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十年来,人们把腧穴的特异性这一概念的内涵表述为:某个腧穴在功效、主治上与其他腧穴的区别。但与其他某些腧穴相比较。每个腧穴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特殊的功效和主治,同时又具有和另外一些腧穴相同或相似的功效和主治。在“有”和“没有”的矛盾对立中,腧穴具有相对特异性的折中论点近些年来成了多数人的共识。两者在思维方法上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如果改变一下研究腧穴特异性思雏方法,可把腧穴  相似文献   

2.
该文运用文献学研究手段,考察与梳理《黄帝内经》中的腧穴条文,分析与挖掘腧穴理论。该文认为腧穴并非静态性的,从生理层面上,腧穴对于全身气血具有输注出入的特性,对于人体结构具有内通外联的特性;在病理状态下,不同个体及不同病证的腧穴具有特异性、差异化的表达。腧穴具有结构性、立体性、循经性、调节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针对这些穴位特性,临床取穴施术应注重按压探查,揣定穴位,重视“治神”与“调气”,把握医患双方的“神”与“机”。  相似文献   

3.
<正> 由于针灸对有机体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双向调整作用,加之腧穴的特异性是相对的,所以往往针灸同一腧穴对多种病症有效,一种病症可以用不同的腧穴来治疗。另外,近年来在针灸临床(包括针刺麻醉)工作中,发现针灸、针麻的处方、配穴很杂乱,一种病症或一种手术,可取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穴位。鉴于以上情况,有必要对腧穴特异性研究方面的一些资料进行介绍,以便引起有关同道们的注意,并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通过研究,筛选出疗效卓著,作用明显的穴位来,为逐步实现“效佳”“精简”“标准化”“规范化”的针灸处方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4.
浅析腧穴特异性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腧穴的特异性是指腧穴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特性、病理反应、刺激效应等方面与其周围的非腧穴比较具有的特异性。通过对近5年来国内杂志所刊载的有关腧穴特异性的文章进行分析,对腧穴特异性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总结,发现腧穴特异性的研究从最开始的单纯研究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特性,逐渐发展到研究穴位的功能和针刺产生的效应。指出从研究针刺效应入手可能是找到针灸如何起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腧穴特异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腧穴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病理反应、刺激效应方面存在的特异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包括腧穴与神经、肌肉肌腱、结缔组织的关系;腧穴的电、电磁、声、光、热特性;腧穴的病理反应、刺激效应的特异性等,为腧穴的特异性研究提供可能的线索,并丰富和发展经穴特异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腧穴琐谈     
在腧穴上狠下功夫,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一步。本文认为应把腧穴提到“生命点”的高度来认识,并探讨了腧穴的双向调节作用和特异性作用,以及临床如何定准穴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所谓腧穴特异性,是指腧穴对其相关机体功能活动所具有的某种特殊性的影响。这是针灸学重要的学术问题之一。对腧穴特异性的研究,有助于阐明腧穴的实质,完善腧穴学理论。对临床上实现效佳精简的处方配穴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了客观地探讨腧穴特异性问题,我们从针刺对人体细胞免疫机能影响这一角度,对此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检索MEDLINE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并补充检索重要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境外腧穴文献29篇.结果表明境外学者发布了人体腧穴定位国际标准并提出动物腧穴模型定位系统;发现新的腧穴结构,腧穴微循环丰富的特性,腧穴温度、电阻、压力痛阈能特异性反应疾病状态,电针腧穴能引起特异性脑干反应;初步证实针刺相关方法刺激腧穴治疗恶心呕吐的效应;阐释针刺腧穴局部镇痛机制;提示腧穴的低电阻特性和治疗疾病的效应特异性待下一步研究,还提示境内研究要关注症状治疗、准确应用逻辑推理、加强二次文献研究并重视国际交流合作.说明境外腧穴研究在定位、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特性、病理反应、刺激效应、治疗效应及机制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并从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给境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腧穴热敏化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5,自引:9,他引:55  
陈日新  康明非 《中国针灸》2007,27(3):199-202
目的:阐述腧穴热敏化的规律及其临床应用。方法:从腧穴的热敏化特征与规律入手,论述腧穴热敏化新灸法及其临床应用。结果:(1)人体腧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功能态,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能使体表腧穴发生敏化,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类型,处在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腧穴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2)热敏化穴的最佳刺激为艾热,也是灸疗的最佳选穴,疗效远优于常规静息态腧穴的针灸疗法;(3)热敏化态腧穴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传,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结论:腧穴热敏化的提出完善和发展了“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针灸理论。  相似文献   

10.
论及针灸处方,对腧穴的配伍应用多言其协同作用,但配伍不当亦会产生拮抗作用。现就其形成机理做一粗浅的探索。1.腧穴的相对特异性作用古籍的记载及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腧穴具有相对特异性作用。在每一个具体针刺效应中,不同的腧穴常可发挥程度不同或性质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作用。(1)古籍文献的记载《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  相似文献   

