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偿献血模式下我国血站工作的性质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简称《献血法》)明确规定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这是确保医疗用血质量的需要 ,是预防和杜绝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的需要 ,是发展我国输血事业的需要。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在一个历史时期的献血模式 ,较好地实现了从有偿献血、义务献血向无偿献血的平稳过渡 ,使我国各级血站的工作职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本文探讨的是无偿献血模式下血站工作的性质和作用。1 血站的性质《献血法》第 8条规定 :“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 ,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血站管理办法 (暂行 )》又进一步作了详细界定 …  相似文献   

2.
从1998年10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开始实施至今已近10年。在这10年中我国各大城市血站招募血源,基本上完成了从有偿献血、义务献血到无偿献血制度的转变,这不仅对推进中国输血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体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与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赵晓芸 《浙江预防医学》2006,18(11):70-70,7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至今.我国的献血运行机制发生了更本的变化,从有偿或职业献血到义务献血:然后发展到目前的无偿献血,其中无偿献血模式发展中的政府指令性计划无偿献血,其实是真正意义上是自愿无偿献血的过度时期。在公民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自愿无偿献血,取消高额补贴的时候,政府指令性计划起到了一定的强化作用,缺血现象减少,临床用血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为此,对无偿献血模式转变后的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从1998年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以来,无偿献血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具体执行这项工作的各级采供血机构一直以来却没有随着献血事业的发展建立起具有行业特色、独立内涵的血站文化.努力建立和倡导血站文化,使之发挥一定的示范和约束作用,规范血站与员工的行为,理顺员工思维模式,着眼血站未来发展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近来,我站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血站内建立和倡导了以"感恩之心、关爱之心、谨慎之心"为主题的"三心"文化,对塑造血站形象,强化职工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思想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暨我国推行无偿献血制度至今,我国已从1998年前的"义务献血"阶段踏进了"无偿献血"阶段,并逐渐实现着从以"计划无偿"为主到以"自愿无偿"为主的转变,尤其近几年来,工作重心更大地从依靠"计划无偿"保证血库血量转变到推行"自愿无偿"在保证血量基础上更保证血源的安全上  相似文献   

6.
为做好无偿献血工作,针对调查时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求解决方法,使得宁波市无偿献血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促进了血站服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义务献血工作的开展适应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输血事业的必由之路,是过渡到无偿献血的桥梁。由于受封建残余观念和自私自利思想的影响及血液生理知识的缺乏,全面性的公民义务献血活动还存在一定阻力。目前有必要加强有关义务献血的全民教育。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无偿献血事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高素质人才更是无偿献血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近年来,为进一步适应无偿献血事业飞速发展潮流,推动血站建设和发展,湖南省常德市中心血站以贯彻落实“一个办法、两个规范”为主线,坚持“素质强站,服务兴站,建文明血站”的科学发展理念.全力实施人才素质战略,不断加大血站文明建设,努力打造高素质采供血服务队伍和省级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有效深化了无偿献血优质服务内涵,塑造了无偿献血工作良好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9.
相比医疗卫生机构,血站的文化建设具有起步晚、发展快、业务单一、社会公益性强等特点。阐述了血站文化构建的积极意义。指出血站文化构建存在盲目套用企业文化,将血站文化等同于血站精神,把血站文化简单理解为娱乐化及文体化等问题。从增强血站文化的社会认同感,建立创新性血站文化,发展标志性血站品牌文化,打造特色文化载体,加大员工双向培训力度,宣传无偿献血先进典型等6方面,提出了血站文化构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政府指令计划献血到自愿无偿献血^[1],以及人们对无偿献血观念的更新,山西省大同市经历了约5年的时间,这期间除强化专业队伍的建设外,开展了多种形式自愿无偿献血的健康教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大同市2002年仅有40%的血液来自无偿献血,从2002年开始,确立了无偿献血健康教育,使无偿献血工作步入了快速发展期。近年来大同市血站顺利实现无偿献血的“四个转变一个延伸”(即指令性计划献血向公民志愿参加献血转变;献一次向多次转变;  相似文献   

