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科病房自1977年上半年至1979年底,运用偏瘫Ⅰ号浓缩剂,配合针灸治疗脑血管意外124例,取得一定效果,方药简单,疗效较好、兹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共124例) 1、性别:男93例,女31例。 2、年龄:21~30岁4例,31~40岁5例,41~50岁37例,51~60岁58例,60岁以上20例。  相似文献   

2.
运用巨针配合中草药,取任督二脉的穴位或手足三阳经穴位,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50例,总有效率为98%。  相似文献   

3.
杨敏 《河北中医》2005,27(10):775-775
2001-02—2003-02,笔者用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1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及康复疗法对于改善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76例脑血管意外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及康复疗法对于改善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刺颈交感神经(简称颈交刺,下同)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的研究。方法:颈交刺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100例,药物加体针治疗脑血管意外所致偏瘫100例。结果:颈交刺疗法有效率90%。药物加体针治疗有效率60%。结论:颈交刺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疗效显著,而且安全、简便、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加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9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用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分别评价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评价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恢复得更好,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加康复训练治疗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刺颈交感神经(简称颈交刺,下同)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的研究.方法:颈交刺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100例,药物加体针治疗脑血管意外所致偏瘫100例.结果:颈交刺疗法有效率90%,药物加体针治疗有效率60%.结论:颈交刺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疗效显著,而且安全、简便、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针刺三阴交穴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尿潴留又称尿闭 ,是指膀胱内大量尿液不能随意排出的一种常见症状。临床上根据原因可大体分为 3类 :(1)反射性尿潴留 ;(2 )神经支配障碍性尿潴留 ;(3)阻塞性尿潴留。脑血管意外后由于神经系统不同程度损害 ,常伴随急性尿潴留 ,临床上常用插导尿管来被动治疗 ,不仅不能主动解除神经支配障碍 ,且易并发泌尿系感染。因此 ,尽快解决脑血管病意外后尿潴留成为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几年来 ,我院中风科以祖国医学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 ,采用针刺双侧三阴交穴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尿潴留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共治疗观察 4 5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瘫三穴治疗中风偏瘫23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贵仁 《陕西中医》1995,16(10):463-464
采用针刺治瘫三穴,即针刺人迎,阳陵泉、太冲穴治疗中风偏瘫234例,总有效率为99.1%。提示本方法具有启闸运枢,通瘀泄浊,枢调气血之功。  相似文献   

10.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偏瘫肩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刚  尤斌 《现代中医》2001,14(1):40-41
  相似文献   

11.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颈夹脊穴结合大椎刺络拔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颈夹脊结合大椎刺络拔罐治疗 ,并与推拿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75 %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针刺夹脊穴的疗效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 ,治疗组治疗 2个疗程后治愈率和有效率均较治疗 1个疗程为高 (P <0 .0 5 )。  相似文献   

12.
温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温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温针夹脊穴、风池、大椎、晕听区为治疗组计43例,与电针治疗的对照组24例作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均能增大椎动脉的血流量,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夹脊穴为主对颈源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能明显增大椎动脉的血流量。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穴位贴膜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膜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 3组 ,针刺组 2 8例 ,穴位贴膜组 2 7例 ,综合治疗组 3 1例 ,分别应用针刺、穴位敷贴以及二者综合的方法同期用来治疗中风偏瘫。结果 各组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与肌力。针刺组、穴位贴膜组和综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4.4%、71.0 %和 93 .9% ,其中综合治疗组优于其他二组 ,与穴位贴膜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针刺治疗配合穴位贴膜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 4 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丹参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 ,治疗前后均做 TCD检查 ,并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4 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5 %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经 TC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均有差异 (P<0 .0 5 ) ,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更能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 (P<0 .0 5 )。结论 穴位注射夹脊穴能较好地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和椎 -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 ,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不同刺法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宇征  李大军 《中医杂志》2001,42(9):534-535
采用颈夹脊穴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颈椎病104例,其中传导组53例,根据患者X线片提示,在病变椎体水平的夹脊穴处刺入1.5-2.0寸,行提插泻法,使患侧上肢抽动1-2次,健侧行捻转手法;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手法治疗。结果传导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的即时止痛效应及长时止痛效应均以传导组为优(P均<0.01)。传导组针刺治疗后血清中吗啡样物质含量有显著增加(P<0.01),对照组针刺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巨刺结合夹脊穴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头针法,并采用巨刺法、针刺颈腰部夹脊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取穴法及康复训练治疗。通过Ashworth痉挛量表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巨刺结合颈、腰部夹脊穴针法对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有明显疗效,并显著优于传统针刺方法(P〈0.05)。结论:巨刺结合颈、腰部夹脊穴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有明显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阴经电针疗法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观察针刺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疗效。方法:运用阴经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37例。结果:肌张力降低总有效率83.3%,生活自理能力指数ADL提高总有效率86.5%。结论:说明阴经电针疗法在降低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较好疗效,有利于偏瘫肢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0 4例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 10 4例和体针组 10 0例 ,电针组取腰夹脊、环跳、阳陵泉、承山 ,并用 G- 6 80 5电针治疗仪治疗 ;体针组取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环跳、承扶、阳陵泉、承山等穴 ,并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和体征变化。结果与结论 电针组疗效高于体针组 ,有效率分别为 10 0 %与 86 % ,P<0 .0 5 ,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颈椎功能锻炼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100.0%,对照组分别为53.3%和9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β-E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E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夹脊穴是一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β-EP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独取太阳经穴治疗中风偏瘫5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取穴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设独取太阳经穴为治疗组,独取阳明经穴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愈显率为69.1%,对照组为43.3%,经χ^2检验,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