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曾用理中合芍药汤加减治疗小儿久痢不止一案,证见痢下赤白,红少白多,血色不鲜,伴有乳白色粘液,饮食如常,睡时露睛、舌苔白,疗效不显。二诊守前法略加收涩之品,如乌梅、粟壳等。二剂后随访,其父说:二剂药未取,他们据一位老农介绍单方:红糖二两、红枣五枚,煎汤服,连服两次而痢下赤白自止。吾思红糖、大枣均属甘温之品,甘能健脾,温以散寒,二者合奏,共收健脾温中,大建中气,并有活血之功。脾气健,湿有所运,因“无湿不成泻”,脾气旺血有所统而下血自止,虚寒除则白冻粘液自除,所谓:“行血则便脓自愈”。故用此方治疗久痢不止的虚寒痢,药以对证,甚效。日后笔者用此方治小儿下痢日久或  相似文献   

2.
笔者根据“无积不成痢”的理论,应用推陈出新,推荡积热的方法,自拟出“止痢汤”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治水泻赤白痢方原出章回小说<镜花缘>.当代名医章次公以其寒温并用,而又甚合理法,有荡涤积垢、导滞散结、止痛安中之效,故临证加减化裁以治痢疾,其效颇佳,遂名之"通痢散".后朱良春著<汤头歌诀详解>亦录此方(书中更名为痢泻散),用治诸般泄泻及痢疾.  相似文献   

4.
正古人治痢,多用坠下之品,如槟榔、枳实、厚朴、大黄之属,所谓通因通用,法非不善矣,然而效者半,不效者半,其不效者,每至缠绵难愈……予因制治痢散,以治痢证初起之时。方用葛根为君,鼓舞胃气上行也;陈茶、苦参为臣,清湿热也;麦芽、山楂为佐,消宿食也;赤芍、陈皮为使,所谓"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也。制药普送,效者极多。惟于腹中胀痛不可按手者,此有宿食,更佐以朴黄丸下之。——清·程国彭《医学心悟·痢疾》  相似文献   

5.
陈心兰长乐人。陈念祖之孙,以医为业。张为铎字天木。松源(今松溪县)人。尝编《秘授精选药性》三卷(1699年),叙药性总括及常见病证用方。林庆炳号爱梅居士。侯官人。尝辑《验方偶录》(1885年刊),多有的相璈《验方新编》所未采者(如白痧药,午时茶、锁喉散等),尤以医癍、痢、喉证验方为多。  相似文献   

6.
王春才 《陕西中医》1990,11(12):531-532
<正> 我县已故名老中医唐秀文,生于清朝末叶,卒于1981年。弱冠学习岐黄之道,业医62载,学宗长沙,涉猎诸家,擅长治内妇儿杂症,临床经验丰富,屡起沉疴,颇得众望。笔者摭拾其医案医话数则,整理出点滴经验简介如下。治痢疾,承气通因通用痢疾一病,古有“无积不成痢”之说。唐老认为,下痢仅是病之表象,其根源在于湿热病邪滞踞肠腑。治疗关键重在通下,荡涤肠胃湿热,以开壅遏。若仅限于清化常法,临床难以胜病,湿热不易净除。治新痢,唐老根据病情轻重,每用承气通下,取效甚捷。李中梓提出治痢,“新感而实者,可以通因通用;久病而虚者,可以塞因塞用”。唐老不囿古说,对久痢辨证确有湿热深踞曲肠,亦用承气下之,以防日久瘀积更甚。用硝黄可深入肠腑推荡顽踞瘀滞之湿热,以俟邪去正安;枳朴行肠腑气滞以除后重,并常于承气方中配黄连粉调熟羊脂服之。考羊脂甘温,乃治久痢良药,《本经逢原》谓:“羊脂,生主下痢脱肛,取润以导之,补中寓泻也。”与黄连调服,苦温并用,润燥相济,亦导泻湿热通因通用之意,止痢疗效稳定。唐老  相似文献   

7.
<正> 小儿疳积为儿科四大证之一,临床颇为多见。治法有割脂、捏脊、针灸等,亦有主张调理脾胃和饮食。在内服调治法中各家认识各有见地,但一致认为是由于脾胃功能紊乱而致气血衰弱津液匮乏,不荣肌肤脏腑所致。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而治疳必先去积”的论述。“虚为积之本,积为虚之标”说明疳证是本虚标实之证。扶正固本,祛邪消积乃为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1974年秋季患赤白痢,里急后重,初不以为意,服西药合霉素等数日不应,浸至纳呆,周身无力,困顿不起。遂服倪涵初之治痢验方四剂,病霍然而愈。1976年秋笔者再患痢疾,因煎药不便,初服痢特灵、合霉素、氯霉素等不效,继单服鸦胆子(每服  相似文献   

9.
白槿花泄下焦瘀浊白槿花又称木槿花,其性味诸家本草所说不一。李时珍以为甘平、无毒,但尝其药汤有苦味,用之又可清热,似以甘苦、微寒较当。此物以擅治赤白痢著称,《冷庐医话》载:“白槿花治赤痢甚效,……凡是赤痢者,以花五、六朵,置瓦上炙研,调白糖汤,服之皆愈。……采花晒干,藏之次年,治痢亦效。”验之临床,信不虚也。其所以能治痢者,盖因其能清热解毒,一也;能入血分,活血排脓。二也;其性滑利,能缓解下痢之后重,三也。惟用于热毒痢效佳,寒湿痢则  相似文献   

