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缬沙坦胶囊80mg/次,1次/d.研究组在口服缬沙坦胶囊的基础上,联合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次,1次/天.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降低效果更为显著(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郑亚虹 《工企医刊》2014,(3):787-788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社区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并糖尿病老年患者110例,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缬沙坦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相应治疗后,治疗组DBP、SBP、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采取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收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脂紊乱的现象,降低血压及血糖指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08~2018.06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按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39例患者,分别予以氨氯地平、氨氯地平+缬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12周的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上,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有效提升治疗效率,并改善血压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口服2.5 mg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加服80 mg缬沙坦,两组患者中若治疗1周后,患者血压未恢复不理想,可使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剂量增至5 mg,缬沙坦剂量增至160 mg,连续治疗6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降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能有效地对血压情况进行改善,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比较,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缬沙坦组(n=68)、氨氯地平组(n=68)和联合组(n=68),缬沙坦组患者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组患者口服氨氯地平,联合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连续服用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收缩压较其他两组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glucose,2h PG)和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与其他两组比较,联合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联合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显著下降(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显著改善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水平,效果较单一用药显著。  相似文献   

6.
罗健 《中国卫生产业》2013,(9):140-140,142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的降压效果及两者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将7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血尿酸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和氨氯地平降压效果相似,缬沙坦除降压外,还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对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首选缬沙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于我社区接受诊疗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36例(72.00%),观察组总有效45例(90.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降压效果较佳,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6,(5):599-600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缬沙坦配合氨氯地平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本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联合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采用缬沙坦治疗),连续治疗6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头晕、头痛、咳嗽、乏力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可显著控制患者血压、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志峰  王霞  张晓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211-5212,5215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后的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鼻饲与口服氨氯地平对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1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鼻饲氨氯地平组(A组)和口服氨氯地平组(B组)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变异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两组间治疗后的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外科手术后须鼻饲的EH患者,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可显著降低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0.
周明  田满荣 《医疗保健器具》2012,(11):1945-1946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压晨峰(MBPS)影响。方法选择96例轻、中度血压曲线呈超杓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晨醒时口服,观察组另晨醒时加服倍他乐克25mg。6周后复查24hABPM.评价血压及MBPS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24h平均血压,清晨平均血压,IN-&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6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而夜间最低血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具有MBPS现象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晨醒时单次服药较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更好地控制24h平均血压、清晨高血压及睡一谷峰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 根据颅脑MRI的结果,将160例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96例和单纯性高血压组64例,监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V)、24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V)、白昼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V)、白昼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V)、晨峰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结果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24 h SBPV、dSBPV、nSBPV、24 h DBPV、dDBPV、nDBPV均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0.15±0.03比0.11±0.02、0.14±0.02比0.10±0.03、0.14±0.03比0.10±0.08、0.13±0.08比0.11±0.04、0.14±0.02比0.11±0.07、0.14±0.05比0.0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晨峰收缩压-SD、晨峰舒张压-SD、晨峰收缩压-CV、晨峰舒张压-CV均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15.37±4.55) mmHg(1 mmHg=0.133 kPa)比(13.53±2.26) mmHg、(13.64±4.95) mmHg比(9.80±3.46) mmHg、0.141±0.048比0.113±0.037、0.145±0.056比0.105±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BPV水平,尤其是晨峰BPV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BPV增大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筛选9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氨氯地平5 mg/d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6个月以后,对其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用动态血压记录仪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平均值和血压变异性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明显降低,血脂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动态血压平均值和血压变异性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动态血压平均值和血压变异性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可有效协同降压及调节血脂,并可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与血液粘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液粘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按血压昼夜节律分为血压节律消失组与血压节律正常组,观察两组血液粘度。结果两组间血液粘度有显著差异(P<0.05);收缩压变异性、平均动脉压变异性与血液粘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及血压变异性增高者血液粘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陈琦  蒋琼 《现代医院》2014,(12):33-34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采用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及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糖代谢情况,降压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单独使用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探索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将50例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单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6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疗效、血压、胰岛素抵抗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压及胰岛素相关指标方面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压、FPG、FINS、ISI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确切,并改善了患者胰岛素抵抗状况。  相似文献   

16.
胡悒萍 《中国校医》2008,22(4):445-447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合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ISMN—SIR)与合用缬沙坦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疗效及对脉压(PP)的影响。方法将华南师范大学校医院门诊单用氨氯地平血压控制仍不理想的56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n=28)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50mg/d),对照组(n=28)加用缬沙坦(80mg/d),疗程均4周。比较二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的变化。结果(1)二组SBP均明显下降(P〈0.01),2周后对照组SBP下降幅度略高于治疗组(P〈0.05),但4周后二组间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别(P〉0.05);(2)治疗组DBP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1);PP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SMN—SIR在有效降低SBP的同时降低DBP不明显,使PP减小,有利于老年ISH病人的降压治疗。对于单用钙离子拮抗剂血压控制仍不理想的老年ISH患者加用硝酸酯类是比较理想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治疗高血压疾病时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和氨氯地平所达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够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80例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对照A组90例、B组90例)。所有患者均停用其他降压药物2周左右。对照A组给予缬沙坦,对照B组给予吲哒帕胺;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3组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用药治疗后观察组血压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472,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病具有起效快、疗效和持续时间长及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治疗高血压的理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不能耐受患者应用坎地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安全性与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和改善心功能的疗效。方法将16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氨氯地平组(A组)和氨氯地平+卡维地洛组(B组),观察血压、不良反应,并作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①两组治疗12个月后,24小时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是两组治疗后24小时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A组治疗12个月后,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显著(P〈0.01);而在B组治疗12个月后左室重量指数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12个月后,A组左室重量指数较B组下降明显(P〈0.01)。③A组患者治疗后的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的比值均不同程度得到明显改善(P〈0.01),B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坎地沙坦加氨氯地平治疗12个月后,可使其左室肥厚显著逆转及左室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