴儿MPC。  相似文献   

14.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颅内表皮样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16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男11例,女5例,年龄29-56岁,平均年龄45岁;行CT平扫与增强检查4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检查6例,同时行CT与MRI检查6例。结果:肿瘤发生于桥小脑角区5例,鞍上区4例,鞍旁区3例,四脑室2例,小脑蚓部和小脑延髓池各1例。CT平扫肿瘤呈脑脊液样低密度,大多形态不规则,少数呈圆形、卵圆形,均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增强后均无强化。MRI检查,大多数类似脑脊液样信号,T1WI呈现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少数在T1WI上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结论:CT与MRI诊断表皮样囊肿均有重要价值,MRI显示表皮样囊肿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软组织6例,右肾1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例接受CT检查,5例接受MR检查.结果 纵隔IMT呈条状分布,边界不清,平扫CT呈低密度,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腹膜后IMT平扫CT呈等密度,中心有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4例软组织IMT在T1WI上2例呈等信号,1例呈稍低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T2WI上2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1例呈不均匀等信号;增强扫描均较明显强化;其中3例合并黏液变或囊变坏死区,1例合并低信号分隔样结构.右肾IMT呈囊实性,囊性部分呈T1WI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部分呈T1WI等信号、T2WI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结论 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定性诊断较难,在临床工作中若涉及到各部位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垂体大腺瘤的MRI表现及其生长特点。材料与方法:搜集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使用GE Vectra 0.5T MR扫描机,行SE序列常规矢状位T1WI、冠状位T1WI、T2WI及质子加权成像,必要时再作轴位扫描。42例作了增强扫描。结果:实质性肿瘤T1WI为中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质子加权像为稍高或高信号。囊变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出血为T1WI、T2WI均高信号。增强后有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其生长特点多向鞍外发展:鞍隔突破,视交叉、三脑室受压;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颈内动脉包绕、海棉窦受累等。结论:MRI具有对不同组织有较好的分辨率和三维成像的特点,可以反映肿瘤向各个方向的生长情况,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颅内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胶质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胶质瘤的病理及MRI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病例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及MRI影像学特点。结果: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11例,幕上常见,以累及皮质为主,部分囊变,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缘清楚,水肿少见,增强不强化或轻度环壁结节强化;神经节细胞胶质瘤11例,多发幕上,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2例信号混杂,病灶边缘多清楚,少见水肿或轻度水肿,增强不强化或轻度不均强化;中枢神经细胞瘤3例,均位于侧脑室,T1WI和T2WI呈混杂信号,内有囊变,增强明显不均强化;婴儿促纤维增生型节细胞胶质瘤1例,位于左额颞顶叶,呈大囊状,有纤维分隔,T1WI低信号为主,T2WI高信号为主。结论:颅内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临床工作中,遇到类似影像学表现的病变,需紧密结合其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