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检测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目的探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AD)定量评价动脉弱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祛瘀消斑胶囊治疗前后和40例对照者正常动脉管壁及粥样斑块进行AD检测.结果10个月后复查,正常内膜AIIc%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脂质型斑块AIIc%较治疗前显著增大(68.12±5.54vs 61.43±5.37),且AIIc%变化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10.9%±5.1% vs 2.5%±5.5%).结论祛瘀消斑胶囊可有效增加脂质型斑块的声学密度;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可定量区分不同组织类型的粥样斑块,随访治疗前后斑块组织学构成的动态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胸主动脉斑块声学密度定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 (AD)在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学组织定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经食管超声对 43例冠心病患者的胸主动脉管壁及粥样斑块进行检测 ,观察管壁二维超声改变 ,测量组织的声学密度值。结果 胸主动脉正常内膜声学密度值为 ( 3 8.5± 7.4)dB ,脂质斑块为 ( 3 7.0± 3 .2 )dB ,纤维斑块为 ( 4 0 .7± 6.9)dB ,钙化斑块为( 5 4.3± 4.2 )dB ,主动脉夹层内的机化血栓为 ( 2 9.4± 7.1)dB。结论 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可以实时定量区分不同性质的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在舒降之、普罗布考和开搏通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04例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舒降之组、普罗布考组和开搏通组。于药物治疗前后测量颈动脉和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管腔回声强度(AII-L)、内中膜回声强度(AII-I)、外膜回声强度(AII-A)、斑块回声强度(AII-P)和内中膜或斑块校正回声强度(AIIc)。结果股动脉内中膜AIIc显著高于颈动脉的测值(P<0.01),AIIc与动脉IMT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43,P<0.001),与动脉β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75,P<0.001)。脂质型斑块、纤维型斑块、钙化型斑块AIIc依次显著增高(P<0.05)。与入选时比较,1年后各部位动脉内中膜AIIc有增高的趋势。普罗布考组内中膜AIIc增大略高于其他组,但AIIc变化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普罗布考组脂质型斑块AIIc较治疗前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舒降之组和开搏通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超声技术测量的内中膜校正回声强度可用于评价斑块的组织特性,普罗布考可显著增加脂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声学密度。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声学密度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梦  陈阳美 《华西医学》2007,22(3):522-524
目的:探讨声学密度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定征诊断价值及其对斑块危险性的评估价值。方法:使用Hp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采用AD技术分析50例患者76块斑块的背向散射积分(IBS值)及IBS标化值(IBS%值),了解不同类型斑块的声学密度情况;对比有无脑梗死患者斑块的IBS值、IBS%值及不同类型斑块的发生率。结果: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依次为扁平斑38.11%、软斑27.63%、硬斑22.37%、溃疡斑11.84%;不同类型斑块IBS值不同:硬斑34.32±1.10dB,扁平斑表面20.12±1.07dB,软斑与扁平斑内部相同15.93±0.71dB,溃疡斑8.41±1.03dB;IBS%亦不同,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斑块IBS值及IBS%值均低于非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软斑和溃疡斑的比例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结论: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可反映粥样硬化斑块不同的组织成分;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评价舒降之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的消退作用。方法 分别测定舒降之组及其它 2个对照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正常内膜厚度、声学密度值及各型斑块的声学密度值。结果 舒降之组内膜 -中层厚度 (IMT)呈下降趋势 ,脂质斑块数目减少 ,脂质斑块及复合斑块的标化 IBS值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标化 IBS值变化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舒降之能逆转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且能增大斑块密度 ,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对于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和评价降脂治疗结果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声学密度定量检测川崎病早期冠状动脉损害 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AD)在川崎病早期冠状动脉损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川崎病急性期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有囊样、瘤样改变的15例(川崎病Ⅰ组),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内径正常、壁回声异常的20例(川崎病Ⅱ组),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左室后壁心包组织及左、右冠状动脉壁的组织背向散射积分(IBS).用冠脉壁IBS和心包IBS比值,作为冠脉壁校正IBS(IB%).结果①各组之间心包I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川崎病Ⅰ组、Ⅱ组冠脉壁IBS值和IB%值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有助于在早期检出冠状动脉病变,对早期和非典型川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声学密度定量及声学定量技术评价梗塞心肌组织特征及功能状况。方法 :应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 (AD) ,分别测定 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梗塞组 )及 30例正常人 (对照组 )相应部位心肌及心包的背向散射积分 (IBS) ,二者比值作为心肌 IBS校正值 (IBS% ) ,舒张末期与收缩末期 IBS差值与心包 IBS的比值 (即 CVIB)作为心肌 CVIB的校正值 (CVIB% ) ;应用声学定量技术 (AQ)测定各自的左室射血分数 (EF)、峰值排空率 (PER)、峰值快速充盈率 (PRFR)。结果 :梗塞心肌的 IBS和 IBS%高于对照组心肌的 IBS及 IBS%(P<0 .0 1 ) ,梗塞心肌的 CVIB和 CVIB%与对照组心肌比较显著降低 (P<0 .0 1 ) ;梗塞组左室 EDV和 ESV均较对照组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梗塞组 EF、峰值排空率 (PER)、峰值快速充盈率 (PRFR)较对照组降低 (P<0 .0 1 )。结论 :声学定量及声学密度定量技术能定量反映梗塞心肌的组织学特征及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8.
