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现场抢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产科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往进展迅速,诊断困难,需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由于妊娠期生理性高凝状态,产科相关DIC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妊娠校正的DIC评分和反复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DIC合并产科大出血,优先考虑止血治疗,必要时需手术及大量的血制品替代,充分评估后谨慎使用抗凝或促凝药...  相似文献   

3.
王伟  范玉红 《山东医药》2004,44(21):18-18
2002年6月至2002年11月,我院共收治4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产妇,其中3例为外院转入。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于洋  吕品  杨媛春 《山东医药》2007,47(27):163-164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当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微循环广泛的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红细胞凝集,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其病情进展迅速、凶险、母婴病死率已跃居产妇死亡之首。  相似文献   

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严重并发症 ,常危及生命。现将我院 2 0 0 2年 1月~2 0 0 3年 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并发DIC 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其诊治及预防措施。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30例患者 (男 2 1、女 9) ,年龄 4 0~70岁 ,平均 5 6 .8岁。其中肺癌 8例、原发病灶不明骨转移癌 2例、卵巢癌 3例、淋巴瘤 4例、胃癌 5例、肾癌 2例、肝癌 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例。诊断时所有实体瘤临床分期均为中、晚期。30例并发DIC者占同期恶性肿瘤中、晚期住院患者的 6 .35 %。临床表现  30例并…  相似文献   

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某些严重疾病基础上,由特定诱因引发的复杂病理过程.致病因素引起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继之消耗性降低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在凝血系统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亦可激活,或因凝血启动而致纤溶激活,导致纤溶亢进.临床上以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等为突出表现[1-2].  相似文献   

7.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的诊断应包括临床和实验室资料(C级,证据水平Ⅳ)。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2岁,无业。以间断腰痛1周,血尿5d入院。患者于10月1日起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无恶寒、发热、尿急、尿痛。10月2日出现全程肉眼血尿,至某医院门诊,给予止血芳酸、安络血、头孢素等治疗,血尿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05 35例DIC患者的原发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22例抢救成功,13例患者死亡.不同原发病的患者发生DIC的临床表现不同.结论 处理原发病因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密切观察DIC诊断指标,早发现、早治疗,对患者的综合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与纤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存在易于发生DIC基础疾病,有可疑DIC临床表现及某些实验异常,但尚未发现典型DIC临床症状及体征,或尚未达到DIC诊断标准的一种亚临床状态或血栓前状态。加强对前DIC的研究,对DIC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常规凝血试验、凝血及纤溶分子标记物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凝血酶一抗凝血酶复合物(TAT)、n二聚体(D-D)检测,探讨前DIC凝血与纤溶的变化,指导前DIC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已引起产科医师的普遍重视.本文报告2例重度妊高征,胎盘早剥并发DIC夺抢救成功,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周荣国 《山东医药》2011,51(7):100-101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均有明确的产科DIC诱发因素(重症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主要临床表现为分娩过程中出现大出血,且血液不凝。经积极治疗原发病,切断内、外源性促凝物质来源,应用肝素,补充血液制品等,抢救成功27例,23例切除子宫;4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重视对DIC主要诱因的防治,及早、合理使用肝素是提高DIC治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而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严重的止血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对DIC的基础和临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近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对DIC发病机制有了新的更深入的认识 ,治疗更为合理与有效。现综述如下。1 对DIC发病机制的新认识众所周知 ,DIC的发生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激活以及凝血 -抗凝 -纤溶系统失调有关。近年来随着止血基础、临床与药理研究的发展 ,人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或特别强调了某一环节在DIC发病中的重要意义。1 .1   细胞因子是DIC的始…  相似文献   

