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76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懈近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的经血培养证实阳性的76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要病原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47.36%,其次溶血性葡萄球菌占10.53%,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21%,大肠埃希菌占7.88%;病原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耐药性高,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是目前最敏感抗菌药物.结论 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CNS为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以减少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对1994年1月~2005年12月12年间我院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用API鉴定细菌,以K-B法进行药敏实验,并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40.1%),其次是溶血葡萄球菌(26.0%),但溶血葡萄球菌有增加的趋势;革兰阴性杆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2.9%)和大肠埃希菌(2.4%)为多。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哌拉西林,苯唑西林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头孢三代有较高敏感率;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耐药性高,对亚胺培南、头孢三代较敏感。结论重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问题,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新生儿感染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180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感染及耐药性.结果 调查病原菌180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1株,占33.9%,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诺氟沙星最为敏感,耐药最严重的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其次为头孢氨苄、头孢唑林.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与临床滥用抗菌药物有关,根据病情、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能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治新生儿败血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1 905例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905例新生儿中有165例血培养阳性,阳性率为8.7%,共分离出168株病原菌,3例败血症患儿出现复合菌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93株占55.4%,革兰阳性菌73株占43.4%,真菌2株占1.2%;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两种致病菌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较高,可作为首选药;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高度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的检出率分别为33.3%和86.4%,二者均表现为多药耐药,可选用万古霉素治疗,无乳链球菌和产单核李斯特菌对青霉素类高度敏感,治疗其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首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结论医院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多于革兰阳性菌,真菌感染较少见,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应该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特点及早合理治疗,特别注重无乳链球菌和产单核李斯特菌的治疗,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细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150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数据采用WHO-NET5.4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1 238例新生儿送检标本中150例培养阳性,感染率12.1%;150例感染新生儿中有32例新生儿发生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率21.3%;共检出18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12株占61.5%;4种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较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5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其他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新生儿败血症菌群分布和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分娩时诊断为败血症,且血培养阳性的198例新生儿的基本资料和血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临床基本特征差异。结果医院19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血液标本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8株,占86.7%,且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为主,其对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有较高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检出19株,占7.2%,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真菌检出16株,占6.1%,仅一株耐药菌。结论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定期对医院常见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根据其药敏情况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儿童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小儿泌尿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变化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对我院38例泌尿道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B法进行药敏分析,并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多,大肠埃希菌占42.1%,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比例有上升趋势,占26.3%;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性,氨苄西林耐药性高,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是目前最敏感抗菌药物.结论重视泌尿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检测,以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338例败血症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液培养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VITEK-AMS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338例败血症住院患者送检的2 561份血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38株,检出阳性率为13.2%,其中革兰阳性菌110株占32.5%;革兰阴性菌216株占63.9%;真菌12株占3.6%;338株病原菌主要分布于ICU、血液科、感染科,分别占22.8%、19.2%和15.7%;检出大肠埃希菌84株占24.9%,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49株占58.3%,检出肺炎克雷伯菌36株占10.7%,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4株占38.9%,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占6.8%,其中MRSA 12株占52.2%,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0株占8.9%,其中MRCNS 26株占86.7%;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并出现多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最敏感。结论 ICU、血液科、感染科是败血症的高发科室,败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有较高耐药性,故临床医师需及时掌握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合理指导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9.
235例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了解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 方法采用美国Becton Dickinson (BD)公司生产的Bactec 9120血培养仪和凤凰-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败血症患者的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比较排位前5位细菌耐药特征. 结果 235株病原菌中,医院感染菌共 161株,占68.5%;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医院感染菌的多重耐药率79.3%高于院外感染菌56.0%. 结论临床需及时掌握败血症的细菌分布与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和动态,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先德VersaTREK-24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血样本,并以ARIS 2X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890份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5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94.97%,革兰阴性杆菌占4.40%,真菌占0.6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红霉素等耐药率高;革兰阳性球菌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在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中的比例分别为80.36%、68.42%、90.00%、81.82%和54.55%;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检出率在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中的比例分别为61.11%、65.00%、64.29%、42.86%和50.00%。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是临床诊治的重要参考依据;开展D-试验以检测葡萄球菌属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可帮助医师正确选用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分析108例血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血培养仍为确诊的主要手段,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48.14%。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8例(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13.89%),溶血性葡萄球菌8例(7.41%)。其次为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分别为14.81%和9.26%。