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简称DSA),是八十年代X线图象摄影的新技术。它利用电子计算机把图象的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把掩模象数据同血管造影图象数据进行相减,能将血管以外的信号去掉,最后把相减的数据进行信号放大,再转换成视频信号,重建模拟图象输出,显示出对比增强的血管造影图象。我们利用这一新技术对50例临床拟诊为肝肿瘤的病例进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  相似文献   

2.
作者记述了为诊断肺部疾病而把血管造影和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联合研究的新方法——选择性动脉扫描(作者用事先制备的电 X 射线照片和动脉照相来记录扫描图,对此法加以补充)。它能够获得一个清楚的骨骼、器官局部定位的扫描图像。此方法包括动脉内注射碘~(131)—人血清蛋白聚合物在进行支气管动脉选择性血管造影的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选择性血管造影中小肠平滑肌瘤的X线表现,探讨小肠血管造影对小肠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5年6月我院应用数字减影机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小肠平滑肌瘤的造影征象。结果:小肠平滑肌瘤血管造影主要征象为:供血动脉增粗;肿瘤血管丰富,呈“蜘蛛网”状;肿瘤实质显色浓密;引流静脉增粗早显;有血管池,瘤体大者恶性肿瘤可能性大。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小肠平滑肌瘤的诊断明显优于钡剂造影和内镜检查,可作为诊断小肠平滑肌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肝动脉栓塞治疗是目前肝癌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是栓塞治疗的关键步骤。我们从1988年10月至1990年2月间行肝动脉插管62例,其中59例以治疗为目的同时进行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简称IADSA)检查,3例仅作诊断性IADSA检查。本组完成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61例,成功率98.4%。行肝固有动脉以远的超选择插管56例,实际完成52例,占92.9%。作者采用4种类型导管头,对6种常用置管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组有5例出现血管内膜损伤,占8.0%.未见有具它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简称动脉造影)对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定位诊断临床已证明颇有价值。根据动脉造影显示的肿瘤血管、肿瘤染色等特征,可以确定肝内肿瘤的部位、大小及肿瘤所累及的范围,从而对手术切除可能性的估计或照射野的合理定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应用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术诊断肝肿瘤115例,重点分析了原发性肝癌的造影表现和临床意义。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造影表现以及与肝癌的鉴别进行了讨论,有关造影的技术问题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对108例临床诊断为肝内占位的病人行血管造影118人次,其中腹腔动脉造影66人次,灌输性肝动脉造影48人次,肠系膜上动脉造影4人次。造影结果诊断为肝恶性肿瘤者87例,21例不能作出诊断,确诊率为80.6%。作者指出:插管造影成功的关键是熟悉腹腔动脉开口部位及变异;掌握导管在血管内成袢的技巧。同时还认为;肿瘤>5cm或欲了解门静脉有否瘤栓等,腹腔动脉造影足以达到诊断目的.小肝癌、左肝癌及宜行手术、栓塞治疗者,灌输性肝动脉造影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肠细膜上动脉供血型肝癌的血管造影分析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肠细膜上动脉供血型(即变异肝动脉起源于肠细膜上动脉)肝癌的血管造影表现及插管技术。 方法 回顾分析41例肠细膜上动脉供血型肝癌的DSA及介入治疗资料,统计血管解剖变异的发生率,对其起源、走行、分支、分布等解剖学特征及其与血管插管的关系进行描述和分析。 结果 350例肝癌中,肠细膜上动脉供血型41例(11.9%),其中副肝右动脉15例(36.5%),替代肝右动脉16例(39.0%),肝总动脉8例(19.5%),腹腔动脉干起源于肠细膜上动脉2例(5%)。31例肠细膜上动脉发出替代或副肝右动脉者,29例(94.0%)腹腔动脉造影表现为肝右动脉细小或缺如,肝右叶出现无血管区。RH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成功25例(61%),未成功者改用Cobra、Simmon导管以及结合微导管技术后获得成功。 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型肝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动脉变异性供血,熟悉其血管变异的特点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内低回声占位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不能明确诊断的肝内低回声占位病变患者55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55例病灶肝内低回声占位病变中,超声造影定性诊断51例(92.7%),其中良性病变造影主要表现为"慢进慢出"或"同进同出",恶性病变造影主要表现为"快进快出". 结论:超声造影可有效动态地评价肝肿瘤的血管化程度,提高了超声对肝局灶性占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肿瘤血管栓塞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53年Seldinger氏成功地应用穿刺股动脉插管造影以来,血管系统导管插管已成为一种安全易行的操作方法。从而开创了血管造影诊断疾病的新纪元。嗣后,通过动脉和静脉系统的导管插管技术经验日益丰富,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治疗性血管栓塞(Therapeutic embol-ization)或称栓塞治疗是在实施选择性动脉造影的基础上对某些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  相似文献   

