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共65例AMI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人选,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加基础药物治疗组(治疗组)和基础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收集入院24h内和治疗2周后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缩短分数(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Killip分级、LVEDD、LVFS和LVEF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功能Killip分级、LVEDD、LVFS和LVEF改善更显著(P〈0.05或P〈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对改善急性心梗后心功能不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病因不同的CHF患者86例.在常规应用利尿剂,ACEI、洋地黄和(或)硝酸酯制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组).同期按常规治疗86例CHF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心率、血压.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房内径(LADD)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心率、心功能及LVE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治疗组3个月后LVEDD、LVESD、LADD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对照组无改善。结论:在常规治疗CHF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增加LVEF,改善心室重塑。提高治疗CHF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齐捷  齐莉 《医药世界》2009,(2):26-27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用利尿剂强心甙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后,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8例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二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达93%。嘶组患者在治疗后较治疗前LVESD、LVEDD、LVEF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LVESD、LVEDD与对照组治疗比较改善显著(P〈0.01)。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提高LVEF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有效,可以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4.
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及左卡尼汀。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LVED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CRP、BNP水平显著下降,LVEF、LVEDD明显改善(P〈0.05),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治疗组CRP、BNP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5),LVEF、LVEDD改善较对照组明显,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RP、BNP水平差异及LVEF、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CRP、BNP水平,发挥抗感染作用,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耗氧,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5.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翔  陀有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03-320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TMZ。20mg/次,3次/d。8周后观察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38.0±2.4)%,治疗后LVEF(48.0±2.3)%;对照组治疗前LVEF(38.2±2.2)%,治疗后LVEF(42.0±2.5)%;两组LVEF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419、2.8482,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t=4.3147,P〈0.05)。对照组再住院10例(28.5%),治疗组再住院3例(8.5%),两组再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5)。两组均未见死亡病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ESRD患者(GFR〈15mUmin)38例,均未接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肾功能衰竭一体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口服,连用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浆BNP水平,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组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D、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ESRD患者BNP水平与LVED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BNP是反映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心功能的敏感指标,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BNP,降低LVED,提高LVEF,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依那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ACEI,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2.5年。主要观察患者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CHF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老年允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分析84例用和不用缬沙坦抗心力衰竭治疗6个月的老年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再入院率。结果:缬沙坦组患者第六个月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为26.2%.对照组相应期间再入院率为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例(CTR)、69钟步行距离(6-MW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治疗6个月后,HR、MAP、LVEF、CTR、6-MWT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缬沙坦组LVEF、6-MWT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而CTR以及LVDd较对照组显著缩小(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老年CHF,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改善心功能.减缓心力衰竭的病程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翔  于斌  钟伟济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525-352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心室重构和血浆脑钠肽( BNP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DC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 mg/d。两组均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分别检查血浆BNP水平及心室重构各项指标,采用Pearson单因素相关分析比较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7.51%与65.63%,χ^2=4.730,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 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及相对室壁厚度( RWT)均明显改善。 BNP水平与LVEF和RWT均呈负相关( r=-0.45、-0.39,均P<0.05),与LVESD和LVEDD均呈正相关(r=0.35、0.44,均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明显降低DCM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后对心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von—Willebrand因子(vwF)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91例CHF患者,EF〈0.35,46例加用阿托伐他汀,另外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和CRP、vWF的变化。结果(1)用药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和CRP、vW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加用阿托伐他汀的患者,心功能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3)用药后两组患者CRP、vWF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外周血管阻力(SVR)无明显差异;(4)加用阿托伐他汀组的患者,其心率(HR)、CRP、vWF水平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CHF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HR、血清CRP和vWF水平。  相似文献   

11.
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组(治疗组)47例,贝那普利和安慰剂联合对照组(对照组)47例。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NYHA分级,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比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LVESV、LVEDV均下降,LVEF均增加;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CHF患者为观察组,另选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小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规范治疗,共28 d.比较治疗前后NT-proBNP浓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对照组NT-proBNP为(87±23)ng/L,观察组NYHAⅡ、Ⅲ、Ⅳ级患者(分别为27、40、13例)治疗后NT-proBNP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13±707)ng/L比(2657±368) ng/L,(3403±1003) ng/L比(6037±1742 )ng/L,(6429±1348) ng/L比(8324±679) ng/L,均P<0.01],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②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和LVEF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9)mm比(53±8)mm,(33±9)mm比(39±10)mm,(58±9)%比(53±10)%,均P<0.01];③NT-proBNP与LVEDD及LVES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0、0.694,均P<0.01),与LVEF呈负相关(r=- 0.652,P<0.01).结论 NT-proBNP与NYHA心功能分级、LVEDD、LVESD等有良好的相关性,NT-proBNP可用于CHF患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13.