目前病原菌普遍敏感的抗生素为头孢唑啉、头孢哌酮、丁胺卡那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结论根据症状体征和药敏结果,早期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积极防治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药敏率以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09年5月医院65例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病例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新生儿败血症组和菌血症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窒息史、母亲产前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预后。结果医院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88‰;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革兰阳性菌占73.85%,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李斯特菌属、肠球菌属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26.15%、24.61%、16.93%、15.38%、9.23%;单核李斯特菌及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死亡的主要病原菌;青霉素G、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耐药率为0;败血症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率及死亡率均高于菌血症组(P<0.05),母体宫内感染确诊率、新生儿生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低于菌血症组(P<0.05)。结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可作为新生儿早发型感染预防及治疗首选经验性药物,各医院应根据该院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母亲具有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缓解新生儿早发型血流感染临床症状及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某院近7年间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相关信息的参考。方法 病人血液标本经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阳性标本培养后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实验,数据汇总后应用WHONE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间该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7.07%,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36.36%和16.60%,68.77%血流感染患者来源于ICU;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分离率分别为13.44%,10.47%和9.2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7年间分离率呈上升趋势,近平滑假丝酵母酵母菌分离率呈下降趋势;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表现较高的耐药率,对氨苄西林等7种抗生素耐药率达1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好;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分离率分别为54.17%和77.36%,2种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而对呋喃妥因,利福平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较低,均低于20%,未出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菌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是该院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应定期进行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5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培养阳性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培养居前3位的细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7株,48.73%)、金黄色葡萄球菌(44株,27.84%)、大肠埃希菌(19株,12.0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较高,对四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无耐药株。结论葡萄球菌属与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体,应重视其耐药性检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目标性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2006年1月~2010年2月确诊的38例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为发热、吃奶差、皮肤苍白花纹、不哭不动、黄疸、呻吟、呼吸暂停等。37例为单一菌种生长。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1株(55.26%),鲍曼不动杆菌6株(15.78%),大肠埃希氏菌5株(13.15%)。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36例、早产儿22例、动脉留置22例、鼻饲喂养21例、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14例。38例中28例为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杆菌21例(75%)、鲍曼不动杆菌6例(21.42%)。肺炎克雷伯杆菌17例(80.95%)为产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6.47%敏感,对2、3代头孢类100%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及头孢吡肟敏感率33.3%,对青霉素及2、3代头孢类100%耐药。结论新生儿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是病情凶险,易并发严重并发症,主要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杆菌,而且多为院内感染(73.68%),与早产、侵入性操作、先期使用3代头孢关系密切,耐药性强,碳青霉烯类是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 ,以减少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的盲目性 ,降低耐药菌产生。对 2 0 0 1年1月~ 2 0 0 3年 6月入住我院儿科临床诊断败血症的 36 8例患儿做血培养 ,共培养出 6 7株细菌。用 PHOENIXl0 0型鉴定菌株种属和做药敏 ,并依据 NCCL S标准判断药敏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35株 )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19株 )为主要致病菌 ,并全部对青霉素耐药 ,对红霉素、四环素及苯唑西林耐药率均超过 78% ,利福平、丁胺卡拉的耐药率均低于 2 0 %。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几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卞青霉素全部耐药 ,对三代头孢、丁胺卡拉敏感 ,未见耐亚胺培南的菌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2006年1月~2010年2月确诊的38例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为发热、吃奶差、皮肤苍白花纹、不哭不动、黄疸、呻吟、呼吸暂停等。37例为单一菌种生长。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1株(55.26%),鲍曼不动杆菌6株(15.78%),大肠埃希氏菌5株(13.15%)。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36例、早产儿22例、动脉留置22例、鼻饲喂养21例、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14例。38例中28例为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杆菌21例(75%)、鲍曼不动杆菌6例(21.42%)。肺炎克雷伯杆菌17例(80.95%)为产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6.47%敏感,对2、3代头孢类100%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及头孢吡肟敏感率33.3%,对青霉素及2、3代头孢类100%耐药。结论新生儿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是病情凶险,易并发严重并发症,主要病原菌是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杆菌,而且多为院内感染(73.68%),与早产、侵入性操作、先期使用3代头孢关系密切,耐药性强,碳青霉烯类是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社区感染与院内感染所致新生儿败血症晚发型(Late-Onset Sepsis,LOS)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早期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8例新生儿败血症晚发型的临床资料,按照发生地点分为社区感染病例123例,院内感染病例45例,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低体温、黄疸在社区感染组多见;腹胀、呼吸暂停在院内感染组多见;两组非特异性指标改变无差异;血培养阳性率及病原菌构成无差异;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21例(35.0%),大肠埃希菌15例(25.0%),金黄色葡萄球菌11例(18.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敏感,对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社区感染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明显低于院内感染组,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结论 社区感染与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晚发型在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指标及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各有不同,临床应根据不同特点争取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败血症细菌种类的变迁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改变.方法:回顾分析近 20年来 247例小儿败血症的病 原学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有所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明显减少,凝固酶阴 性的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败血症明显增多,各占 1/3左右;细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的耐药性明显 上升,在 80%以上,对利福平敏感性很高,达 90%.除发现一例微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外,其余细菌均对万古霉素敏 感.结论:随着年代变化,败血症的常见致病菌发生改变,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增加,临床经验性治疗时应充分 考虑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比较2009—2011年与2012—2014年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患者共培养病原菌25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5株(67.57%),革兰阴性菌65株(25.10%),真菌19株(7.33%)。前后三年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构成比由10.56%升高至15.38%,真菌构成比由4.93%上升至10.25%;前后三年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三年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100.00%敏感,但CNS中有82.28%~88.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75.00%~100.00%耐甲氧西林;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达42.86%~86.6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从17.39%、14.29%上升至33.33%、30.00%,未检出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从20.00%上升至50.00%,所有检出的真菌对两性霉素B仍保持敏感。结论CNS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真菌感染比例有所增加,临床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