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在糖皮质激素的同化作用中起关键作用。抑制该酶的活性可引起糖皮质激素在循环系统及特殊的细胞及组织中的蓄积。甘草中的甘草次酸是一种11β-HSD强抑制剂,可引起和假高醛固酮血症相似的高血压症,  相似文献   

2.
β-葡糖苷酸酶(β-GD)能够催化水解内源及外源性的β-葡糖苷酸结合物,在哺乳动物组织中,β-GD作为一种典型的溶酶体酶,可以通过对亚细胞片段的研究进行测定。另有研究表明肝损害和肝癌都会引起血中β-GD活性升高。保肝药水飞蓟素在体内外试验中均能抑制β-GD的活性。本次对甘草的体外β-GD抑制作用与其对CCI_4肝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α-甘草次酸衍生物(GB)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活性、肾小管-间质α-肌动蛋白α—SMA)及白细胞共同抗原(LCA)表达的影响,探讨GB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SD大鼠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手术,随机分为模型组、GB治疗组(10、20、40ms·kg^-1 GB二钾盐腹腔注射)。各组大鼠于术后第8天取外周血和肾实质,分别检测钙调磷酸酶(CaN)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肾小管一间质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间质中α—SMA和LCA的表达。结果: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CaN活性和MDA含量均升高,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肾小管损害增加,α—SMA表达和LCA阳性细胞亦增多。经GB中、高剂量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改善。结论:GB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具有双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炎和抑制淋巴细胞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甘草次酸衍生物对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衍生物(TY501)对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ip给予大鼠100 mg/kg庆大霉素和8 mg/kg顺铂造成肾损伤模型,ig给予TY501,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的变化。结果大鼠ig不同剂量的TY501均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庆大霉素和顺铂造成的肾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大鼠血清BUN和SCr值。结论 TY501对急性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型11-脱氧甘草次酸-30-酰胺衍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合成新型的11-脱氧甘草次酸衍生物,寻找抗炎活性高的药物。方法用甘草次酸还原制得11-脱氧甘草次酸,再和R取代的苯基异唑衍生物偶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11-脱氧甘草次酸-30-酰胺衍生物,用IR、1H-NM R1、3C-NM R、M S等分析方法进行结构确证,以苯甲酸引起的小鼠耳肿模型和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膜炎模型评价了抗炎活性。结果IR1、H-NM R1、3C-NM R、M S等数据表明这些化合物结构正确。其中Ⅰ、Ⅲ、Ⅴ和Ⅶ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某些甘草次酸-30-酰胺衍生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成的系列新化合物结构正确,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6.
沈晓明  杜元灏  胡玲  石学敏 《中医杂志》2006,47(10):747-749
目的:研究调神益肾针法对更年期大鼠卵巢、肾上腺中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S—HSDH)的影响。方法:建立自然的更年期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包括青年组、更年组、针刺组,采用细胞酶化学技术,辅以计算机图像分析,观测卵巢、肾上腺中阳性物质总面积、积分光度值。结果:更年组大鼠卵巢窦状卵泡及成熟黄体细胞中3S—HSDH含量或活性明显降低,间质腺及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网状带细胞中该酶的含量或活性仍维持正常。经针刺干预后,上述部位该酶的含量或活性均有显著提高。结论:调神益肾针法能增加卵巢、肾上腺中雌激素合成关键酶的含量或活性,这可能是针刺提升体内雌激素水平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甘草次酸为原料,采用经典的克莱门森还原制备了11-脱氧甘草次酸,接着在不同的催化体系中(浓硫酸、浓盐酸、干盐酸气)研究了合成了甘草次酸甲酯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以干盐酸气催化可获得较高的产率。并在该条件下合成了11-脱氧甘草次酸甲酯。合成的化合物经过IR,1HNMR,13CNMR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甘草次酸、11-脱氧甘草次酸以及熊果酸等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钠盐。方法:在无水乙醇条件下,将它们与氢氧化钠反应.分别得到相应的钠盐。结果:所得钠盐通过熔点、红外、紫外等表征其结构。结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钠盐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类化合物的水溶性,改善了相应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8β-甘草次酸长期灌胃对正常大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25μg/g)、中剂量组(50μg/g)和高剂量组(100μg/g)4组。药物组分别给予对应剂量的甘草次酸灌胃,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 d 1次。于给药14周、22周、30周及停药4周时,检测大鼠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白细胞数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淋巴细胞比值(L%)、血小板计数(PLT)。结果:14周、22周及30周时甘草次酸组(低、中、高剂量)RBC、HGB、MCHC、N%、PLT较正常对照组升高,MCV、L%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但3个剂量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且上述指标于停药4周时接近正常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同一指标于14周、22周及30周各时间点之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停药4周时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4周、22周、30周及停药4周时HCT、MCH、WBC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同一时间点各组之间对比、同一组不同时间点之间对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8β-甘草次酸长期灌胃可引起一过性的RBC、HGB、MCHC、N%、PLT的升高和MCV、L%的降低,这种影响在停药一定时间后消除;对HCT、MCH、WBC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甘草次酸衍生物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世超  郑学敏  张玥  柳璐  周植星  徐为人 《中草药》2017,48(17):3554-3559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衍生物(TY501)对四氯化碳(CCl_4)致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经典CCl_4造模法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给予高、中、低剂量(45、15、5 mg/kg)TY501干预治疗,用秋水仙碱(0.36 mg/kg)作阳性对照。给药30 d后,检测各组小鼠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量,并取其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染色。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Y501各治疗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P、ALB)、肝纤维化指标(HA、LN、PCIII、CIV)及肝组织Hyp、TGF-β1的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高剂量组改善作用最为明显(P0.05、0.01);肝组织病理学切片显示,给药组小鼠肝纤维化程度降低,有逆转趋势。结论 TY501对CCl_4造成的肝纤维化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泽林  吴丹 《中草药》1990,21(2):21-23
  相似文献   