吴贞云  宁超值 《现代医药卫生》2014,(18):2745-2746,274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261例老年CHF患者(CHF组),同时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级61例、Ⅲ级156例、Ⅳ级44例三组;另选60名心功能正常非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四组血浆NT-proBNP水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组与对照组比较,NT-proBNP水平、LVEDD显著升高,L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689,P〈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760,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对CHF患者心功能有重要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5例,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三组,NYHA Ⅱ级25例纳入Ⅱ组,NYHA Ⅲ级18例纳入Ⅲ组,NYHA Ⅳ级12例纳入Ⅳ组.另选择同期入住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心力衰竭各组患者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各心力衰竭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患者NT-proBNP与LVED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50、0.71],与LVEF呈负相关(r=-0.47、-0.66),Ⅱ组患者NT-proBNP与LVEDD、LVEF无关.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NT-proBNP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呈一致性,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心力衰竭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5例ADH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24 h。比较两组治疗后7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B型利钠肽(BNP)、24 h尿量和NYHA心功能变化情况,评价两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LVEF、BNP和24h尿量均较前有明显改变(P〈0.05)。两组治疗后LVEF、BNP和24 h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V、LVESD和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09%和54.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23%和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ADHF能改善心脏功能,但应注意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李雷 《中国药房》2012,(32):3020-3021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氟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2组疗程均为28d。治疗前后分别测量TNF-α、IL-18、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18、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应用氟伐他汀可以降低CHF患者的TNF-α和IL-18水平,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HF患者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9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其中心功能Ⅱ、Ⅲ、Ⅳ级者分别为14、29、16例)及29例心功能正常者(对照组)测定Hcy、hs CRP水平, 同时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采用Spc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Hcy、hs CRP水平与LVEF及LVDD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Hcy、hs 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与对照组Hcy分别为(14.6±1.4)、(19.3±4.5)、(29.6±6.6)(9.4±1.2)μmol/L;hs CRP分别为(4.2±2.2)、(12.6±3.7)、(14.7±2.6)、(3.7±1.4)mg/L;均P<0.01],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Hcy、hs CRP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与心功能分级(r=0.769,P〈0.05)和LVDD(r=0.706,P〈0.05)呈明显正相关,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856,P〈0.05);hs CR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r=0.377,P=0.02)呈明显正相关,与LVDD(r=0.347,P=0.072)和LVEF(r=0.204,P=0.058)无明显相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HCY、hs CRP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Hcy与心功能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浆和肽素(copeptin)、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及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00例CHF患者按NYHA分级分组,NYHAⅡ级组35例,Ⅲ级组32例,Ⅳ级组33例,并设立30例健康对照组,测定Copeptin、NT-proBNP水平和LVEF,将各级心功能患者的Copeptin、NT-proBNP水平和LVEF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Copeptin、NT-proBNP水平和LVEF的关系.结果 CHF患者血浆Copeptin、NT-pro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并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Copeptin与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641,P<0.01),Copeptin与LVEF呈负相关(r=-0.497,P<0.01),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 -0.518,P<0.01).结论 血浆Copeptin、NT-proBNP对CHF患者的诊断、病情判断、愈后评估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探讨CHF患者HRT与心功能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纳入标准随机选择62例老年CHF患者作为观察组(心力衰竭组),44例老年非心力衰竭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非心力衰竭组),均行超声心动图(UCG)、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观察指标为TO、TS、LVEDD、LVEF等。结果:CHF患者TO、TS与LVEDD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P〈0.05或P〈0.001)。CHF患者LVEF越低,LVEDD越大,TS值越低。结论:HRT可作为评估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有价值的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F患者66例,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BNP水平并与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结果 CHD组患者的血浆BNP、LVEDD、LVESD和心胸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LVEF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的加重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BNP与LVEF呈负相关(γ=-0.652,P〈0.01),BNP与LVEDD、LVESD和心胸比值呈正相关(γ=0.578,0.592,0.613,P〈0.01);发生事件组(22例)血浆BNP(222.43±13.43)ng/L,明显高于未发生事件组(44例)血浆BNP(133.49±25.28)ng/L,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44例未发生事件组CHF患者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LVEF增高,心胸比值降低(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和心脏结构相关,可作为反映心功能状态的指标,可作为CHF诊断、病情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