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小剂量的咪唑安定、异丙酚和芬太尼合用于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的镇静、遗忘、并发症及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等,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协会(ASA)麻醉分级,也称为麻醉分级的Ⅰ-Ⅱ级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30例。B组患者于颈丛阻滞前5min缓慢静注咪唑安定1.52.0mg,颈丛阻滞后微量泵输注异丙酚3mg/(kg·h)、芬太尼1.125μg/(kg·h)。A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缓慢静注异丙酚1 mg/kg、芬太尼0.05mg,继以异丙酚42.0mg,颈丛阻滞后微量泵输注异丙酚3mg/(kg·h)、芬太尼1.125μg/(kg·h)。A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缓慢静注异丙酚1 mg/kg、芬太尼0.05mg,继以异丙酚46mg/(kg·h)输注维持。监测并记录入室时(T0)、颈丛阻滞后10min(T1)、20min(T2)、30min(T3)、手术开始后30min(T4)及术毕(T5)时的BP、HR和SpO2,并计算MAP。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术后遗忘程度。结果:与T0比较,A组患者在T1、T2、T3时MAP显著升高、HR显著加快(P<0.01),B组患者术中MAP、HR变化不明显(P>0.05);B组MAP、HR在T1、T2、T3时明显低于A组(P<0.01)。A组呼吸暂停发生率(36.7%)明显高于B组(0%)(P<0.01)。B组患者术后颈丛阻滞操作遗忘率和手术过程的Ⅲ级遗忘率高于A组(P<0.01)。结论:小剂量的咪唑安定、异丙酚和芬太尼合用于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镇静效果满意,能有效抑制颈丛阻滞后的心血管反应,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术后对颈丛阻滞操作和手术过程遗忘作用强,可提高患者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右旋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对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在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分为右旋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组(R组)和咪唑安定复合舒芬太尼组(M组),各30例.记录两组入室时(T0)、麻醉前(T1)、麻醉后(T2)及甲状腺切除时(T3)的中心静脉压(MAP)、心率(HR)、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的浓度水平.结果 两组T0时点MAP、HR、NE及E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点,两组MAP、HR、NE及E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及T3时点,M组MAP、HR、NE及E的浓度明显高于T1时和R组(均P<0.05).两组麻醉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丛神经阻滞加强化麻醉(右旋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能够有效减轻甲状腺手术时应激反应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NE及E的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复合颈神经浅丛阻滞在颈椎前路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颈椎前路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喉罩全麻复合颈神经浅丛阻滞(Ⅰ组)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Ⅱ组),每组各100例。记录诱导前、诱导中、复苏HR、MAP,麻醉诱导时间、复苏时间、术中气道漏气、术中返流误吸、术中知晓、苏醒期躁动、术后咽喉不适、术后对诱导有痛苦记忆后的例数。结果Ⅰ组诱导、复苏HR、MAP的波动幅度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诱导、复苏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Ⅰ组苏醒期躁动,术后咽喉不适、术后对诱导有痛苦记忆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1)。结论喉罩全麻复合阻滞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颈椎前路术中的应用优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术前口服倍他乐克预防颈丛阻滞甲状腺术中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倍他乐克组(Ⅱ组),每组20例。Ⅱ组颈丛阻滞前10min口服倍他乐克25mg,Ⅰ组口服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颈丛阻滞前5min(T1)、阻滞后5min(T2)1、0min(T3)以及手术开始后20min(T4)和50min(T5)监测ECG,SPO2,SBP,SDP。结果Ⅰ组术中SBP,HR明显高于阻滞前水平(P<0.05),而Ⅱ组在T3时点和术中仅HR高于阻滞前水平(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Ⅱ组T2,T3,T4,T5各时点HR仍明显低于Ⅰ组(P<0.05),SBP仅在T5时点和术中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术前口服小剂量倍他乐克能够预防甲状腺术中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辅助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ASAⅠ~Ⅱ级60例行甲状腺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右美托咪定组(C组),各30例。D组取羟考酮5 mg于颈丛神经阻滞前10 min缓慢静注,随后静脉注射负荷量的右美托咪定0.5μg/kg,输注时间10 min,继续以0.2μg/(kg·h)速度持续泵注维持至缝皮;C组不予注射羟考酮,其他用药一致。监测记录两组患者T0、T1、T2及T3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T0时点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T2、T3时点,两组MA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T2及T3时点,C组MAP、HR明显高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与T1时点MAP比较,t=10.527,P0.05,与T1时点HR比较,t=12.712,P0.05;T3与T1时点MAP比较,t=11.245,P0.05,与T1时点HR比较,t=10.155,P0.05)。D组患者满意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辅助用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减轻甲状腺切除术术中应激反应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丛麻醉下复合瑞芬太尼及丙泊酚清醒镇静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30~55岁;体质量50 ~ 80 kg; ASA Ⅰ级.随机分为2组各20例.Ⅰ组(全麻组)常规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维持全凭静脉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分别以0.25 ~2、100 ~ 200 μg·kg -1·main -1行恒速输注.