12.
18β-甘草次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谢辉 《中成药》2002,24(9):712-713
1 18β-GA的来源及理化性质 18β-GA是甘草中所含三萜类化合物甘草甜素(即甘草酸盐GL)水解后脱去两分子萄糖醛酸的产物(图1).其常温下为白色针状结晶(C30H46O4),其化学结构类似于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3.
蕞菜(Houttuynia cordata)自古以来用作解热、解毒、抗炎药,用于皮肤病及妇科病等的治疗。到目前为止,作为其臭气成分已知有癸酰基乙醛、甲基正壬基甲酮、正癸醛、3-氧代癸烷、甲基月桂基硫化物、月桂烯等。而且,其花及果穗中还有槲皮素、金丝桃甙、芦丁、阿福豆甙和异槲皮素。在这些成分中,癸酰基乙醛具有抗菌作用,槲皮素具强利尿作用,3′-4′-二羟基黄酮醇衍生物具有改善毛细血管脆性的芦丁样作用。最  相似文献   

14.
综述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Ⅰ型(11β-HSD1)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及药物干预研究概况。11β-HSD1在脂肪细胞中通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活化介导胰岛素抵抗;己糖-6-磷酸脱氢酶可活化11β-HSD1,引起胰岛素抵抗;11β-HSD1对海马(杏仁核)-HPA轴有双向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单体及复方可通过11β-HSD1治疗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抗炎剂含有一种或多种可食用植物的粉末或提取物,有抑制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α-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或透明质酸酶(hyalurondase)的活性。其组成包括香料(肉豆蔻、胡椒、鼠尾草、月桂或肉桂叶),草(熏衣草或玫瑰),咖啡豆,可可豆,小球藻,菌类(香菇、冬菇或离褶伞属菌Lyophyllum),蔷薇科植物的果实,未经发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甘草次酸修饰壳聚糖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体内外肝癌的靶向性及其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甘草次酸(GA)和壳聚糖(CTS)合成甘草次酸修饰的壳聚糖纳米材料甘草次酸修饰的壳聚糖(GA-CTS),并与5-氟尿嘧啶(5-Fu)合成GA-CTS/5-Fu纳米粒,通过共聚焦实验观察该纳米材料的肝癌靶向性,在原位肝癌模型中的药物分布,及其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GA和CTS成功合成GA-CTS,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验证。将GA-CTS与5-Fu制备成GA-CTS/5-Fu纳米粒。其粒径为193.7nm,栽药量为1.56%,多分散指数为0.003,并具有缓释的特性,能达到快速释放、稳步释放和缓慢释放三个阶段。GA-CTS/5-Fu纳米粒在体内分布表明,肝脏的5-Fu浓度最高,可见纳米粒具有明显的肝脏靶向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亦发现GA-CTS/5-Fu纳米粒具有明显的肝癌靶向性。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对肝癌细胞有效作用时间明显比5-Fu延长。同时发现GA-CTS纳米粒具有明显对肝癌耐药细胞株抑制作用。结论GA-CTS/5-Fu纳米粒具有缓释作用,并且具有肝癌靶向性和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内质网变化的影响。方法 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R模型组、氯雷他定组、甘草次酸组,每组24只,腹腔注射卵清蛋白致敏建立大鼠AR模型,评定动物形态学评分。造模后给予甘草次酸21.6 mg/kg灌胃,干预后第2、4、6、10周取鼻黏膜组织送电镜检查。结果空白组叠加评分(2.10±0.45)分,氯雷他定组为(5.10±0.56)分,AR模型组为(5.10±0.56)分,甘草次酸组为(5.20±0.78)分,各组分别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见AR模型组内质网较空白组增多,明显囊样扩张、大量空泡形成、脱颗粒,胞质内可见大量的游离核糖体。在变应原持续作用下,AR模型组鼻黏膜上皮细胞内质网的上述变化呈进行性加重。而甘草次酸干预组内质网扩张、空泡化、脱颗粒均较模型组缓解,并随观察周期延长逐渐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 18-β甘草次酸可改善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内质网的扩张、空泡化及脱颗粒。  相似文献   

18.
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就近年来我国有革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和构效关系、开发应用前景待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展望作了简略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甘草次酸是中药甘草中的活性成分之一,尤其是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为了给甘草次酸的结构修饰提供依据,采用量子化学理论,在密度泛涵理论(DFT-B3LYP/6-31G)和HF/6-31G基组下分别计算了18β-甘草次酸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两种基组下所得的结果间无显著的差异。同时在DFT-B3LYP/6-31G基组下优化了其空间构型,并计算了其单点能、前线轨道能量和Mulliken电荷布局分布,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分子几何优化结构和计算方法可靠,计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