11.
自国务院[1978]242号文件提出在我国实行公民义务献血以来,各地加强了对输血工作的领导,逐步建立了各级输血机构,广大输血工作者为发展我国输血事业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开展公民义务献血工作进展较快,取得了较明显成绩。不少地区成立了公民义务献血委员会、领导小组或办公室,有组织、有计划地按部门、单位开展了公民义务献血工作,初步扭转了医疗用血的紧张局面。一些省、市实现了血源的“三个转变”,即由用血依靠外地为主,转变到基本自给;由献血依靠农村转变到城乡合理分配;由以个体献血为主转变为义务献血占绝大多数。初步做到了“三个统一”,即中心血  相似文献   

12.
赵小娟 《职业与健康》2007,23(12):1079-1080
随着近年来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市临床用血量的逐年增加,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健康公民加入到自愿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为鼓励人们成为定期的无偿献血者,给献血者一个愉快的献血经历十分重要。无偿献血工作中的护理质量则是决定血液安全采集和吸引更多献血者献血的关键。我站于2002-2004年以来,通过推行血站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血站创建于1995年,是达州市唯一的采供血机构。在达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卫生局的指导下,血站以发展无偿献血为主线,认真抓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发动和血源安全组织工作,建立健全血站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贯彻落实“四个转变一个延伸”,加大力度做好自愿无偿献血的招募工作。自无偿献血工作实施以来,全市累计献血15万人次,基本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与安全。近年来,市中心血站加大投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献血普法宣传和献血知识宣传,在达州市主流媒体开辟了献血专栏,向广大市民普及献血知识,消除人们对献血…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自1998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推动了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但近年来,各种负面报道严重影响到采供血事业的发展,无偿献血的形势并不乐观。血荒、血液偏型等字样常常见诸于各种报刊。当前形势下笔者认为除了政府重视,大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提高输血技术外,血站员工还应从人性化的角度为献血者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形势下加强采供血机构基层纪检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以无锡市中心血站纪检工作为例,完善纪检制度、强化监督管理、转变认知开拓创新。结果:完善基层采供血机构纪检工作,为血站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成为无偿献血事业的“安全阀”。结论:新形势下,采供血机构基层纪检工作应该以更高、更新、更严的要求,不断推进纪检工作,促进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宁波市居民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政策的认知水平,对无偿献血的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宁波市献血事业的稳定发展和宣传教育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就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政策、态度及行为对宁波市11个县(市)、区1100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宁波市居民献血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仅为70.1%,尤其是18~30周岁年龄段人群献血知识知晓率较低(66.3%);居民获悉献血知识来源以宣传资料(72.5%)和从电视上获悉(69.3%)为主;有80.8%的居民表示愿意参加无偿献血,但仅有25.3%的居民曾经参加过无偿献血。结论:当前宁波市献血宣传工作除应重点做好18~30周岁年龄段居民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发动外,还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居民无偿献血知识和政策的宣传和普及。  相似文献   

17.
司圣武 《工企医刊》2010,23(3):93-94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颁布实施。至今,我国的献血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有偿或职业献血到义务献血;然后发展到目前的无偿献血,本人从事献血招募工作有10多年,也经历了我国献血工作的几个不同时期,为此,对当前无偿献血如何深入持久开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健康必读》2009,(7):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江苏省献血条例》实施十年来,扬州市的无偿献血事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2005年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达100%。首次完成了从部分有偿到全部无偿的历史性转变,至今扬州市已连续4年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9.
《健康必读》2009,(8):10-11
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无偿献血工作,本人对娄底市无偿献血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并就血站领导班子如何履行职能,深化管理,保障临床用血需要与安全,努力实现血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认真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输血新观念     
我国的输血事业经历了从有偿献血到义务献血,直至1998年10月1日以后公民无偿献血的发展过程。随着无偿献血不断的深入人心,使得血液中心的知名度与日俱增,人们对输血事业的关心程度越来越高,想要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这说明人们对输血及健康问题的意识日见成熟。我们可以说,输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涉及千家万户。我是从事输血工作的,独特的工作性质,注定了自己必须面对来自临床及患者家属有关“血液”的五花八门的问题,诸如为什么要输血?什么是成分输血、新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