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型肉毒毒素治疗咀嚼肌群痉挛的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A型肉毒毒素治疗咀嚼肌群痉挛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7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咀嚼肌群痉挛患者进行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受累咬肌和颞肌注射剂量分别为1ml(50U)和0.5ml(25U),未受累咬肌和颞肌注射剂量分别为0.5ml(25U)和0.25ml(12.5U).观察治疗前后不同时期患者最大张口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不同时期患者最大张口度明显大于治疗前(P<0.001),而治疗后不同时期患者最大张口度相差不大(P>0.05).平均随访时间4~9年(6.5±1.6),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A型肉毒毒素治疗咀嚼肌群痉挛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咀嚼肌功能,增大张口度.  相似文献   

2.
半侧咀嚼肌痉挛的肌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肌电图对半侧咀嚼肌痉挛的诊断意义。方法 共收集 4例半侧咀嚼肌痉挛患者 ,进行咀嚼肌针电极及表面电极肌电图检查。结果  4例患者针电极肌电图均可见与痉挛发作同步的群放电位 ,表明痉挛可能是由三叉神经自主放电引起。结论 肌电图对于正确诊断半侧咀嚼肌痉挛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4岁,患者1个月前因右下后牙疼痛,于当地卫生室行右面部封闭及理疗后,逐渐出现开口困难、右颊部硬结(当地所用药物及剂量不详)。经抗炎治疗无效,遂来我院就诊。检查:面部对称,口唇正常,重度张口受限,右嚼肌前缘处扪及斜行的条索状物,质硬,嘱病人做咬合动作时可扪及条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据临床特征提出咀嚼肌痉挛的临床分型.方法 收集2000-2010年咀嚼肌痉挛病例36例,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痉挛发作程度、发作频率、肌电图、治疗效果统计分析,并提出临床分型.结果 ①根据临床表现和肌电图将36例病例分为闭口型痉挛和开口型痉挛两型.闭口型痉挛18例,受累肌肉为咬肌和(或)颞肌,主要表现为痉挛发作时开口受限;开口型痉挛18例,受累肌肉为翼外肌,主要表现为闭口或紧咬牙困难.②闭口型痉挛18例,14例为20 ~ 50岁,间断性发作,单侧发病;开口型痉挛18例,50岁以上13例,多持续性发作,双侧受累13例.③闭口型肌电图可分为持续型、节律型和不规则型,开口型肌电图可分为自发型和运动诱发型.④接受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12例,症状明显改善或痉挛消失.结论 咀嚼肌痉挛可分为闭口型和开口型,有各自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5.
Perry在1957年发现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以下简称TMJDS)患者咀嚼肌有肌痉挛现象,Laskin等人认为咀嚼肌痉挛是引起该病症状和体征的主要因素,但Y.emm提出没有足够的肌电图证据证实肌痉挛的存在。本文旨在用针电极肌电图评价TMJDS患者咀嚼肌痉挛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90例咀嚼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探索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咀嚼肌痉挛的9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中药局部热敷组,中药局部热敷加TDP治疗组和单纯热敷组。比较观察3种疗法的治疗效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中药局部热敷加TDP治疗组有效率为96.7%,疗效明显好于中药局部热敷组(76.7%)和单纯热敷组(60.0%)。 结论 中药局部热敷加TDP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咬合创伤致咀嚼肌疼痛的中枢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咬合创伤后咬肌区的化学和机械伤害性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c- fos、P物质( SP)表达的影响。方法在!面洞型内放入一个2 mm牙用固位钉造成咬合干扰,咬合创伤形成后7 d,咬合创伤机械刺激组和机械刺激对照组在麻醉下对左侧咬肌区行机械性刺激,记录有疼痛反应次数,2 h后处死动物。咬合创伤化学刺激组和化学刺激对照组在麻醉下左侧咬肌区注射体积分数为5%甲醛,2 h后处死动物。取大鼠脑干组织,用SABC漂染法检测c- fos、SP表达,并定量分析。结果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后,c- fos在脑干obex水平和颈髓C1- 2水平有两个表达高峰,咬合创伤机械刺激组和咬合创伤化学刺激组动物c- fos表达均明显高于其对照组( P<0.05)。咬合创伤机械刺激组机械性刺激后脑干SP表达明显高于其对照组( P<0.05),在颈髓C1- 2水平SP表达咬合创伤机械刺激组比其对照组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72)。结论咬合创伤可引起脑干和颈髓中枢神经元的敏化,是咬合创伤致咀嚼肌疼痛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罗××,女,40岁,工人。门诊号012176,因右下颌后牙阵发性剧烈疼痛1天多,于1984年4月7日下午急诊来我科。患者昨日上午开始右下牙痛,呈阵发性加重,昨夜未眠,服药无效。今日中午剧痛时,感上下肢肌肉发紧,行走不便。疼痛缓解时,上述症状减轻。门诊病历记载,病人3天前在我科作6干髓治疗,封Fc,并给Co-Smz及去痛片药物。患者正疼痛发作,身靠长椅背,满面泪水,不断呻吟,可见两手呈鸡爪状,约数分钟后,疼痛及上述症状减轻。口内检查:6远中邻(牙合)洞暂汀封,右下颌  相似文献   

