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血小板膜GPⅠb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0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应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GPⅠ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小板膜GPⅠb阳性百分率及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校正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定量胰岛素敏感指数,冠心病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小板膜GPⅠb平均荧光强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小板膜GPⅠb平均荧光强度呈独立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瘦素与冠心病发病呈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表现为高瘦素血症,血清瘦素水平增高可能影响血小板活化,高瘦素血症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血透(H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浓度。测定26例CRF男性患者及16例正常男性的体重指数(MBI),血清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及透析前后血清瘦素水平。结果:CRF患者血清瘦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HD前后血清瘦素浓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血清瘦素浓度与BMI(P<0.05),CRP(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ALB呈显著负相关(P<0.001),而与Scr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1)肾功能下降,慢性炎症可能是CRF患者高瘦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2)常规HD不能清除血清瘦素,高瘦素血症可能是CRF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糖尿病(DM)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定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GPⅡb,P-选择素及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G-1)表达,并对其中20例2型DM患者应用噻氯匹定治疗(0.25g,qd)2wk,观察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DM患者P-选择索及PAG-1表达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GPⅠb表达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下降(P=0.014),GPⅡb表达则无明显改变(P=0.285)。噻氯匹定治疗2wk可使DM患者P-选择素及PAC-1的表达明显下降,对GPⅡb表达则无明显影响(P=0.815),GPⅠb表达则上升(P=0.011)。结论:2型DM患者血小板活化增强,出现高凝倾向。噻氯匹定治疗能明显缓解血栓前状态。PAG-1的表达可作为GPⅡb-Ⅲa激活更敏感的新型特异性标志。  相似文献   

4.
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2例、非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结果:多支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患者和对照组(P<0.05或P<0.01),单支病变患者也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与血浆总胆固醇,甘汪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无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总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生独立负相关(OR=0.907,P=0.031)。结论:低胆红素血症对脂代谢产生不得影响,可能是冠心病一项新发现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瘦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颜颜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58-1759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不良的关系并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PD)的临床意义。方法80例CRF患者分为三组:未血液透析组26例(Ⅰ组),常规血液透析组(CHD组)30例(Ⅱ组),高通量血液透析组(HPD组)24例(Ⅲ组)。2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生化指标,ELISA法测定其血清瘦素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结果三组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Ⅰ、Ⅱ组分别较Ⅲ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增高(P〈0.01)。三组CRF患者的体脂百分比均与其血清瘦素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0.05和〈0.05)。三组客观营养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Ⅱ组和Ⅲ组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与其血清白蛋白显著负相关(P〈0.05)。SGA评估表明CRF患者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其营养状况越差,血清瘦素水平越高(P〈0.01)。Ⅲ组SGA积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和P〈0.05)。结论CRF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其增高与CRF患者的营养不良有关。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有助于CRF患者血清瘦素的清除,从而进一步改善CRF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纤溶活性及血小板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49例Q波型、非溶栓的AMI患者及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d、2d、3d、7d及14d抽取静脉血,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1(PAI-1)的活性,并同时检测血小板GPⅡb、Ⅲa的含量。结果 AMI患者中tPA、PAI-1活性分别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和升高(P<0.05,P<0.01),血小板GPⅡb、Ⅲ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tPA、PA-I、GPⅡb、Ⅲa在AMI的诊断及治疗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绍勇 《安徽医药》2015,(2):316-318
目的:探究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的7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18、24个月检测血清瘦素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的体质量指数( BMI)、肱三头肌皮脂厚度( TSF)、胰岛素抵抗( IR)、血清瘦素及三酰甘油( TG)等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瘦素与BMI、TSF、腹围、IR、TG等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HDL-C、TG是影响瘦素水平的显著因素(均P<0.05)。结论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与BMI、HDL-C、TG等因素密切相关,高水平血清瘦素可能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和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水平以及它们与外周血小板计数(PLT)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0例AA患者血清TOP水平和IL-11水平,同时用自动血细胞仪测定其血小板数,以2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结果1、AA患者血清TP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IL-11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2.