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胆管支气管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女,38岁。因反复右上腹痛伴发热黄疸8年,咳黄绿色样痰4个月入院。于8年前出现右上腹疼痛,同时伴有皮肤巩膜黄染、发热,最高体温达39.5℃。在当地医院B超检查提示右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为右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行保守治疗后,发热缓解,黄疸减轻。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均给予对症处理。4个月前病人咳黄绿色样脓痰,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结石(Hepatolithiasis,HL),又称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或肝胆管结石病,是指存在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结石,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多见于远东和东南亚国家,发病率约为2%~25%,而西方国家较为少见,仅为0.6%~1.3%[1-4].长期的HL会导致反复的肝内胆管炎症,继发肝内胆管狭窄,导致肝实质萎缩、胆...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6岁,因“左乳渐增性肿块3年余”于2014年9月19日入院。查体:右侧乳房表面无红肿、破溃、流脓,左侧乳房乳晕处局限性隆起、稍红肿、无破溃,未见“桔皮样”、“酒窝征”改变;双侧乳头无内陷,挤压乳头无溢液;左侧乳房乳晕处局部肿大,乳头抬高,无溢液;左侧乳晕后方可触及一大小约3.0 cm ×2.0 cm ×2.0 cm 肿块,质硬,表面欠光滑,界限欠清楚,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右侧乳腺未触及明显肿块、结节;双侧腋窝、锁骨上、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病人,女性,64岁,反复发作右上腹绞痛13年,加重3d入院。病人于1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痛伴恶心、呕吐,并多次出现黄疸、发热,每年住院数次,皆诊断为胆管结石伴胆管炎,予以抗生素、解痉、利胆治疗,3~5d后症状消失。曾行CT检查提示左肝外叶胆管扩张。3d前又突发右上腹绞痛伴黄疸、高热。入院查体:T 39.7℃,巩膜黄染,右  相似文献   

5.
6.
正肝内胆管细胞癌在成人原发性肝癌中位居第二位,约占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0%,且最近几年发病率不断增加。尽管过去的几十年间,1年生存率有所改善,但5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性变化(仍低于5%)。根治性外科切除是治愈肝内胆管细胞癌唯一有效的途径。由于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肿瘤晚期,且外科切除后早期复发等诸多原因,造成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较差。患者的预后与能否行根治性切除密切相关,但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0~2005年外科治疗的3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中AFP阳性率10.8%(4/37),肝硬化阳性率24.3%(937).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82.3%、45.8%、45.8%;非根治性切除组1、3年生存率11.1%、0%.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指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二级分支)以上的胆管上皮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症状隐匿,预后很差。由于ICC位于肝内曾被称为胆管细胞性肝癌,并长期作为原发性肝癌的一种类型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一类来源于肝内小胆管(包括二级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1],是仅次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另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约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5%~ 30%[2].近年来的全球研究数据表明,IC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4].目前对此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还不深入,已有的研究发现,ICC发病可能与以下危险因素有关,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纤维性多囊性肝病、肝内胆管结石、寄生虫感染、肝炎病毒感染、化学致癌物的接触、糖尿病、肥胖、吸烟等[5-13].本文将对ICC的发病机制及其与主要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手术预后的因素,探讨提高ICC疗效的途径。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2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83例ICC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成功随访到的132例病人用Cox回归模型,选择15个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2例外科手术治疗病人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3%、21.6%和11.8%,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病人的预后与手术方式、病理分型、是否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前血清CA19—9水平显著相关,而与是否输血、放疗、化疗、肿瘤大小、肝硬化、AFP、TBIL、A/G(白球蛋白比)、性别、年龄等无明显相关。结论规则性肝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是ICC主要的治疗措施;对于术后肝内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的积极预防和治疗是提高ICC生存率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正胆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iary tract,BT-IPMN)是一种黏液高分泌性的胆管乳头状瘤病,临床罕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65岁。因"右上腹隐痛伴腹胀1年"于2015-10-29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6.4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相似文献   