Ⅱ组(颈丛复合瑞芬太尼及丙泊酚清醒镇静组)行单侧颈深丛及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后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剂量分别为0.05~0.1μg· kg -1·min -1和1 mg·kg-1 ·h-1,保持患者清醒镇静且手术无痛.记录麻醉前即刻(T0)、气管插管/颈丛阻滞后(T1)、手术前即刻(T2)、分离甲状腺期(T3)及气管导管拔出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记录术后4h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及舒适评分(BCS评分).结果 2组患者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MAP在T1、T4期较平稳(P均<0.05),T0、T2、T3期2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Ⅰ组相比,Ⅱ组HR各时点均较平稳(P均<0.05),BIS值各时点均较高(P均<0.05).术后4 h VAS评分Ⅰ组略高于Ⅱ组,BCS评分Ⅰ组略低于Ⅱ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颈丛麻醉下复合瑞芬太尼及丙泊酚清醒镇静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方法简便,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麻醉深度指数(CSI)指导用药,探讨腹部手术不同方式快通道麻醉的差别.方法 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静脉全麻(A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组(B组),每组30例:A组为异丙酚静脉全麻,B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两组均行CSI监测,使CSI值维持在(55±5).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5 min(T1) 、切皮时(T2)、术中探查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10 min(T5)的循环指标(MAP、HR)、麻醉药用量、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A组MAP、HR均高于B组,且均存在组间与时点的交互作用(P均<0.01);两组患者T0、T4时点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T2、T3、T5时点的MAP、HR均高于B组(P<0.05).组内比较,A组T1、T2、T3、T5时点的MAP、HR均较T0时点明显地升高,而B组于上述时点则较平缓.B组的异丙酚、阿曲库铵、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小于A组(P<0.05);B组的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早于A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B组的术后躁动率低于A组(P<0.05).结论 CSI应用于快通道麻醉,可以避免术中知晓.CSI调控下,在腹部手术中,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比单纯静脉全麻可以使循环更稳定、术后躁动率更低,可以减少静脉麻醉药的用量、提早苏醒时间,在快通道麻醉中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8.
倍他乐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非心脏手术麻醉诱导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探讨其降低血压、减慢心率与保护心肌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Ⅲ级择期全麻非心脏外科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前Ⅰ组予以倍他乐克40μg/kg,Ⅱ组予以生理盐水2ml,采用异氟醚复合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10min(T5),1h(T6),术毕(T7)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PP(心率×收缩压)的变化及使用麻黄素、阿托品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T0比较,Ⅰ组T1~T7SBP、DBP、MAP、HR、RPP显著降低(P<0.05),Ⅱ组在T1~T5时SBP、DBP、MAP、HR、RPP显著升高(P<0.05),T5~T7趋于平稳。与Ⅱ组比较,Ⅰ组在T1~T7各时点SBP、DBP、MAP、HR、RPP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使用麻黄素、阿托品的例数无差异(P>0.05)。结论倍他乐克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抑制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易于维持稳定的循环功能,能够安全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R组)在颈丛阻滞完成后静注咪达唑仑0.04 mg/kg,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对照组(F组)在颈丛阻滞完成后静注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0.05 mg,术中根据情况每次追加芬太尼0.025 mg;比较2组手术开始后10、20、30、60 min时点的HR、MAP、SPO2变化及开始后10、20、30、60 min时点的麻醉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情况,并由手术医师对麻醉效果做出评分。结果手术开始后20(T2)、30(T3)、60 min(T4)时Ramsay评分R组明显高于F组(P<0.01);手术开始后10(T1)、20(T2)、30(T3)时2组HR、MAP、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2组MAP、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麻醉效果满意度评分2组2分和4分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麻醉中可以提供更完善的镇静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颈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啶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并与复合氟芬合剂比较.方法: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两组:改良颈丛复合右美托咪啶组(Ⅰ组)和改良颈丛复合氟芬合剂组(Ⅱ组)各20例.Ⅰ组在完成改良颈丛神经阻滞后先静脉输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啶1μg/kg(>10分钟)再以0.3~0.5μg/(kg·小时)持至术毕.Ⅱ组在完成改良颈丛神经阻滞后静脉输注氟芬合剂(氟派利多5mg+芬太尼0.1mg)1次,在分离甲状腺上极时追加1次.观察并记录两组在颈丛阻滞前(T0),给完负荷量右美托咪啶或第一次氟芬合剂后5分钟(T1),切皮时(T2),分离甲状腺上极时(T3)的血流动力学的参数、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于T1时抽取桡动脉血1ml做血气分析,并进行术中合作度评价.结果:Ⅰ组患者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波动均在正常范围(P>0.05).Ⅱ组T3的SBP、DBP、HR较T1时升高明显(P<0.05),两组SPO2、PETCO2组内和组间差异以及T1时的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合作度Ⅰ组(100%)明显高于Ⅱ组(71%)(P<0.05).结论:改良颈丛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啶麻醉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中安全有效,生命体征稳定,术中清醒能较好配合手术医生的操作.  相似文献   

11.
