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红霞 《首都医药》2002,9(11):60-62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1年6月至2002年5月,我院共对112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了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CASI),其中,包括43例紧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结果本组行PTCA成功160处,失败4处,成功率97.0%,其中A、B型病变成功率均为100%,C型病变成功率为87.5%,失败者为4例冠脉完全闭塞,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急性心肌梗塞,2例陈旧心梗.其中2处病变导丝不能通过,1处病变导丝通过后球囊不能通过,病变扩张前目测平均狭窄是87.9%.PTCA后置入支架及直接支架置入共112例(154处病变),其中病变A型68处,B型60处,C型28处,置入支架154支,平均1.1支/处,即刻成功率100%,因病变较长或两支以上病变,有24例患者置入2只支架,7例置入3只支架.急诊PTCA43例,直接PTCA42例,挽救PTCA1例,成功率97.6%.结论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在冠心病诊治中疗效及预后。方法经皮冠脉介入诊治冠心病患者31例,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75%者行PTCA和Stent术,术后观察患者心血管情况发生及预后。结果31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管腔狭窄≥75%为18例,13例行PTCA和支架术,大多数行PTCA及支架术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支架内再狭窄2例,死亡5例。结论选择性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可靠方法,冠脉介入治疗能明显减轻冠心病患者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定 ,我院自 1996— 0 4~ 2 0 0 2— 0 9,共完成 2 98例。做为基层医院 ,我们将开展该技术的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2 98例中 ,男 193例、女 10 5例 ;年龄 30~ 78岁 ,平均(5 6 .3± 9.6 )岁。190例为心绞痛患者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0 6例 (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者 2 5例 ) ;5 6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MI) ,其中 4例并发心原性休克 ,36例直接行 PTCA+支架术 ,6例在溶栓失败后进行 ,16例为发病 6~ 12 h心电图 ST段抬高并伴有胸痛患者。5 2例次 AMI溶栓成功后延迟 …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2001年10月~2002年8月对5例冠心病患者采取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5例为男性,年龄45~5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活动时胸骨后疼痛3例、右颈部疼痛1例、心功能衰竭1例,其中1例伴有阵发性房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腔内支架置入术(PTCA+Stent)患者8例,受累冠状动脉血管19支共27处狭窄,对其中14支20处狭窄血管施以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腔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病变血管支或处的治疗率分别为73.6%和74%;治疗血管与内支架的置入率为40%;术后即时造影显示12支18处血管完全扩张,2支血管扩张50%达到血运重建的良好效果.结论 术前分析冠状动脉病变局部特征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疗效,PTCA及PTCA+Stent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阻塞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冠脉内支架术(CS)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2003年2月至2005年2月,我院心内科共施行PTCA加CS 56例,均成功。现将我们在支架植入护理方面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况及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8月该院收治的47例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舒适护理干预。对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情况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腰背疼痛、排尿困难、下肢酸麻、心烦、失眠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系统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增进术后舒适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dPCI)与易化PCI(FPCI)对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符合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48例,比较dPCI组(n=27)和FPCI组(n=21)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再梗死方面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PCI组确诊至开始再灌注治疗时间为(59.5±16.4)min,FPCI组为(28.6±13.5)min,dPCI组时间明显长于F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CI组术后LVEF为(55.2±7.4)%,FPCI组为(60.4±6.8)%,FPCI组的改善优于d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CI较dPCI有相同的成功率及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心导管技术是目前治疗各种心脏病患者的重要手段。冠心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我科采用心脏介入手术进行诊断和治疗冠心病175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霍勇  刘兆平 《天津医药》2015,43(8):833-836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入加速发展阶段,2009 年正式开展全国冠心病介入诊疗医疗质量控制有关工作,国家质控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与各省级质控中心建立密切联系,不断完善质控网站建设和质控方法;进行质控数据收集、分析和质控报告撰写、发布;开展质控检查,并开展与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相关的其他工作,如介入培训和准入工作。质控体系的正常运转使我国的冠脉介入质控工作初见成效,以数据形式准确掌握不同地区以及全国冠脉介入开展的情况,质控系统的建立和常规质控工作保证了我国冠脉介入治疗水平的稳步提高。未来需进一步完善质控技术和管理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质控评估体系,将冠心病介入诊疗质控与冠心病诊疗质量管理相结合,在一定范围内以特定方式发布医疗质量评估、排名的结果,从而使冠心病介入治疗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冠心病( CHD)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42例,在行PCI术前后均进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结合腺苷负荷检查,通过心肌显影程度定量判断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情况并记录其图像,将PCI治疗前后心肌声学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PCI手术前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以便判断PCI手术疗效,估计患者预后.结果42例患者中39例患者成功完成PCI术,病变血管全部开通,重复造影示TIMI血流3级;灌注异常心肌节段治疗后局部所有毛细血管横截面积之和[A=(15.46±3.27)分]、血流速度[β=(0.75±0.16)分/s]、心肌血流量[A·β=(12.00±4.51)分2/s]均较治疗前[A=(6.68±1.76)分、β=(0.40±0.12)分/s、A·β=(2.82±1.38)分2/s]明显增加(t=37.25、27.58、30.65,均P<0.05).3个月后随访,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t=13.77,P<0.01),室壁运动记分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8.75,P<0.01).