14.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亚林  彭湘萍 《山东医药》2009,49(43):102-102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现回顾性分析15例产科急性DIC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旨在提高其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重症监护病房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 tion,DIC)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相当常见。与DIC相关的典型的临床基础疾病有:脓毒血症(sepsis)或其他严重感染;器官损伤如重症胰腺炎或创伤;恶性肿瘤,特别是骨髓增殖性和淋巴增生性肿瘤,也包括腺癌;产科并发症,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血管疾病,如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卡一梅综合征)、巨大动脉瘤;严重的肝功能衰竭;各种中毒和免疫反应,如严重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输血反应、移植排斥反应、肝  相似文献   

1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发生机制复杂,致病因素不同,其对应的病理 生理机制及临床特点也存在很大差异,DIC的诊断是目前临床存在的一个难题。虽然现存很多DIC诊断标准,但是 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仍缺乏DIC诊断的金标准。因此文章将从DIC提出的背景、DIC诊断标准及评价、DIC 诊断标准对于COVID-19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是否适用以及对DIC诊断标准的未来期望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17.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目前多认为系病毒感染诱发体内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所致。笔者临床遇到两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患者 ,经治疗好转后出现ITP ,报告如下。例 1 女性 ,32岁。因月经过多半年于 2 0 0 0年 8月 12日入院 ,B超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化验 :血常规Hb 92 g/L ,WBC5 .4× 10 9/L ,PLT2 0 6× 10 9/L。肝肾功能正常。凝血功能 :PT13.5s,FIB 3.2 g/L ,APTT36 .6s,8月 15日上午 9时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全切术 ,手术经过顺利。手术当晚 8时出现腹痛 ,解痉效果差 ,次日上午 7时腹痛加重 ,并…  相似文献   

18.
闵婕  张颖  李晓强  迟焕海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2):1012-1012
患者男,48岁。因“反复发热伴乏力2个月,复发加重10d”,于2005年11月8日入院。体检:体温37·8℃,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消瘦,皮肤、巩膜未见黄染,左颈部扪及一直径约0·5cm大小淋巴结,质硬、固定,双侧腹股沟区扪及多个直径约1·5cm、质中、活动的淋巴结,下唇见少许疱疹;桶状胸,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检查未见异常;舟状腹,腹肌紧张,揉面感,中上腹及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WBC26·3×109/L,中性0·93,淋巴0·04,PLT244×109/L,血沉69·0mm/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硫化氢对组织因子诱导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家兔凝血活性的影响。方法健康青紫蓝家兔通过静脉注射组织因子复制DIC模型。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聚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注射组织因子至5 min时,APTT和PT较注射前缩短(P0.05),15、45 min时,APTT和PT较注射前延长(P0.05),注射组织因子后的血样品,FDP检测均出现乳胶颗粒凝集;经硫化氢处理,注射组织因子前血浆PT无明显变化,中、高剂量组APTT延长(P0.05),FDP检测未出现乳胶颗粒凝集;注射组织因子5 min时,中、高剂量组PT较对照组延长(P0.05),高剂量组APTT较对照组延长(P0.05);15、45 min时,PT仅在高剂量时较对照组延长(P0.05),APTT在中、高剂量时较对照组均延长(P0.05);FDP检测,5和15 min时中、高剂量组的乳胶颗粒凝集较对照组明显减弱,45 min时,各组的乳胶颗粒凝集均不明显。结论硫化氢对实验性DIC动物体外凝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3 2岁。 2 0 0 0年 8月 2 8日 ,患者孕 3 9周余 ,不规则阴道并腹痛 2h在外院分娩。在分娩过程中突然意识丧失 ,血压无 ,潮式呼吸 ,阴道流血不止 ,在血中找到羊水成分 ,PT >5 0s,APTT >1 5 0s,TT >6 0s,FIB为 0 ,D 二聚体强阳性 ,3P试验强阳性 ,FDP >6 0 μg/L ,诊断为羊水栓塞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并休克。给予扩容、抗凝 (法安明 )、升压、替代疗法 (全血、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 )及子宫切除等治疗 ,3h后血压升至 90 /6 0mmHg(1mmHg =0 .1 3 3kPa) ,意识恢复。于次日转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