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亢性肝损害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常见的肝脏并发症,以甲亢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等肝损害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通过跟随导师林兰教授学习,总结导师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经验为:甲亢性肝损害认为病机是肝郁脾虚,气滞、湿热、瘀血互结;认为甲亢性肝损害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分期论治;善用酸甘之品以健脾柔肝。  相似文献   

2.
<正>肝囊肿会造成哪些危害呢?这是很多肝囊肿患者心中的疑问,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就来为大家一一具体介绍肝囊肿的危害。肝囊肿的危害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可分为寄生虫性、非寄生虫性和先天遗传性。肝囊肿病因大多数系肝内小胆管发育障碍所致,单发性肝囊肿的发生是由于异位胆管造成。肝囊肿生长缓慢,所以可能长期或终生无症状,其临床表现也随囊肿位置、大小、数目以及有无压迫邻近器官和有无并发症而  相似文献   

3.
泰脂安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脂药泰脂安胶囊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8周,诱导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实验分为泰脂安高、中、低(1 000,500,250 mg·kg-1)剂量组、易善复对照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检测各组肝指数、肝功能、血脂、肝脂、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肝组织学改变。结果: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组肝指数、血脂、肝功能、肝脂显著升高(P<0.001),肝组织SOD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学轻中度脂肪变;泰脂安高、中剂量组血脂、肝功能均显著下降(P<0.001),肝脂明显下降(P<0.001,P<0.05),肝组织SOD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学接近正常。结论:泰脂安胶囊可安全有效的用于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大黄提取物对急性肝衰大鼠肝性脑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大黄提取物对急性肝衰大鼠肝性脑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硫代乙酰胺(TAA)灌胃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的肝性脑病模型,观察大黄提取物对肝性脑病大鼠的神经行为改变、神经病学测试、血氨浓度、血浆内毒素浓度和肝脏病理损伤的影响。结果:大黄提取物能明显改善肝性脑病大鼠的神经反射,降低大鼠肝性脑病的分期;显著降低血氨,血浆内毒素浓度,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结论:大黄提取物对TAA引起的大鼠肝性脑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氨、血浆内毒素浓度,保护肝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calein)对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以脂肪乳剂灌胃的方法建立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同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黄芩素进行干预.实验四周后,分别观察黄芩素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的肝重、肝系数、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光镜观察大鼠肝组织脂质变性程度和结构改变.结果:黄芩素防治四周后,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肝重和肝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以及肝组织中TC和TG含量降低或明显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明显升高;同时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明显降低,光镜观察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结论:黄芩素对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肝脂质水平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肝性皮质盲又称肝眼综合征、肝-脑-眼综合征、肝脑中枢盲等,是指重症肝病时视皮质受损而出现的一种一过性视力障碍,为继发于肝脏病变的罕见并发症之一。最早由Naparstek等[1]于1979年报道,被称为"肝性脑病大脑皮质的暂时性失明",国内由罗护球[2]于1983年报道。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肝性皮质盲的研究不断深入,临床报道渐多[3-6]。在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亦取得了  相似文献   

7.
<正> 肝性脑病(HE)是一组在进展性肝病基础上出现危及生命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其2/3见于病毒性肝炎。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如能及时治疗可明显提高其存活率,我们对23例慢性HE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满意。现就其体会分述如下。 1 密切观察与早期诊断多年来,临床医生一般将肝昏迷视为肝性脑病,其实相当多的肝性脑病患者并无昏迷,故可认为肝昏迷仅是肝性脑病发展的一个危笃阶段或一个类型。广义的肝性脑病还包括昏迷前期、前驱期乃至症状表现隐匿的亚临床型。这个概念的提出对提高HE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肝与心的生理联系、病因病机论述从肝论治胸痹。治宜疏肝与柔肝,疏之以刚克柔,柔之以柔克刚。用辛以助其条达之性,起到疏肝作用;用酸以抑其上逆之性,起到了柔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中毒性肝纤维化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中毒性肝损伤和肝纤维化,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和肝匀浆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肝组织 V-G 染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胶原定量分析;用电镜观察贮脂细胞变化。结果:红花黄色素治疗组大鼠血清和肝匀浆中 HA、LN 含量及肝组织内胶原含量和贮脂细胞变化显著低于病理模型组。结论:红花黄色素能抑制贮脂细胞增殖转化及 HA、LN 的合成,减少胶原沉积,有防治四氯化碳诱发中毒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纤康对大鼠免疫肝损伤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组、模型对照组、肝纤康治疗组(高、低)、复方丹参组,每组12只.猪血清制备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用比色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并据公式计算出肝胶原蛋白含量.结果:高剂量组肝胶原含量低于模型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1;高剂量组肝胶原含量低于丹参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肝胶原含量低于低剂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纤维化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丹参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纤康可明显减低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大鼠肝组织内胶原含量及改善肝纤维化病理程度,表明肝纤康可有效治疗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其中高剂量组明显优于低剂量组及丹参组.  相似文献   