9.
王光德 《口腔医学》1989,9(2):100-101
<正> 较腭、舌骨肌群阵发性痉挛,又名节律性腭咽喉部肌肉阵发性痉挛、腭部肌阵发性痉挛、腭震颤等,为一种少见疾病,现报告如下: 患儿杨×,女,7岁,学生。1986年7月其父偶  相似文献   

10.
<正> 灭吐灵(又称胃复安、灭吐宁)有较好的止吐功效,毒性小。主要抑制催吐化学敏感区。用于恶心、呕吐、嗳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灭吐灵引起内科椎体束综合症已有报  相似文献   

11.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主要症状是关节运动时出现疼痛、杂音、运动异常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咀嚼、发音以及睡眠休息。而咀嚼肌群痉挛又是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最常见的病变之一。在临床上对于晚期的有器质性病变的病例多做手术修复治疗 ,而对于初期的病例则多用对症治疗 ,如止痛、抗炎、理疗、关节腔或咀嚼肌封闭以及单纯的针对病因进行调、修复缺失牙、正畸等疗法 ,效果不尽人意。笔者采用耳穴位注射封闭、待咀嚼肌群痉挛症状缓解后再做进一步的病因治疗 ,共综合治疗 2 6例 ,经 3年的追踪观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2 .5岁,系本文作者的儿子,乳牙萌出正常,咬合关系无明显异常,无龋齿,无牙周疾病,扁桃体时有肿大,发育正常,无传染病。家庭中其外祖父、大舅、小舅均有较重的磨牙症,外祖母、二舅、母亲及父方无磨牙现象。患儿2岁时,乳磨牙萌出,白天上幼儿园。睡前无明显不良习惯,此时夜间偶有磨牙现象,发作次数越来越频繁,发作时间越来越长,到2 .5岁时,每晚发作3~5次,时间2~5 min。口服驱蛔灵后仍磨牙,且无虫体排出。此时,我们开始采用咀嚼肌按摩治疗,每次患儿发作,便用拇指和中指卡在患儿的双侧咀嚼肌上轻轻按摩,可旋转或上下左右移动按摩,直至患…  相似文献   

13.
偏侧咀嚼致咀嚼肌功能紊乱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所导致的咀嚼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方法: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Ca(2+)含量;用比色法检测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用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染色检测肌纤维类型.结果:1)除8周组外,实验组拔牙侧Ca(2+)含量均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4周组Ca(2+)含量升高最为明显.2)实验...  相似文献   

14.
封亚砷酸失活剂致面部痉挛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亚砷酸失活剂致面部痉挛1例报告亚砷酸对神经、血管及细胞均有毒效,首先作用于神经,使其麻痹、神经纤维弯曲,膨胀、髓鞘及轴索破坏;其次作用于血管、使血管内充血、淤血引起血管破裂、形成血栓,因血循环障碍而导致组织坏死,最后作用于细胞使其中毒死亡。亚砷酸对...  相似文献   

15.
近来,有两种学说解释肌筋膜疼痛一功能紊乱症候群(MPD)的病因。第一种学说主张(牙合)关系失调是主要原因。(牙合)关系失调导致本体感受构型的改变而要求咀嚼肌的适应活动。如果调节超过个人适应能力,将产生功能紊乱,导致咀嚼肌和颞颌关系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6.
埋伏牙致三叉神经痛一例广州军区总医院(510010)陈立新,朱光第方××,女,59岁,主诉右面部阵发性电击样剧痛1年。自1992年10月始,出现右口角及下唇疼痛,呈电击样,进食、洗脸及刷牙时触及右面部即可激发,每次疼痛2~3秒,每日可出现5~6次。检...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道了一例有普鲁卡因、三麦卡因《Тримекаин》过敏史患者,在拔除8时以利多卡因(2%)2毫升行下颌骨麻醉。2—3分钟以后病人有不适感(Дискоморорт),并出现不安,自认为是全身衰弱。脉搏78次/分,律齐;血压110/80毫米汞柱,呼吸平稳(代偿性)皮肤色泽正常。不安继续加剧,并出现胸部沉重感,气短促,有轻度缺  相似文献   

18.
义齿致过敏性休克一例山东省临沂市中国人民解放军146医院(276001)魏顶富胡宝琪刘加成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目前用于制作义齿常用的一种材料。引起过敏性休克极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道如下。患者,女,67岁,因全口牙齿缺失来我院作总义齿修复,假牙戴入口...  相似文献   

19.
患者:余某,男,42岁,于1994年9月19日就诊。 主诉:晚饭后下颌右侧后牙嵌塞鱼骨,用牙签欲将其取出,张大口后下颌无法复位。 检查:患者呈开口状,下颌稍前伸,牙列偏向左侧,不能闭口,语言不清,下颌几乎不能运动,唾液外流,精神紧张。 处理:由于患者神志过度紧张肌肉发生痉挛,不能  相似文献   

20.
颞下颌关节陈旧性脱位的病例,多采用手术疗法。最近我院收治一例脱位后三个月的患者,应用颌间钢丝结扎固定带钩牙弓夹板加橡皮圈牵引法,获得良好复位效果。 病例:男性,39岁,93年8月由于打哈欠致颞下颌关节脱位,当时未注意颞下颌关节的脱位,未予以处理,同年10月来我院就诊。 检查:颜面左右对称,颏部呈前突状态,上下唇可闭合,但呈开(牙合)状态,流延,左右耳屏前方相当于关节凹部位可触到凹陷。髁状突向前方突出。颞下颌关节无自发痛和运动痛,但不能做前后左右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