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姝 《实用全科医学》2004,2(2):171-172
心肺复苏的最终目标是恢复神经系统的智能,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败的关键。据统计,心肺复苏后死亡病人50%~60%与神经损伤有关,部分病人虽然获得心肺复苏成功,但终因不可逆脑功能损害而死亡或残留严重后遗症。这表明心肺复苏时重视脑复苏,加强脑保护至关重要。但是,偏偏在这一问题上,未能得到部分医务人员尤其是院前急  相似文献   

2.
心跳骤停的危重患者的抢救,第一步即是心肺复苏,而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在于脑复苏,仅有心跳和呼吸的人称为“植物人”,实际已无生存价值。因此,目前把心肺复苏一词改为心肺胞复苏,其目的就在于强调脑复苏的重要性。心肺脑复苏的步骤,现在多半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如下:A(呼吸道通畅);B(人工呼吸);C(心脏按压);D(药物治疗);E(心电图检查);F(除颤);G(各种仪器监测);H(脑的保护);I(复苏室强化治疗)。但国外有权威人士指出,这种抢救程序并非完全合理,认为复苏的重点应开始就放在脑的复苏上。大量的临床实…  相似文献   

3.
轻度低温在脑复苏中的作用张国强张坚(急诊科)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但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差,易引起不可逆损害,导致脑复苏失败而影响了心脏骤停后整个心肺脑复苏水平。减少缺血对脑组织的损害,提高脑复苏水平已成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脑复苏(CPCR)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单纯心肺复苏(CPR)成功(对照组)和心肺脑复苏(CPCR)成功(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基础疾病、心脏骤停原因、心脏骤停持续时间和脑缺血缺氧时间对CPCR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疾病的分布不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脏骤停持续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和脑缺血缺氧时间较短(P〈0.01)。结论基础疾病和心脏骤停持续时间与心肺脑复苏成功有关。  相似文献   

5.
金细众 《河北医学》1999,5(12):67-68
心肺脑复苏(CPCR)是急救医学中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存率,尤其脑的功能和生命力决定人的生命质量与寿命,因此,心肺脑复苏的目的应是保持全身器官和脑功能的平衡和稳定。现结合本科近年来心肺脑复苏成功的18例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8例病人均符合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其中心室颤动15例;心室静止3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为39.7岁。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6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急性心肌炎2例,急性酒精中毒2例,电击伤3例,溺水2例,银…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277011)山东省枣庄矿务局中心医院赵德民史翠玲(252400)山东省莘县人民医院蔡克芳1995年6月~1997年6月我院共收治心肺复苏(CPR)后患者54例,其中27例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开始亚低温治疗,即心肺脑复苏(CP...  相似文献   

7.
杨建华 《四川医学》2003,24(10):1007-1008
目的:探讨在心肺脑复苏流程中各种药物最佳应用状况。方法:对310例院前死亡病人实施心肺脑复苏流程中所用药物进行分析。结果:现代复苏流程中肾上腺素、氨茶碱、利多卡因等药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论:普及和提高心肺脑复苏流程中的药物应用,对基层医院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急救医学发展到80年代已完善为心肺脑复苏(CPCR)。心肺复苏(CPR)全过程分为3个时期,其间涉及多个环节,亦即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建立。EMSS它由院前抢救、医院急症室和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要取得CPR成功,关键在于加强现场抢救,重视电击除颤在心脏复律中的作用及呼吸控制对脑复苏的重要作用,合理应用复苏药物、用药途径不断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心肺脑复苏术(CPCR)成功与否受诸多因素影响,气管插管时机的选择对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和生存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我院2004~2008年间的600例不同时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心肺脑复苏(CPCR)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肺脑复苏的影响因素分析山东肥城矿务局卫生处(271008)王端福心肺脑复苏(CPCR)是最主要的急救技术之一,可换效许多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生命;但CPCR成败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通过74例CPCR患者资料,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股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脑复苏的影响。方法对23例CPR后患者采取HBO综合治疗,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压力和次数。结果治愈13例(56.5%),有效2例(8.7%),无效8例(34.8%),总有效率为65.2%。HBO能提高脑复苏成功率。HBO首次治疗时间越早,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越好;中青年患者疗效较老年患者好。结论 HBO是CPR后脑复苏的有效方法之一。CPR后脑复苏的成功率与HBO的治疗时机及患者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2.
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探讨(附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跳骤停(CA)是最危重的急症,心肺脑复苏术(CPCR)是对CA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虽然CPCR技术不断改进、监测手段不断加强,但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仍未获得满意的效果。我院1995年6月至1998年9月救治心跳骤停46例,其中27例脑复苏获得成功,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CPCR)的成功因素。方法:通过对我科1997年1月至1998年6月间19例心肺脑复苏成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心肺脑复苏成功患者中,13例完全康复出院,6例因脑部原发疾病留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后遗症。结论:①时间是主宰CPCR成功的一个最重要因素;②缩短基本生命支持(BLS)至进一步生命支持(ALS)的过程能取得更好的心肺复苏(CPR)效果;③脑复苏是CPCR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病人呼吸心跳停止时所迅速采取的一切恢复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1]。复苏的最终目的是恢复病人的意识(脑功能),因此这一系列抢救治疗措施统称为心肺脑复苏。虽然心肺复苏术已相当普及,但脑复苏仍旧未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复苏成功者中约有40%最终成为植物状态甚至死亡,约20%伴有脑损害后遗症。因此,脑的复苏是心肺脑复苏中的重点,本文就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振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121-121,144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肾上腺素用于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突发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接诊后立刻行常规心肺脑复苏(CPCR)救治,治疗组给予。肾上腺素标准剂量及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仅予肾上腺素标准剂量治疗。抢救终止后评价复苏成功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自主心律恢复率为50.0%、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3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纳洛酮和肾上腺素能明显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内给药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徐州市贾汪人民医院(221011)宋新华,张伟华盐城矿务局职工医院黄坤民我们自1989年以来,在心肺脑复苏(CIWR)中采用支气管内给药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48例中,45例成功,治愈率为93.8%,现报告如下: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在心肺脑复苏后脑复苏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所有心肺脑复苏病人均在复苏后24h内抽静脉血测定vWF和sICAM-1,再根据临床脑复苏结果分为清醒组、植物状态组、脑死亡纽三组进行结果比较。结果vWF和sICAM-1在植物状态组、脑死亡组与清醒组相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测定vWF和sICAM-1水平对心肺脑复苏后脑复苏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高压氧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1例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患者,经高压氧治疗观察其神志恢复时间、转归及其与心跳骤停及心肺复苏时间的长短是否有关。结果:11例患者中,6例神志恢复正常,行动自如;2例神志恢复,生活能力自理;2例神志恢复,但智力低下,共济失调;1例老年男性患者死亡。高压氧治疗后神志恢复时间为4-42天,平均23天。结论:心肺复苏越早,高压氧治疗效果越好,预后越好,反之则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模拟训练情形及实际操作中护士角色的配合。方法以三期九步复苏技术操作程序为标准,确定A、B护士在心肺脑复苏中护理操作步骤。结果加强专业性心肺脑复苏护士角色酝酿的模拟训练,使操作护士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操作顺序能在实际运用中做到忙而不乱。结论科内每位护士均能胜任心肺脑复苏角色,并默契配合,使危重病人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关于心肺脑复苏(CPCR)研究的新进展、新观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我科复苏成功的3例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26岁,因哮喘1天急诊入院。入院后5分钟,病人突然心跳呼吸停止,心电监护显示无效心室自主心律。立即按1986年美国CPR标准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