11.
关于腧穴“动态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ao J  Liu XG  Yu SG  Tang Y  Liang FR 《中国针灸》2010,30(8):643-646
腧穴"动态性"一直以来被广泛观察,却很少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本文旨在关注腧穴的第九性"动态性",从古代、现代研究文献出发初步探讨腧穴动态性的现象实质,将不同时间、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不同证型下的同一腧穴不同气血变化的现代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对腧穴特异性的科学基础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并提出将腧穴特异性用于现代针灸重点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以及"治未病"的现代预防医学之中,对腧穴"动态性"的实质、基础、应用发展方向提出见解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论腧穴相对特异性的时间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永方 《中国针灸》1996,16(6):27-29
腧穴具有多方面的相对特异性已为针灸界公认。但以往的研究只把腧穴当作一个静态的三维空间构型来看待,这是不全面的。本文综合有关研究成果,从腧穴的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主治作用三方面论述了腧穴相对特异性所具有的时间动态特征,提出对腧穴的认识必须实现由静态三维空间到动态四维时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Lin D 《中国针灸》2011,31(11):1049-1051
就目前穴位-针刺效应机制研究中注重于腧穴特异性的现状展开分析,通过剖析穴位刺激方式及经穴自身属性之间的联系,提出基于“经络唤醒阈”的穴位刺激效应研究思路,以探讨针刺作用机制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病的基础即是选择相应的穴位,不同部位的穴位具有相对不同的功能,即穴位功能有其特异性,此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有“五脏之有疾,当取十二原,……五脏之有疾,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的描述。每个穴位由于其所处的位置、所属经脉、脏腑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穴位特异性的基本要点为不同的穴位对某一或某些内脏或躯体的功能或病痛具有别于其他穴位的反映和调整功能作用。第六版《腧穴学》中准确地将腧穴的特异性概括为腧穴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病理反应、刺激效应等方面与周围非腧穴或其他腧穴比较所具有的特异性[1]。  相似文献   

15.
总结和探讨腧穴配伍的理论内涵、作用关键和效应机制,将腧穴配伍效应概括为增加“效值”和扩大“效域”两方面,其中增加“效值”可通过医学评价量表评估值、临床客观检测指标值、实验研究检测指标值具象化体现,扩大“效域”可归纳为效应靶点增加和效应范围扩大。本文从全新视角诠释腧穴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强调在创新研究方法的同时也要创新研究思路,以期在腧穴配伍研究中和针灸疗效的提升上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头针刺激区与头部腧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头部腧穴治疗中风偏瘫的特异性及与头针的作用差异,首先必需掌握头针刺激区与头部某些腧穴在位置上的关系,为此我们测量了头针运动区、感觉区、血管舒缩区与百会、前顶、悬颅、曲鬓等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一、头部外表的关系 (一)测量标准: 1、头针刺激区:按焦氏标准测量出“运动区”、“感觉区”、“血管舒缩区”。 2、头部腧穴:眉心至前发际3寸,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眉心至脑颅为12.5寸,按此标准定出前顶穴与百会穴。悬颅在头维至曲鬓  相似文献   

17.
腧穴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朱江  付平  梁军  程凯  王燕平 《中国针灸》2003,23(3):183-186
目的:介绍腧穴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对1998-2001年国内4种针灸杂志刊载的相关论文进行综述。结果:近4年我国腧穴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腧穴特异性研究,腧穴定位研究,单穴主治研究。结论:腧穴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系统性,科学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腧穴主治范围将得到进一步确定,腧穴机理研究将为针灸治病原理的揭示掀开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胆经腧穴作用规律及特异性进行探索.方法:根据对临床经验的统计,分析胆经腧穴作用规律及特异性.结果:多数胆经腧穴的主治作用与胆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结论:胆经腧穴作用规律或特异性是由相关神经节段性的支配空间决定的.部分经络理论总结与临床经验或临床实践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腧穴归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首创腧穴十四经分类法并沿用至今,其腧穴归经方法,四肢部分至穴遵循《甲乙经》归经模式,另外还有按《甲乙经》、《素问》王冰注言腧穴“脉气所发”进行归经,按《甲乙经》、《素问》王冰注言腧穴“经脉变会”进行归经,以及根据腧穴部位进行归经。探讨该书腧穴归经的方法厦其对后世的影响.可以为腧定归经、经穴增加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黄帝内经》等经典文献为依据,结合现代相关理论与临床资料,对《灵枢&#183;根结》中的“根、溜、注、入”与五输穴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比较认为,“根、溜、注、入”与五输穴在内容、意义以及应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根、溜、注、入”是从腧穴中体现出经络理论的应用,而五输穴是体现腧穴自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