13.
病人女,21岁,藏族。主诉“右上腹疼痛3个月,伴恶心、发热及皮肤黄染2个月”于2002年12月26日收住院。病史:病人于入院前3个月,偶然在进食后出现右上腹疼痛,疼痛呈持续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及鲜血,曾到当地医院就诊(具体诊断及治疗不详),治疗效果不佳,2个月前病人开始出现巩膜及皮肤黄染,其后逐渐加深,大便呈陶土色,伴发热及皮肤瘙痒,故转我院。  相似文献   

14.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具有显著的局部播散和淋巴道转移的特性.治愈ICC的惟一选择是根治性手术,应行规则性肝切除或扩大肝切除;是否常规清扫淋巴结以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目前研究较多,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姑息性切除仍然可以改善部分病人的预后.再次手术对于术后"超过一年"的部分肝内复发病人也有较好的疗效.肝移植仅适用于高度选择的早期病人或者谨慎的临床试验,并建议联合术后放化疗等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加深对其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肝内胆管扩张19例,肝内胆结石13例,肝叶萎缩7例,肝门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14例,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内动脉期无或轻度强化,静脉期呈轻度或中度强化,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呈斑片状、分隔状向心性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肝内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CT诊断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性 ,4 8岁。 2 0 0 0年 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全身黄染渐加重 ,纳差 ;无明显寒战发热、腹痛、皮肤瘙痒及陶土样便 ;无恶心呕吐及腹泻。曾以“淤胆性肝炎”治疗 ,黄疸减轻 ,但未完全消退。 2 0 0 1年 4月症状加重 ,当地就诊为“毛细胆管性肝炎” ,治疗 1个月余 ,病情无明显缓解。发病以来体重下降约 10kg。体格检查 :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 ,心肺正常 ;肝脏肋缘下 2指 ,表面光滑无结节 ;无腹水 ,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肺正常 ,化验澳抗、丙肝及庚肝抗体均阴性 ;血谷丙转氨酶 5 6IU/L ;总胆红素4 87μmol/L ;直接胆红素 310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特点与生物学特点之间的联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自1985年4月至2008年12月间9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及术后病理资料。结果 1.43.98%(42/97)的患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男性组阳性率(51.61%)明显高于女性组(28.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原发肿瘤位于肝左叶的ICC患者发生转移(67.27%(37/55)明显高于位于肝右叶的ICC患者(40.48%(17/4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病理提示肿瘤中-低分化而发生转移(66.67%(34/51))较高分化者(43.48%(20/46))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4.一年内复发率27.85%(22/79),复发组术中输血率(63.64%(14/22))明显高于未复发组(31.58%(18/57))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1.慢性乙肝或血清学HBV阳性患者中,男性发展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几率更大。2.ICC发生转移特点因肿瘤的位置和分化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3.输血是肿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 ,74岁。因B超发现“胆囊结石”入院。无右上腹疼痛和发热、寒战病史。查体无特殊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正常。B超示胆囊结石。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 ,术中见胆囊内不含结石 ,发现胆囊床相当于胆囊体部有一稍隆起的囊状物 ,用钳子可触及移动性结石。穿刺为金黄色胆汁 ,证实囊状物为胆管。在腹腔镜下切开囊壁取出 2 5cm× 1 5cm结石。胆道镜检查见胆管呈囊状 ,内壁光整 ,未发现胆管开口 ,无残石。置入 2 2F“T”型管 ,缝合胆管切口后注入 30 %泛影葡胺摄片。术中造影显示 :左右肝内胆管及肝外胆管均显影良好 ,管径形态正常 ;球囊状…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内胆管癌(primary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指起源于二级及以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肝脏原发恶性肿瘤5%~30%[1]。ICC在浸润方式和肉眼形态上与肝外胆管细胞癌相近,但在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上又明显不同于肝外胆管细胞癌。本病症状隐匿、早期即出现转移、手术切除率低。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回顾性对我院2005-2010年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细胞癌13例术前漏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