11.
肝性脑病属于中医学"厥证"、"闭证"等范畴。从温病理论分析和探讨肝性脑病的病因和病机,认为该病发生多由湿热疫毒侵犯肝脏,肝失条达,母病及子,毒陷心包所致;由此指导的临床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并为今后的防治肝性脑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轻微异常的肝性脑病又称轻微性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也有学者称为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是指由严重肝病引起,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生化异常,但具有可计量的智力检测和脑诱发电位异常而诊断的肝性脑病(HE)[1]。因MHE患者缺乏典型的症状,但存在可检测的大脑功能失调,故有从事高空、危险或驾驶工作发生事故的安全隐患[2]。所以研究MHE具有重大的医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927例原发性肝癌临床病例,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分析和聚类分析,归纳肝癌病证的症状、舌脉等诊断信息,探析病位、病性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临床上原发性肝癌常见临床特征主要有4类,分别为肝、肾病位特征和湿、血瘀、阴虚病性特征组合;肝病位特征和气虚、血瘀病性特征组合;肝、脾病位特征和气滞、气虚、血瘀病性特征组合;肝、胆、脾病位特征和湿、热、气虚、水停病性特征组合。结论:肝癌病位在肝,与脾、胆、胃、肾相关;病性以气滞、血瘀为主,可兼有痰、湿、热、气虚、阴虚、血虚、阳虚、水停等病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辨证论治方法。方法: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学经典文献论述,对肝性脑病从虚实两端分型论治。结果:肝性脑病实证有痰湿内盛、痰迷心窍型和热毒入营、邪郁心包型;虚证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阴阳两虚、心神无主型和少阴直中型。依证选方用药,临床疗效确切。结论:以虚实辨证为切入点论治肝性脑病,便于从纷繁的临床表现中分清主次,从而准确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医通腑开窍法治疗TIPS术后肝性脑病对比非TIPS术后肝性脑病的治疗情况,分析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2019年5月1日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后并存在肝性脑病且联合中医通腑开窍法治疗的20例患者,通腑开窍法方药以大承气汤加菖蒲、郁金等,采用口服或者灌肠;分别统计分析治疗后第1天、第3天、1周的血氨恢复、肝性脑病疗效。结果:联合中医通腑开窍法治疗TIPS术后肝性脑病与非TIPS术后血氨恢复、肝性脑病恢复时间第1天有显著差异(P0.05),第3天、1周后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中医通腑开窍法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TIPS)术后肝性脑病对比非TIPS术后肝性脑病第1天较差,第3天开始总体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性脑病大鼠和正常大鼠脑中缝背核5-羟色胺的表达;探讨中缝核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5-羟色胺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大鼠35只,建立肝性脑病模型后,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中缝核5-羟色胺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并用图像分析仪对中缝核5-羟色胺能神经元进行光密度及体积测定,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正常组相比较。结果肝性脑病大鼠脑内5-羟色胺神经元比对照组大鼠光密度值显著增高;直径显著减小。结论 5-羟色胺表达发生改变,提示这种神经递质参与了肝性脑病神经元的损伤,对肝性脑病大鼠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医文献杂志》2009,(4):35-35
杜克宽老中医结合小儿体质的生理、病理特点。及现代生活环境,提出治疗儿科病症,应将“抑肝扶脾”的思想贯穿于儿科临床遣方用药中。杜师治疗小儿泄泻,以理中汤为主,加附子温肾暖脾,固后天培先天;伍性味酸寒之白芍柔肝缓急,敛阴和营,入肝脾血分,疏达气机;配辛香温润之防风,调理肝脾,疏风解表;取地榆收敛阴液,入肝及大肠经,凉血止泻;而性寒之地榆、白芍配温热之附、姜,则有反佐之妙。诸药合用,共奏温肾暖脾、柔肝止泻之功。杜师治疗小儿哮喘,用药尤重抑肝扶脾,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氨、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及谷草转氨酶 / 血小板计数比值(APRI)与肝性脑病分期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4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确诊肝性脑病的 83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肝性脑病分 期结果作分组依据,将其中 28 例Ⅰ期患者作为Ⅰ组,24 例Ⅱ期患者作为Ⅱ组,20 例Ⅲ期患者作为Ⅲ组,11 例Ⅳ期患者作 为Ⅳ组。所有患者均经血氨、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及 APRI 检测,分析上述 3 项指标在肝性脑病分期诊断中的实际意义。 结果: 四组患者的血氨、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及 APRI 比较,Ⅳ组高于Ⅲ组,Ⅲ组高于Ⅱ组,Ⅱ组高于Ⅰ组,各自组间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肝性脑病患者中的血氨、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及 APRI 水平随肝性脑病分期增长 而提升,血氨、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及 APRI 可作为评估肝性脑病分期的有效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院肝病科具有肝性脑病诱发因素和前兆症状的患者5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施预见性护理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及致死率。结果:实验组肝性脑病发病2例,死亡0例;对照组肝性脑病发病14例,死亡7例。两组患者肝性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具有肝性脑病诱发因素和前兆症状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6例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总结出肝性脑病早期的观察方法及内容,并对肝性脑病的诱因进行了分析,表明了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感染是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因,从而提出了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安全防护和预防肝性脑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