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子冬  张如兰 《天津医药》1992,20(9):558-559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出血性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29岁,已婚。主因右下腹肿块术后切口出血4天,伴发烧,于1990年11月25日入院。1年前因腹部外伤,在当地医院诊为“脾破裂”行脾切除术,脾脏较正常增大。术后一年来常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是一种少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以血小板持续增高为特点,主要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脾常肿大,本病较少见,常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确诊PT患者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郭良耀  赵小亭  李葳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0):1057-1058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殖性疾病之一 ,其特点为血小板持续性显著增高 ,伴以出血、血栓形成、脾肿大 ,本病临床上不多见 ,发病年龄为 4 5岁以上 ,我院血研所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诊治 8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12~ 6 4岁 ,平均 5 4岁 ,4 5岁以上 6例 ,占 75 %。本组的病例均符合诊断[1] 。属于轻症者 3例 (女 2例 ,男 1例 ) ,重症者 5例 (女3例 ,男 2例 ) ,均有明显的出血倾向与下肢血栓形成 ,其中 3例排黑便 ,2例肉眼血尿 ,5例不同程度双下肢肿痛、麻木 ,行走困难。1 …  相似文献   

4.
陆静芝  吕瑞升 《贵州医药》1989,13(5):291-292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罕见的造血系统疾病,国内报导不多。兹报导二例,并对本病作简要讨论。病例介绍例一,张××、女、7岁。因肉眼血尿及皮肤紫癜拟诊“紫癜性肾炎”入院。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肿大,心肺(一),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皮肤见瘀斑。实验室检查:①血象:血色素100g/L、红血球3.5×10~(12)/L、白血球14.2×10~9/L、中性粒细胞60%、嗜酸粒细胞1%、淋巴细胞37%、单核细胞2%、血小板计数880×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②骨髓象:骨髓粒、红、巨三系均增生活跃,以巨核细胞系增生活跃更明显,全片共见99个巨核细胞,其中原巨  相似文献   

5.
王健  邵建玲等 《贵州医药》2001,25(4):365-365
我科 1999年 1月~ 1999年 12月间共收治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 74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74例患儿中男性 52例 ,女性 2 2例 ,男女之比为 2 .4∶1;年龄 33天~ 4岁 ,1岁以内发病 35例 ,1岁以上发病 39例。所有病例均依照文献[1]标准明确诊断。1 2 取材和方法 血液计数使用SysmexF— 82 0自动计数仪。采用毛细血管末梢血。晨起用 7号采血针在无名指进针约 0 3cm ,待其自行滴血后吸取2 0 μl作血小板计数 ,同时检测红细胞及白细胞数。1 3 原发病情况 支气管肺炎 15例 ,毛细支气管炎 9例 ,急性化脓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实例探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之临床医治方法。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期间4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年龄大多处于40~60岁,一般都有出血症状或血栓的形成,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殖,α干扰素合并羟基脲进行治疗,有效率达到100%,对患者随访6个月,无1例患者转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结论对于原发性血小板的临床症状在诊治时一定要予以重视,以此避免误诊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朱向辉 《河北医药》2003,25(4):308-308
患者 ,女 ,79岁。冠心病 2 0年 ,主因疲劳、乏力、头昏、心慌3d入院。查体 :BP 15 10kPa ,P 62次 min ,瞳孔右侧大于左侧 ,律整 ,无杂音 ,肝、脾不大 ,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实验室检查 :尿潜血 (-) ,便潜血 (-) ;血常规 :白细胞 9.0× 10 9 L ,中性 0 .82 ,淋巴细胞 0 .16,嗜酸 0 .0 2 ,红细胞 5 .2 0× 10 1 2 L ,血红蛋白 138g L ,血小板 130 2× 10 9 L。血涂片中血小板多见且聚集成堆 ,形态大小不一 ,未见异常巨大血小板。骨髓像显示 :有核细胞明显增生。粒、红两系各阶段比例无明显异常。巨核细胞作者单位 :0 50…  相似文献   