11.
在88例中51人次以选择性血管造影为引导的针吸活检,57人次施行了经皮肝胆管造影(PTC)为引导的针吸活检。52例肿瘤位于胰腺,19例为肝外胆道肿瘤,17例可排除肿瘤的可疑。60%胰癌病人和53%胆道癌病人获得了正确的细胞学诊断。无假阳性结果发现。血管造影术为引导和 PTC 为引导的诊断可靠性是一样的。检查者的经验显著地影响着方法的正确性。从针吸活体组织的一些病例中,发现细胞学和组织学之间正确的互相关系。108人次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35例临床诊断为肿瘤的41例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静脉法(IVDSA)12例次,动脉法(IADSA)29例次;成功38例次(92.7%),失败3例次(7.3%)。本组24例(68.5%)为门诊患者,2例(5.7%)未能达到诊断要求,33例(94.3%)获得明确造影诊断或有助于诊断的造影表现,包括肝,肾、纵隔和肺等的良恶性肿瘤。IVDSA简便安全,可作为颈动脉体瘤、肝血管瘤、纵隔肿块、肺肿瘤、肢体和乳腺肿瘤诊断上的首选检查方法,也可作为某些肿瘤普查或术后复查的简便技术。IADSA能明显降低遗影剂浓度和剂量,改善小血管的显示,减少选择性插管的需要,从而可减少并发症。本组21例中15例(约3/4)是用非选择法获得明确造影诊断或有价值的造影表现,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死亡。然而,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和成象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使IADSA尚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3.
肝脏血管系统与肝内占位病灶的MR三维重建与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Y  Liang BL  Zhang R  Xu XM  Ren JJ  Ye RX  Zhong JL 《癌症》2006,25(7):888-891
背景与目的:肝内血管和肝内占位病灶解剖关系的确立,直接影响到治疗计划的选择。本研究利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DCE MRA)序列重建肝门及肝内血管系统并与肝内的占位病灶进行融合,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利用上腹部3D DCE MRA扫描技术,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表面容积再现(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的方法重建血管及肝内占位病灶,并将两者融合及三维重建,共27例得到理想图像,包括血管瘤2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腺瘤1例,巨结节性再生结节2例,肝囊腺癌2例。肝细胞癌17例;其中23例有手术证实,4例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照。结果:肿块与血管的显示及相互关系包括:肝内血管系统主分支未见异常5例,可见由肝动脉发出的供血动脉6例,肝内血管主干受压移位13例,肝内血管主干受侵6例。门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癌栓11例。9例合并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表现。MIP法在显示重建血管的级数方面高于SSD法。结论:肝脏血管系统和肝内占位病灶的三维重建和融合技术可较好地显示病灶和血管的立体解剖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能否手术及手术的方式、范围。  相似文献   

14.
DSA技术在诊疗急性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DSA在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中的价值。方法 对55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数字血管造影,30例行超选择性栓塞术,5例行垂体后叶素灌注术。结果 37例有阳性表现,阳性率为56%,30例行超选择性栓塞止血成功率为80%。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消化道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部分患者,可达到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56例不能切除的头颈部鳞癌患者,经用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给予丝裂霉素动脉灌注和博来霉素静脉注射后进行放疗。 病例选择:由外科及放射科肿瘤专家共同商定。凡口腔、口咽、下咽、上颌窦的Ⅱ、Ⅲ、Ⅵ期鳞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传统治疗一直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 ,部分病人术中发现胰的血管、组织受侵而使手术仅成为剖腹探查。转而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本文回顾分析 12例 ,未能切除胰腺癌选择性动脉造影表现 ,探讨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胰腺癌术前的诊断意义和介入治疗体会。材料和方法 :12例胰腺癌患者均经手术探查及病理证实而未能手术切除。其中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42~ 6 8岁 ,平均年龄5 7岁。表现为体重减轻 ,上腹部疼痛、腹胀。采用seldingers法经皮股动脉穿刺 ,为 5FRH导管 ,头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0例肝肿瘤患者,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注入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通过观察2种检测手段的血流信号分级,各类型肝肿瘤的诊断结果及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最大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值,对比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超声造影对HCC的血流显示率为88.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HCC血流显示率为68.0%,超声造影的血流显示率明显较高(P<0.05);2种检测方法在MLC,HHA的血流显示率上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超声造影对各类型肝脏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P<0.0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测得的肝脏良恶性病变Vmax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测得肝癌的RI均要高于肝脏良性病变(P<0.05),但2种检测方法间RI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肝肿瘤,对肿瘤内血流信号敏感度和特异性较高,也能较好地区分肝脏良恶性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根据国内外资料报道均提示了重复治疗的重要性。重复治疗前行血管造影并分析其特点和规律,对观察肿瘤的变化,判断疗效和确定重治方案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现就我院的资料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在施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筛选具有二次以上血管造影复查的65例进行分析。其中巨块型对例(50。76%),结节型14例(21I.53%),弥漫型18例(27.71%)。用feldingnr及其改良法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置入腹腔动脉或肝固有动脉,进行常规血管造影。首次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动态CT对肝癌作前瞻性血液动力学研究,探讨其术前预测肝癌经肝动脉碘化油栓塞化疗效果的临床价值。 资料和方法:应用单次“bolus”CT动态增强扫描,对43例肝癌作肿瘤血管结构分析,根据肿瘤本身及灶周肝实质强化程度、形态、范围、时间—密度曲线和肝内门静脉强化表现,术前判断肿瘤血供丰富与否、是否存在或潜在存在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估计术后肿瘤内碘油聚积情况和滞留时间,预测肝癌栓塞化疗效果,并与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6个月内临床、CT随访结果对照。 结果:动态CT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其灵敏度为93%,特异性为50%,准确性为84%;预测肿瘤栓塞化疗效果灵敏度为94%,特异性为50%,准确性为87%;CT组与术中肝动脉碘油造影组判断栓塞化疗效果和临床、CT随访结果对照,两组结果经X~2检验相差不显著(P>0.05)。 结论:动态CT可以作为一种术前判断肿瘤血管结构、血供情况和预测肝癌经肝动脉碘化油栓塞化疗效果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术前选择病例及掌握再次栓塞时间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50例中晚期肺癌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法,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抗癌药物灌注治疗。三次为一疗程,每次间隔2周。总有效率72%。本文并对药物选择、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血管粗细及瘤床供血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