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及时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有效地控制儿童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方法 病例监测采用前瞻性监测,各类采样方法遵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 2002年6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医院感染率为3.72%,例次感染率4.70%,感染的主要部位是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高于医院平均感染率的科室分别是血液科(21.1%)、ICU病区(14.2%)、新生儿室(5.2%)、外科(4.9%)。结论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各项操作以及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分布 ,分析其危险因素 ,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 1 993年至 2 0 0 0年前瞻监测的 1 2 6 6 6 5例住院患者中发生的 1 0 4 7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分布规律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为 0 .83% ,占所有感染的 1 7.90 %。男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 (分别为 1 .0 2 %和 0 .6 0 % ,P <0 .0 5 )。感染率的年龄分布呈“V”型 ,<3岁和≥ 6 0岁人群的感染率显著升高。内科和儿科感染率分别为 1 .34%和 1 .33%。 1 993年至 2 0 0 0年 8a间的感染率呈显著下降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 (OR =1 .0 2 )、免疫抑制剂治疗 (OR =2 .34)、化疗 (OR =2 .4 8)、患肿瘤 (OR =1 .31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OR =2 .32 )、住ICU病房 (OR =2 .84 )、住院期间发生昏迷 (OR =3.2 6 )、气管切开 (OR=1 0 .4 4 )、接受透析治疗 (OR =5 .2 5 )和骨 /腰穿刺 (OR =2 .0 5 )等。结论 :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免疫功能低下、住ICU等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建立完善的医院内感染监控系统 ,针对高感染危险人群开展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是降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统计病例资料和前瞻性监测住院病人相结合。结果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感染率为39.66%,(2003年为41.16%;2004年为38.16%),年龄在1~15岁感染率最低9.52%,60~81岁感染率最高感染率为66.66%。感染与侵袭性治疗操作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吸烟有直接关系。结论 HCI呼吸道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但通过加强监护,医院感染是可以控制和减少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1~2010年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体的长期趋势,为深入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与目标性监测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监测该院2001~2010年的所有住院患者,对医院感染确认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医院感染的总发生率为3.39%(2007~2008年呈上升趋势,P〈0.01).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上呼吸道及皮肤软组织;呼吸系统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P〈0.01),但是下呼吸道构成比从2001年的27.9%上升到2010年的43.18%;泌尿系统、血液系统、腹部和消化系统、手术部位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P〈0.01).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老年病房、血液内科、肿瘤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长期处于前列.常见病原体有不动杆菌属、白色念珠菌、其它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白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通过长期趋势分析表明,该院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等、重点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及胃肠道等,重点病原体为不动杆菌、白色含珠菌等.应有针对性地重点加强这些科室、部位和病原体的目标性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本院2007、2008年住院患者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结果2007年有191人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65%,2008年有146人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12%。2007、2008年医院感染部位的前三位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率为43.98%和38.36%;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5.18%和9.59%;胃肠道,感染率为10.47%和24.66%。医院感染病原茵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结论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27756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红英  刘建云 《重庆医学》2012,41(20):2025-2026
目的调查该院感染发生的基线,为目标性监测和干预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住院患者信息系统相关资料及感染管理科的监测资料,应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再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感染率2.29%,例次感染率2.34%,不同科室医院感染率不同(χ2=1 125.36,P<0.01),以内科最高(3.45%);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分别占76.2%、9.1%、5.31%;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2.31%;不同年龄医院感染率不同,大于60岁和小于5岁患者感染率分别为3.65%、2.37%。结论中心ICU、神经内科、心内科和血液肿瘤肾内科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感染主要与病情重、侵入性操作多、年龄大、免疫力低下有关,应重视手卫生、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儿科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情况,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及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3140例儿科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96例,医院感染率为3.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消化道感染.结论提高儿科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9):128-131
目的对精神专科医院感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住院及出院的983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监测。结果共计发生医院感染146例,感染率为1.48%;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例,约占3.42%;不同科室间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所不同,以老年精神科发生为高发科室,感染率为3.50%,心身科感染率最低,为0.0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7.1%,其次为上呼吸道(16.44%)、泌尿道(11.64%);病原学检查141例,病原学送检率为96.58%,阳性率为19.18%,分离到病原菌6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呼吸道感染,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胸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并制定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取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分析近3年来我院胸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内容包括原发疾病、年龄、住院时间、感染部位等。结果:3年内发生医院感染105例次,其中2003、2004、2005年平均感染例次率分别为5.0%、4.2%、3.4%,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加强前瞻性监测并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特点.方法以回顾性的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治的11214例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逐份查阅,并统计、分析、总结.结果三年内医院感染536例,医院感染率为4.78%;部位感染579例次,部位感染率5.16%.部位感染例次由高到低依次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手术切口、胃肠道、泌尿道等.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葡萄球菌、真菌、铜绿色假单胞菌等.