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探究影响NO(一氧化氮)吸入治疗PPHN(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方法 对2014年8月—2018年10月入住安庆市立医院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采用NO吸入治疗的42例PPHN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将患儿分为治疗成功组(27例)和失败组(15例)。收集患儿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分娩方式、羊水有无污染、出生时有无窒息、有无宫内窘迫、PS(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入院时血气分析结果(pH值、BE值、PaO2、PaCO2)、血糖、血钙浓度、母亲年龄、肺动脉压力值、有无并发症、NO吸入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模式等,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找出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成功组和失败组在早产、围产期异常、出生体重、应用PS(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时间、NO吸入时间、有无并发症这些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产、应用PS、NO吸入时间、并发症是影响NO吸入治疗PPHN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 早产、NO吸入时间短及出现并发症是影响NO吸入治疗PPHN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PS可改善NO吸入治疗PPHN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4.
一氧化氮吸入法治疗新生儿持续肺高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吸入对不同原因的新生儿持续肺高压 (PPHN)的疗效。方法 对 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为PPHN的新生儿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吸入NO ,吸入浓度为 ( 5~ 40 )× 10 -6,疗程为 2 4h~ 7d。治疗期间观察血气分析及呼吸参数的变化。 4例出院随访 10个月至 2年。结果 7例患儿有效 6例 ,无效 1例 ,死亡 1例。治疗前及治疗 2 4h血气分析显示pH、PaO2 、氧合指数 (OI)、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AaDO2 )有明显改善 (P均 <0 0 5 )。随访见生长发育佳 ,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 NO吸入治疗新生儿PPHN不仅安全而且有效 ,是急救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诊断为PPHN的45例患儿,随机分为NO组(n=21)与对照组(n=24),入院后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NO组在机械通气的同时吸入NO,NO质量浓度从10 ppm开始,根据患儿的氧合改善情况调整浓度,有效者逐渐降低浓度到3 ppm,并撤离NO。结果 NO组与对照组在1h、12 h和24 h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动脉氧分压、OI值(F=192.7,P〈0.05)以及肺动脉压力(F=121.3,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组在吸入NO1 h后OI即与吸入前的OI有明显差异(F=41.7,P〈0.05),而对照组直到24 h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F=19.7,P〈0.05);两组间肺动脉压力在1 h(t=2.53,P〈0.05)、12 h(t=2.86,P〈0.05)和24 h(t=3.1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上机时间(t=3.11,P〈0.05)、氧暴露时间(t=2.98,P〈0.05)和住院天数(t=3.2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死亡(χ^2=0.23,P〉0.05)、气胸(χ^2=0.15,P〉0.05)和颅内出血(χ^2=0.00,P〉0.05)的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联合低流量短疗程吸入NO能迅速改善PPHN患儿的氧合,缩短患儿的上机时间、氧暴露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未增加主要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硝酸甘油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支持疗法,包括适当的通气支持.观察组予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硝酸甘油20 μg/(kg·次)+生理盐水3 mL,持续20~30 min/次,每12 h 1次,连用3 d.对照组予硫酸镁负荷量200 mg/kg在30 min内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给予30~50 mg/(kg·h)连续静脉滴注3 d.所有病例记录治疗前后PAMP、pH、PaO2、PaCO2、FiO2、HR、RR、SBP.结果 两组PAMP、PaO2、PaO2、FiO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MP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FiO2下调更快.观察组SB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SBP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例出现低血压的不良反应.结论 雾化吸入硝酸甘油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吸入对不同原因的新生儿持续肺高压(PPHN)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对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为PPHN的新生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吸入NO,吸入浓度为(5~40)×10-6,疗程为24h~7d。结果7例患儿有效5例,无效1例,死亡1例。治疗前及治疗24h血气分析显示pH、PaO2、氧合指数(OI)、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有明显改善(P均<0.05)。随访见生长发育佳,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NO吸入治疗新生儿PPHN有显著疗效,治疗期间,护理上根据病情变化控制NO吸入浓度及时间,保证NO吸入的连续性,密切监测NO及二氧化氮浓度(NO2),并观察血气分析及呼吸参数的变化,注意毒性及副作用的观察与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一氧化氮供体--硝酸甘油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支持疗法,包括适当的通气支持。观察组予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硝酸甘油20 μg/(kg·次)+生理盐水3 mL,持续20~30 min/次,每12 h一次,连用3 d。对照组予硫酸镁负荷量200 mg/kg在30 min内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给予30~50 mg/(kg·h)连续静脉滴注3 d。结果 所有病例记录治疗前后、PAMP、pH、PaO2、PaCO2、FiO2、HR、RR、SBP。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数据的对比,发现两组PAMP、PaO2、PCO2、FiO2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两组均能有效治疗PPHN,但治疗后结果比较,发现治疗组PAMP下降更明显 、FiO2下调更快 。观察组SB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SP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例出现低血压的不良反应。