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在原发性多脏器损害的基础上并发贫血、低蛋白血症、高血压、肺浸润、心力衰竭、肾衰或继发感染等使患者致死.因此,合理有效的综合治疗对于延长SLE患者的寿命有着重要意义.在中医药治疗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1 辨证论治根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本病可分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气血两虚型.1.1 热毒炽盛型(相当于SLE急性和亚急性期,起病急骤,高热不退,肌痛乏力,颜面红斑明显,同时伴多脏器受累,或病程反复迁延,时轻时重.实验室检查:以肝肾损害尤为显著,血沉增快,ANA( ),血清补体下降,LE细胞( ),全血减少,血清球蛋白γ球蛋白,a_2糖蛋白增高,IgA增高,肾功能BUN高.  相似文献   

2.
曹晶 《河北中医》1996,18(2):47-48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近况曹晶(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所100020)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个侵犯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了皮肤受损以外,常累及多个器官,尤对心、肝、肾的损害多见,因此,笔者认为很难以某个或几个病...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文娣 《河南中医》1997,17(4):250-251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进展康文娣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0000)主题词红斑狼疮,全身性/中医药疗法综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于女性,病变常累及全身结缔组织,除皮肤关节外,以肾、心、肝损害更多见。近年中医药在治疗...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由于遗传、激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机体免疫调节紊乱所致的一种慢性炎症疾病,病变部位在全身结缔组织,可罹及皮肤、粘膜、浆膜、血管、关节、淋巴系统及各主要器官。其临床表现类似中医学肾脏风毒、鬼脸疮、痹病、水肿、心悸、悬饮等。西医用激?..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我国的发病率为 74.5 / 1× 10 5 ,一般认为发病与遗传素质、性激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病变常累及多个器官、组织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现代医学多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疟药治疗 ,但毒副作用明显 ,停药后易产生反跳。近年来 ,中医中药对 SL E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笔者仅就近几年有关 SL E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综述如下。1 辨证分型论治不少学者根据患者不同病情 ,结合自身的经验 ,辨证分型论治 ,取效较好。方福根 [1 ]报道 ,对 18例患者辨…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张晶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祛风湿笔者在一年多的临床实践中,运用中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6例患者,年龄在25~35岁2例,36~45岁3例,46岁以上1例...  相似文献   

7.
回顾近 10年中医药文献 ,总结近代医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治方面的成就 ,展示出中医的独特优势 ,同时也对当前中医药治疗 SL E的现状作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中医学认为,SLE病程长,在不同的阶段其病机各异,发病期以热入营血为主,稳定期以热去阴伤、肝肾阴虚为主,后期以肾虚阴亏、瘀毒内结为主,而瘀血阻络则贯穿疾病的始终,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对其进行辨证论治。分阶段治疗SLE体现了中医药治疗SLE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顾护脾胃和调节情志。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现状及其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金实 《江苏中医》1999,20(12):3-5
检索自1982个以来中医药治疗SLE文献100余篇,结合作者的研究,介绍了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药效机理的研究现状,并作出评价。作者认为民果令人鼓舞,但诸多方面有待正确评估,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指出:疗效标准有待统一,临床资料有待完备,检测项目有待更新,实验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10年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方药以及实验研究的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病名由来、中医古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症状的描述(发热、皮肤与黏膜改变、关节和肌肉、内脏损害、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命名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因素(如性激素、遗传、环境、感染等)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20年来对该病诊断率提高及一些环境不良等因素影响,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虽然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预后已大有改善,但SLE疾病本身累及器官多,临床表现复杂,治疗过程易出现各种感染(细菌、病毒、真菌、混合性),病死率并无明显降低。因治疗不规范致病程缠绵、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等,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治疗的正确介入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因此很有必要重申多途径规范及中医治疗如何切入,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且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但近年来,中医辨证分型与SLE微观指标关系的研究和中医药治疗SLE的临床研究相继展开,不少研究表明中医药辨证对SLE的疗效是确切的,尤其在增强疗效、抑制西药的毒副作用、有效地撤减激素用量和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今笔者针对近年来中医辨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红斑狼疮I号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LE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属阴虚内热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无效者再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红斑狼疮I号方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2组患者SLEDAI评分、临床疗效、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用药量及患者抑郁、焦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42%明显高于对照组5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SLEDAI评分均下降,但2组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醋酸泼尼松日平均用量和环磷酰胺使用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下降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斑狼疮I号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LE,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的使用量,并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更有利于SLE患者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15.
全面叙述了近年来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理法方药及药效机理的实验研究进展,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在辨证分型、疗效标准及药理研究方面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文献资料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专方专药治疗研究 ,辨证施治研究 ,实验研究等进行了归纳、总结与分析 ,认为中医药在以上几个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对其有效成份、药理作用、药效学、毒理学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医文献中无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名,与之相似描述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根据SLE发热、红斑、腰膝酸软乏力等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阴阳毒""、阳毒发斑""、面发毒""、蝴蝶斑""、鬼脸疮"、"脏腑痹"等。本病有内外两方面因素,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阴阳失衡,气血失和,气滞血瘀,而以肝肾阴亏为主;外因则由于湿热与热毒侵袭肌表,流注肌肤、肌肉、四肢关节,进而内舍五脏六腑。病理特点是肝肾虚损为本,热毒瘀血为标,本虚标实,互为因果在病理演变过程中虚实互见,错综复杂多变。急性期有热毒炽盛、瘀血阻络、风湿热痹、阴虚内热等,治疗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缓解期常见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等,治疗固护阴液、养阴滋阴。  相似文献   

18.
总结全国名中医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法和用药特点。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筛选各医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文献。将各医家提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法进行频次和聚类分析,将常用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各医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用治法有解毒、清热、补肾、化瘀、滋阴、活血等,其中解毒、清热治法频次最高。常用中药包括清热凉血药、补脾益肾药、解毒散瘀药、滋阴清热药。治法规律为活动期以解毒清热治法为主,控制病情;缓解期以扶正补虚治法为主,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19.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主要死因之一,有研究表明狼疮性肾炎发生率与SLE病程长短有关,确诊SLE4年以上的患者狼疮性肾炎发生率高达92.3%。西医治疗狼疮性肾炎以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为主,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现对其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中医证型分类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建立临床防治SLE的中药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及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其用药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SLE中医证型以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出现的频率最高,药物以清热药、补虚药应用最为广泛。结论:SLE的中医证型分类与用药规律的研究,为临床治疗SLE选药组方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