相关分析显示,PCI术后A、β、A·β相关性较强(均P<0.01).结论 PCI术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尽早行PCI术,可以挽救梗死区的缺血心肌,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U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40例ULMCA病变患者采用PCI治疗,随访6~20个月,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PCI治疗即时成功率10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随访6~20(7±2)个月,术后4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l例,CAG证实回旋支开口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PCI治愈;术后动员28例患者在6~12个月进行CAG复查,其中回旋支开口支架内再狭窄3例,左主干远端-前降支开口再狭窄1例,2例再狭窄患者有心绞痛症状,3例再次行PCI,无需要CABG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心血管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12.5% (5/40),再狭窄率10.0%(4/40).结论 对经过选择的ULMCA病变进行PCI是安全可行的,有良好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应用无负荷量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老年ACS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替罗非班非负荷量组、负荷量组和对照组,各60例。非负荷量组PCI术中(导丝通过病变后即刻)替罗非班以0.15μg/(kg·min)的剂量维持静脉滴注24h,负荷量组PCI术中替罗非班以10μg/kg于3min内推注完毕,后0.15μg/(kg·min)的剂量维持静脉滴注24h。对照组不使用替罗非班。比较3组术中、术后血小板聚集率的水平,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前与术后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T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以及术后30d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非负荷量组和负荷量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术后心肌酶水平明显降低,30d内的MACE事件发生率也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用药后12h对照组(58.5±1.5)%、非负荷量组(28.6±1.4)%、负荷量组(32.6±3.2)%,用药后24h对照组(57.9±2.3)%、非负荷量组(44.2±1.7)%、负荷量组(46.1±1.9)%;心肌酶CK—MB:对照组(16.6±3.5)U/L、非负荷量组(13.3±2.2)U/L、负荷量组(12.5±4.0)U/L;LDH:对照组(298±61)U/L、非负荷量组(245±52)U/L、负荷量组(257±48)U/L;cTnI:对照组(0.78±0.17)μg/L、非负荷量组(0.37±O.18)μg/L、负荷量组(0.28±0.23)μg/L;30d内的MACE事件发生率:3.3%(2/60)、1.7%(1/60)比13.3%(8/60),均P〈0.05]。非负荷量组和负荷量组血小板聚集率、心肌酶水平、CV的TIMI血流分级、30d内的MACE事件、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介入术中使用无负荷量替岁非班,能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CV的TIMI血流,减少不良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两地不同时期支架术应用的差异 ,同时比较直接支架术的即刻和长期效果。方法 选择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 0 0例和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17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 ,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应用率和直接支架术的使用率 ,观察手术的即刻和长期效果。结果 近年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有增加趋势 ( 71%对 91% ) ,随着技术的熟练和球囊预装支架设计的改进 ,应用直接支架术明显增加 ( 5 %对 2 0 % )。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可降低手术早期的危险性 ,选择得当的病例施行直接支架术具有较高的即刻成功率和较理想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谢阳  徐名伟  吴强  林宇鹏  沈宁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47-2049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药物洗脱支架治疗)60例和对照组(金属裸支架治疗)63例.观察组采用DES植入+氯吡格雷维持治疗,对照组采用BMS植入+氯吡格雷维持治疗.观察支架植入情况,随访2年观察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结果 (1)观察组平均植入支架长度长于对照组(P<0.05)外,两组在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及复杂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达TIMI血流3级.(2)观察组心绞痛再发生率、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接受冠脉造影复查率、再发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S植入联合氯吡格雷维持治疗1年,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李卫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68-3070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行PIC手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急诊PCI前1h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心功能改善情况,记录术后1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观察组出血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23.3%)(x2=15.594,P<0.01),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10.0%)(x2=13.366,P<0.01).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E峰A峰比显著上升,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3% (10/30),对照组为66.7%( 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24,P<0.01).结论 替罗非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对于介入治疗的ACS患者,术前使用替罗非班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9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根据超高龄老年人的患病特点,对16例90岁以上行PCI术的CHD患者加强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生命体征及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结果 全部患者均能接受PCI手术治疗,术中顺利,术后CHD症状明显改善,康复出院.结论 充分评估超高龄CHD患者行PCI术的必要性与安全性,强化围术期的个性化优质护理管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冠状动脉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浆妊娠相关蛋白(PAPP)-A的变化。方法本研究选取14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组。对照组按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组择期行PCI置入支架。分别于术后即刻、1、3、24、72h测定血浆PAPP-A的水平,分析比较2组术后患者PAPP-A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组患者手术即刻、1h的PAP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组患者术后3、24、72hPAP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体内PAPP-A合成增加,24hPAPP-A的改变达到高峰,72h已出现下降。该结果对临床研究PAPP-A在PCI术中的意义及测定该指标的时间选择上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