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以放射免疫法检测35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胃动素(MTL)水平。肝硬化组入院时血浆MT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待肝肾功能明显发转、腹水基本消退后,血浆MTL水平则较入院时显著降低。研究结果提示血浆MTL水平的动态变化可能与肝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3.
胃动素(motilin,MTL)是一种由2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胃肠激素,亦是一种脑肠肽.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胃肠消化间期复合运动(MMC),我们报道30例甲亢患测定了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后的血浆胃动素水平,并分析其易饥饿和腹泻与胃动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动素(Motilin)是一种胃肠道激素,分子量2700,由22个氨基酸组成.其生成细胞主要集聚于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的粘膜隐窝中,神经组织和垂体、下丘脑等中枢系统也有发现,故称为脑-肠肽激素.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神经通路影响胃肠道的运动,与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为研究与观察血浆胃动素含量与部分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我们测定了73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血浆胃动素,并与51例正常人的血浆胃动素水平做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血浆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胃液腹水胃动素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液中胃动素的存在,腹水及血浆胃动素测定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以非平衡放射免疫法对4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胃液、腹水及血浆胃动素的检测。结果:胃液与腹水胃动素分别为246.22±50.34及395.32±54.22,与血浆胃动素水平、总胆红素、血肌酐及腹水量均呈正相关(各P<0.01);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按Child分级,C级组胃液、腹水胃动素较A、B级显著升高(P<0.01),提示胃液、腹水胃动素的高低与肝功能状况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胃液中不但存在胃动素,而且与腹水、血浆胃动素同步显著升高,此胃动素水平,对肝硬化的诊断具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健康人血浆胃动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20例健康人进行针刺足阳明胃经穴试验,分成天枢组(天枢、关元穴)、巨虚组(上、下巨虚穴),观察针刺前、中、后对其血浆胃动素(MTL)分泌的影响,并与10例健康人在同一时间内空腹血浆MTL水平的自然波动作对照。结果表明,对照组在150min内先后6次血浆MTL水平波动甚微,平均值范围为136~146pmol/L。而针刺的两组在针刺后其血浆MTL含量均值均显著高于针刺前,各P<0.05。针刺后血浆MTL开始升高的时间,天枢组与巨虚组分别为30min、60min;高峰时间分别为120min、90min;平均峰值分别为177.24±25.51pmol/L、164.65±26.40pmol/L。起针后观察60min,其血浆MTL水平仍明显高于针刺前水平。观察针刺对血浆MTL分泌的影响,对探索针刺对胃肠调整作用的机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胃排空功能,并探讨其胃排空作用与空腹血浆胆囊收缩素、胃动素的关系,进而为预防和治疗肝硬化提供参考。方法 将3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试验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13C-辛酸呼气试验法测定肝硬化患者以及对照组的胃固体半排空时间(GET1/2),同时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患者及对照组的空腹血浆胆囊收缩素(CCK)及胃动素(MTL)水平。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组相比,肝硬化患者组GET1/2明显延迟(P〈0.05);空腹血浆CCIK及MTL水平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GET1/2与空腹血浆CCK及MTL水平各自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胃排空延迟可能与血浆CCK及MTL水平的异常增高相关。推测肝硬化时血浆CCK及MTL水平均明显增高,由此引发胃排空延迟,最终导致营养不良,进而加重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浆神经肽Y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浆神经肽Y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肝硬化患者 6 4例。男 40例 ,女 2 4例 ,平均年龄 45岁± 2 3岁。其中乙型肝炎性肝硬化 5 7例 ,丙型肝炎性肝硬化 2例 ,酒精性肝硬化 4例 ,心源性肝硬化 1例 ,伴消化道出血 2 0例 ,腹水 36例 ,肝性脑病 12例和肝肾综合症 4例。按肝功能分级Child分级 :A级 2 8例 ,B级 2 3例 ,C级 13例。采用RIA法检测空腹血浆NPY水平 ,并与 40例 (男 2 6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42岁± 2 0岁 )健康人作对照。肝硬化A级患者血浆NPY含量 (12 1 6± 2 8 9) pg/ml低于健康对照组 (142 3± 40 5 ) pg/ml(P <0 0 5 )。肝硬化B级 (6 3 4± 2 4 8) pg/ml,C级 (4 5 6± 2 1 7) pg/ml患者血清NPY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及肝硬化A级患者 (P <0 0 1)。