10.
关于痢疾的病因,一般认为有感受外邪与饮食所伤两方面。其中饮食所伤(食积)对该病的发生影响极大。前贤有“无积不成痢”之说。致于饮食积滞何以成痢,则认为饮食积滞,郁而化热,湿热内蒸,腑气不畅,气血凝滞,化为脓血,而成湿  相似文献   

11.
<正> 概说痢疾之证,以下利粘液(或脓血)而不畅,后重里急为主。它包括今之菌痢、原虫性(阿米巴、血吸虫)下痢、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种疾病。故其病既为时令病之一,亦属杂病范畴。《金匮》亦并入“呕吐哕篇”。时邪外袭,暑、湿、热、食阻滞气机,积于肠间,常为致痢之因(或为诱因),然总需在脾、胃、肾之阳气不充的内在因素支配下发病。因而祖国医学有“初痢宜通,水痢宜涩”的治疗总则。也就是说驱邪要早、了、净,时刻着眼于护养正气。只要恰当地掌握驱邪与扶正的辨证关系,无论湿热痢、疫毒痢、噤口痢、  相似文献   

12.
脂肪肝,肝硬化属于祖国医学“症积”、“臌胀”、“黄疸”等病范围。多因长期嗜酒、多食厚腻或继发于某些疾病之后,如肝炎、血吸虫病、久泻、久痢等,而致湿热久郁,肝脾两伤,日久则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气、血、水互相搏结,形成症积、臌胀。由于郁热可耗伤肝肾之阴,湿邪每易损伤脾肾之阳,所以本病牵延日久则常见本虚标实之候。笔者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组方研究,制备了,肝宝胶囊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从“痰湿,瘀血,清浊”辨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结肠粘膜广泛溃疡为特征的结肠炎症。临床多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并且具有反复发作屈久不愈的特点,属祖国医学痢疾中久痢范畴。祖国医学认为,痢疾初期多属“暴痢”,多由寒、热、湿毒、食积等侵袭脾胃,内壅肠中引起。其中又以湿、热为最。气血与之相搏,肠道传导失司,脉络受伤,气血凝滞,腐败化为脓血而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若因治疗不当,或早用收涩之品,可使邪留不去,必致痢疾迁延而成久痢。群治久痢,应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大法,以清热利湿、温化寒湿、收涩固脱、温补脾…  相似文献   

14.
验方初编     
为满足基层中医人员的临证需要,我刊拟广泛征求具有简便廉效等特点的验方以选择刊登。另外,有试用本栏所载验方证其有效并积有较完整的病历资料者,也一并欢迎来稿。请标明“验方初编”栏,并请加盖单位印章。请自留底稿,刊登与否,一律不做退稿处理。凡使用本栏验方,均须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忌不辨证候、轻率服用。  相似文献   

15.
三、乌梅丸方意及用法乌梅丸中药味多。乌梅丸是复方合集,众药混和,以取奇效。众长汇集效融和。昔人疑非仲景制。说虽有理法岂讹。或谓蚘厥条与乌梅丸方皆非出于仲景,附子六两亦非仲景之方法,盖仲景用附子各方均以枚言也。刘栋则谓:《千金方》治久痢方亦同于此,疑是唐以降之方也。二说均有理,惟此证此方,历来用之甚效,吾人读医书但求有效为主,力证即合,安能以疑而废之耶!细辛干姜兼附子。川连蜀椒黄柏罗。当归桂枝参(人参)苦酒。  相似文献   

16.
止泻散是根据我院老中医验方研制的治疗小儿腹泻的纯中药制剂.该药具有健脾化湿、止泻止痢之功效.临床应用20余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治肝硬化腹水,若仅以治水为目的,往往水可去而不可净,效可暂而不可久。始则旋消旋发,终则涓滴难通。故治此者当治其致水之因,方是求本之谋。缘肝病多郁,肝郁则气滞血瘀,故始病则两胁症积,胸胁满痛。肝病传脾,木不疏土,则纳呆腹胀,肌肉消瘦。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上归于肺,肺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此腹水之所以成。脾胃为中焦升降出入的枢机,今升降之机几息,水火不能藉以既济而心肾两惫;特别是心火不能下交于肾,凄清之水不化气而水停,此腹水之又一成因。因此,恢复中焦升降机能,斡旋胸中大气,柔肝通络,祛瘀消积实为治本之法。据此,拟以下四方,临床每多获效。  相似文献   

18.
何军 《新疆中医药》2009,27(3):84-85
白头翁汤由“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四味药所组成。见于《伤寒论·厥阴篇》及《金匮要略·呕吐哕下痢篇》,原文:“热痢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痢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足见仲景将此方用于热痢是也。余从医三十载,常喜用此方加减,用于肝家郁火,内蕴湿热,气机不畅的各种证候,用之得当,往往可收立竿见影之效。兹略举数例,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9.
验方初编     
为满足基层中医人员的临证需要,我刊拟广泛征求具有简便廉效等特点的验方以选择刊登。另外,有试用本栏所载验方证其有效并积有较完整的病历资料者,也一并欢迎来稿。请标明“验方初编”栏,并请加盖单位印章。请自留底稿,刊登与否,一律不做退稿处理。凡使用本栏验方,均须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忌不辨证候,轻率服用。  相似文献   

20.
验方初编     
为满足基层中医人员的临证需要,我刊拟广泛征求具有简便廉效等特点的验方以选择刊登。另外,有试用本栏所载验方证其有效并积有较完整的病历资料者,也一并欢迎来稿。请标明“验方初编”栏,并请加盖单位印章。请自留底稿,刊登与否,一律不做退稿处理。凡使用本栏验方,均须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切忌不辨证候,轻率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