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劣。评价经桡动脉途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7年6月~2008年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动脉穿刺途径分为桡动脉组306例,股动脉组68例。观察两组间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7.91%和100%(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56.70±14.22)min和(44.1 2±9.30)min(P〈0.05);X线曝光时间和造影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桡动脉组少于股动脉组(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股动脉组多于桡动脉。结论: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依从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常莉  郑燕 《吉林医学》2011,32(23):4890-489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优缺点。方法:通过对26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对比观察其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冠状动脉介入成功率情况比较:桡动脉组192例,185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6.3%,7例因桡动脉痉挛穿刺失败改股动脉穿刺成功,1例改为肘动脉途径。股动脉组68例全部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两组术中操作情况比较:手术操作时间及平均X线曝光时间比经桡动脉组稍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桡动脉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较经股动脉组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经股动脉组有8例患者在拔鞘时出现迷走反射性心动过缓和低血压,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多巴胺后好转。在局部血肿、瘀斑及排尿困难方面,经桡动脉组明显优于经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创伤小、易于压迫止血、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无需卧床、住院时间缩短等优点,既可作为有适应证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3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48例,其中87例经桡动脉途径,61例经股动脉途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及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率97.7%,与经股动脉组(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曝光时间、造影剂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桡动脉途径组并发症发生率(2.3%)较经股动脉途径组(22.9%)明显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22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108例和经股动脉组116例,对比观察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更换导管率、操作总时间、X线透视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桡动脉组的造影成功率、操作总时间、穿刺时间、X线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与经股动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成功率上低于经股动脉组,但并发症少于经股动脉组。结论:使用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有效,具有止血容易、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冠心痛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61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痛患者,按动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经桡动脉入径组(139例)和经股动脉入径组(122例),对比分析两组间穿刺成功率与PCI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术中置入支架数、造影剂用量、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情...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  王国祥 《四川医学》2007,28(4):382-383
目的对比评价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对486例5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按照动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243)和股动脉组(n=243),观察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过程中相关导管费用和外周血管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穿刺成功232例,经股动脉穿刺成功234例,两组动脉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造影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穿刺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多于股动脉组(P<0.05),手术过程中相关导管费用及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安全、可行、有效,相关耗材费用相对较低,外周血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我院568例行冠脉动脉造影的患者,分别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268例,经股动脉冠脉造影30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及x线照射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并发症,血管造影剂用量,x线照射时间及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的成功率及安全性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径路,应用5F指引导管深插技术对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进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8例CTO病人(陈旧性心肌梗死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9例,稳定型心绞痛6例)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的资料,并与40例CTO病人(陈旧性心肌梗死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4例,稳定型心绞痛7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股动脉组)效果进行比较。桡动脉组应用5F指引导管深插技术,对慢性闭塞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股动脉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后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23例(82.1%)获得成功,共植入支架35枚,5例未成功;无穿刺部位并发症。股动脉组33例(82.5%)获得成功,共植入支架62枚,7例未成功;术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再次加压包扎后假性动脉瘤闭塞;局部血肿3例,经理疗后好转。两组病人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2.16,t=1.12、1.22,P〉0.05);桡动脉组病人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t=2.56,P〈0.05)。结论经桡动脉5F指引导管深插技术治疗CTO安全方便,成功率较高,血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旨在对桡动脉、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安全性进行比较研究,证实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可行的。方法:同期365例病人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244例),经股动脉组(121例),对比观察其成功率、手术时间、暴光时间、造影剂用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暴光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等均无明显差异。而并发症则股动脉组高于桡动脉组(4.9%,1.23%)血管痉挛发生率桡动脉组高于股动脉组(8.6%,0%)。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止血容易、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检查。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 209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7例有相似病变特征的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7%,与股动脉组(98.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 经选择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桡动脉途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230例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同意接受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桡动脉介入组(TRA组)和股动脉介入组(TFA组),每组各11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穿刺点压迫时间、手术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TRA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为(3.8±1.9)min,完成PCI的手术时间为(62.0±9.5)min,手术成功率为95.65%;TFA组穿刺点压迫时间为(14.8±5.9)min,完成PCI的手术时间为(63.0±8.9)min,手术成功率为97.39%,两组患者的穿刺点压迫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2%)明显低TFA组(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途径行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介入治疗急性心梗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整理经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经过临床确诊,并符合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8例,其中采取经桡动脉途径的患者16例(桡动脉组),采取经股动脉途径的患者12例(股动脉组).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6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采取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行PCI治疗的ACS患者130例治疗资料作以回顾分析,并根据其穿刺动脉不同分为经桡动脉组60例(观察组)与经股动脉组70例(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PCI治疗即刻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PCI治疗即刻成功率为95.0%,较对照组95.7%无统计学差异(P〉0.05);严重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经桡动脉PCI治疗ACS成功率高,创伤小,患者住院时间短,可作为治疗ACS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左侧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联合左内乳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病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动脉组及股动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管穿刺成功率、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左内乳动脉造影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侧桡动脉路径与经股动脉路径比较,具有并发症少、造影成功率高、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率低等优势,心脏瓣膜病患者经左侧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联合左内乳动脉造影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4月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桡动脉途径58例(观察组),经股动脉途径4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的PCI特点、手术并发症、患者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均为100%,X线曝光时间、射线量、造影剂用量观察组略高于或多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拔管时迷走反射、尿潴留)、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依从性较高。结论经桡动脉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安全可行,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颅内大脑中脑动脉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Hunt-Hess分级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出血破入脑室的比例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的手术效果优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②方法对98例冠心病病人采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治疗(TRI组),118例病人采用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治疗(TFI组)。观察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病人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③结果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置入支架情况、手术时间和X线照射时间,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2.07、2.18,t=1.02~1.26,P〉0.05);TRI组病人的住院时间小于TFI组(t=2.35,P〈0.05)。④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是有效、安全的,可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对象为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ECG疗效、冠心病心绞痛发病频率与心绞痛发作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56%,显著低于观察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CG总有效率为73.33%,显著低于观察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病频率与心绞痛发作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0%vs 15.56%,P〉0.05)。结论 与经股动脉穿刺行PCI术相比,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安全性较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PCAD)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对98例PCAD—AMI患者(PCAD组)、114例晚发冠心病(LCAD)AMI患者(LCAD组)及82例非冠心病者(非冠组)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危险因素分析显示,PCAD组阳性家族史的比率显著高于LCAD组(P〈0.01);PCAD、LCAD两组与非冠组比较,各项危险因素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PCAD组单支病变比率比LCAD组高(P〈0.01)。PCAD组的单支闭塞率与LCAD组相近,未见双支闭塞者。PCAD组的每例单个支架置入比率显著高于LCAD组(P〈0.01)。结论:PCAD—AMI患者的发病与传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PCAD组的冠状动脉病变轻于LCAD组;经皮冠脉介入术是PCAD—AMI患者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于明光市人民医院内科住院行选择性CAG和/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患者174例。选择桡动脉博动良好,且Allen's试验阳性患者进入桡动脉组(n=110),余下归入股动脉组(n=64)。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选择性CAG和/或PCI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桡动脉介入组的假性动脉瘤、排尿困难和腰痛的发生率为10.9%、43.75%和60.94%,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无远端肢体缺血。结论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局部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但介入医师需要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