8.
郭志雄 《哈尔滨医药》2012,32(2):111-1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诊治的1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治疗有效率达94.4%,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6例,无效1例.结论 羟基脲联合干扰素-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卵巢恶性肿瘤与血小板增多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伴发血小板增多的临床规律。方法回顾分析98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合并血小板增多。结果血小板增多占26.5%,其中晚期(Ⅲ+Ⅳ期)占88.46%,晚期患者血小板偏高明显增多,且肿瘤切除后血小板下降。结论卵巢恶性肿瘤伴发血小板增多晚期患者多见,预后差,血小板增多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恶性程度及术后随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法 3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伴随脑梗死患者,按照自身病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辅以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对3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月后,35例患者的原发性血小板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3个月随访观察之后显示35例患者血小板基本恢复正常范围,仅有1例患者有轻度后遗症。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法辅以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伴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少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外周血小板(PLT)持续显著增高、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增加为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认识其特点,可减少对本病的漏诊误治,现将我院1993—2005年间收治的13例ET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属血液系统疾病,目前仍无中药治疗ET规范的临床评价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评价方法,本文提出ET的病例选择标准、临床干预措施、评价指标、疗效判定标准,并强调合理定位对中药临床评价ET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致心脏骤停(附两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根义  唐鸿漪 《天津医药》1995,23(3):165-167
报告两例长时间误诊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所臻反复发作心脏骤停,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并非罕见,对其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进行探讨,分析误诊原因可能与醛固酮的昼液分泌规律等关,对反复发作室性心律失常伴高血压,低血压钾者,应注意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必要时应做动态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特征为骨髓内部巨核细胞过度增生,其外周血液中血小板含量升高且伴有血小板质量异常,病因不清,起病缓慢,病情轻者仅会出现乏力、头晕等高黏滞血症状,病情重者常伴有出血、血栓以及脾脏肿大等症状[1].本研究对ET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该病的临床疗效与患者预后.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总结2002年4月至2011年3月我院70例ET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47例,女23例;年龄19 ~ 78岁,中位年龄55岁.有出血者30例(42.9%),表现为皮肤紫斑、瘀斑,鼻腔、牙龈出血,伴有呕血、脑出血与黑便等;栓塞者19例(27.1%),其中脑梗死5例,心肌梗死3例;肝大者15例(21.4%).  相似文献   

15.
患者,60岁,女性。2003-05因腹痛、腹胀、双下肢水肿住院。骨髓检查:增生活跃骨髓像,巨核细胞多见,大于50个,血小板成堆分布。血常规检查RBC5.1×1012/L、WBC8.37×109/L、PLT1728×109/L。经会诊,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生症伴门静脉血栓。在化疗及溶血栓的同时进行治疗性的血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假性增多的原因,寻找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的解决方法。方法对8例血细胞分析血小板计数异常增高的标本,采用手工法计数血小板,涂片染色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结果 8例标本三种方法的血小板的结果分别是(4037.5±2788.9)×109/L(,1495.6±1709.1)×109/L(,1505.0±1782.5)×109/L;仪器法与手工法和血涂片法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工法与涂片法的计数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论作血细胞分析时,血小板结果异常增高,且MCV值较低时,须用手工法重新计数血小板,以确保计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thrombocythemia,ET)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neoplasm,MPN)的一种,以骨髓中巨核细胞异常增生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增多为主要特点,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脾脏常肿大,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治疗中容易只重视治疗脑梗死,而忽视治疗引起脑梗死的真正病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现将我院两年来收住的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剂量的干扰素-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中的疗效。副作用及预后。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2001年6月间诊断为ET经过干扰素-α治疗的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中男女各5例,就诊时中位年龄52岁(33-82岁)。经过干扰素-α治疗6个月,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4例。无效(NR)3例;治疗12个月CR5例。PR4例,NR1例,治疗有效骨髓巨核细胞均减少,脾脏缩小,出血及血栓均明显控制,随访1.5-2年,CR5例,PR4例,复发1例。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但均能耐受。结论:干扰素-α治疗ET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及较好的耐受性。但需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成人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要点,探讨血小板去除术在成人血小板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成人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组,单纯采用羟基脲治疗对照组患者,为观察组患者行血小板去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为缓解、进步、无效的病例分别为15例、8例、2例,临床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x2=3.059,P0.05)。结论血小板去除术可缓解乏力、烦热、气短、失眠等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孙慧 《贵州医药》2002,26(4):365-366
随着电子血细胞计数仪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现率逐渐增加。现将本科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收治的 4 3例血小板增多症患儿的资料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4 3例均系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收住我科的患儿 ,并已在临床上排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除各自疾病外 ,均伴有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计数 >32 4× 10 9/L。 4 3例中男 2 9例 ,女 14例。年龄4 5天至 12岁 ,其中 4 5天至 1岁 13例 ,占 30 2 % ;1~ 5岁 19例 ,占 4 4 2 % ;>5岁 11例 ,占 2 5 6 %。1 2 方法  4 3例患儿均于入院当时和住院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