相关分析表明AA患者血清TPO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829,P〈0.05);血清IL-11水平与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r=0.432,P=0.057〉0.05);血清TPO水平与血清IL-11水平无相关性(r=-0.285,P=0.223〉0.05).结论血清TPO及IL-11的检测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实验结果也对探讨血小板生成的调节机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Ib/Ⅸ)特异性抗体表达和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小板计数(PLT)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MAIP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ITP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抗GPⅡb/Ⅲa、GPⅠb/Ⅸ特异性抗体及血清TPO水平,同时检测其PLT及骨髓巨核细胞数。结果抗GPⅡb/Ⅲa及GPⅠb/Ⅸ抗体吸光度(A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TPO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组血小板计数与两种特异性抗体水平呈负相关;ITP患者血清TPO水平与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检测对确定ITP诊断有重要意义,血清TPO检测对探讨血小板生成的调节机制及辅助ITP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和红细胞参数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将129例冠心病患者分成3组:稳定型心绞痛组( n =43)、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n =41)、急性心肌梗死组( n =45),并将43例因“胸痛”入院但已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不同疾病患者的红细胞参数[血细胞比容(HCT)、平均血细胞体积(MCV)、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心肌酶谱[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组中的红细胞参数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红细胞和血小板参数诊断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多因素分析三种参数心在肌梗死并发症与非并发症的作用。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MCV、MCHC、RDW、PLT、PCT、PDW、MPV、AST、LDH、CK-MB、cTnT、cTn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后HCT呈下降趋势(P<0.05),MCV、MCH持续升高(P<0.05),MCHC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W在≤1 d增高,在1~7 d内持续增高并达到峰值(P<0.05),7~30 d内逐渐减低,但幅度较小(P>0.05)。 PLT、PCT均呈下降的趋势,MPV和PDW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参数和血小板参数中各项目的AUC分别为MCV 0.691,MCH 0.686,MCHC 0.763, RDW 0.892, PLT 0.652,PCT 0.685.MPV 0.852, PDW 0.796。血小板参数和红细胞参数和心肌酶谱均可影响发生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结论血小板参数和红细胞参数对诊断心肌梗死密切相关,可应用于预测评估冠心病患者患病概率和心肌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对射频消融术(RFCA)后病人血小板不可逆性聚集的影响。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4例阵发性上性心动过速病人RFCA术前后静息血小板和凝血酶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IV(GPIV)及凝血酶敏感蛋白(TSP)的分布,结果:RFCA术后静息血小板膜GPiV分布明显高于术前(P<0.01),凝血酶活化的血小板膜GPiV及TSP分布,RFCA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0.01),蝙蝠葛碱可显著抑制FCA术后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膜GPIV再分布(P<0.05或P<0.01),部分抑制凝血酶诱导的α-颗粒内TSP的释放(P<0.05),结论:蝙蝠葛碱可抑制RFCA后血小板的不可逆性聚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对血小板膜糖蛋白 GP b、GP a及 GMP140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患者 30例 ,以体外循环转机前及停机即刻为采血点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GP b、GP a 和 GMP140的阳性百分率 (% )。结果 血小板膜 GP b、GP a 百分率由体外循环前的 90± 6 ,93± 5分别减少至体外循环后的 70± 12和 76± 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值均 <0 .0 0 1) ;而体外循环前后GMP140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体外循环使血小板膜 GP b 和 GP a 阳性率下降 ,可能是体外循环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血小板在体外循环中发生了活化 ,尚需检测血浆 GMP140以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了解重型肝病患者血小板两项参数和红细胞2项参数的检测意义。方法:采用CoulterONYX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64例重型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平均宽度(RDW)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结果:PLT显著降低(P<0.01),MPV,RDW,MCV均增高(P<0.05和P<0.01)。结论:血小板两项参数和红细胞两项参数的检测对重型肝病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毅  周奕  曹峰  周红梅  马平 《河北医药》2014,(4):554-555
目的:对烧伤患者血小板微粒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烧伤患者60例,将烧伤患者分为感染组和休克期组,以及选取同一时期到我院体检的正常成人30例为对照组,将三种对象的血浆中血小板微粒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休克期组的血小板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 P <0.05)。休克期组和感染组的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总胆红素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 P <0.05)。感染组r-谷氨酰转肽酶明显高于休克期组,统计学上有意义( P <0.05)。且感染组CD41+CD31+血小板微粒的比例明显高于休克期组,统计学上有意义( P <0.05)。休克期组和感染组CD41+、CD41+CD31、CD41+CD61+血小板微粒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 P <0.05)。结论血小板微粒的变化与烧伤患者的病情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讨血小板1b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9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并按年龄、性别相匹配收集90例健康对照人群,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与血小板糖蛋白1bα145Thr/Met变异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血小板糖蛋白1bα145Thr/Met变异的分析。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小板GP1bα基因145M/M纯合子为2例,145T/M杂合子为16例,突变率20.00%,对照组纯合子为0例,杂合子为11例,突变率12.22%,结果显示两组血小板糖蛋白1bα145Thr/Met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4)。OR=2.12,95%CI:1.13~3.18。排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等因素,受试者UA的发生率与血小板膜GPⅠbα基因145Thr/Met变异仍然有相关性(OR=1.001,95%CI:0.7~1.8)。结论血小板糖蛋白1bα145Thr/Met变异与中国人群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6.