结论通过培训教育和监测等控制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医院感染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至2006年老年病区住院病人2097例,采取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11例,平均医院感染率10.06%;感染例次238例,例次率11.35%;发生医院感染死亡33人,病死率15.63%,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病死率1.14%(P<0.0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63.87%),其次是泌尿道(11.76%)、口腔感染(11.34%);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为zlz(42.76%),其次为G-杆菌(37.28%);结论:老年病区存在医院感染,监测其危险因素,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廖映玲  苏健  张代惠 《吉林医学》2006,27(7):820-82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目标监测并重点预防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血液科2003年1月~2003年12月173例急性白血病病例进行前瞻性加回顾性调查并加以分析。结果:173例急性白血病发生医院感染83例,感染率为47.97%,感染例次93次,例次感染率53.75%,感染部位前三位为上呼吸道33例(构成比35.48%),下呼吸道19例(构成比20.43%),口腔感染16例(构成比17.2%),本调查表明感染因素与病原体、年龄、治疗有关;同时骨髓增生程度、粒细胞数目等也是影响感染的因素。结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急性白血病治疗水平、延长病人生存期和保证生存质量的重要前提,所以应通过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出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本院骨科2012年住院的2514例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10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4.3%;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在前3位的分别是下呼吸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泌尿系感染;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占55.34%,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44.66%,其中最多见的两种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8.4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5.74%)。男性抽烟、高龄、卧床、侵入性操作、内植物等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加强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骨科医务人员的配合,实施风险评估,针对感染相关因素采取控制措施,才能有效降低骨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监测2003年1~12月住院患者17305人次,医院感染病例369例.结果:2003年医院感染率为2.13%,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道,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茵.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血液科要作为重点监控科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当前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990~1996年医院感染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有代表性科室的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共监测59702例住院病人,发现医院感染病人3942例,感染率为6.60%,例次感染病例4515例,例次感染率为7.56%。前2年医院感染率监测为5.22%,后5年医院感染率监测为7.23%。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83.94,P<0.01)。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术后伤口、皮肤软组织、上呼吸道、胃肠道、颅内感染、血液及其它。病原菌以G-杆菌占58.59%,G+菌占27.34%,其它菌占14.07%,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通过监测分析,认为必须做到坚持开展前瞻性监测,强化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监测管理知识,发挥临床科室监控小组的作用,及时监测、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对重点科室进行重点监测,重点指导,定期通报易感因素的微生学监测结果和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各科系统进行前瞻性监测,1994 ̄1995年共监测30892例。发现医院感染病人1573例,总共感染率5.09%。例次感染病例1642,例次感染率5.32%。两年医院感染率界于4.40% ̄5.82%之间。以血液科最高25.88%,妇科最低0.60%。感染部位依次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皮肤与软组织、术后伤口、泌尿道、胃肠道、其它及血液。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67.89%,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通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特点,为有效防制与降低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2007年住院者病历28489份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03~2007年医院感染930例次,感染率为3.26%。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9.07%,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首位63.22%。医院感染中病原体检出43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1.62%。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情况以及病房空气环境微生物学特征,为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分方法,对某三级医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进行前瞻性监测,同时选择两间病房进行环境空气监测。结果 2014年8月—2015年7月该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为6.90%,医院感染例次率为7.35%,主要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常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致病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比较敏感。病房空气中微生物主要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结论神经内科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下一年度需主要防治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的医院感染,同时严格按照规范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五年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五年中医院感染的动态变化情况 ,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科室自报和专职人员补漏相结合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 ,调查所有住院病人。结果 :1994年 7月~ 1998年 10月 ,某医院住院病人共计 5 9413例 ,发生医院感染 362 2例次 ,总医院感染率 6 10 % ,1994~ 1998年感染率分别为 8 0 5 %、7 98%、6 16%、4 97%、4 5 1% ,呈持续下降。部位例次感染率以上呼吸道最高 ( 2 67% ) ,手术伤口 ( 1 15 % )次之 ,下呼吸道感染率( 1 0 8% )居第三位 ,但不同年份的不同部位感染率的位次略有变化 ,外科、儿科、内科感染率分别为 9 0 3%、8 0 6%和 6 70 % ,居前三位。但不同年份不同科室所居位次变化较大。结论 :医院感染率的持续下降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监测工作对感染率的降低所起的作用 ,是不容忽视的。在医院感染控制时应以上一年的监测结果为依据 ,把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作为重点 ,查找其感染率高的原因 ,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降低其医院感染率。这样交替进行 ,最终将能达到降低全院感染率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危重住院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前瞻性监控效果。方法将90例危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前瞻性监控:及时发现危重住院患者,认真研究其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各种高危因素,制定科学、规范的监控计划,采取切实的预防措施,严格按计划实施、监督和考核;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3.33%、31.11%,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u=2.029);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日、使用抗菌药物的支数、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0.05)。结论通过加强前瞻性监控,个性化防治措施,可有效减少危重住院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发生,降低医药费用,开展前瞻性监控优于回顾性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