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格林-巴利综合症(GBS)的疗效。方法将24例急性GBS患者随机分为IVIG治疗组(IVIG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12例)。IVIG治疗组注射免疫球蛋白0.4g/(kg.d)连用5天。其他治疗两组相同。结果与结论IVIG组治愈率(58.3%)及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16.7%,75%)。(P〈0.05)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男性,82岁,主因腹胀、腹泻2周,四肢无力3d入院。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以脐周为著,伴腹泻,为黄色稀便,自服氟哌酸治疗,1d后腹泻停止。于3d前清晨起床后发现四肢无力,以双下肢明显,不能站立行走,双上肢持物 相似文献
3.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s Syndrom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来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已经取得较好的疗效[1,2].本文对我院神经内科3年来收治的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作对照观察.33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与对照组(16例).治疗组采用丙种球蛋白 激素 一般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 一般治疗.同时,对两组病人采用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对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的护理及恢复期对病人肢体及吞咽功能进行训练的护理,观察及对照两组的疗效.现将观察过程、结果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 -Barre’sSyndrom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来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已经取得较好的疗效[1,2 ] 。本文对我院神经内科3年来收治的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作对照观察。3 3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17例)与对照组( 16例)。治疗组采用丙种球蛋白 激素 一般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 一般治疗。同时,对两组病人采用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对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的护理及恢复期对病人肢体及吞咽功能进行训练的护理,观察及对照两组的疗效。现将观察过程、结果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为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是由于免疫反应所致脱髓鞘性或轴性外周神经病。本病无特效治疗。近年来我科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收集普洱市人民医院儿科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间收诊的52例GB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或者症状缓解出院者50例,占96.15%,死亡2例,病死率3.85%。住院时间为10d至36d,平均住院时间24d。出院后随访3个月至1年,均未出现复发。结论在急性发作期尽早应用大剂量IVIG是控制病情,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格林-巴利综合症的电生理变化特点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与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收集60例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先对患者的神经传输速度和F波检测结果进行分析,1年以后,根据患者有无后遗症,将其划分为完全恢复组与后遗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1年前的电生理检测结果,并再次进行电生理检测。结果经观察与分析,格林-巴利综合症的电生理变化特点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及波幅下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缓、F波潜伏期延长且出现率下降。研究结果显示,运动电位波幅降低者或感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者大多预后效果差,而远端潜伏期延长者、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者或运动速度传导速度减慢者,预后效果大多良好。结论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的电生理变化与其预后有着明显的关系,通过电生理检测不仅可以准确的诊断该病,更能对该病的预后做出判断,值得在临床上加大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格林-巴利综合症的电生理变化特点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观察与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收集60例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先对患者的神经传输速度和F波检测结果进行分析,1年以后,根据患者有无后遗症,将其划分为完全恢复组与后遗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1年前的电生理检测结果,并再次进行电生理检测。结果经观察与分析,格林-巴利综合症的电生理变化特点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及波幅下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缓、F波潜伏期延长且出现率下降。研究结果显示,运动电位波幅降低者或感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者大多预后效果差,而远端潜伏期延长者、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者或运动速度传导速度减慢者,预后效果大多良好。结论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的电生理变化与其预后有着明显的关系,通过电生理检测不仅可以准确的诊断该病,更能对该病的预后做出判断,值得在临床上加大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9.
格林-巴利综合症(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神经内科周围系统疾病之重症,加之合并植物神经紊乱,更加重病情,如不及时气管切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将威及生命[1,2].病人经过治疗和护理38d,自主呼吸7d后一天夜里患者出现多汗,血压下降,心率快,血氧饱和度偏低,皮肤湿冷,呼吸困难,休克状态,立即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和多巴胺升压药,不及时抢救对生命造成很大威胁.我科于2011年6月28日收治一个GBS病人,经过73d的治疗与护理,使得患者才不依赖呼吸机,尽早脱机,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静脉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应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用于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病毒、吸氧等常规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静滴,同时联合应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人的治疗方法。经治疗5d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喘息、哮鸣音减轻或消失情况及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6.5%和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7%和78.3%(P〈O.01)o观察组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哮鸣音、痰鸣音等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能从多角度、多渠道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趋化因子和细胞介质的释放,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肺功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对63例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大剂量IVIG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监测血清总胆红素和血红蛋白,记录两组患儿的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112.50±50.43)ummol/L VS(202.50±60.51)ummol/L,P〈0.05],光疗时间[(29.25±15.43)h VS(41.46±17.54)h, P〈0.05]及黄疸消退时间[(4.52±1.41)h VS (6.15±1.67)h,P〈0.05)]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但对照组的血红蛋白较治疗组有下降趋势。结论: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可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缩短患儿的光疗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对毛细支气管炎治疗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观察对比记录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憋喘、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确切,明显改善憋喘、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效减轻病情及阻滞病程进展,减少住院天数,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神经电生理检测在吉兰-巴雷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46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Hughes评分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F波的变化,探讨其与GBS预后的关系。结果F波异常率[74.6%(47/63)]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58.9%(106/180)],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19.8%(19/96)]低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58.9%(106/180)]和F波异常率[74.6%(47/63)](P〈0.05);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型组的预后[80%(24/30)]好于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组[50%(8/16)],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生理检查是GBS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F波是早期诊断的高敏感和高特异性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动态检测是确诊、分型、判断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市兴隆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159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各53例。其中研究1组采用1g/kg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研究2组采用0.5g/kg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3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蓝光照射、人工按摩等。测量患儿治疗1和3d后总胆红素含量,并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同时采血观察3组患者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入院治疗前,3组总胆红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P=0.914〉0.05)。治疗1d后,对照组含量上升,研究1、2组大幅度下降,1组较于2组下降更加明显;治疗3d,研究1组总胆红素含量下降至(182±14)μmol/L,研究2组总胆红素含量下降至(213±16)μmol/L,对照组开始下降至(254±1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29,P=0.000〈0.05)。3组患儿治疗1个月后,研究1组红细胞数量为(3.95±0.64)×10^12/L,研究2组红细胞数量为(3.74±0.42)×10^12/L,对照组红细胞数量为(3.49±0.52)×10^12/L,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41,P=0.001〈0.05)。研究1组血红蛋白含量(122.82±7.90)g/L,研究2组血红蛋白含量(110.43±10.01)g/L,对照组血红蛋白含量(101.82±7.9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32,P=0.000〈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尤其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头孢曲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仅给予头孢曲松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正常时间、皮肤疼痛消失时间、表皮剥脱面干燥时间、门诊治疗天数分别为(2.1±0.5)、(3.0±0.5)、(3.2±0.6)、(6.5±1.2)d,对照组分别为(2.7±0.6)、(3.7±0.7)、(3.9±0.8)、(7.7±1.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曲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显著,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2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观察组47例采用亚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9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明显低于对照组(1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8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40例和观察组(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组)4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6、TNF-α及IL-18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IL-6、TNF-α及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疗效显著,可调节患者的免疫状态,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应用时间人免疫球蛋白球蛋白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共60例,患儿依据人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时间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应用时间为发病1~4 d,B组应用时间为发病5~9 d,统计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经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