张坤全  田丰 《海南医学》2003,14(7):28-29
目的 观察异丙酚、芬太尼用于锁骨开放内固定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  50例锁骨骨折病人被随机分为芬太尼异丙酚组 (Ⅰ组n =2 5)和颈丛神经阻滞组 (Ⅱ组n =2 5) ,Ⅰ组静注芬太尼 2ug·kg- 1 、异丙酚 2~ 3mg·kg- 1作为诱度量在 2 0~ 40s内注入 ,待病人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 ,然后用微泵持续注射异丙酚 6~ 9mg·kg- 1 ·h- 1 ,维持 ,根据患者的麻醉深度作调整。必要时静脉追加异丙酚 30~ 50mg。Ⅱ组用 1 .2 %利多卡因 2 0ml在患侧作颈丛神经阻滞。分别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后的血压、脉博、血氧饱和度、麻醉效果、并发症。结果 Ⅰ组病例麻醉效果良好 ,但诱导后SBP、DBP、HR、SPO2 降低。而Ⅱ组用药后HR增快 ,手术中 5例有疼痛现象 ,要加镇痛药或改麻醉方法。 结论 芬太尼、异丙酚用于锁骨开放内固定手术 ,麻醉起效快 ,镇痛效果好 ,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明显优于颈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预防冠心病患者全麻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方法  4 0例冠心病患者ASAⅡ -Ⅲ择期行非心脏手术 ,随机分为Ⅰ、Ⅱ组 (各 2 0例 ) ,两组全麻诱导相同 ,术中均用异丙酚 2 - 4mg/ (kg·h) ,间断推注芬太尼、维库溴胺。Ⅰ组术毕前 10分钟停用异丙酚 ,随后行右侧星状神经阻滞 (R -SGB)。Ⅱ组 (对照组 )不作任何处理。结果 Ⅰ组拔管前后心血管反应较轻 ,SBP、DBP、MAP、HR、RPP与诱导前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Ⅱ组上述参数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有效预防冠心病患者全麻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3.
林慧卿  王良山 《海南医学》2007,18(12):108-109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乳腺小手术的安全性、适用性.方法 60例乳腺小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硬膜外腔阻滞(Ⅰ组)30例,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微泵静脉输注全麻(Ⅱ组)30例.Ⅰ组选T4-5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阻滞,必要时静脉辅用氟芬合剂.Ⅱ组先以异丙酚2mg/g,芬太尼2~3ug/g静脉注射,后接微量输液泵注入异丙酚与芬太尼混合液,调节注入速度为异丙酚8~10mg/kg/h,芬太尼2~3ug/kg/h.缝皮前停异丙酚.观察麻醉前T1、麻醉后30minT2、手术结束T3时BP、HR、SPO2变化同时记录麻醉效果评级、手术后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中Ⅰ组MAP、HR下降较Ⅱ组剧烈,组内、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麻醉效果评级在1,2级的为100%,Ⅰ组只有70%,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患者均有术中知晓,术后出现恶心呕吐9例,手术后满意度评分3分的仅30%,Ⅱ组均无术中知晓,未发现恶心呕吐病例,手术后满意度评分3分的为10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乳腺小手术诱导及清醒快,麻醉维持平稳、安且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ASAⅠ-Ⅱ级择期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A)与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GEA)2组,每组40例.GEA组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诱导后气管插管,GA组先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注药后再行气管插管,分别监测2组插管即刻、术中各时点、拔管时的SBP、HR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术中麻醉药用量的差异及术毕苏醒和拔管的时间.结果 GEA组与G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是目前用于食管癌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0.75%罗哌卡因1.5 ml腰硬联合麻醉,并辅以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全麻(观察组);Ⅱ组采用以丙泊酚为主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对照组).于麻醉前(T0)、CO2气腹后10 min(T1)、30 min(T2)、术毕10 min(T3),记录各时点MAP、HR、SPO2、PETCO2.结果 与T0时比较,Ⅰ组各时点MAP、HR、SpO2差异无显著意义,Ⅱ组T1、T2时MAP、HR显著高于T0(P<0.05);组间比较,Ⅱ组T1、T2时MAP、HR显著高于Ⅰ组同时点(P<0.05);两组T1、T2时PETCO2显著高于T0时(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中有效、安全,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全身麻醉加颈丛阻滞观察全身麻醉加颈丛阻滞与单纯全麻,单纯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甲状腺手术病人分三组以全麻加颈丛阻滞、单纯全麻、单纯颈丛阻滞实施手术.结果 Ⅰ组异丙酚一七氟醚用量较Ⅱ组明显减少(p<0.01),气管拨管时间明显提前(p<0.01).Ⅲ组病人多数需增加辅助用药.