声学密度定量评价尿毒症性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方法:探讨声学密度定量分析技术在尿毒症性心肌损害方面的应用价值,对30例尿毒症患者及30例正常人心脏各节段心肌密度进行测定。结果:1.心肌密度:尿毒症患者各节段平均心肌密度(AI)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P<0.005),两组的PPI及SDI测值相差不显著(P>0.05);两组的左室内血液测值PPI、AI及SDI相差不显著(P>0.05);2.尿毒症患者左房明显扩大(P<0.005),IVSd及LVPWd明显增厚(P<0.05),LVmas增加(P<0.05);3.尿毒症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P<0.05~P<0.0005),左室收缩功能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研究表明,声学密度定量分析技术能客观反映尿毒症性心肌病变,对鉴别心肌异常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检测川崎病与发热性疾病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68例(川崎病组),一般疾病发热组38例及正常对照组38例,测定左室后壁心包组织及左、右冠状动脉壁及其周围组织的背向散射积分(IBS),用冠状动脉壁IBS和心包IBS比值作为冠状动脉壁校正IBS(IBS% )。结果 川崎病组的IBS值和IBS%值(左冠状动脉为40. 83±5. 81和0. 83±0. 11,右冠状动脉为39. 43±5. 37和0. 80±0. 11 )均明显大于发热组(左冠状动脉为36. 54±5. 28和0. 77±0. 23,右冠状动脉为36. 19±5. 74和0. 75±0. 15 )及正常对照组(左冠状动脉为35. 79±4. 6和0. 72±0. 86,右冠状动脉为32. 35±6. 71和0. 65±0. 13),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1);而发热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有助于检出川崎病冠状动脉早期病变,对早期和非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在定量评价缺血、梗塞后心肌损害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0例冠心病患者(AD1分为缺血组与梗塞组)及30例正常人(正常组)相应部位心肌及左室腔血液密度值进行测定。结果 与正常心肌比较,缺血区与梗塞区心肌AII值明显增大;与正常组比较,缺血组室间隔(IVS)AII值略增大;梗塞组室间隔AII值明显增大(P<005);三组二尖瓣环部(MVA)AII值无显著差异,三组相同切面左室腔血液AII值无显著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 缺血及梗塞心肌的组织密度增高;心肌梗塞后不仅只存在梗塞部位心肌组织密度的改变,还存在室间隔心肌组织密度的改变。AD技术能客观反映缺血、梗塞后心肌组织特性的变化,对鉴别心肌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心肌组织声学密度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正常肌声学密度有关参数的变化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检测30例正常人和15例扩张型心肌病(DCM)、10例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室长轴和短轴切面各节段的PPI、AⅡ、SDI值。结果 正常心肌声学密度测值随心动周期呈规律性变化,舒张末期最高,收缩最低;左室后壁PPI值大于左室前壁、侧壁及室间隔(P<0.01);各节段(除左室侧壁、后间隔外)心肌AⅡ值增大,左室后壁PPI、AⅡ值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心肌声学密度定量技术为分析心肌组织结构特征及病理改变提供了一项简便的量化分析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尸检获取人主动脉壁正常及粥样硬化斑块处标本,100个区域,206块。利用超声显微镜技术对正常内膜组(N),脂肪沉积组(F),纤维化组(FS)及钙化组(CA)进行超声显微镜成像,同时测量各组的声学指标-超声传导速度(Vs)值。结果显示:超声显微镜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壁正常及病理改变时各层次结构,定量测定Vs值时,F组较N组显著减低(P<0.001),FS组及CA组较N组显著增高。提示:组织的病理成份改变对声学参数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致脑梗死的危险性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致脑梗死的危险性的价值。方法 分析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颈动脉组各类斑块的例数、狭窄程度 ,测定各类斑块声学密度值及复合斑块内各种回声面积占整个斑块面积百分比。结果 脑梗死组脂质斑块及复合斑块例数明显多于无脑梗死组 ,且复合斑块内低回声区域占整个斑块面积的百分比明显大于无脑梗死组。结论 声学密度定量技术能够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及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人体正常,异常组织结构声学密度定量的初步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HP5500彩超仪,以背向散射积分(IBS)为基础的声学密度定量(AD)方法;研讨人体正常与异常组织结构的AD值及临床应用范围。正常组50个取样区,150个测值;异常组实性,囊性病变或肿瘤11例,共50个参数。AD测值结果:正常肝平均值21.0dB,肾锥体最低13.2dB,眼球后组织最高54.3dB;尿液9.2dB;血液15.0~17.2dB;混合性胃内容物26.5dB;含气的胃窦40.0dB。异常组肝小血管瘤,胆囊息肉,脂肪肝,子宫肌瘤及其他肿瘤与正常AD值参数不同。故AD检测含微弱不同成份的结构,定量参数不一;可提示性质不同的溶质或组织;结合2D图像能辅助定性与鉴别诊断,应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视频信号和超声背向散射信号测定对散射体浓度变化的敏感性, 探讨散射体浓度与其声学特性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0.1% 到2.0% 不同浓度淀粉悬液的视频强度和背向散射积分。结果: 淀粉悬液的浓度-视频强度和浓度-背向散射积分曲线形态相近, 均由上升支、平台、下降支组成, 背向散射积分上升幅度 (约30dB) 大于视频信号的上升幅度 (约 20dB)。结论: 背向散射积分测定对散射体浓度的敏感性优于视频强度测定, 散射体浓度增大可使后方的信号衰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声学密度技术评价缺血、梗塞心肌收缩性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声学密度定量(AD)技术在评价缺血、梗塞后心肌内在心综性能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缺血组与梗塞组)及30例正常人相应部位心肌及左室腔血液的CVIB值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节段比较。缺血及梗塞节段的CVIB值明显减少,N-Delay明显延长;14例患者梗塞节段的CVIB曲线与正常节段呈镜向改变;三组左室腔血液及二尖瓣环(MVR)的CVIB值无显著差异;结论:AD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