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2010~2013年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上报的290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0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高,占84.83%,其次是口服给药,占9.66%,经眼用药占3.79%,经耳给药占0.69%,经鼻腔给药占1.03%。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主要为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为主,发生例数为72例(占24.83%),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发生例数为52例(占17.93%),中药注射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也较大,占12.41%。结论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为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预防或减少ADR的发生。方法依据2010年1月-2013年3月上报的200例ADR报告,分别按照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及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ADR报告中,ADR发生集中在40~49岁年龄段;女性患者发生ADR例次远高于男性患者;引发ADR的药品中,以抗肿瘤药为主(30.50%),其次为中药制剂(22.50%);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93.5%);引起ADR的前10种药品中,以注射用奈达铂为主(7.0%),其次为奥沙利铂注射液(6.5%)和紫杉醇注射液(4.0%);ADR以全身性损害为主。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工作,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5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2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46.05%;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占83.55%;引发ADR的药物最多的是抗感染药(占27.63%)和中药注射剂(占17.11%);ADR的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南京某三甲医院2013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对该院2013年104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43.27%;静脉给药途径引起的不良反应占84.61%;抗微生物类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占53.33%;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损害多见,占43.94%。结论加强对ADR的监测有助于患者合理、安全的使用药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ADR在我市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种类、与ADR有关的抗微生物药种类、中药注射剂情况、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抗中,微生物药物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药注射剂的ADR共87例。结论:ADR现象比较普遍,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中药注射剂的ADR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国家通报品种的监测,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漯河市各医院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探讨发生ADR的因素。方法对漯河市2007年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795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795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1.2%(328例),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4.9%(118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6.5%(370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72%(573例)。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培养,并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7.
8.
27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发生的27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主要年龄在60岁以上;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主要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近几年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我院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集并上报的46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ADR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时间、用药方法、药品类型以及药品工艺有关。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促进合理应用抗感染药,减小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镇江市12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ADR在我市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种类、与ADR有关的抗微生物药种类、中药注射剂情况、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抗中,微生物药物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药注射剂的ADR共87例。结论:ADR现象比较普遍,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中药注射剂的ADR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国家通报品种的监测,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35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对13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评价和分析。结果 ADR报告中居首位的是抗微生物药品,其次是中成药;皮肤及其附件是ADR最为常见的累及器官,其次是消化系统;以静脉给药途径发生率为高;ADR报告中联合用药占77.78%。结论药品生产企业、应用和监管部门应加强ADR监测,以确保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上报的5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5例ADR中,从涉及药品种类来看,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例数居于首位,占总例数的83.64%;从给药途径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4.55%;从ADR累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来看,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多,占总例数的56.36%。结论:医务工作者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力求降低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临潼区人民医院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潼区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相关因素。方法对临潼区人民医院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84岁各年龄段患者均可发生ADR,女性多于男性(1.4∶1),ADR表现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43.8%,其次是消化系统反应15.7%,静脉注射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最多77.5%,且易发生在给药后1~40 min,89例ADR报告共涉及9类药物64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构成比(32.8%)居首,其次是循环系统药物26.6%,以及中药注射剂17.2%。结论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应加强医务人员对ADR的认知和呈报,控制静脉注射给药频次,及抗感染药物以减少临床ADR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7度我院各科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抗生素、生物制剂的中药制剂的药品不良反应有上升趋势,临床反应以皮肤黏膜反应、消化道反应较为多见,严重的极少。结论:需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仙桃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仙桃市ADR监测中心2012年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655份ADR报告,其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占99.4%;年龄≤10岁的儿童发生ADR比例最高,占29.3%,其次为年龄>60岁的老年人,占16.6%;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途径,占86.2%;引起ADR最多的药品是抗感染类药,占66.0%,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5.1%;ADR导致的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测;加强抗感染类药物和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管理,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从患者年龄、药品品种及受累器官进行统计。结果 126例报告中涉及8类药物,其中抗菌药物引起ADR/ADE占比例最大(23.81%)。结论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继续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有效用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对青岛地区2006~2010年度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31708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28∶1;从发生人群来看,18~40岁、41~65岁年龄段例数最多;累及器官(系统)以胃肠、皮肤及附件和全身性损害较多;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药品种类为抗感染用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所有给药途径中,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为静脉滴注.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完善不良反应报表填报并合理分析利用,及怎样做好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以指导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8.
翟卫红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18(1):38-4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太原化学工业集团公司职工医院2006年1月起上报的56例报告分别从报告人、引发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R以医师报告数量最多,占总数72%,与抗感染药有关的不良反应最多见,占76%。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1%。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为主。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ADR监测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章龙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5):776-777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的127例ADR报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7例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49︰1,>60岁的ADR占29.13%(37/127);由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66.14%(84/127);其次口服给药占28.35%(36/127);共涉及86种药物,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占38.37%(33/86),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6.28%)和循环系统用药(占11.63%),而抗菌药物中排名前两位的为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临床表现上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占35.43%(45/127),其次为消化系统、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需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测工作,减少不合理用药,尽可能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四川省2012~2014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描述、分析,促进儿科合理用药,为儿科药物遴选提供基础。 方法 数据选取2012~2014年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数据库中0~18岁患者信息,对其3年变化趋势、人口学特征、用药信息、不良反应表现〔按器官系统分类(system organ class, SOC)〕及其转归进行描述及分析。 结果 2012~2014年四川省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数量呈上升趋势。性别构成上男性(7 709例,56.40%)多于女性(5 932例,43.40%);年龄构成上学龄前儿童发生数量最多(5 928例,43.37%)。最常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8 492例,62.13%),最常见表现为皮肤系统及其附件损害(7 510例,55.10%)。严重不良反应267例,发生率为1.95%,其中最多表现为全身性损害(120例,44.94%)。多数不良反应程度较轻,结局以痊愈、好转为主(13 515例,98.87%),但亦有死亡病例(5例,0.04%)。 结论 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多出现于5岁以下儿童、静脉滴注给药,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与一般不良反应有差异,需引起医务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