肝硬化患者血浆NPY含量显著低下 ,并随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下降更多 ,提示NPY可能参与了肝损害的病理过程 ,并与肝功能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测定甲状腺激素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探讨肝硬化患者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变化及其与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肝功能的关系。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73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FT3、FT4、TSH水平,随着肝硬化程度加重,FT3及FT4度及预后具有实用价值。肝硬化低FT3、低TF4血症可试用甲状腺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水平,Child-Pugh分级、腹水程度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血清CA125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明显升高,其水平与Child-Pugh分级、腹水程度呈正相关性,与肝硬化病因无关.结论 CA125可能成为临床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和腹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尿液中水通道蛋白 2 (AQP 2 )含量变化与水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 2例肝硬化患者和 10例健康志愿者尿液中AQP_2的浓度以及血浆血管加压素 (P_AVP)浓度 ,用冰点抑制法测定每位受试者尿渗量和血浆渗量 ,以计算自由水清除率。结果 和健康志愿者相比 ,肝硬化患者尿液中AQP_2浓度和P_AVP浓度均明显升高 (分别为12 .9± 3 .7vs 2 .8± 2 .3和 1.2 3± 0 .93vs 0 .71± 0 .5 3P <0 .0 5 ) ,并且尿AQP_2含量随肝功能Child_pugh分级加重而升高 ( 4 .70± 2 .5 7vs 10 .0 8± 4.5 2vs 2 3 .96± 7.5 9P <0 .0 5 ) ;尿AQP_2浓度与自由水清除率呈负相关 (r =-0 .62P <0 .0 1)。结论 肝硬化患者尿AQP_2浓度明显升高 ,并随肝硬化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 ,与自由水清除率呈负相关 ,提示AQP_2在肝硬化患者水代谢紊乱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鼠胃肠运动障碍与胃动素受体表达的关系。方法测定大鼠胃肠运动及十二指肠肌收缩力,测定胃肠道胃动素受体的表达。结果肝硬化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在体胃肠排空时间明显延长(P0.05),离体十二指肠肌条平均收缩力明显减小(P0.05);肝硬化大鼠与正常大鼠相比胃动素受体染色浅,分布较少(P0.05)。结论肝硬化大鼠胃肠运动障碍与胃动素受体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各型病毒性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共213例,采用镉柱还原法及重氮化法检测NO^-2/NO^-3水平,放免法检测了ET-1水平。急性肝为,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等各型肝病患者血清NO^-2/NO^-3及ET-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肝炎急性期NO就有明显升高,慢性肝病NO与ET随病情进展水平升高,二者水平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77例肝硬化患者中,PVT形成患者31例,无血栓形成患者46例,依据螺旋cT检查诊断PVT,采用乳胶凝集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2±0.5mg/l和0.6±0.4mg/l(P〈0.01);血栓组伴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1-3±O.5m鲫)显著高于轻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0.9±0.5mg/l,P〈0.05);血栓形成伴消化道出血和死亡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无出血和生存患者(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与PVT形成有关,并严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前脑利钠肽(proBNP)对肝硬化心肌病的判断价值。方法对38例肝硬化患者(LC组)和20名健康体检者(CG组),用ELISA法测定血浆proBNP水平,并行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proBNP水平及心电图改变(QTc、QTd、QTcd和Pd)的差异;对肝硬化患者,分析心电图改变与CTP积分、MELD评分、proBNP的关系。结果Lc组proBNP水平为(228.0±83.4)fmol/ml,显著高于CG组(127.4±21.1)fmol/ml。LC组QTc、QTd、QTcd、Pd分别为(446.9±28.0)ms1/2、(36.4±6.6)ms、(40.6±9.0)ms1/2、(22.8±4.8)ms,均显著长于CG组(417.2±21.5)ms1/2、(29.6±4.9)ms、(31.1±4.9)ms1/2、(19.0±4.1)ms,且与CTP、MELD、proBN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心肌受损,血浆proBNP可较好地反映肝硬化心肌病病情。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中,乙型肝炎肝硬化31例(68.9%);空腹血糖7.3±2.9mmol/L,餐后2h血糖16.2±4.7mmol/L,空腹血糖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s=0.48,P〈0.01);通过饮食控制、口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大部分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7例死亡病例均死于肝硬化并发症。结论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症状多不典型,以餐后高血糖为特征,血糖水平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应用胰岛素治疗效果较好,不良预后主要与肝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