结论 雾化吸入硝酸甘油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有效、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吸入疗法在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该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6例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使用NO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取32例PPHN患儿不使用NO治疗作为对照组,监测计算46例观察组患儿吸入前、吸入后30 min、吸入后12~24 h、吸入后36~72 h及停用后12h的平均气道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导管前后相应部位(右上肢及左下肢)的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aO2)及肺动脉压力(PAP)等相关指标,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进行NO吸入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导管前后相应部位(右上肢及左下肢)的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aO2)均显著升高,吸入后30 min与吸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平均气道压(MAP)与及肺动脉压力(PAP)开始迅速下降,且随着吸入时间的延长,各指标持续获得改善,直至停用后12 h,仍可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儿中痊愈28例,好转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患儿中痊愈19例,好转7例,有效率为8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吸入疗法在治疗PPHN中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少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PPHN的首选方法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自行研制的脉冲式吸入一氧化氮诊疗仪,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患者进行肺血管的术前评价。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H的患者,于术前通过脉冲式吸入一氧化氮诊疗仪吸入NO,吸入浓度为20ppm,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并计算吸入NO前、吸入NO20min时及停止吸入NO30min后的肺动脉压(PAP)、心输出量(CO)、肺血管阻力(PVR)。无创监护仪测量末梢血SaO2、BP、HR。NO吸入结束时测定高铁血红蛋白(metHb)。结果:除2例患者吸入NO20ppm后无反应,NO浓度增加至60ppm外,其余患者吸入NO20ppm后,PAP、PVR、CO和吸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停吸后较短时间回到基线。BP、HR变化不明显,吸入NO后metHb化验均政党。结论:NO吸入对于先心病PH的判断较敏感,方法简单、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在先天性心脏病(COHD)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5例左向右分流型COHD患儿分为三组:其中无肺动脉高压组2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25例和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血液中NO和ET-1含量,计算NO/ET—1比值。结果CHD组血浆ET-1水平(46.18±2.541pg/ml)高于对照组(25.75±3.87pg/ml),P〈0.005;血清NO浓度(23.82±6.46μg/ml)低于对照组(37.27±2.47μg/ml),P〈0.001;NO/ET—1的比值(0.68±0.39)明显低于对照组(1.18±2.80),P〈0.001。CHD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NO浓度低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P〈0.001),肺动脉压力的程度和NO/ET—1的浓度呈负相关(r=-0.813,P〈0.001)。结论COHD患者血浆ET—1浓度的升高和NO浓度的降低及NO/ET-1比值降低,在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中一氧化氮、内皮素浓度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0在先天性以及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分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镀铜匐还原法检测了29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中不同部位(右房RA、肺动脉主干PA和右上肺静脉PV)ET尝试和反映NO水平的NO2^-/NO3^-尝试。其中,合并轻度肺动脉脉高压10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9例,无肺动脉高压10例。结果:各部位(RA、PA、PV)ET浓度:在肺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 ,为尼莫地平治疗妊高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 2 5例中、重度妊高征患者尼莫地平治疗前、后 1小时血浆ET水平和血清NO的代谢产物NO-2 /NO-3 的含量 ,并与同期2 5例妊高征患者行硫酸镁治疗者进行比较。结果 经尼莫地平治疗后 ,妊高征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水平明显增高 ,自 5 1 .72± 1 4 .64μmolL- 1 升至 67.5 6± 1 4 .77μmolL- 1 (P <0 .0 5 ) ;血浆内皮素水平自 94.5 6± 2 5 .0 6pgml- 1 降至 84.41± 2 5 .72 pgml- 1 (P <0 .0 5 ) ;ET/NO比值自 1 .91± 0 .49明显下降至 1 .30± 0 .48(P <0 .0 5 ) ;而对照组经硫酸镁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水平虽有明显下降 (P <0 .0 5 ) ,但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无明显增加 ,ET/NO比值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结论 与硫酸镁相比 ,尼莫地平具有较强的改善与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麻醉SD大鼠肺循环阻力的影响。方法麻醉大鼠应用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分别实时监测系统动脉压(Psa)、肺动脉压(Ppa)、左心房压(Pla)、主动脉血流量(ABF)和气道压力(Paw),观察大鼠肺循环阻力(PVR)的变化。结果麻醉大鼠应用L-NAME(10mg/kg)后,Psa迅速升高,ABF随Psa升高而降低,而Ppa、Pla和Paw没有出现明显变化,PVR受ABF降低的影响逐渐升高,给L-NAME 10 min后,PVR从基础值的(0.34±0.05)mmHg·min/mL升高到了(0.52±0.05)mmHg·min/m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源性产生的NO没有参与肺动脉血管舒张度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一氧化氮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测定肺心病心衰组,缓解期和对照组的NO浓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1秒肺活量。结论NO可能反映肺心病心衰状况并与肺部的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低氧下离体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PA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Wistar大鼠PASMCs,分常氧组(21%O2,5%CO2)和低氧组(1% O2,94%N2,5% CO2)进行培养,分别应用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G-nitro-arginine methyl ester,L- NAME)进行干预,用细胞计数和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结果 低氧下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2天后明显增殖,与常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5天后细胞数达到峰值.L - NAME低氧干预组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高于低氧组和常氧组(P<0.01).结论 L-NAME抑制内源性NO的产生进而促进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药脉络宁对妊高征患者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广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45例妊高征患者治疗前后及38例正常妊娠妇女的肘静脉血血浆ET、血清NO含量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槲皮素的抗高血压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两肾一夹复制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采用Griess反应测定NO含量.血浆及主动脉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应用试剂盘测定,主动脉iNOS mRNA表达分析运用RT-PCR方法。结果:槲皮素能明显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174.811.9 vs 142.816.2mmHg.P〈0.01)。并能显著提高血浆NO产量及主动脉NOS活性。槲皮素能增加iNOS mRNA表达。槲皮素的这些作用可被L-NAME部分抑制。结论:槲皮素具有抗高血压作用,其机制部分涉及NO通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