董芍芍  章圣泽 《江西医药》2005,40(10):639-640
目的 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各期外周血小板膜糖蛋白改变及与肾功能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各期患者外周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及血小板质膜糖蛋白CD41、CD61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各期患者外周血小板CD41、CD61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氮质血症和尿毒症患者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CD62P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着肾功能下降,血小板活化功能下降,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可一定程度反映慢性肾功能不全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mia,HIS)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s,E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91例冠心病患者,依临床资料分为3组:Ⅰ组(n=29):单纯冠心病组;Ⅱ组(n=30):冠心病合并IGT组;Ⅲ组(n=32):冠心病合并T2DM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空腹胰岛素(INS),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ET活性。根据冠脉造影(CAG)结果,采用冠脉狭窄程度积分(coronary narrow degreeintegral)评价冠脉病变程度。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血浆ET、INS及冠脉狭窄程度积分均较单纯冠心病组升高(P〈0.01)较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升高(P〈0.05);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在冠心病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中,血浆ET水平与血清INS水平及冠脉狭窄程度积分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ET水平明显升高;血浆ET水平与血清INS水平及冠脉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滑膜中瘦素及瘦素受体的表达,探讨瘦素在R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RA患者血清标本30例(RA组),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瘦素浓度;关节滑膜标本25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瘦素及瘦素受体在滑膜中的表达;并与25例骨性关节炎(OA)组和3例正常者(对照组)比较。结果:RA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骨性关节炎(OA)组(P〈0.01),也明显高于滑液水平(P〈0.05);且与体质量指数、a1酸性糖蛋白呈正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69及0.234;P〈0.01);与握力、胰岛素指数及空腹血糖呈负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95、-0.453及-0.192;P〈0.01);与胰岛素水平、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RF)、肿胀指数、压痛指数、晨僵时间、病程、年龄、性别等无关:瘦素及瘦素受体在RA患者滑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瘦素可能通过在靶器官的高表达而起到调节炎症的作用;可能在炎性反应中参与急性时相蛋白的合成与调节而影响疾病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Vit)B12水平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微粒子发光法(测定Hcy及VitB12)及离子捕捉法(测定叶酸)检测CHD组(A组)、其它心血管疾病组(B组)和健康对照组(C组)各30例受检查血清Hcy、叶酸、VitB12水平。结果:A组血清Hcy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1)及C组(P<0.01);A组血清叶酸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1)及C组(P<0.01);A组血清VitB12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5)及C组(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的升高与CHD可能有明显的关系。叶酸和VitB12水平的下降与Hcy水平的升高在CHD的发生中可能起着相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了解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IL-11与血小板生成素(TPO)的相互调控机制。方法应用ELISA法及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40例初治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TPO及其受体c—mp1表达,其中20例应用rhIL-11为A组,20例不用rhIL-11为B组,以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c组。结果1.血清TPO水平及其c—mpl水平:化疗前白血病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血病与正常对照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血小板降低时,白血病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白血病与正常对照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均高于化疗前;血小板恢复正常时(PLT〉100×10 9),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而B组略高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相关分析:化疗前的所有样本血清TPO与血小板数呈负相关。3组的血清TPO与c—mpl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应用IL-11治疗组较未用IL—11治疗组TPO及其受体明显增高,提示IL-11与TPO有协同作用。本实验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了血小板减少症患者IL-11的调控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