结论 全身麻醉加颈丛阻滞两者互补,减少全麻的用药量,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消除手术牵拉不适,增加手术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七氟醚吸入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0至11月ASA 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喉罩通气-七氟醚吸入全麻组(Ⅰ组)和喉罩通气-七氟醚吸入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Ⅱ组),每组30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1 h、术毕拔喉罩后5 min时各时间点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水平,并记录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血浆cor在拔喉罩后5 min时2组均高于麻醉前,在切皮时及拔喉罩后5 min时Ⅰ组高于Ⅱ组;A-Ⅱ在拔喉罩后5 min时2组均高于麻醉前,但Ⅰ组高于Ⅱ组;MAP和HR在拔喉罩后5 min时Ⅰ组高于Ⅱ组.结论 喉罩通气-七氟醚吸入全麻复合肋间神经阻滞能减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探讨Narcotrend监测在全身麻醉复合0.25%左旋布比卡因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行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二切口)的患者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2组。全身麻醉组(Ⅰ组,30例),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组(Ⅱ组,30例)。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插管前(T1)、插管后5min(T2)和手术开始后5min(T3)、手术结束前5min(T4)、拔管时(T5)、清醒时(T6)HR、SBP、DBP、MAP、CVP、SpO2、NT分级(NTS)、NT指数(NTI)的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中异丙酚、顺式阿曲库铵、瑞芬太尼使用量和苏醒时间(停异丙酚到唤之能睁眼的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躁动发生率、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情况。术后24h随访患者,记录有无术中知晓及术后72h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 T1时2组HR、MAP值均显著降低,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T4、T5、T6时Ⅰ组HR、SBP、DBP、MAP、CVP均显著升高,而Ⅱ组HR、SBP、DBP、MAP、CVP平稳,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T0-T6时NTS、NT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异丙酚、顺式阿曲库铵、瑞芬太尼使用量Ⅰ组均明显多于Ⅱ组(均P<0.05),Ⅰ、Ⅱ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拔管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组(P<0.05),术后清醒时躁动发生率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术后72h肺部感染发生率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Ⅰ组术后VAS评分值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下实施全身麻醉复合0.25%左旋布比卡因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行食管癌根治术可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开胸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肺癌或食道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监测两组患者入室时(T0)、全麻诱导插管后(T1)、切皮时(T2)、手术探查时(T3)及术毕拔管时(T4)的MAP、HR,并记录各组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等全麻药用量及术后清醒和拔管时间.结果:GEA组全麻诱导插管后、切皮时、手术探查时及术毕拔管时的MAP、HR明显低于GA组,GEA组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用药量均显著少于GA组,术后清醒和拔管时间比GA组短.结论:0.375%罗哌卡因复合全麻不仅能减少全麻药用量,清醒快及拔管早,而且使手术过程中血流动 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40例拟择期行CEA患者,依据麻醉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复合全麻组)和单纯全麻组,各20例.比较分析两组在入手术室后或颈浅丛神经阻滞前(T0-B)、颈浅丛神经阻滞后(T0-L)、诱导后(T1)、切皮时刻(T2)、动脉剥离时刻(T3)、颈动脉阻断时刻(T4)、颈动脉开放时刻(T5)、术后2 h(T6)的血流动力学(有创动脉压及心率)和脑氧饱和度;术中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术后1d及术后3d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全麻组的收缩压在T2、T3时间点较T1时间点升高(P<0.01),其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T2时间点也均较T1时间点升高(P<0.01).除术侧T4时间点,两组双侧脑氧饱和度在其他时刻均较Y0-B时间点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全麻组比较,复合全麻组的麻醉药用量、血管活性药使用次数及VAS评分均降低(P<0.05,P<0.01),两组间MMS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EA中,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及镇痛状态,并减少了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